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外伤性前房出血46例临床分析

曾远宏;张小薇

关键词:外伤, 前房出血, 儿童
摘要:儿童外伤性前房出血在临床上很常见,早期积极有效的治疗是恢复视力的关键.本文对我院2000至2009年收治的46例儿童眼顿挫伤前房出血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6例46只眼,均为单眼伤,其中男39例女7例;右眼32眼,左眼14眼;年龄2~13岁,平均年龄6.34岁.入院时患眼视力低为光感,高1.0,其中8例因患儿不合作未查视力.
河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高压蒸汽灭菌过程应用PCD批量监测效果评价

    PCD及灭菌过程挑战装置是对灭菌过程构成的预定抗力的模拟装置[1].高压蒸汽灭菌是医学领域普遍采用的一种灭菌方法,通过蒸汽释放大量潜热进行灭菌,它经济,有效,安全,快捷,无残留,无毒性.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腔镜手术已广泛开展,各种管腔器械越来越多,它就给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提出了新的挑战,我院自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进行了2085次有关PCD监测试验观察,结果和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孟淑颖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TileB型骨盆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TileB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3例TileB型骨盆骨折的患者行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无死亡病例,随访6个月~1.5年.复查未见耻骨联合分离,骨折端愈合良好.取出内固定及外固定后,骨盆环位置保持满意,耻骨联合分离<1 cm.结论 对TileB型骨盆骨折行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术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段永刚;李治国;丁英奇;孙岩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妊娠期糖尿病围生期饮食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进行合理饮食干预,以降低围生期并发症效果.方法 选择2007至2009年80例GDM孕妇, 随机分为制定食谱组(观察组)和口头指导组(对照组),2组孕妇均由产科医生定期随访,观察组同时有营养科医生定期随访.观察2组孕妇的母婴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及剖宫产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结果 观察组的孕妇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剖宫产率、平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均低于对照组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妊娠合并糖尿病围生期饮食干预能有效的降低孕妇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

    作者:焦瑞霞;孙亚平;齐亚新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治体会

    随着我国乡村及小城镇机动车数量的大幅增加,以及广大农民对遵守交通法制法规的意识淡薄,以交通事故为主因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迅速增加,而这些患者的首诊医院大多在基层县级医院,所以基层医院处理这些患者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愈后,本文总结了近3年来我院救治的重型颅脑损伤349例的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杨医通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急性腹痛非胰源性淀粉酶升高24例分析

    本文通过对2001年1月至2008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科收治初诊误诊为急性胰腺炎(AP)患者2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急性腹痛非胰源性淀粉酶升高的原因,提高急性腹痛病因早期诊断率,同时减少AP误诊.

    作者:李林;姚金锋;郭昱;姚冬梅;王娜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 将9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养血清脑颗粒,2组进行血流变、经颅多普勒(TCD)及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血流变、TCD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杜国辉;曹冬梅;王春艳;杨建春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应用仿真模拟教学与临床病例相结合培训基础技能的效果观察

    新的医学模式转变,对医学和护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疗和护理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掌握基础技能是医学生进入临床必备的条件[1].为了将理论和实践更好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尽快掌握基本技能,我们引进了多媒体临床技能综合培训系统,以学习心脏听诊为例,在心脏解剖、基础听诊、鉴别听诊三部分学习中与传统培训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应用仿真模拟教学更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掌握心脏听诊技能,提高学习效果和自信心.学生对仿真模拟培训的学习方法满意度高[2].

    作者:贾胜欣;吴景梅;李丽茹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人工诱发刺激心房或心室对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人工刺激诱发房性早搏与室性早搏对窦性心率震荡的影响.方法 4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接受电生理检查时,分别刺激高右心房和右心室心尖部,刺激周长从500 ms直至不应期,步长为50 ms.分别计算高右心房和右心室心尖部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值.结果 与室性早搏的TO与TS相比,房性早搏的TS值明显减小(P<0.01),TO值明显增大(P<0.01);房性早搏的TS与室性早搏的TS有明显的相关性(r=0.65,P<0.01),而房性早搏的TO与室性早搏的TO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r=0.16,P>0.05).结论 与室性早搏相比,房性早搏的心率震荡现象减弱,两者的心率震荡参数TS具有相关性.

    作者:王华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新辅助化疗对骨肉瘤组织中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β-catenin蛋白在新辅助化疗前、后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骨肉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4例新辅助化疗前、后骨肉瘤组织,骨样骨瘤11例,骨母细胞瘤7例及反应性新生骨8例组织中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β-catenin蛋白在大部分骨样骨瘤、骨母细胞瘤及反应性新生骨病例中胞膜正常表达,而在骨肉瘤病例中胞浆(核)异常表达. 新辅助化疗前骨肉瘤组织中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率明显高于骨样骨瘤、骨母细胞瘤及反应性新生骨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新辅助化疗前β-catenin蛋白异常表达率在骨肉瘤肺转移组明显高于无肺转移组(P< 0.05). 新辅助化疗后骨肉瘤β-catenin蛋白异常表达较化疗前降低或消失(P<0.01),其表达与肿瘤坏死率不存在相关性.结论 β-catenin蛋白可能成为良、恶性成骨肿瘤鉴别诊断有益的辅助指标.新辅助化疗前β-catenin蛋白高异常表达率与骨肉瘤患者肺转移关系密切.新辅助化疗可降低骨肉瘤组织中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作者:杨建柱;孙丽霞;丁洋;刘俊茹;王冬;高峰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舒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用于结肠镜检查临床分析

    结肠镜已经作为结肠疾病检查的有效手段,由于检查时的侵入性和结肠本身解剖的弯曲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和恐惧感,使部分患者因疼痛和恐惧而不能配合完成检查.为此我院对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80例患者给予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进行麻醉,以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杨德志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239例,分为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组、稳定性冠心病组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检查3组患者血浆FIB水平.结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FIB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冠心病组(P<0.05)和非冠心病组(P<0.01), 稳定性冠心病组FIB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FIB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 血浆FIB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估计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判断病情及预后的指标,也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因子.

