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海鹏
2014年9月21日,重庆南岸区一家4人在家中进餐后(酸奶、面条、稀饭),于22日出现恶心、呕吐、洗肉样便样腹泻等症状,23日3人到医院就诊,3人粪便标本结果中均检出志贺氏菌,初步诊断为感染性腹泻。
作者:申海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近几年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虽然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中向好,但食品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回顾过去所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各种食品安全“门”不断考验着消费者的承受能力,这一扇扇“门”的开启,让消费者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今后还有多少“门”要打开?一时间,对于食品安全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如何更好的实现食品企业安全运营成为了时下热议的话题。如何更好的保护品牌声誉和长期的盈利能力,成为越来越多食品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王崇民;王时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十二五”期间,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增速放缓的形势下,全国食品工业认真落实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坚持“稳中求进”的总方针,顺应市场变化,推进结构调整,实现生产平稳增长,产业规模继续扩大,经济效益持续提高,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区域食品工业协调发展,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向好。多数经济指标提前完成了《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
作者:申海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对于喷码设备使用者而言,IEC IP防护等级是电气设备安全防护的重要指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企业购机时应怎样通过IP防护等级来判断设备是否合适,这就需要了解何为IP等级。
作者:多米诺公司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国内消费者和政府的关注,因而政府采取并实施了更加严格的立法和制裁。美国食品哨兵网日前公布的全球食品安全违规事件多的国家榜单中,中国赫然在列。为了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食品制造商们必须确保其生产工艺和成品符合相关法案的要求。此外,国内制造商向海外出口产品这一趋势持续增长,这也意味着,食品企业的生产线必须符合各种食品安全立法和标准的要求,只有这样他们才有资格踏入利润丰厚的国际市场。针对食品制造商如何才能既达到各项监管要求又能同时保持其生产效率,本刊记者采访了Eagle产品检测(中国)亚太总监Somchai Chakornsiri。
作者:申海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本文对黄酒质量安全的主要风险因子,包括氨基甲酸乙酯、农药残留、塑化剂等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做了展望,旨对我国黄酒质量安全风险因子的预警,并为黄酒中有害物质的控制研究提供技术理论支撑。
作者:许丹丹;林海娃;焦新萍;曾金红;宋海燕;郑云峰;曾红燕;李丹 刊期: 2015年第13期
4月1~3日,备受期待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与配料展览会(FIC 2015)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成功举办。作为全球具影响力的行业展会之一,FIC 2015吸引了来自全球五大洲的1300余家参展商和数万名观众。开展当天,由全球领先的功能食品配料专家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力生物)协办的高端会议--食品界院士论坛召开。
作者:孟雯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德国以《食品法》、《食品和日用品管理法》、《HACCP方案》和《指导性政策》构建起食品安全监管的四大法律支柱,彼此互相对应、互为补充,组成了成熟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该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了分为“重、中、轻”3个等级的召回制度,其中“重级”指可能导致难以治疗甚至死亡的危及健康的产品;“中级”主要针对可能对健康产生影响但可以消除的产品;“轻级”是指那些不会威胁健康,但内容与说明书不符的产品。如果食品出了问题需要召回,通常先由企业在24小时之内向食品召回委员会报告,该委员会经过评估后开始实施召回。德国要求企业为每一种食品建立“身份说明”,在全国建立起了完整的食品追踪机制。以鸡蛋为例,每个鸡蛋都有说明“身份”的红色标签编码,完整记录了养鸡场、鸡舍或鸡笼的编号,以及蛋鸡的饲养方式等基本信息。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能及时找到问题根源,提高食品召回的效率和效力。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超市购买的品牌干果中出现石子!”“密封完好的火腿肠切出了废铁丝!”“吃果丹皮反被玻璃扎破嘴!”“饮料中喝出螺丝帽!”……这些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真实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也是很多食品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民生大计,关系到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要保证食品安全,就需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进行严格的品质管理。而作为品质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食品在包装后的异物检测显得至关重要。梅特勒-托利多集团(以下简称“梅特勒-托利多”)作为全球领先的精密仪器及衡器制造商,在悠久的发展历程中一直保持着技术和市场的领先性,致力于改善产品解决方案。在Sino-Pack 2015上,针对频繁发生的产品异物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梅特勒-托利多产品检测事业部总经理陈和平先生。
作者:王翠竹 刊期: 2015年第13期
4月22日下午,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中外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本次活动是2015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期间的重要活动之一,在活动中,中外专家回答了大家所关心的众多问题。参加此次活动的专家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胡小松,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张旭东,欧洲可追溯研究所主任Miodrag Mitic等。
