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分辨率超声对逆行胫前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背皮肤损伤术中的临床观察

师朝岭;赵刚;张冉;郭卫东;焦雷红;田利军;张丽华

关键词:高分辨率超声, 胫前动脉岛状皮瓣, 交通支动脉, 血流动力学
摘要: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超声对逆行胫前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背皮肤损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高频探头对19例行逆行胫前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背皮肤损伤术中胫前动脉在踝部与腓动脉及胫后动脉的交通支动脉进行检测,测量胫前动脉主干及交通支动脉管腔内径,血流充盈情况及血流动力学情况,评估术前情况,以提高手术成功率.结果 高分辨率超声可准确检测胫前动脉与腓动脉及胫后动脉的交通支动脉,检出率为100%;高分辨率超声可准确检测到交通支动脉的二维及血流动力学情况,与术中情况有较高相符合率,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高分辨率超声能对逆行胫前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背皮肤损伤术中交通支动脉做出准确检测及评估.可作为胫前动脉皮瓣移植术检查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河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胃冠状静脉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在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中的应用价值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疾病.门静脉高压所致食管胃静脉曲张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其病死率可高达15~35%[1],预防和控制出血是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我院2007至2010年采取胃冠状静脉及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振燕;杜瑞清;贾彦生;陈勇良;马春华;吴小霞;盖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肝脏损害临床分析

    急性白血病为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在我国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发病率1.62/10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为0.69/10万.急性白血病(AL)患者由于疾病本身和化疗药物的应用,常合并有肝脏的损害,我们汇总分析了河北省廊坊市中医院2007年至2009年来AL患者肝脏彩超检查,为临床判断预后及早期采取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郑辉;周春艳;姜菊;罗丽颖;黄艳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帕罗西汀及其药动学

    帕罗西汀( Paroxetine)属强力、高度选择性的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其抗抑郁作用和治疗强迫性神经症、惊恐障碍及社交焦虑症的疗效被认为与其所具有的特异性抵制脑神经的5-HT再摄取有关.本品的化学结构不同三环类、四环类及现有的其他抑郁药.它对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再摄取的影响极小.体外放射性配体结合试验表明,本品和毒蕈碱受体、α1、α2、β受体、多巴胺受体几乎没有亲和性.

    作者:张路平;任进民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卵巢移行细胞癌伴高钙危象1例

    患者,女,54岁.主因食欲不振10个月,恶心、呕吐、倦怠、嗜睡4d,发现下腹肿物1d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平素月经规律,24岁结婚,孕3产3,其中1孩死于恶性纵隔肿瘤.CA125440 μmol/ml,Ca2+ 3.88 mmol/L,正常值2.10~2.55 mmol/L,p3+ 0.66 mmol/L,K+ 3.2 mmol/L,甲状旁腺激素、肝肾功能、胸片检查、腹平片检查均未见异常,因患者不能肠道准备,2次直肠镜检均失败.盆腔彩超提示:盆腔非均质性肿物.

    作者:张红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负压引流预防腮腺术后涎瘘等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腮腺肿瘤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肿瘤疾病,在颌面部肿瘤中其发病率占80%,由于腮腺所处的特殊颜面部位,神经分布异常复杂,血运也非常丰富,这无疑给手术带来较大的难度和危险性,因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尤为重要[1].腮腺涎瘘是腮腺区肿瘤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传统的预防方法是术后腮腺区放置橡皮条引流、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一般需要加压包扎2周,许多患者难以耐受,影响加压效果,而导致涎瘘的发生.

    作者:张丽娜;邸瑞玲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困难气管插管患者围麻醉期的处理

    目的 研究手法辅助盲探气管插管法、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FOB)法以及联合应用手法辅助和FOB在困难气管插管麻醉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外科手术的预测困难气管插管患者75例,随机分为手法辅助盲探气管插管组(手法组,n=25)、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组(FOB组,n =25)和手法辅助联合FOB组(联合组,n=25).分别测算3组气管插管所需时间和一次插管成功率.结果 联合组与手法组相比,较手法组用时略长但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提高;联合组与FOB组相比,2组一次插管成功率近似但联合组用时明显减少(P<0.05).结论 在困难气管插管麻醉患者中应用手法辅助联合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可提高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且用时较少.

    作者:王海;胡凯;陈熙;刘建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多层螺旋CT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前列腺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和多期扫描强化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18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71例,前列腺癌(PCa)患者47例.2组患者术前均行MSCT扫描,观察BPH和PCa的CT强化峰值到达的期相,并计算曲线升段的斜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PH组患者中60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大,PCa组患者中有6例合并骨转移,盆腔转移8例,肺转移2例.2组强化峰值到达的期相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BPH组和PCa组患者的斜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BPH和PCa两组患者组织的CI诊断结果的分析、动态强化过程的观察,可以为前列腺疾病的早期CT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石硕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锁定动力髋螺钉加空心钉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锁定DHS加空心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锁定DHS加中空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53例.结果 53例经过6~24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其中优49例,良3例,差1例,手术治疗优良率为98%.结论 锁定DHS加空心钉联合内固定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选用合适内固定器材,采用标准技术操作,术后正确的康复治疗,也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牛占岭;崔彦彬;林会芬;孟繁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脉搏血氧饱和度硬膜外麻醉在剖宫新生儿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正常剖宫新生儿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正常足月剖宫产孕妇,都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并维持其生命体征平稳.婴儿剖出后,评估即刻、1、3、5、8、10 min脉搏血氧饱和度值,再与Apgar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剖出新生儿(Apgar 9~10分),脉搏血氧饱和度,随着时间的延长,明显上升,与出生即刻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吸氧无关.即使新生儿剖出后各时间,Apgar评分完全都是满分(10分)者,其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新生儿复苏中,应用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有很大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京硕;卢滨俐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腮腺肿瘤患者的护理