    作者:郭奎志;张慧君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髓室底穿孔及其治疗现状

    髓室底穿孔是牙髓治疗、病理吸收或龋坏等原因造成的髓腔和牙周组织的联通,极易导致牙周组织炎症,引起牙槽骨吸收、肉芽组织形成,如修补不及时或修补不当终可导致牙髓治疗失败,甚至患牙被拔除.因此,预防意外穿孔及穿孔后治疗是很有意义的[1].本文就穿孔发生的原因、部位、治疗方法及其治疗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加以介绍.

    作者:杜凤芝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阴式子宫切除术与腹式子宫切除术的对比分析

    阴式子宫切除术由于具有不开腹、腹壁无瘢痕、术后恢复快、损伤小的特点而日益受到重视.腹式子宫切除术是临床常见的手术术式,有手术视野广,易处理伴有附件病变、有盆、腹腔手术史及盆腔黏连病例等特点.为比较两种手术的临床效果,本文对我科接受阴式子宫切除术、腹式子宫切除术的病例进行分析比较.

    作者:杨金平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经高频超声检查的86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分析淋巴结形态、大小、数量及分布情况.结果 本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86例,肿大淋巴结位于右下腹38例,位于脐周26例,混合出现或位于其他部位10例,均为多发淋巴结肿大,大在2.6 cm×1.8 cm;12例在右下腹或脐周出现2~5个不明显增大的淋巴结,大在1.2~1.6 cm.48例有不同程度的肠间隙和盆腔积液.抗炎及抗病毒治疗1~2周后,病变处肠系膜淋巴结有明显缩小和消失,肠间隙及盆腔积液减少或消失.结论 高频超声在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也是儿童腹痛鉴别诊断的主要手段.

    作者:杜宇;常玉英;杜平;张利英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酚妥拉明联合川芎嗪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60例疗效观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平均患病率为0.40%~0.47%,患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该病在气候严寒的北方占住院心脏病的首位[1].我院自2003年以来使用血管扩张剂酚妥拉明和活血化瘀中药川芎嗪联合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心衰)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师素芳;牛立军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综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96例疗效观察

    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外科门诊常见的疾病.因其病因复杂,症状多变,病程迁延,疗效不佳,任何单一的治疗方法都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我院采用盐酸特拉唑嗪+盐酸洛美沙星+中成药物+前列腺按摩综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96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吴涛;李月峰;周海静;赵新建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妊娠38周瘢痕子宫自发破裂1例

    患者,35岁,因停经38周于2008年3月6日入院.患者于2001年5月在外院行剖宫产术,追问上次生产史,患者自诉产程较长,当时宫口已开全,新生儿出生体重3 500 g.患者平素月经规则,周期30 d,经期3~5 d,本次妊娠末次月经2007年6月13日,预产期2008年3月20日,患者一直在外院行产前检查,现因近预产期入院待产.入院时查体: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80次/min,心肺无异常,孕足月腹型,腹软无压痛、反跳痛,未及宫缩.

    作者:付瑞平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呼气冷凝液中总硝酸盐的变化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呼气冷凝液(exhaled breath condansate,EBC)中总硝酸盐(一氧化氮代谢物)的改变,为诊断2型糖尿病肺损害提供新方法.方法 本实验选择16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0例健康非吸烟者;用Rtube收集器收集EBC,用分光光度法检测EBC中总硝酸盐(nitrite/nitrate,NO-2/NO-3),同时检测并记录肺功能.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呼出气冷凝液总NO-2/NO-3水平增高(P<0.05);2型糖尿病与对照组之间肺功能FEV1%预计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弥散(DLCO)%预计值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总NO-2/NO-3在2型糖尿病肺损害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对不同时期2型糖尿病EBC中的NO-2、NO-2/NO-3的水平变化,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宋冰;李志莹;巫翠华;周燕宁;聂丽;陈立波;洪永忠;钟春;黄平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超声引导下穿刺针倾斜10~15度心包积液穿刺术临床应用

    心包积液为心包或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或并发症.心包积液穿刺抽液对病因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而心包积液穿刺属危险操作,易引起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选择佳穿刺方法非常重要,特别对中等量以下的心包积液更有价值.2005年以来,我们对29例心包积液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了40次心包穿刺抽液,临床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胡义芹;赵爱君;张文君;尹淑新;杨海英;李学军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加晶体植入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白内障是由许多因素引起晶状体囊膜损伤,使其渗透性增加和丧失屏障作用,或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造成浑浊, 是我国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1].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是目前一种较成熟的技术,利用机械振动,使浑浊变硬的晶体粉碎呈乳状,通过灌注抽吸系统抽吸干净,从而达到摘除白内障, 再植入人工晶体恢复视功能的目的[2].为减少手术风险,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制定白内障围手术期护理的规范流程,特观察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148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均取得满意效果,手术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康玉芳;田平花;刘志奇 刊期: 2010年第13期

河北医药杂志

河北医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