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平
先天性白内障是胎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晶状体混浊,大多数在出生前后即已存在,少数在出生后逐渐形成.据报道新生儿先天性白内障发病率为0.4%,新生盲儿中约30%为白内障致盲[1],因其严重影响患儿今后的视力发育、视功能的发育,若不早期治疗可导致患儿今后的学习、生活、就业及心理等诸多的不利.手术治疗目的是恢复患儿视力、减少弱视和促进融合功能发育为主.本文将19例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淑英 刊期: 2011年第15期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内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约占消化科门诊量的20%,而随着社会进步,竞争的激烈,此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胃食管反流病可分为3种类型:反流性食管炎(RE)、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和巴雷特食管(Barrett食管).NERD和RE虽然同属于胃食管反流病,但二者还存在一定差异.本文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126例GERD中符合入选标准的108例,进行研究.
作者:张淑芹 刊期: 2011年第15期
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1].压疮多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长期卧床的患者,这类患者一般生活不能自理,体质衰弱,所以,一旦发生,又往往难以愈合,压疮也是患者病情较重的反应.我科属于老年病科,卧床患者较多,为探讨治疗压疮的有效方法做以下研究.
作者:李海珍;张树芸 刊期: 2011年第15期
孕妇,23岁,已婚,主因孕足月第1胎腹痛2h未见红,无阴道流液而人院.平素月经规则,4~5/28~30 d,末次月经2009年5月13日,预产期2010年2月20日,停经40+d出现择食、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孕早期无不规则阴道出血及腹痛;孕4+个月始觉胎动至今;孕晚期无头痛、头晕、视物不清等症状.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
作者:张翠珍 刊期: 2011年第15期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存在一个很长的无症状期,往往是直到出现并发症才得以确诊,给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很大负担.农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健康意识薄弱,往往早期不能诊断,等到出现严重并发症时才进行治疗,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如果对糖尿病知识有所了解,可有利于糖尿病预防、早期诊断、控制以及减缓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宋丽华;王双建;高连生;李运良;吴风青 刊期: 2011年第15期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又称泵衰竭,通常是指心肌收缩功能明显减退,使心排血量降低,伴有左心室舒张末压增高,临床上引起肺淤血和周围循环灌注不足的表现,以及两者不同程度的合并存在[1].本研究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CHF患者16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联合应用依纳普利、氯沙坦和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治疗,疗效可靠,报告如下.
作者:李宝昆;赵丽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软骨母细胞瘤(Chondrohlastom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3例软骨母细胞瘤进行常规病理检查、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化标记及X线分析,并复习临床资料和相关文献.结果 3例Chondrohlastoma患者均为青少年,平均年龄18岁,组织学上肿瘤由增生的软骨母细胞、软骨样基质及散在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构成,并可见窗格样钙化.免疫表型:肿瘤细胞S-100(+)、Vimentin(+)、D2-40(+)、CD68(一).结论 软骨母细胞瘤是少见的骨肿瘤,多见于青少年,结合临床表现、X线、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一般可以作出正确的诊断.
作者:程文德;王伟源;冷敏芳;陈艳芬;林梅英;王春燕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经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制备的“益肝康”药物血清对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HSCs胞浆游离钙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HSCs株培养技术.患者血清分为A组:服用“益肝康”前;B组:服用“益肝康”后.药物血清的制备:15例观察对象服药前采静脉血5ml,然后给予“益肝康”150 ml,2次/d,疗程7d时作为观察终点.服用“益肝康”前后,均于晨起外周静脉取血.采用盲法,用上述10%药物血清培养HSCs24 h,再将经药物血清预处理的HSCs及对照组细胞负载Fluo-3/AM后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检测Ca2+i.结果 经“益肝康”药物血清预处理HSCs后均可明显减低细胞Ca2+i,荧光强度相对值与经服药前患者血清预处理HSCs组结果相比,Ca2+i下降达52.37%,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给予Ang-Ⅱ(1.1×10-7mol/L)刺激HSCs,经“益肝康”药物血清预处理的HSCs,细胞Ca2+i荧光强度变化百分数明显减低,同经服药前患者血清预处理HSCs组结果相比,下降达90.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来自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益肝康“药物血清具有抑制HSCs胞浆内游离钙水平升高的作用.
