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多智;谭莹;赵颖;朱名安
目的观察核转录因子-κB (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和MMP-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80例宫颈癌(CSES)、70例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及5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NCE)NF-κB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CSES、CIN及NCE中, NF-κB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5%、18.6%、0%,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8%、15.7%、0;即CSES中NF-κB和MMP-9蛋白表达显著高于CIN和NC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NF-κB、MMP-9表达与宫颈癌不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状况有关( P <0.05),与患者年龄和组织学类型无关,且二者表达呈明显正相关( r =0.872, P <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存在NF-κB和MMP-9的过表达,其对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宫颈癌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标志物。
作者:赵玉婵;李莲;张连梅;刘晓兰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分析TACE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造成肝功能异常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在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并行TACE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完整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135例病例(病例来源于陕西省肿瘤医院及西安市中心医院),统计患者肝功能失代偿与患者TACE治疗次数、肝硬化情况、年龄、门静脉癌栓、肿瘤类型的关系。结果13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TACE治疗之后出现较严重肝功能失代偿的有20例(14^.81%),没有发现严重肝功能失代偿的有115例(85.19%);肝功能失代偿组和肝功能代偿组间的年龄比较(χ2=4.19, P <0.05),TACE治疗次数比较(χ2=5.54, P <0.05),肝硬化情况比较(χ2=6.78, P <0.05),肝癌类型的比较(χ2=4.43, P <0.05)均有显著差异;门静脉分支癌栓与肝功能异常无显著相关性(χ2=1.17, P >0.05),而与门静脉主干癌栓有相关性( P <0.05)。结论原发性肝癌经TACE治疗的患者发生肝功能障碍与年龄大、TACE治疗次数多、合并肝硬化基础、门静脉主干癌栓以及大体类型为巨块型肝癌相关,与门静脉分支癌栓未发现明显相关性。
作者:高宁梅;王黑豆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对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对深静脉血栓性疾病早期诊断及预后的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135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6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为观察组,89例患者术后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为对照组。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后1d、2d及3d抽血检测所有患者血浆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hs-CRP及相关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术后1 d、2 d及3 d观察组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和hs-CRP 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1 d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手术后2 d及3 d观察组PT、APT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浆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及hs-CRP的水平对深静脉血栓性疾病早期诊断及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徐利;尹志超 刊期: 2013年第20期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常见的原因[1]。所以增强子宫收缩是减少产后出血的关键。近几年来临床上应用前列腺素增强子宫收缩取得了明显疗效。为了解卡孕栓配伍缩宫素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作用,我院做了随机对照研究,近期应用卡孕栓(卡前列甲酯栓)0.5 mg舌下含服合并缩宫素20 U静脉点滴减少产后出血,报告如下。
作者:马丽欣;韩映雪;赵月红 刊期: 2013年第20期
包皮环切是泌尿外科门诊常见的手术,过去常用4-0普通丝线缝合。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在200例包皮环切伤口缝合中,分别采用胶朊蛋白线和普通细丝线缝合,并对伤口缝合情况、脱线时伤口疼痛情况和伤口愈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刘峰;贤少忠;张建;宋波;孔广起 刊期: 2013年第20期
