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海鹏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国内消费者和政府的关注,因而政府采取并实施了更加严格的立法和制裁。美国食品哨兵网日前公布的全球食品安全违规事件多的国家榜单中,中国赫然在列。为了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食品制造商们必须确保其生产工艺和成品符合相关法案的要求。此外,国内制造商向海外出口产品这一趋势持续增长,这也意味着,食品企业的生产线必须符合各种食品安全立法和标准的要求,只有这样他们才有资格踏入利润丰厚的国际市场。针对食品制造商如何才能既达到各项监管要求又能同时保持其生产效率,本刊记者采访了Eagle产品检测(中国)亚太总监Somchai Chakornsiri。
作者:申海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4月22日下午,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中外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本次活动是2015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期间的重要活动之一,在活动中,中外专家回答了大家所关心的众多问题。参加此次活动的专家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胡小松,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张旭东,欧洲可追溯研究所主任Miodrag Mitic等。
作者:申海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近几年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虽然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中向好,但食品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回顾过去所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各种食品安全“门”不断考验着消费者的承受能力,这一扇扇“门”的开启,让消费者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今后还有多少“门”要打开?一时间,对于食品安全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如何更好的实现食品企业安全运营成为了时下热议的话题。如何更好的保护品牌声誉和长期的盈利能力,成为越来越多食品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王崇民;王时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以色列地处地中海的东南方向,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族群为主体民族的国家。自建国以来,土地贫瘠、资源短缺的以色列,在犹太民族“永不满足”的精神下坚持走科技强国之路,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使经济得以较快发展。
作者:孟雯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本文对黄酒质量安全的主要风险因子,包括氨基甲酸乙酯、农药残留、塑化剂等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做了展望,旨对我国黄酒质量安全风险因子的预警,并为黄酒中有害物质的控制研究提供技术理论支撑。
作者:许丹丹;林海娃;焦新萍;曾金红;宋海燕;郑云峰;曾红燕;李丹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由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中国贸促会轻工行业分会主办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览会暨第二十五届全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技术展示会(FIC 2015)首次移师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于4月1~3日成功举办。新展馆为FIC展提供了绝佳的展示和发展空间,也为参展商和食品界同仁打造了一个更加多彩的展示和交流平台。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作为全球工业酶制剂和微生物制剂的先导企业,诺维信公司是优秀企业精神和良好经营业绩的集中体现。2001年,诺维信公司从丹麦著名的制药公司诺和诺德中独立出来;2014年,诺维信公司全球销售收入达到20亿美金,业务遍及140多个国家。迄今为止,诺维信拥有7000多项有效专利、正在申请的专利和专利许可。在研发工作中,通过运用传统微生物学、现代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多项先进核心技术,诺维信力争为广大客户提供所需的各种酶制剂产品和解决方案。
作者:孟雯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本文结合基质分散固相萃取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建立一种快速、简单的测定辣椒制品苏丹红类染料残留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辣椒制品中苏丹红类染料的测定。4种苏丹红在0.05~2.0μg/mL的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1mg/kg,加标回收率在83.7%~101.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16%~7.58%之间。
作者:曾宪冬;柳洁;曾灼祥;孟楠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本刊讯(记者王崇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于4月24日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该法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修改的食品安全法在农药管理、保健食品管理、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网购食品监管、转基因食品的生产经营等多个关系到“舌尖上的安全”的环节做出进一步规定。新修改的食品安全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第十二次会议两次审议,三易其稿,强化了对于食品安全刑事责任的追究等处罚措施,被称为严格的食品安全法。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在过去几十年,世界市场逐渐趋向一体化,食品企业的原料来源延伸到世界各处。然而,伴随着这种变化,原料的安全性保障变得更加复杂。同时,近几年土地污染、墨西哥湾石油溢出、日本核泄漏、包装材料成分迁移等化学物污染事件层出不穷,使化学污染物更加受到重视。为解决这些问题,一些新型的材料、提取技术和净化复合物等方法被研发出来,以对食品的污染物进行管控。
