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梁润英;熊玉鑫;阎国立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中医药疗法, 中医证候, 肥胖
摘要:目的:观察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683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所得临床信息进行归类,辨证后得出中医证候,分析和探讨其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与相关指标间的关系.结果:有5个主要中医证候,气阴两虚证200例,痰湿阻遏证190例,阴虚热盛证132例,痰瘀互结证104例,阴阳两虚证57例.结论:代谢综合征以气阴两虚证为多见,其次是痰湿阻遏证、阴虚热盛证、痰瘀互结证、阴阳两虚证;其病情发展演变规律顺序为痰湿阻遏证,痰瘀互结证,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血脂与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具相关性.
中医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目的:观察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683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所得临床信息进行归类,辨证后得出中医证候,分析和探讨其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与相关指标间的关系.结果:有5个主要中医证候,气阴两虚证200例,痰湿阻遏证190例,阴虚热盛证132例,痰瘀互结证104例,阴阳两虚证57例.结论:代谢综合征以气阴两虚证为多见,其次是痰湿阻遏证、阴虚热盛证、痰瘀互结证、阴阳两虚证;其病情发展演变规律顺序为痰湿阻遏证,痰瘀互结证,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血脂与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具相关性.

    作者:梁润英;熊玉鑫;阎国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仲景汗法在损美性疾病治疗上的运用探析

    对损美性疾病的认识与治疗,是医学美容的重要内容,本文探讨经方中汗法在治疗损美性疾病上的运用.通过对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汗法的代表方剂做一剖析,与损美性疾病特点相结合,从中得出损美性疾病的治疗原则,以期能将经典之理法方药有效地指导临床损美性疾病的治疗.

    作者:付玉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普通感冒证素及证候特征分布规律的临床调查

    目的:探讨普通感冒的证素和证候的分布规律及特征,为进一步开展证候诊断标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河南省7家医院普通感冒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患者进行证素与证候学调查.建立临床调查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运用统计描述与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结果:调查发放表格1329份,收回1329份,合格1318份.结果:①构成普通感冒的病性证素以风、热、寒、气虚、燥为主;病位证素以表为主.病性证素组合中二证素组合常见(构成比58.95%,下同),其次是三证素(28.22%),其他证素组合较少见(<6%).二证素组合中,风+热常见(49.03%),其次是风+寒(39.38%)、风+燥(5.66%);三证素组合中,风+寒+气虚常见(40.86%),其次是风+热+气虚(30.11%)、风+寒+热(11.02%).②普通感冒的常见证候是风寒证、风热证、风燥证、气虚证,并对主次症特征作了分析.结论:普通感冒的主要病性证素是风、寒、热、气虚、燥,病位证素以表为主;常见证候4种,即风寒证、风热证、风燥证、气虚证.

    作者:张甜;王至婉;赵栋梁;李建生;李素云;余学庆;杜保荣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荨麻疹的中医分型治疗验案5则

    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容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本文采用中医方法将本病分为风邪袭表、风火湿毒、营卫不和、气血亏虚、阳虚风中5个证型,治疗上注重祛风和血、调和营卫,并分证举案说明,疗效确切.

    作者:孔俊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律康颗粒治疗心肌炎后心律失常363例

    目的:观察律康颗粒剂治疗心肌炎后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0例心肌炎后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3例,给予口服律康颗粒剂(炙甘草、人参、阿胶、桂枝、五味子、生地黄、黄连、麦冬、五味子、玄参、大枣)治疗,10 g/次,3次/d;对照组87例,给予口服稳心颗粒治疗,1包/次,3次/d.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195例,好转49例,无效119例,有效率占67.2%;对照组治愈27例,好转12例,无效48例,有效率占44.83%.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律康颗粒剂疗效与稳心颗粒相似,对心肌炎后心律失常有较好疗效.

    作者:徐毅;陈阳春;马玉娟;王守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冠心止痛胶囊配合磁珠耳贴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心绞痛30例

    目的:观察冠心止痛胶囊配合磁珠耳贴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冠心病支架术后心绞痛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 mg/次,口服,2次/d;肠溶阿司匹林片100 mg/次,1次/d.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冠心止痛胶囊,3粒/次,3次/d;配合磁珠耳贴.1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6.87%与56.67%,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静息心电图有效率分别为73.33%与46.67%,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表指数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止痛胶囊配合磁珠耳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的心绞痛的疗法,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马玉娟;徐毅;陈阳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皂贝化痰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风痰瘀阻型中风106例

