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亚萍;李春香;马惠荣;栗晶晶;李媛媛;马雪莲;宫志强
腹股沟疝是常见的普外科疾病,其形成原因与腹壁组织萎缩和一系列促使腹压增高的慢性疾病有关,如前列腺增生、支气管炎、便秘、肺源性心脏病等。绝大多数腹股沟疝患者需要手术治疗,但是传统得腹股沟疝的修补手术如:Bassini、Halsted以及Mcvay法手术局部有张力,患者术后疼痛显著,并且手术失败率较高[1,2]。近年来开展的无张力疝修补术,由于其手术区无张力、创伤小和患者术后可以早期活动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手术方式的不足[3]。本文对2008年6月至2012年8月采用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的60例和平片式疝修补术治疗的6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了解采用疝环充填式和平片式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特点,为更加合理有效的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提供依据。
作者:任世明 刊期: 2013年第20期
近年来,分娩镇痛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有报道其可增加产后尿潴留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我院近年开展应用腰硬联合麻醉( CSEA)分娩镇痛技术,由于其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增加了自然分娩几率,降低了人为因素剖宫产,被逐渐应用于临床。为观察其对产后尿潴留及新生儿窒息影响,笔者对我院进行分娩镇痛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张建芳;李建敏;邢博文 刊期: 2013年第20期
血小板浓缩物早应用于输血医学。在过去十余年里, Whitman等[1]首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使用血小板浓缩物促进组织再生改善愈合。血小板内富含大量关键性的细胞因子。血小板浓缩物通过脱颗粒大量释放细胞因子,能够刺激细胞增殖、基质重塑以及新生组织再血管化。富血小板血浆( PRP)与富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 L-PRF)均为自体全血经离心后得到的血小板浓缩物。在输血医学中,血小板浓缩物初被用来防治血小板减少症。标准的输血用血小板悬浊液被称作富血小板血浆(PRP)[2]。不同方法制得的血小板浓缩物各不相同, Choukroun等[3](2001年)先在法国研发出固态易于塑形的L-PRF并将其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使L-PRF从众多血小板浓缩物中脱颖而出,迎来了广泛的关注和掌声。其制备方法简单便捷,灵活实用,易于在临床推广,被惯称为Choukroun ’ s技术。
作者:安然;孙迎春;高平 刊期: 2013年第20期
放射治疗是治疗头颈部肿瘤的有效手段,研究证实,同步放化疗优于单纯放疗或诱导化疗。然而,同步放化疗不良反应,包括口腔粘膜炎、味觉障碍、口腔干燥症,乏力等发生率高。这些不良反应影响患者进食,加重营养不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疗效。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住院放化疗头颈部肿瘤患者的治疗情况,为头颈部肿瘤的营养支持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张洪珍;郭明丽;陈红耀;李莉 刊期: 2013年第20期
膝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是治疗老年退行性骨关节炎、软骨损伤、部分关节镜术后等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1-4]。但是膝关节结构复杂,有髌骨、胫骨、股骨组成骨性结构,膝关节腔内有前叉韧带、后叉韧带、内外侧半月板、软骨面等主要结构,这些结构被关节囊包裹共同组成复杂的膝关节腔,关节囊内壁有滑膜组织附着。膝关节腔外下有髌下脂肪垫、上有髌上囊。如果将玻璃酸钠注射到膝关节腔外或滑膜组织内,不但不能起到治疗效果,还能引起这些组织的刺激反应产生疼痛,造成患者的痛苦。为了提高穿次成功率,降低患者在注射过程中疼痛的发生率。对在我科进行膝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的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观察,并对两种注射法的结果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张淑环;李春柳;吴晓萱;卢艳辉 刊期: 2013年第20期
多系统萎缩( multiple system atrophy ,MSA)是一种成年起病的、散发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不典型帕金森综合征、小脑性共济失调和锥体系统症状的不同组合。 MSA的第一个临床诊断标准于1998年发表,因缺乏特异性的生化指标及影像特征,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但不同类型MSA患者的早期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难度很大。近年来人们对MSA临床特征认知程度不断提高,神经影像学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尤其是大量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内的、主要成分为α-突触核蛋白( alpha-synucle in, AS )的嗜银性丝状包涵体( glial cytoplasmic inclusions,GCIs)的发现[1],为MSA的诊断、治疗及随访提供了强有力依据。为提高MSA的认知程度,本文就MSA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磁共振特征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张和振;王贺波 刊期: 2013年第20期
恶性肿瘤患者在放化疗期间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是临床常见的问题。促白细胞生成素-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类药物的问世与应用,能有效的抑制和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所至的白细胞减少,使治疗顺利进行[1]。但其毒副作用也不可忽视,因生物制剂的特殊性,除了其他不良反应外,还有注射后部分患者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如局部红、肿、痛、低热等现象,给患者增加了痛苦。教科书上传统的注射方法是上臂三角肌外侧、大腿外侧,因为注射范围小,造成局部过敏或局部结节后,再次注射不易更换部位,冬季及卧床患者穿脱衣服不便,容易着凉。给患者护理操作人员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我们自1999年以前就开展了腹部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的方法,但并没有做有效的数据统计和分析,近我们通过对500例患者腹部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后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与研究。发现腹部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的方法,确实优于而传统的上臂三角肌外侧注射法。报道如下。
