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男女搭配排班在急诊工作中的效果观察

陈海燕;马建英

关键词:急诊, 排班, 男女搭配, 协调性, 工作效率
摘要: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人们传统观念的改变,大量的男护士不断充实到护理队伍中来,逐渐成为护理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2].急诊与其他科室不同,危重患者多,突发事件多,矛盾多,工作强度大,不仅要求有耐心、细心,还得有良好的体力和协调性.由于男女护士各有优劣势,因此,在排班中应用男女搭配的方式,互相弥补不足.在2010年应用一年来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河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联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过敏性鼻炎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在普通人群的患病率为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而儿童过敏性鼻炎的发生成了慢性咳嗽的主要诱因之一.虽然过敏性鼻炎本身不是严重疾病,但可严重影响孩子的生活质量(睡眠、学习、社交和文娱活动),常常诱发支气管哮喘、鼻窦炎、中耳炎、头痛等并发症.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提出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属于同一个呼吸道的同一种疾病(One Airway-One didease),说明过敏性鼻炎不仅是哮喘的诱发因素,而且应该视为一种疾病对待.因此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愈发引起临床的重视.以下就我院门诊近2年来的过敏性鼻炎患儿的治疗情况作如下分析.

    作者:李丽君;刘颖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心理干预对围生期孕产妇抑郁情绪的影响

    妊娠和分娩时女性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此过程中引起的女性显著的生理变化必然导致孕妇产生复杂的心理变化,其对社会的认知行为、角色转变过程中心里也有一定的影响,严重时会出现抑郁、焦虑等围术期常见心理问题[1],严重影响孕妇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2],因此对围生期孕妇进行心理辅导及健康教育是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重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院对2008年5月到2011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围生期孕产妇150例中的75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黄丽霞;徐淑稳;张红真;房桂英;刘俊霞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体检人群青光眼筛查模式分析

    青光眼是当今世界第二大致盲性眼病,它所造成的视力丧失、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是不可逆的.青光眼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到眼科就诊时多已对视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对青光眼的早期筛查和防治的公共卫生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在健康体检机构进行青光眼机会性筛查模式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吕茜;张一凡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结合认知行为治疗对首发男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结合认知行为治疗对首发男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首发男性精神分裂症60例按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即单用抗精神病药治疗组和认知行为治疗组,疗程6个月.分别于0、4、12、24周末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大体评定量表(GA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2组PANSS总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社会功能、生活质量总分显著高于治疗前.结论 结合认知行为治疗对首发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单用抗精神病药组,值得临床试用.

    作者:齐红梅;柳宏宇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坝上地区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诱因分析

    我院处于坝上,属高寒地区,气候变化快,冬季时间长,呼吸道感染发病频繁,尤其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在逐年增高.为此我们对我院及坝上周边县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进行病因分析,为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李春芳;李红;郭彩霞;郝素莲;于林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乳腺癌腋窝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及乳腺癌保乳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6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30例术中切除肋间臂神经.术后1年内对2组患者上臂内侧感觉功能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上臂感觉障碍发生率为15.4 %,而对照组高达9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年腋下均未见复发.结论 对于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患者,术中保留肋问臂神经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的发生率,且不影响手术治疗的总体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崔志超;王宇;赵亚婷;胡继卫;马杰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鼻咽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放疗是目前治疗鼻咽癌的重要手段,合理、有效的放疗虽有一定疗效,但放疗期间多数患者会出现口腔咽痛、黏膜溃疡、张口困难、味觉功能减退等诸多毒副反应,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不便.因此,减轻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毒副反应,对改善其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减轻鼻咽癌化疗患者化疗副作用、改善其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1,2].我科近年来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给予了积极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临床上取得了满意效果,为进一步探讨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本文对48例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给予常规护理的48例鼻咽癌放疗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鼻咽癌放疗患者提供一种更为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案,报告如下.