    目的:观察皂贝化痰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风痰瘀阻型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0例风痰瘀阻型中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给予丹红注射液40 mL加入50 g/L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 d 1次;胞二磷胆碱0.75 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 d 1次;阿司匹林肠溶片1次0.1 g,1 d 1次,口服.治疗组106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皂贝化痰胶囊1次4粒,1 d 3次.对照组104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灯盏细辛胶囊,1次3粒,1 d 3次.两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25例,显效36例,有效35例,无效10例,有效率占90.57%;对照组基本痊愈17例,显效27例,有效36例,无效24例,有效率占76.82%.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皂贝化痰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风痰瘀阻型中风疗效显著,且能降低血液黏稠度、血脂等,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董喜敏;王宝亮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逍遥散在中医临床心理疾病治疗中的运用

    逍遥散为中医常用经典方药,治疗范围广,尤以主治由情志所致的肝郁血虚脾弱等心身疾病较为常见.基于国内对逍遥散治疗心身疾病的研究已取得的丰富成果,本文回顾并整理了近20 a来本方在实验研究、中医临床心理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逍遥散基本的药理学研究成果为逍遥散的治疗效果奠定了基础,探讨逍遥散在临床心理疾病治疗中的运用及成效,通过对国内逍遥散的研究进行回顾,总结以往研究中所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并对此提出了如何优化应用的建议.

    作者:邱鸿钟;刘婉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电针联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68例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选取132例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间歇导尿,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2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47例,好转15例,无效6例,有效率占91.18%;对照组痊愈30例,好转17例,无效17例,有效率占73.44%.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能促进膀胱功能恢复,改善膀胱排尿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吴伯涛;李娟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痔瘘术后急性尿潴留30例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痔瘘术后急性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痔瘘术后急性尿潴留的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脐疗组、艾灸组及综合疗法组4组,每组30例.穴位注射组于患者双侧三阴交注射当归注射液各1 mL;脐疗组以双层纱布松包冰片10 g,置于患者脐中30 min;艾灸组用艾条反复温灸下腹正中线任脉经神阙穴至关元穴区域30 min;综合疗法组综合以上3种疗法进行治疗.各组均在治疗1次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穴位注射组治愈16例,好转11例,未愈3例,有效率占90.0%;脐疗组治愈17例,好转10例,未愈3例,有效率占90.0%;艾灸组治愈18例,好转10例,未愈2例,有效率占93.3%;综合疗法组治愈23例,好转5例,未愈2例,有效率占91.7%.综合疗法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3组(P<0.05);而其他3组之间疗效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组疗法治疗痔瘘术后急性尿潴留均有效,而综合疗法疗效明显优于其他疗法.

    作者:韩正军;张高军;卢春香;马娟峰;贾喜社;李红卫;杜小正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治疗久泻经验

    李振华为河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2009年被两部一局评为首届国医大师,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中医药专家.李老认为:久泻的病机主要在于脾虚湿盛,辨证可分为脾胃气虚、脾肾阳虚2型,治疗时应详查病因,分析症状,明辨虚实,并注意有方有守,坚持服药;若泄泻初愈,脾胃较弱,还应注意饮食调理,起居有时,情志舒畅,以便促使机体彻底康复.

    作者:李郑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突出中医特色优势加强中医医院文化建设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中医医院是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厚重的中医药文化积淀是中医医院区别于其他医院的重要特征.为了保持中医医院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弘扬中医传统职业道德、提高中医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通过夯实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基础,增强中医观念,不断扩大中医药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加强中医医院的人才培养,增进医务人员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加强环境形象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使中医医院文化建设内外统一;全面提高中医医院整体诊疗服务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使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好的中医医疗、保健、康复和养生服务,全面推进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促进中医医院又好又快和全面协调发展.

    作者:司富春;高燕;宋雪洁;徐向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头穴留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1例

    目的:观察头穴留针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及TCD的变化.方法:将8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和体针组.头针组41例采用头穴留针法,取穴百会、四神聪、玉枕、天柱、风池;体针组根据患者病情辨证选取肢体穴位进行针刺.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与TCD变化.结果:头针组治愈8例,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有效率占87.8%;体针组治愈3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15例,有效率占63.4%.两组疗效及TCD改善情况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头穴留针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突出,可缓解椎基底动脉痉挛,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作者:刘先松;董永书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克敏汤治疗变应性鼻炎62例

    目的:观察克敏汤对变应性鼻炎(AR)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AR患者,给予中药克敏汤(桂枝、生麻黄、细辛、黄芪、党参、炒白术、茯苓、诃子、炒山药、白扁豆、防风、蝉蜕、乌梅、炙甘草)口服.结果:治疗后SNOT-20总分、VAS得分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各维度分值对比,鼻相关症状、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较治疗前对比,改善明显(P<0.05).结论:克敏汤治疗AR疗效确切,长期疗效较为理想,是一种治疗AR较为理想的方法;SNOT-20和VAS量表相结合能够较全面地反映AR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种能够应用于临床的评估AR疗效的指标.

