赵耀巍;张义;刘静霞;孙丽敏;随义
小儿外伤中,脾脏损伤较常见,因为脾脏虽然血供丰富,但组织脆弱,而小儿腹部脂肪含量较少,轻度外伤就可能引起脾脏破裂.但是,小儿的脾包膜包含有丰富的平滑肌、弹力纤维及血管内皮细胞,在血管损伤后易收缩且容易再生,有压迫止血作用[1,2].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有关非手术治疗脾破裂的报道越来越多,并取得满意的疗效.我科从2003至2010年,对35例脾破裂患儿采取非手术治疗,其中34例获得成功,仅1例行脾破裂修补手术,报道如下.
作者:吴涛;宮颖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螺旋体、朊蛋白和寄生虫等)侵入神经系统,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具有病死率高,后遗症多的特点.本文对河北省中南部地区成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总结,以了解其发病特点、发展趋势和分布规律.
作者:韩冰;王志红;王明栋;王洪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疱疹性口炎是以齿龈、唇内、舌、颊粘膜等各部位口腔黏膜发生疱疹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患儿疼痛颇剧、拒食、流涎、烦躁.如何有效减轻疼痛,令患儿正常进食是家长和医务人员关心的问题.我科采用2%利多卡因涂抹口腔减轻疱疹性口炎疼痛,改善患儿进食情况,促进疱疹愈合,取得明显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郑海丽;王清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在以往的骨盆X线体位设计中,尤其在模拟影像时代,由于技术及成本关系,部位多以单个髋关节投照居多,随着CR、DR数字化的广泛应用,以往的常规骨盆投照体位已不再实用,骨盆改良位的使用更有利于对整个骨盆区域的各种疾患的对比和诊断[1,2].并有推广的价值.
作者:暴云锋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尤瑞克林即人尿激肽原酶(HUK),为组织型激肽原酶,能裂解激肽原,产生激肽.激肽与激肽受体结合可发挥脑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有以下几方面:(1)组织型激肽原酶是一种丝氨酸蛋白水解酶,可使激肽原释放具有舒张血管效应的激肽.可选择性扩张缺血脑组织微血管,具有改善局部脑血流量,减少缺血半暗带作用.
作者:高春燕;英俊岐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也将随着病程延长而增加.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缺乏或其生物活性下降,引起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引起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1].在美国糖尿病患者有2 000多万,并且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1/2以上患者将会出现糖尿病神经病变[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作者:关小宏;李宝军;盛薇;苏楠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临床健康教育,本质上是患者在医护人员的引导下进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强烈,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住进医院,对医学、护理知识比较陌生,接受健康教育是一个学习的过程.Thorndike(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渐进的、反复的、尝试的过程[1].基层医院收治的患者大部分来自农村,特点为文化水平偏低、接受能力较差、不良卫生习惯较多、对健康教育的依从性较低等,开展健康教育有一定的难度.同时,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为了更好地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开展,我们于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对我院健康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将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应用于健康教育之中,取得一定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小香;彭宝营;杨小英;周颖;李建华;李秀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脑卒中为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包括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由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脑部血液循环受阻引起,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幸存患者多遗留肢体功能障碍、失语等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近年来有研究显示,针刺治疗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1].笔者采用西医康复训练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54例,并与单纯采用康复训练的患者相对照,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东旭;王子臣;刘云庄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定期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是女性保健工作的重要任务,我院体检中心协助某县普查队进行了女性病普查工作,现将情况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2010 年11 月, 某县已婚20~80岁的女性进行检查,平均年龄44.8岁.
作者:陈春彦;陈泓强;王喜林;张淑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又称残胃无力、胃排空延迟,系消化道术后出现的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的一种功能性疾病,其特征为胃排空延迟或胃排空障碍[1],是胃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易发生于毕Ⅱ式远端胃癌根治性大部分切除、术前存在幽门梗阻、术后腹腔感染、术后高血糖水平和围手术期贫血低蛋白者.