作者:刘纯一;胡新彦;徐立霞;吕雅蕾;刘凤玲;孔燕 刊期: 2013年第20期
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因操作简单、创伤小、诊断准确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但随之而来的辐射剂量对人身体的潜在损害,也越来越为医学界所关注[1,2]。据报道在世界范围内,CT检查占所有放射学检查的2%~6%,但病人由此获得的辐射剂量却占整个医疗放射剂量的27%~40%[3]。如何做到图像质量好能解决临床问题,又降低辐射剂量,我们展开了这项研究,即在其它扫描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管电流成像以达到诊断要求,尽可能减少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作者:王祺 刊期: 2013年第20期
气管切开术是解除下呼吸道梗阻、缓解乏氧状态的重要措施,但其带来的不适和痛苦作为应激源会使患者出现应激反应,引起生理、心理的一系列改变,如不能及时进行干预,有可能造成急性应激障碍,出现机体病理改变,不利于疾病康复。对于气管切开患者,文献报道大都集中在吸痰方法方面,而如何发现各种应激源,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尽量消除或减少应激源,促进患者在生理、心理上有效适应更显得重要。
作者:赵晓丽;张延红;李佳丽;王竹君;朱玉清 刊期: 2013年第20期
氟尿嘧啶是周期特异性抗肿瘤药,在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及其他实体瘤中有良好效果,在肿瘤化疗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临床上大剂量氟尿嘧啶作静脉化疗时,静脉炎的发生率高达83.33%[1],虽然现在临床上多采用深静脉置管预防静脉损伤,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但因置管的费用高,我院位于城乡结合部,大多数患者因费用原因仍然选择四肢浅静脉穿刺进行化疗,如何减少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发生药物外渗导致化疗性静脉炎后如何治疗,是医护人员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院在2009年4月至2011年12月采用自冷式冰袋冷敷治疗氟尿嘧啶外渗引起的化疗性静脉炎,报告如下。
作者:周秀敏;张玉霞;王敬君;张桂军;马靖茹 刊期: 2013年第20期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结直肠癌发病率较前上升[1,2]。赞皇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为癌症高发区,很多患者存在“癌症是无法治疗的”、“手术治疗后癌症会扩散”等不正确的认知,来就诊的患者中,大部分为结肠癌中晚期,如何改变人们对疾病的认知,普及结肠癌相关知识,早预防,早治疗,加速疾病康复成为研究的焦点。结肠癌是普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手术创伤、肿瘤本身引起的生理、病理变化,常使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健康状况均受到影响[3]。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巧用250定律[4](每一个顾客的背后,大体上都有250个亲朋好友,这些人又会有同样多的关系)中的的人际关系,利用“榜样”效应,为患者建立联谊平台,多种途径促进患者与患者、患者与亲友之间的互助、互动,满足患者及家属需求,结肠癌知识得到普及,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报道如下。
作者:刘彦荣;张丽华;王红霞;刘玉玲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对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观察。方法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腰硬麻联合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全麻的方式进行麻醉,观察2组患者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采取腰硬麻联合麻醉时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a.05)。且观察组氧供(DO2)减少、氧摄取率(ERO2)增加,与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腰硬麻联合麻醉对于髋关节置换术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与氧代谢的稳定,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作者:温习兵 刊期: 2013年第20期
患者,女,45岁,因发现左乳肿物1年于2012年8月13日入院,入院前1年无意中发现左乳有一如蚕豆大小肿物,未进一步诊治,1年来肿物逐渐增大,至今如红枣大小,无疼痛、发热、乳头溢液等症状。检查:左乳外上象限局部隆起,可触及约4 cm ×3 cm肿物,质硬,边界不清,无压痛,活动,腋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彩超示:左乳外侧可探及一低回声团,大小约3.6 cm ×2.3 cm,形态不规则,似分叶,边界欠清,内部回声欠均匀(图1);CDFI:其内可见少许血流信号(图2)。印象:左乳实性占位-性质待定。钼靶示:左乳外上见一高密度肿块影,分叶状,大小3.5 cm ×2.3 cm,边界尚清,内见点状钙化(图3)。印象:左乳外上肿物,叶状肿瘤不能除外 BI-RADS分类:4 b。于2012年8月15日在全麻下行左乳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约4cm×3cm×3cm大小,质硬、脆、边界不清。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提示:乳腺间叶源性肿瘤,瘤细胞呈梭形,部分细胞异型,有坏死。常规病理检查:淡黄组织一块,体积:4 cm ×3 cm ×3 cm,可见一直径2.5 cm灰白肿物,实性,切开,切面灰白及淡黄,质韧。镜下见瘤细胞由梭形及卵圆形组成,交错排列,瘤细胞丰富,核圆形或卵圆形,有小核仁,未见明显坏死及核分裂(图4)。免疫组化:Vimentin(+),Actin(+),CD34(+),Bcl-2(+)。病理诊断:肌纤维母细胞瘤。
作者:孙福玲;宋连江;曹庆生 刊期: 2013年第20期
急性重胰腺炎( SAP )是常见急腹症之一,多由胆管疾患、酒精、感染、外伤引起,随着对急性胰腺炎变理变化的深入了解,对其治疗已有较为明确的意义,研究表明中药辅助治疗能显著缩短SAP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住院天数,明显降低病死率[1],研究显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等炎性介质的释放在SAP出现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及并发的多脏器功能衰竭中起者十分重要的作用[2]。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复方大承气汤对SAP患者血清TNF-α、LI-10影响及其对SAP治疗的作用。