作者:周国胜 刊期: 2015年第13期
2014年1月,四川省食药监局对342批次的肉制品、乳制品、白酒、饮料、糖果、食用植物油、炒货等节日热销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监督抽查时发现,有5个批次的食品不合格。该省食药监局即刻督促生产企业召回不合格食品。但食品在销售过程中经过一级批发、二级批发终流向多个层次的渠道,商品流通到县城以下地区,召回就会存在很大难度。
作者:IFS 艾菲诗软件 公司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中国有着悠久的白酒酿造历史,技术为先进,消费人群为集中。据统计,2014年中国白酒日均消费量约为700万吨。在数量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下,行业中逐渐衍生出一种新型制酒方法--液态酿造法,即行业中俗称的“勾兑”。勾兑白酒原料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利润丰厚,因此目前这一方法在中国白酒行业中被广泛应用。但由于我国有关白酒生产的法律制度尚不健全,违法成本低,部分违法企业或以勾兑白酒冒充液态酿造白酒、或直接使用工业原料代替食品原料生产白酒,极大地扰乱了白酒市场的正常秩序,也为消费者的健康埋下重重隐患。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3期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消费模式的转变,生鲜电商行业以雨后竹笋般的态势进入市场。无论生鲜电商的配送环节是自建式的配送体系,还是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接,都需要采用冷藏、冷冻运输设备。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产品损耗率,提高品质,这为冷冻、冷藏运输企业带来了大力发展的新契机。
作者:孟雯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十二五”期间,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增速放缓的形势下,全国食品工业认真落实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坚持“稳中求进”的总方针,顺应市场变化,推进结构调整,实现生产平稳增长,产业规模继续扩大,经济效益持续提高,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区域食品工业协调发展,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向好。多数经济指标提前完成了《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
作者:申海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2014年9月21日,重庆南岸区一家4人在家中进餐后(酸奶、面条、稀饭),于22日出现恶心、呕吐、洗肉样便样腹泻等症状,23日3人到医院就诊,3人粪便标本结果中均检出志贺氏菌,初步诊断为感染性腹泻。
作者:申海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本刊讯(记者王翠竹)近日,全球提供金属检测机和X射线检测系统等设备的领先供应商Loma推出更为紧凑的X射线检测设备--X5 Spacesaver。此设备为新一代的食品检验系统,结合自适应阵列技术(ATT)将检测性能提高了25%,所占空间比同类X射线检测机减小20%,采用卫生级设计能够满足企业快速清洁和降低维护成本的需求。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我国是早发现茶叶及茶树标本的国家,在茶叶种植、加工和饮用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茶文化底蕴深厚。据2014年18个产茶省(区、市)农业部门上报的统计数据,2014年我国茶园面积达到4112万亩,同比增加202.8万亩,增长5.19%。其中采摘面积3162万亩,同比增加244万亩,增长8.36%,茶叶的种植面积小幅增长,但在产量及产值方面,却有了大幅度提高。另据统计,2014年干毛茶总产量209.2万吨,同比增加19.5万吨,增长10.33%;由于产量增加较多,加之价格继续上涨,干毛茶总产值也大幅增加,达到1349亿元,同比增加216亿元,增长19.07%。可以看出,我国茶叶产量很高,产量和产值也在逐年增加,但实际产生的价值却远远低于行业预期,“一流的品质,二流的包装,三流的价格”正是我国茶行业的真实写照。那么,我国茶行业的发展现状究竟如何?造成“高品质、低价格”的原因是什么?我国的茶叶为何在国际贸易间常常处于劣势?如何才能进一步提高茶叶的品质?
作者:王崇民;王时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作为大自然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生物,植物的生长可以追溯到距今25亿年前。叶子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有着各种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质感。在生物学角度上,叶子的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为植物制造养分。随着人类对叶子的研究不断深入,叶子的作用不再局限于其自身,而是被大化开发和利用。
作者:孟雯 刊期: 2015年第13期
3月31日,安捷伦科技公司在中国科技馆举办“2015安捷伦科技节(下称‘科技节’)”。本届科技节的主题为“新起点、新科技、新未来”,活动不仅围绕专业的前沿科技展开学术讨论活动,也设计了一系列科普活动。通过科技节上的丰富活动安排,安捷伦希望能拉近大众和“高高在上”的尖端科学的距离,营造全民创新的氛围,这也是安捷伦持续对中国市场关注和投入的决心,以及希望与中国客户和公众共同缔造美好世界的愿景。
作者:王翠竹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对于喷码设备使用者而言,IEC IP防护等级是电气设备安全防护的重要指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企业购机时应怎样通过IP防护等级来判断设备是否合适,这就需要了解何为IP等级。
作者:多米诺公司 刊期: 201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