    作者:王树勇;游会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HPLC测定肾康口服液中大黄酸、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

    目的:建立肾康口服液HPLC测定方法.方法: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0~5 min,65:35;5~20 min,(65→82):(35→18);20~25 min,82:18],体积流量1.0 mL/min,波长254 nm.结果: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标准曲线分别为Y=3×106X-5 019.9,r=0.999 8(n=6);Y=3×106X +1 436.9,r=0.999 8(n=6);Y=5×106X +2 260.8,r=0.999 8(n=6).大黄酸在浓度4.201 6~42.016 0 mg/L范围内良好线性关系,大黄素在浓度0.596 8~5.968 0 mg/L范围呈良好线性关系,大黄酚在浓度0.52~5.20 mg/L范围内良好线性关系.结论:该方法方法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以作为肾康口服液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秦静海;曹站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黄芪猪苓汤治疗难治性膜性肾病21例

    目的:观察黄芪猪苓汤治疗难治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难治性膜性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泼尼松1 mg/(kg·d-1),凌晨顿服,连用8周后,每2~3周减原用药量的10%,后以小剂量5~10 mg/(kg·d-1)维持,2次/d,口服;霉酚酸酯 20~25 mg/(kg·d-1),每日大剂量为2.5 mg,2次/d,口服.治疗组给予黄芪猪苓汤(黄芪、党参、怀山药、薏苡仁、猪苓、川芎、白术、茯苓、当归、生姜皮、益母草、白花蛇舌草、淫羊藿、丹参)治疗,1 d 1剂.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12例,显著缓解6例,部分缓解2例,无效1例,有效率占95.2%;对照组完全缓解8例,显著缓解2例,部分缓解5例,无效6例,有效率占71.43%.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猪苓汤治疗难治性膜性肾病临床疗确切.

    作者:马传武;谢谋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红芪多糖对脾虚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研究红芪多糖对实验性脾虚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的影响.方法:将SPF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出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正常饲养,其余50只采用苦寒泻下法制备脾虚证模型.50只大鼠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黄芪多糖高、中剂量组,红芪多糖高、中剂量组5组,每组10只.造模后第2天,处死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采血孵育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中CD3+T、CD4+T、CD8+T细胞的含量,并计算CD4+T与CD8+T的比值.黄芪多糖高、中剂量组分别用10 g/L、5 g/L黄芪多糖液灌胃30 d,红芪多糖高、中剂量组分别用10g/L、5 g/L红芪多糖液灌胃30 d,并处死各组大鼠,采血孵育,同法检测以上指标.结果:模型对照组中CD3+T、CD4+T细胞较空白对照组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芪多糖、红芪多糖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对比,CD3+T细胞计数值均上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芪多糖高、中剂量组之间对比,红芪多糖高、中剂量组之间对比,CD3+T细胞含量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CD4+T/CD8+T比值较空白对照组下降,黄芪多糖高、中剂量及红芪多糖高、中剂量组CD4+T/CD8+T比值较模型对照组上升,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芪多糖能够提高脾虚大鼠血中CD3+T细胞、CD4+T细胞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脾虚证大鼠的免疫功能.

    作者:万生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王海东主任医师运用经方辨证论治发热病案3则

    总结了王海东主任医师治疗发热的临床经验,列举3个病例的成功治疗彰显了中医经方及辨证论治在临证中的作用,病同发热,但病机相差甚远,或为阴虚火旺,或为湿热内蕴于膜原,或为寒热错杂,分别采用当归六黄汤、柴胡达原饮、乌梅丸对证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王智明;吴燕;李伟青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迟发性睾丸功能减退36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迟发性睾丸功能减退的疗效.方法:将72例迟发性睾丸功能减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例,服用十一酸睾酮胶丸160 mg/d;治疗组在服用80 mg/d十一酸睾酮胶丸的同时给予补肾疏肝交泰汤(菟丝子、杜仲、巴戟天、仙茅、淫羊藿、柴胡、白术、白芍、当归、黄柏、知母、甘草)加减.治疗3个月,观察评估患者治疗前后PADAM评分、T、ALT、PSA、前列腺质量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后PADAM评分、T、PSA、前列腺质量与治疗前对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PADAM评分、T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PADAM评分、PSA、前列腺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迟发性睾丸功能减退效果显著,无PSA升高、前列腺增大风险.

    作者:张二峰;邵丽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30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4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胃肠减压,禁食水,吸氧,输液,输血浆或白蛋白,抗感染,抑制胰酶分泌等),治疗组1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清胰汤治疗(生大黄、芒硝、厚朴、枳实、陈皮、木香、槟榔、丹参、红花、蒲公英).观察两组患者腹部体征缓解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Ranson评分、C反应蛋白定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腹部体征缓解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Ranson评分、C反应蛋白定量对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赵彬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中医研究杂志

中医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