作者:古彩喆;卢进发;赵玉红;李洵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分析TACE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造成肝功能异常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在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并行TACE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完整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135例病例(病例来源于陕西省肿瘤医院及西安市中心医院),统计患者肝功能失代偿与患者TACE治疗次数、肝硬化情况、年龄、门静脉癌栓、肿瘤类型的关系。结果13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TACE治疗之后出现较严重肝功能失代偿的有20例(14^.81%),没有发现严重肝功能失代偿的有115例(85.19%);肝功能失代偿组和肝功能代偿组间的年龄比较(χ2=4.19, P <0.05),TACE治疗次数比较(χ2=5.54, P <0.05),肝硬化情况比较(χ2=6.78, P <0.05),肝癌类型的比较(χ2=4.43, P <0.05)均有显著差异;门静脉分支癌栓与肝功能异常无显著相关性(χ2=1.17, P >0.05),而与门静脉主干癌栓有相关性( P <0.05)。结论原发性肝癌经TACE治疗的患者发生肝功能障碍与年龄大、TACE治疗次数多、合并肝硬化基础、门静脉主干癌栓以及大体类型为巨块型肝癌相关,与门静脉分支癌栓未发现明显相关性。
作者:高宁梅;王黑豆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通过对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核素扫描和磁共振影像资料的分析,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从门诊和住院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其中门诊10例患者采用核素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50例住院患者采用磁共振(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扫描,收集影像资料加以总结分析。结果总结10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SPECT表现,其中14个髋关节考虑股骨头坏死,14个髋关节显示坏死区为浓聚表现。住院的50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中接受MRI检查,其中82髋关节显示长T2信号。长T2信号是股骨头内充血水肿的典型表现。总结以上结果显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为充血性疾病,而非缺血性疾病。结论股骨头坏死是初是因为股骨头充血内水肿,骨内压力增高,静脉及静脉窦壁比动脉壁薄,所以早受影响,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股骨头内压力增高,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终导致股骨头坏死。这与静脉瘀滞学说相符。这将为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王立强;刘思源;黄建敏;张敏;李会杰;韩永台 刊期: 2013年第20期
近年来采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可以有效的控制子宫大出血,并且保留子宫。但是是否损害卵巢功能,是否影响以后的孕育,这个问题是广大患者和医生所关注的,也关系到这项技术开展的前景。我们通过观察手术前后血清β-HCG、FSH、LH、E2变化,来探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疗效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金龙;陈宏;刘媛媛;李艳华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经直肠“6+X”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对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的126例直肠指检阳性,血清PSA 4~100 ng/ml合并f/t PSA异常及经直肠超声前列腺声像图可见结节样改变的患者经直肠彩超引导下行Hodge氏6点前列腺传统穿刺术及“6+X”(对可疑X点进行目标穿刺)穿刺活检两种方法,并对上述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26例患者病理证实前列腺癌81例,前列腺良性增生32例,前列腺不典型增生6例,慢性前列腺炎症6例,前列腺结核1例。采用“6+X”点法前列腺癌穿刺阳性率为73%,传统Hodge氏6点法前列腺癌穿刺阳性率为51%。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6+X”点法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安全有效,可以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对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其他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鹿文静;唐益君;刘纪蓉;韩江涛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破坏为主的自身免疫疾病。临床表现为小关节滑膜所致的关节肿痛,继而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晚期因严重骨质破坏、吸收导致关节僵直、畸形、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出现不可逆的关节破坏而导致畸形,女性患者发病率高于男性,以20~50岁患者居多[1]。在急性创伤和感染时其血浓度急剧升高。 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是一类存在于动物和人类体内的具有抑制功能的天然Tregs,以调节自身T细胞反应为主要功能,在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维持自身免疫耐受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C-反应蛋白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探讨二者在反应疾病严重程度和病情活动,以及临床用药方面的意义。
作者:宋爱华 刊期: 2013年第20期
小肠疾病的诊断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难题,胶囊内镜的问世,为消化道无创性、可视性检查带来了新的希望,对不明原因小肠疾病和隐性消化道出血的敏感性和准确性高,被公认为小肠疾病的常用诊断方法[1]。“胶囊内镜”全称为“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又称“医用无线内镜”。受检者通过口服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借助消化道蠕动使之在消化道内运动并拍摄图像,医生利用体外的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了解受检者的整个消化道情况,从而对其病情做出诊断。我院从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应用OMOM胶囊内镜为46例患者检查,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邱园玉;翟骁 刊期: 2013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