    作者:刘美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Skp2和p27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在骨肉瘤组织中Skp2、p27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5例骨肉瘤、14例骨软骨瘤中Skp2和p27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在骨肉瘤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Skp2蛋白在骨肉瘤中阳性表达率为74.3%(26/35),而在骨软骨瘤中阳性表达率为11.4%(4/1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03,P=0.003);p27蛋白在骨肉瘤中阳性表达率为40.0%(14/35);而在骨软骨瘤中阳性表达率为78.6%(11/1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54,P=0.015).Skp2蛋白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与Enneking分期、肺转移密切相关(P<0.05),p27蛋白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与Enneking分期密切相关(P<0.05),且临床期别越高,Skp2的表达阳性率越高,而p27表达阳性率越低,且Skp2蛋白与p27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Skp2和p27蛋白表达的情况与骨肉瘤的发生和转移有密切关系,检测P27和SKP2的表达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廉红星;赵敏;刘瑞吉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社区中老年维生素D水平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主要由食物摄入和皮肤合成.维生素D不仅对维持骨骼的健康起到重要作用,维生素D缺乏还可引起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 [1].目前,维生素D缺乏在全球较为普遍.维生素D受饮食、活动、药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以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我院体检中心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维生素D的相关因素.

    作者:佟来荣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发热门诊药物过敏史患者的临床分析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服用药品所出现的不期望的有害反应[1].近年来ADR的发生率呈逐步上升趋势,而药物过敏是ADR的常见类型之一,常导致患者中断治疗,再次就医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增加医疗成本.因此,加强就诊患者药敏史的监测,探讨临床特点,对促进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减少医疗成本将起积极作用.由于在发热门诊就诊人群中,药物过敏的流行病学资料较少,因此对我院发热门诊452例有药物过敏史患者进行药物过敏史调查,以指导临床医生更好的为患者科学用药.报告如下.

    作者:李全瑞;王晶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麻疹H基因克隆及表达条件优化

    目的 克隆麻疹H蛋白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诱导表达蛋白.方法 麻疹Edmonston株减毒活疫苗中提取基因组RNA,RT-PCR扩增H基因.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 I和HindⅢ双酶切H蛋白基因片段和pET30a(+)载体,连接后获得重组质粒MV-H-pET30a(+),转化至BL21(DE3),IPTG诱导表达.结果 RT-PCR扩增片段长度约为1 900 bp,与MV-H基因相符.MV-H-pET30a(+)测序结果显示:MV-H基因对码正确,核苷酸序列符合率达99.7%.SDS-PAGE结果表明,菌体中含有特异性蛋白,大小约为86kD.结论 在pET30a(+)成功克隆麻疹H基因,并有目的 蛋白表达.

    作者:赵川;刘维华;张双宅;徐保红;赵冬;张弘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阿那曲唑替代他莫昔芬对绝经期后乳腺癌术后患者子宫内膜的影响

    目的 研究阿那曲唑替代他莫昔芬对绝经期后乳腺癌(BC)术后患者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绝经期后BC雌激素阳性患者80例,他莫昔芬口服,20 mg/d治疗,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5 mm,且排除癌变可能后,改用阿那曲唑治疗,1 mg/d.结果 阿那曲唑治疗期间的子宫内膜厚度及内膜病变发生率均较他莫昔芬治疗时降低;他莫昔芬治疗时,子宫内膜厚度与用药时间无相关性(r=0.071,P>0.05);换用阿那曲唑后子宫内膜厚度降低幅度与用药时间呈正相关(r=0.968,P<0.05).结论 阿那曲唑替代他莫昔芬治疗绝经期后BC术后患者,可以逆转他莫昔芬诱导的子宫内膜增厚,降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危险.

    作者:王孟丽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ADR 的发生除了药品自身原因外,还存在很多其他因素.本文对我院2010年上报的ADR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孙鑫晔;袁耀辉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喉罩全麻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诊断肺癌1例

    常规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TBNA)对肺癌纵膈肺门淋巴结转移及气管周围肺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可以在门诊局麻下完成操作,这已被许多呼吸内镜医生所认同.但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如脑功能障碍不能配合检查,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检查的患者,则需要特殊处理后才能完成检查.喉罩通气全身静脉麻醉是上世纪80年代发明的一种麻醉通气方式,适用于不需要充分肌松,可保留自主呼吸的短小手术,该方法要求患者肺功能较好.本病例是1例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患者,常规气管镜检查不能配合,故选择喉罩通气全身麻醉下行TBNA检查,报告如下.

    作者:廉海容;蔡礼鸣;钮革亚;朱小莲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彩超诊断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对骨科手术诊疗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对骨科手术及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500例骨科住院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常规双下肢深静脉筛查,分析患小腿肌间静脉血栓者的年龄、治疗前后2周内生化指标及超声改变情况.结果 彩超检出小腿肌间静脉血栓54例,术前发生肺栓塞者2例.术前及术后制动造成血栓者32例(59.3%);术前已患有血栓者22例(40.7%);其中血压、血脂增高者32例,年龄均为50岁以上(59.3%).抗凝、溶栓治疗后,CDFI显示病变管腔内由无血流信号逐渐变为可见部分血流信号或血流通畅;生化检测中: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测定及凝血酶原时间指标逐渐升高,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活动度指标逐渐降低.抗凝、溶栓2周后行手术治疗者未发现有肺栓塞发生.结论 彩超检查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简便、易行,可持续观察,还可有效的预防其进一步延伸,对手术患者的诊疗具有临床指导价值,可大限度的减少肺栓塞的发生.