作者:杨东东;李媛媛;何琨;武雪亮;王立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两种排醚方式对于小儿七氟醚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的观察.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行唇腭裂修复手术的患儿40例,ASAⅠ~Ⅱ级,年龄1 ~ 3岁.随机分为浓度递减洗出法组(N组)和低流量洗出法组(D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采用潮气量法,起始刻度为8%,回路预充,给患儿吸人七氟醚混合气体,直至患儿睫毛反射消失下颌松弛后,经口异型管气管插管.手术结束前30 min分别采用浓度递减洗出法和低流量洗出法组排出七氟醚.符合拔管指征后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进入麻醉恢复室(PACU).观察年龄、体重、麻醉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有无嗜睡、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寒颤、嗝逆、喉痉挛等不良反应.结果 2组年龄、体重、麻醉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排醚后10 min N组的血压,心率高于D组(P<0.05),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躁动情况:D组患者轻度躁动多见,N组患者轻、中、重度躁动发生率均较高,D组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N组,躁动程度明显轻于N组(P<0.05).结论 针对短小手术应个性化反合理用药,复合多种麻醉方式,尤其避免在七氟醚洗出阶段单纯吸入麻醉维持,平稳充分的洗脱七氟醚,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以避免造成生理和心理危害.
作者:牛润岭;宋长兴;戎亚军;杨运亮;杨利军;姜博;戚岩;王虹;马朋羽;宋铁鹰;宋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的ADC值在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5例子宫内膜癌和1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行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和DWI成像,回顾性分析病灶的影像表现,取ADC 图上为低信号并呈明显强化病灶的低ADC值,另外测量正常子宫内膜区三个ADC值,取其平均值,相对ADC值(rADC),计算出病灶低A D C值与正常组织区平均ADC 值的比值,然后对子宫内膜癌组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的ADC 值和rADC值分别进行检验.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15 例病灶DWI均呈高信号,ADC图上均呈低信号,rADC<1 为96%.子宫内膜异位症16例,DWI上均呈不规则高信号,ADC 图上11 例病灶呈略低信号,另5 例未见明显低信号,rADC<1 为68%.结论 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ADC值和r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WI结合常规MRI 形态学表现有助于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鉴别诊断.
作者:冀栓猛;张云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妇幼卫生信息化是实现妇幼卫生工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有效途径.为了掌握河北省目前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及妇幼保健机构信息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在人员、设备、经费投入等情况,为政府推进全省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2011年对全省131所妇幼保健机构进行了问卷调查.
作者:张英奎;麻海英;李进华;李中秋;左利红;裴菊英;闫承生;胡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心肌的变化,探讨LIR对心肌的影响.方法 采用目前常规方法复制大鼠LIR 模型.把实验动物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橡皮带松绕大鼠双后肢根部;IR组:结扎大鼠双后肢根部,缺血4 h再灌注2 h.观察心肌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黄嘌呤氧化酶活力(XOD)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心肌组织中MDA和XOD含量增加(P<0.01),SOD水平下降(P<0.01).结论 肢体缺血-再灌注可造成对心肌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状态有关.
作者:何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颈骨折、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因术中需广泛暴露髋关节周围解剖结构、创伤较大,术后炎症反应明显,常常引发各类并发症,导致预后不良.在遭受创伤、感染和手术等打击时,患者的血液动力学、代谢和免疫反应会发生改变.
作者:乔金环;董巍;吴建伟;刘创建;余宏男;王增立;牛桂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患者幽门螺旋杆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60例确诊为胃溃疡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四联疗法A1组、A2组和三联疗法B1组、B2组,每组40例.四联疗法A1组采用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果胶铋,A2组采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治疗;三联疗法B1组采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B2组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疗程结束4周后观察各组疗效、HP根除率并统计不良反应.结果 四联疗法A1和A2组的总有效率为92.5%和90.0%,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三联疗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联疗法和三联疗法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联疗法A1和A2组的HP清除率为90.0%和87.5%,明显高于三联疗法(P<0.05),四联疗法和三联疗法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合并幽门螺旋杆菌的临床疗效确切,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高,不良反应轻而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董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跟腱部位血供较差,外伤后易致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跟腱外露,临床较为常见,治疗较为棘手.我科自2008年7月以来先后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2例患者跟腱外露,收到很好的疗效.
作者:王光军;程宏宇;於国军;李春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联合前列地尔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研究对象,随机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心内科不稳定型心绞痛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联合前列地尔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观察,于2周后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心电图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前列地尔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应用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情况,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陈旭照 刊期: 2013年第04期
PTCA+支架植入术是扩张冠状动脉内径、保持管腔内血流通畅,改善心肌血液供应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一种非外科手术方法[1].为了提高患者院外用药依从性,改善患者不良生活习性,降低冠心病的反复发病率,本文对我院54例予以PTCA+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贾宏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较容易鉴别,但因急性脑梗死出现的同侧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肢体瘫痪则极为少见,若不仔细观察和分析,很容易混淆,从而导致误诊、误治,近来,笔者发现1例出现典型的同侧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肢体瘫痪急性脑梗死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姜国林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