作者:申海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3月31日,安捷伦科技公司在中国科技馆举办“2015安捷伦科技节(下称‘科技节’)”。本届科技节的主题为“新起点、新科技、新未来”,活动不仅围绕专业的前沿科技展开学术讨论活动,也设计了一系列科普活动。通过科技节上的丰富活动安排,安捷伦希望能拉近大众和“高高在上”的尖端科学的距离,营造全民创新的氛围,这也是安捷伦持续对中国市场关注和投入的决心,以及希望与中国客户和公众共同缔造美好世界的愿景。
作者:王翠竹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中国有着悠久的白酒酿造历史,技术为先进,消费人群为集中。据统计,2014年中国白酒日均消费量约为700万吨。在数量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下,行业中逐渐衍生出一种新型制酒方法--液态酿造法,即行业中俗称的“勾兑”。勾兑白酒原料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利润丰厚,因此目前这一方法在中国白酒行业中被广泛应用。但由于我国有关白酒生产的法律制度尚不健全,违法成本低,部分违法企业或以勾兑白酒冒充液态酿造白酒、或直接使用工业原料代替食品原料生产白酒,极大地扰乱了白酒市场的正常秩序,也为消费者的健康埋下重重隐患。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本文介绍了当前乳酸提取和精制技术进展现状,对结晶分离技术、萃取技术、酯化水解技术、分子蒸馏技术、色谱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电渗析分离技术等主要提取和精制技术在乳酸规模化生产应用中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并对乳酸提取精制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王浩;崔耀军;顾永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作为大自然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生物,植物的生长可以追溯到距今25亿年前。叶子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有着各种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质感。在生物学角度上,叶子的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为植物制造养分。随着人类对叶子的研究不断深入,叶子的作用不再局限于其自身,而是被大化开发和利用。
作者:孟雯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冷链物流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新鲜食品的需求,还能够使食物在运输途中尽量减少损失和浪费。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其严峻形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这其中生鲜产品冷链物流是保证食品流通安全的重要环节,各地政府也纷纷将建设生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提上日程。
作者:孟雯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由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中国贸促会轻工行业分会主办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览会暨第二十五届全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技术展示会(FIC 2015)首次移师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于4月1~3日成功举办。新展馆为FIC展提供了绝佳的展示和发展空间,也为参展商和食品界同仁打造了一个更加多彩的展示和交流平台。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食品安全、营养健康是一个国家民生建设基本的保障。据欧洲商情市场调研公司的研究显示,全球糖尿病的患者每年都在增加,目前全球人口中糖尿病患者人数达到8%,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会增加到15%,全球糖尿病患者将达到6亿,而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多的国家,据统计约有1亿糖尿病患者,其次是美国。中国的肥胖问题也很严峻。
作者:王崇民;王时 刊期: 2015年第13期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消费模式的转变,生鲜电商行业以雨后竹笋般的态势进入市场。无论生鲜电商的配送环节是自建式的配送体系,还是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接,都需要采用冷藏、冷冻运输设备。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产品损耗率,提高品质,这为冷冻、冷藏运输企业带来了大力发展的新契机。
作者:孟雯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作为全球工业酶制剂和微生物制剂的先导企业,诺维信公司是优秀企业精神和良好经营业绩的集中体现。2001年,诺维信公司从丹麦著名的制药公司诺和诺德中独立出来;2014年,诺维信公司全球销售收入达到20亿美金,业务遍及140多个国家。迄今为止,诺维信拥有7000多项有效专利、正在申请的专利和专利许可。在研发工作中,通过运用传统微生物学、现代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多项先进核心技术,诺维信力争为广大客户提供所需的各种酶制剂产品和解决方案。
作者:孟雯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我国是早发现茶叶及茶树标本的国家,在茶叶种植、加工和饮用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茶文化底蕴深厚。据2014年18个产茶省(区、市)农业部门上报的统计数据,2014年我国茶园面积达到4112万亩,同比增加202.8万亩,增长5.19%。其中采摘面积3162万亩,同比增加244万亩,增长8.36%,茶叶的种植面积小幅增长,但在产量及产值方面,却有了大幅度提高。另据统计,2014年干毛茶总产量209.2万吨,同比增加19.5万吨,增长10.33%;由于产量增加较多,加之价格继续上涨,干毛茶总产值也大幅增加,达到1349亿元,同比增加216亿元,增长19.07%。可以看出,我国茶叶产量很高,产量和产值也在逐年增加,但实际产生的价值却远远低于行业预期,“一流的品质,二流的包装,三流的价格”正是我国茶行业的真实写照。那么,我国茶行业的发展现状究竟如何?造成“高品质、低价格”的原因是什么?我国的茶叶为何在国际贸易间常常处于劣势?如何才能进一步提高茶叶的品质?
作者:王崇民;王时 刊期: 201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