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因操作简单、创伤小、诊断准确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但随之而来的辐射剂量对人身体的潜在损害,也越来越为医学界所关注[1,2]。据报道在世界范围内,CT检查占所有放射学检查的2%~6%,但病人由此获得的辐射剂量却占整个医疗放射剂量的27%~40%[3]。如何做到图像质量好能解决临床问题,又降低辐射剂量,我们展开了这项研究,即在其它扫描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管电流成像以达到诊断要求,尽可能减少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作者:王祺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观察900 MHz手机频率辐射12 d、18 d对雄性SD大鼠肝组织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育龄期SD雄鼠30只。将雄性大鼠按体重均衡的原则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12 d、18 d辐射组。正常组不接受辐射,辐射组分别接受900 MHz手机频率辐射连续12 d、18 d4 h/d,于辐射结束次晨处死。观察比较3组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及二者比值,雄鼠肝脏HE染色。结果与正常组比较,12 d和18 d辐射组血清ALT、AST无显著性改变;肝的HE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12 d辐射组肝小叶结构基本完整,肝细胞核部分萎缩或消失;18 d辐射组肝小叶结构基本完整,肝细胞肿大及部分细胞质空泡样变明显。结论900 MHz手机频率辐射雄性SD大鼠可造成大鼠肝损伤,细胞核萎缩并逐渐肿大和空泡样变,血清AST、ALT无显著性改变。
作者:罗亚萍;李春香;马惠荣;栗晶晶;李媛媛;马雪莲;宫志强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结核病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具有较高致病性和传染性,近年来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1-3]。随着抗结核药物的广泛使用,结核菌对很多药物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使得治疗效果大打折扣[4-6]。喉结核也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以咽痛、声嘶为病症的结核病,多继发于肺结核病[7,8]。对于喉结核的治疗,目前主要采用雾化吸入方案[9,10]。为探讨不同雾化吸入方案治疗喉结核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本院选取喉结核患者69例采用不同的雾化吸入方案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作者:王丽娜 刊期: 2013年第20期
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是由不同型汉坦病毒引起并经鼠类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滹沱河献县泛区自90年代中期以来发病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掌握泛区不同季节疫源地宿主动物的种类、分布及带病毒情况,明确HFRS疫源地类型,可为控制该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献县于2012年对泛区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宿主动物的构成、分布及携带汉坦病毒状况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俊杰;岳从周;卢书恒;赵俊先;李慧聪;张顺三;杨刚 刊期: 2013年第20期
膝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是治疗老年退行性骨关节炎、软骨损伤、部分关节镜术后等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1-4]。但是膝关节结构复杂,有髌骨、胫骨、股骨组成骨性结构,膝关节腔内有前叉韧带、后叉韧带、内外侧半月板、软骨面等主要结构,这些结构被关节囊包裹共同组成复杂的膝关节腔,关节囊内壁有滑膜组织附着。膝关节腔外下有髌下脂肪垫、上有髌上囊。如果将玻璃酸钠注射到膝关节腔外或滑膜组织内,不但不能起到治疗效果,还能引起这些组织的刺激反应产生疼痛,造成患者的痛苦。为了提高穿次成功率,降低患者在注射过程中疼痛的发生率。对在我科进行膝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的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观察,并对两种注射法的结果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张淑环;李春柳;吴晓萱;卢艳辉 刊期: 2013年第20期
压疮是指皮肤和(或)皮下组织的局部损伤,通常位于骨隆突部位,一般是由压力或压力联合剪切力引起。美国压疮顾问委员会( NPUAP)将压疮分为四级[1],其中Ⅲ期为全皮肤层缺损,可见皮下脂肪,没有骨、肌腱或肌肉暴露;Ⅳ期为组织全层缺损,伴骨、肌腱或肌肉外露,伤口床可能会部分覆盖腐肉或焦痂,常常会有潜行和窦道。Ⅲ~Ⅳ期又称溃疡期压疮,因其创面深、坏死组织多、多合并细菌感染,创面难以愈合,后常需采用手术清创及植皮的方法进行治疗。这不仅给患者增加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可因继发感染危及生命。因此,对于溃疡期压疮伤口的处理一直以来是压疮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湿性愈合理论逐步用于治疗压疮及其他慢性伤口,并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和显著的效果。我院神经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41例住院患者带入的共49处溃疡期压疮伤口采用湿性愈合理论及方法进行换药,并与常规换药方法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王小梅;华佩莲;王国辉 刊期: 2013年第20期
导乐( doula )分娩是一种以产妇为中心的产时医疗服务模式,被誉为回归自然的绿色分娩方式[1],因其支持和促进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健康而被倡导。为提高医疗质量,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控制目前日益增高的剖宫产率,我院产科创造优良条件,建立导乐产房,培养训练有素的导乐医师、助产士,对正常足月初产妇开展了导乐分娩业务,实施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陶润姣;陈悦 刊期: 2013年第20期
恶性肿瘤患者在放化疗期间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是临床常见的问题。促白细胞生成素-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类药物的问世与应用,能有效的抑制和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所至的白细胞减少,使治疗顺利进行[1]。但其毒副作用也不可忽视,因生物制剂的特殊性,除了其他不良反应外,还有注射后部分患者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如局部红、肿、痛、低热等现象,给患者增加了痛苦。教科书上传统的注射方法是上臂三角肌外侧、大腿外侧,因为注射范围小,造成局部过敏或局部结节后,再次注射不易更换部位,冬季及卧床患者穿脱衣服不便,容易着凉。给患者护理操作人员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我们自1999年以前就开展了腹部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的方法,但并没有做有效的数据统计和分析,近我们通过对500例患者腹部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后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与研究。发现腹部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的方法,确实优于而传统的上臂三角肌外侧注射法。报道如下。