    作者:张宇明;张文云;邓荷萍;房勤茂;甄景琴;封彦凤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法洛氏四联征手术治疗体会

    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我们共手术治疗了156例法洛氏四联征心脏患者,无手术死亡,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56例,男92例,女64例;年龄9个月~35岁;体重4.5~58 kg.均有不同程度的紫绀、活动受限及活动后蹲踞现象.X线检查心胸比率0.42~0.69,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舒张期未容积指数(LVEDVI)23.6~52.5 ml/m2,其中73例LVEDVI小于30 ml/m2,红细胞压积在0.37~0.78,室间隔缺损嵴下型91例,嵴内型52例,干下型13例.单纯漏斗部狭窄34例,漏斗部合并肺动脉瓣狭窄69例,漏斗部合并肺动脉瓣、瓣环及肺动脉干狭窄53例,本组13例合并有卵圆孔未闭,7例合并有动脉导管未闭.

    作者:齐庆彬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Surgimesh Prolase补片在老年女性前盆腔器官膨出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妇科补片(Surgimesh Prolase 补片)在老年女性盆腔器官膨出患者的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对2005年11月至2008年11月收住的POP患者56例患者进行分期,以美国妇产科会会指定的POP-Q定量检查(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ulitive examination)为诊断标准,选择Ⅱ期以上或(和)阴道壁脱垂患者15例,应用前盆腔修复补片,并进行1~2年的随访研究.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该手术,无1例发生术中术后出血或脏器损伤;发生手术局部血肿1例,局部压迫后吸收;发生术后尿频不适1例,给予局部理疗2 d后症状消失;术后恢复好15例,术后随访1~2年,所有患者的外阴异物感、腹部下坠感均消失,术后尿失禁得到纠正,术后无1例复发.结论 对老年盆腔器官膨出患者或(和)尿失禁患者应用妇科补片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作者:刘新华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小剂量骨水泥注射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小剂量骨水泥注射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3例,椎体骨折部位T5~L4,单一椎体压缩骨折者22例,多发骨折41例,共116个椎体骨折,85个椎体接受椎体后凸成形术(PKP),随访3~6个月,对本组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情况、骨水泥外渗率和术后止痛效果进行分析,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椎体高度平均恢复(1.14±0.42)mm,骨水泥外渗率5.88%.根据WHO疼痛分级评价,本组术后止痛效果总有效率为98.4%.结论 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用小剂量骨水泥注入减轻患者疼痛,部分恢复椎体高度,且具有创伤小,骨水泥外渗率低等特点.

    作者:张立元;左金增;邢文钊;董昭良;张志国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Kolcaba1K的舒适理论及实践应用

    舒适是一个术语,这一术语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现代来看,都与护理有着重要意义的联系.自从南丁格尔时代,舒适就被用作一个理想的护理结果或目标的指导[1] .早在1974年,这一术语的含义就被美国卫生保健、教育和福利部(DHEW,1974)用作一个重要的、可接受的护理标准[2].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追求生理、心理、社会的和谐统一的社会生活是健康生活的高境界.对患者而言,在治疗中拥有生理、心理等方面的舒适状态是评价护理满意度的一个有效尺度.美国护理专家Kolcaba K经过近二十年对舒适理论及实践的研究,形成了完善的舒适理论.现从理论家背景、舒适理论的建立过程、理论特点、理论内涵、理论的科研及实践应用等几方面将Kolcaba K的舒适理论介绍如下.

    作者:吕素红;胡学慧;刘荣琴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妇产科门诊患者对医院门诊服务的评价

    门诊服务方式的改变、管理工作的创新既是适应现代快节奏、高效率工作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患者满意率的具体举措[1].我院实施门诊流程改造以来,已经有二年多的时间.随着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开展的不断深入,关注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对妇产科门诊患者的就诊情况进行调查,寻找切入点,不断满足患者需求.

    作者:王晓华;孟玉翠;张国华;葛军 刊期: 2012年第21期

河北医药杂志

河北医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