    腮腺肿瘤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疾病,颌面部肿瘤中,其发病率非常高,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由于腮腺处于颜面部位,神经分布复杂,血运比较丰富,给手术本身带来较大的难度和危险性,术前术后护理也比较复杂[1].我科2010年4月至2010年11月共收治40例腮腺肿瘤患者.对手术患者配合精心的护理,均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宋金凤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龙胆清热颗粒治疗口腔炎疗效观察

    口腔炎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病程短,且易复发,发病无明显季节差异,发病人群多为老人和儿童,临床表现为牙痛、牙龈肿痛,出血、口腔溃疡、口臭等症状,本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都很复杂,缺乏疗效确切全面的药物.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及身体健康.

    作者:张文彦;张春旭;韩立燕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河北省西部山区农村糖尿病认知状况及流行病学特点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存在一个很长的无症状期,往往是直到出现并发症才得以确诊,给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很大负担.农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健康意识薄弱,往往早期不能诊断,等到出现严重并发症时才进行治疗,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如果对糖尿病知识有所了解,可有利于糖尿病预防、早期诊断、控制以及减缓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宋丽华;王双建;高连生;李运良;吴风青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颈部淋巴结结核CT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螺旋CT在颈部淋巴结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30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讨论其CT的影像表现.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共累及357个淋巴结,其中Ⅰ、Ⅱ、Ⅲ、Ⅳ和V区均可发现病灶,Ⅱ区比例高共183个,Ⅱ区淋巴结受累24例.病灶平扫CT值波动于14 ~ 53 Hu,受累淋巴结中有219个CT值在40Hu左右.根据增强扫描强化方式不同可以反映病理改变的不同.结论 CT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方面有重要价值,,在显示病变部位、大小、数目、形态及周围间隙同时反映病理改变.

    作者:曾令延;倪国才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痛觉过敏的研究进展

    外周组织炎症或神经损伤常常引起持续性自发痛(spontaneous pain)、痛觉过敏(hyperalgesia)和痛觉超敏(allodynia)等病理性疼痛.持续性自发痛是指在不受任何外来刺激下持续发生的疼痛,痛觉超敏是指非伤害性刺激即可引起的疼痛,痛觉过敏指伤害性刺激下在受损部位及周围组织或远处可产生各种敏感性增强的疼痛或痛觉过敏区域,引起的更加强烈的疼痛.

    作者:吕兴业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压疮的比较研究

    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1].压疮多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长期卧床的患者,这类患者一般生活不能自理,体质衰弱,所以,一旦发生,又往往难以愈合,压疮也是患者病情较重的反应.我科属于老年病科,卧床患者较多,为探讨治疗压疮的有效方法做以下研究.

    作者:李海珍;张树芸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内关穴注射吗啡与氟哌利多混合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胸痛效果观察

    心肌梗死系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闭塞而导致的心肌缺血性坏死,其突出的临床表现为持久而剧烈的胸骨后疼痛.自2008年我们曾采用内关穴注射小剂量吗啡治疗心肌梗死剧烈胸痛患者30例,并取得了显著疗效[1].但在剧烈胸痛缓解的同时,部分患者也出现了恶心呕吐的并发症.为避免此并发症的发生,我们近期又改用内关穴注射吗啡与氟哌利多混合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胸痛患者30例,不但增加了镇痛效果,恶心呕吐的并发症也得到了有效地控制,报告如下.

    作者:冯琥;王薇;屈亚云;张雪羽;李文慧;苏心镜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控制门静脉高压的疗效观察

    控制出血是临床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目的.既往的文献虽然肯定了该疗法对脾功能亢进的确切疗效[1],而对于控制门静脉高压的疗效观察和血液动力学研究报道甚少.本文对92例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行保证恒定栓塞面积的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着重观察该治疗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王明波;张红宇;路永良;梁建飞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胃复安致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3例

    例1,女,70岁.主因右手颤抖、四肢僵硬1个月,卧床1d于2010年2月11日入我院.既往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半年前患脑梗死遗留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双下肢力弱,生活可自理.服用胃复安五十余天史,查体:T36.3℃,P76次/min,R18次/min,BP 165/98 mm Hg(1 mm 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粗,基肺底可闻及少许湿罗音,心率102次/min,律不齐可闻及早搏7~8次/min,心音低钝.

    作者:田丽华;苏彦果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输卵管复通术临床分析

    输卵管复通术是近年来治疗输卵管结扎术后复通的主要手段[1].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对输卵管结扎术后患者施行输卵管复通术20例,收到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例患者,年龄26~39岁,结扎术后据复通时间2~5年,复通原因再婚14例,子女夭折6例;随访时间1~18个月,平均9.6个月.

    作者:张丽欣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中西医结合成功救治溶血尿毒综合征1例

    患者,女,14岁.主因面黄、乏力伴上腹痛3d,加重伴恶心、腹泻1d.于2009年10月29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d不明原因出现面色萎黄、周身乏力伴上腹部疼痛,并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量约100ml,在当地诊所给予“庆大霉素40万U入5%碳酸氢钠200 ml静脉滴注1次”后症状较前加重,腹痛明星,食入即吐,吐出咖啡色水样物,并有腹泻,泻出褐色水样物.

    作者:郎立新;王晓波;周振环 刊期: 2011年第15期

河北医药杂志

河北医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