作者:刘纯一;胡新彦;徐立霞;吕雅蕾;刘凤玲;孔燕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对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观察。方法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腰硬麻联合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全麻的方式进行麻醉,观察2组患者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采取腰硬麻联合麻醉时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a.05)。且观察组氧供(DO2)减少、氧摄取率(ERO2)增加,与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腰硬麻联合麻醉对于髋关节置换术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与氧代谢的稳定,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作者:温习兵 刊期: 2013年第20期
胃镜检查是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治方法。传统的清醒检查常引起患者的恶心,呕吐及恐惧心理。随着舒适化医疗的发展,麻醉下的胃镜检查已经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亲睐。目前文献上报道的麻醉方法之多,以异丙酚的静脉麻醉为主流。但单纯的异丙酚麻醉剂量过大,恢复时间长。瑞芬太尼是芬太尼家族中新的μ阿片受体激动剂,国外已广泛用于手术患者的麻醉[1],其主要特点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可控性好。本研究将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患者观察其效果和苏醒及离院时间的影响。
作者:钟梅英;邓辉;李辉 刊期: 2013年第20期
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系由结核分支杆菌和麻风分支杆菌以外非结核分支杆菌( 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a ,NTM)引起的疾病。非结核分支杆菌原称为非典型分枝杆菌( atypical myco-bacteria),其特性有别于结核分枝杆菌,如对酸、碱比较敏感;对常用的抗结核菌药物较耐受;生长温度不如结核分枝杆菌严格;多存在于环境中;为条件致病菌。可因引起结核样病变而受到关注。非结核分支杆菌菌种报道迄今已达100多种,其中有37种已见致病例报道[1]。非结核分支杆菌病多继发于慢性肺病,如支气管扩张、矽和肺结核,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AIDS )的常见并发症。近年来随着非结核分支杆菌( NTM)所致疾病报导的增多,越来越引起临床对NTM分离鉴定的重视。本文对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分离的55例NTM药敏结果进行分析报告。
作者:吴海峰;吕翠环;张辉;李玉静;刘晓燕;李曼;李丹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破坏为主的自身免疫疾病。临床表现为小关节滑膜所致的关节肿痛,继而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晚期因严重骨质破坏、吸收导致关节僵直、畸形、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出现不可逆的关节破坏而导致畸形,女性患者发病率高于男性,以20~50岁患者居多[1]。在急性创伤和感染时其血浓度急剧升高。 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是一类存在于动物和人类体内的具有抑制功能的天然Tregs,以调节自身T细胞反应为主要功能,在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维持自身免疫耐受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C-反应蛋白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探讨二者在反应疾病严重程度和病情活动,以及临床用药方面的意义。
作者:宋爱华 刊期: 2013年第20期
本研究将2009至2011年临床分离的念珠菌的分布及耐药率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1.1.1实验菌株: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09年1月及2011年12月住院患者气管插管吸痰、血液、中段尿、胸腹水、胆汁、穿刺点等部位分离的念珠菌835株。
作者:白书媛;王培昌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前,农村居民献血的比例仍然较低,而用血量在逐年增加,形成城市居民献血、农村居民用血的形势[1],并引起了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为实现石家庄地区“无偿献血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的目标,促进农村献血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对农村居民无偿献血心态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作者:宋俊贞;张颖萍;马俊清;魏文志 刊期: 2013年第20期
重症监护病房( ICU)是一个集中救治危重病患者的特殊场合。由于患者大多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以及多种抗菌药物的使用,耐药菌尤其是多重耐药菌的感染较为普遍,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成为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增加医疗费用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我院ICU承担着全市危重患者的救护,本研究为了解我院ICU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更好地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科学依据,对我院2011年ICU感染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及药敏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提高医护人员的用药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作者:高惠;肖桂芳;杨敏;龙继川;袁勇 刊期: 2013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