作者:王军民;刘石萍;方澍名;姚希贤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自1984年Galibert等首次报告以来,已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伴椎体压缩性骨折,有效缓解疼痛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003年9月至2008年1月,我科应用小剂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伴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actures,OVCF)患者116例,取得满意疗效,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韩建荣;崔青;魏华;田伟荣;杨艳丽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卵巢良性肿瘤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4年来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5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分析发现,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38例给予腹腔镜下肿瘤剥离术,12例给予腹腔镜下患侧附件切除术.手术中,出血量25~110 ml,平均45 ml,无1例中转开腹,术后12~24 h肛门排气,平均住院3.5d,病理回报均为良性,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 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损伤小,出血量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临床上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江卫红;陈丽;温国花;凌彩儿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Ki-67的表达和临床意义,研究二者与肿瘤血管形成和肿瘤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8例BTCC组织中VEGF和Ki-67的表达,分析VEGF和Ki-67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BTCC组织中VEGF阳性率为73.53%,Ki-67阳性率为70.59%.在不同病理分级BTCC组织中VEGF和Ki-67的表达有明显差异,病理分级高的明显高于分级低的(P<0.05);浸润性肿瘤明显高于表浅性肿瘤(P<0.05);复发组均明显高于无复发组(P <0.05);Ki-67和VEGF协同强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EGF和Ki-67的阳性表达尤其是联合阳性表达对判断膀胱癌复发、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宏;雷永虹;秦扬;他同生;杨承纲 刊期: 2011年第15期
急性白血病为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在我国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发病率1.62/10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为0.69/10万.急性白血病(AL)患者由于疾病本身和化疗药物的应用,常合并有肝脏的损害,我们汇总分析了河北省廊坊市中医院2007年至2009年来AL患者肝脏彩超检查,为临床判断预后及早期采取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郑辉;周春艳;姜菊;罗丽颖;黄艳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神经外科手术中彻底止血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预后,可吸收性止血材料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使术后颅内血肿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以往神经外科多使用明胶海绵进行创面止血,但由于其黏附强度较差,对渗血较多创面易漂浮移位,因而止血效果有限,易形成颅内血肿.我科自2006年使用北京泰科曼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可吸收性止血-防粘连材料-“S-100”进行颅内术野创面止血568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江小伟;蔡廷江;王栋;崔益钿;万青;宋洋;杨雷;陈东 刊期: 2011年第15期
患者,女,58岁,体质消瘦,营养中度,体检发现右肾积水,于2010年8月11日人院,体温(T)36.5℃,心率(P)80次/min,呼吸(R)20次/min,血压(BP)60/90 mm Hg(1 mm Hg=0.133 kPa),无发热、尿急、尿痛、尿频、无肉眼血尿.饮食二便正常,既往史一般状况良好,无药物过敏史.B超示:右输尿管中段梗阻.
作者:王莉 刊期: 2011年第15期
腮腺肿瘤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肿瘤疾病,在颌面部肿瘤中其发病率占80%,由于腮腺所处的特殊颜面部位,神经分布异常复杂,血运也非常丰富,这无疑给手术带来较大的难度和危险性,因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尤为重要[1].腮腺涎瘘是腮腺区肿瘤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传统的预防方法是术后腮腺区放置橡皮条引流、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一般需要加压包扎2周,许多患者难以耐受,影响加压效果,而导致涎瘘的发生.
作者:张丽娜;邸瑞玲 刊期: 2011年第15期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世界范围内胃癌的发病率为17.6/10万[1],我国胃癌的发病率与世界各国相比较高,其病死率均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位[2].为提高胃癌的早期诊疗水平,对我院住院患者中,以贫血为首发症状的14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刘克祥;刘大锁;王海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颈部淋巴结较为丰富,是人类重要的免疫器官,颈部淋巴结病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鉴别颈部肿大淋巴结的良恶性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超声检查是颈部淋巴结病变的首选的检查方法[1].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脉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超声弹性成像、脉冲声辐射力成像等超声检查方法对鉴别及临床诊断颈部肿大淋巴结的良恶性有重要帮助.
作者:宋妍;张春梅;吴长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创伤性膈疝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减少漏诊、误诊,提高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创伤性膈疝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本组30例获得治愈,随访3~6个月无疝复发;死亡2例,因合并颅脑外伤、多发骨折死于失血性及创伤性休克1例,因术后并发严重感染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结论 创伤性膈疝早期易误诊、漏诊,仔细而全面的体格检查并结合胸腹部X线及CT检查非常重要,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正确处理合并伤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郑中锋;戴宁凰;陈伟 刊期: 2011年第15期
溶血(Hemolysis)是指红细胞破裂,使血红蛋白逸出红细胞的现象.检测血样出现溶血现象,属于临床生化检测中为常见的干扰因素.血液在体外,会因为多种原因导致溶血现象发生,如:机械性振荡、骤冷、低渗、过酸过碱、及与乙醇、皂碱、乙醚、胆碱盐等接触均可引起溶血.红细胞内外布满一些特殊物质.当待测物在红细胞内浓度高于血浆时,溶血可使测定结果比实际值偏高.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等破裂后释放出的部分胞内成分可对生化指标测定形成干扰[1].
作者:蒙长虹 刊期: 2011年第15期
正常情况下,多种细菌及微生物存在于女性阴道内,其中优势菌群为乳酸杆菌,它和其他菌群之间形成微生态平衡,维持阴道清洁,但当各种原因引起阴道内生态平衡破坏时,如不适当的阴道灌洗、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皮质类固醇类药物,以及随年龄增长,雌激素水平减退时,某些致病菌繁殖增多,成为优势菌,导致阴道炎症的发生.
作者:邱巍峰;肖建新;李文霞 刊期: 2011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