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动力髋螺钉系统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

焦健;李刚

关键词:骨折, 股骨, 动力髋系统, 老年人
摘要:股骨转子间骨折指股骨颈基底部至小转子水平之间的骨折,常见于老年人,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长,该骨折的发病率渐增.老年人骨质多疏松,而其常伴有内科疾病,若处理治疗不当轻者遗留款内翻、下肢短缩等畸形,髋关节功能障碍,重者可导致死亡.2006至2008年我们采用动力髋螺钉系统(DHS)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19例,并进行了近期及远期随访,报道如下.
河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现状

    血管性痴呆(VD)是由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研究显示,VD被认为是导致老年性痴呆的第2位原因,发病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1].随着社会老龄化,VD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继心脏病、癌症之后的第3位致死性疾病,严重地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但.VD是目前唯一可以预防的痴呆类型,早期合理防治VD可以减轻社会和家庭的沉重负担.因此,对VD治疗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VD的治疗现状作一简要概述.

    作者:卢海丽;杨建芳;赵新民;张景瑞;梁桂琴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髓室底穿孔及其治疗现状

    髓室底穿孔是牙髓治疗、病理吸收或龋坏等原因造成的髓腔和牙周组织的联通,极易导致牙周组织炎症,引起牙槽骨吸收、肉芽组织形成,如修补不及时或修补不当终可导致牙髓治疗失败,甚至患牙被拔除.因此,预防意外穿孔及穿孔后治疗是很有意义的[1].本文就穿孔发生的原因、部位、治疗方法及其治疗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加以介绍.

    作者:杜凤芝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鲍曼不动杆菌30株基因同源性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存在于人体皮肤、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是引起医院内感染的常见机会致病菌.目前世界上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报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爆发流行[1],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为了解河北省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我们对2004年12月至2008年8月从河北省3家医院分离的3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谱进行了测定,并检测其耐药基因携带情况,采用ERIC-PCR方法对不同医院的分离株进行基因同源性分析,为及时控制多重耐药菌株的进一步传播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秦洁;宋艳荣;王玉平;李继红;张丽洁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儿童外伤性前房出血46例临床分析

    儿童外伤性前房出血在临床上很常见,早期积极有效的治疗是恢复视力的关键.本文对我院2000至2009年收治的46例儿童眼顿挫伤前房出血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6例46只眼,均为单眼伤,其中男39例女7例;右眼32眼,左眼14眼;年龄2~13岁,平均年龄6.34岁.入院时患眼视力低为光感,高1.0,其中8例因患儿不合作未查视力.

    作者:曾远宏;张小薇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微波治疗用于手部带蒂皮瓣修复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微波照射治疗带蒂皮瓣的效果.方法 对326例手外伤行带蒂皮瓣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使用微波照射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并对治疗后2组患者皮瓣感染率、平均断蒂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感染率、平均断蒂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波照射治疗带蒂皮瓣,有利于预防感染、促进皮瓣成活、缩短断蒂时间及住院时间.

    作者:唐贺玲;王金艳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不孕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不孕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05至2007年我院收治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不孕120例,分为试验组(腹腔镜手术联合孕三稀酮)、对照1组(开腹手术联合孕三稀酮)和对照2组(腹腔镜手术不服用药物),对手术情况、输卵管通畅情况以及术后1~2年妊娠率进行总结. 结果试验组与对照1组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间、身体恢复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妊娠率试验组优于对照1、2组(P<0.05),2年妊娠率对照2组低于试验组和对照1组(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首选术式,术后联合孕三稀酮治疗会提高妊娠率.

    作者:王运端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加晶体植入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白内障是由许多因素引起晶状体囊膜损伤,使其渗透性增加和丧失屏障作用,或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造成浑浊, 是我国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1].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是目前一种较成熟的技术,利用机械振动,使浑浊变硬的晶体粉碎呈乳状,通过灌注抽吸系统抽吸干净,从而达到摘除白内障, 再植入人工晶体恢复视功能的目的[2].为减少手术风险,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制定白内障围手术期护理的规范流程,特观察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148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均取得满意效果,手术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康玉芳;田平花;刘志奇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股骨近端锁定型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为老年人的常见骨折之一,传统治疗方法患者多需要长期卧床,现多主张行手术内固定治疗,以获得稳定的固定,恢复患者的活动能力,减少长期卧床造成的严重并发症.手术固定方法较多,自2007年8月以来,我科采用股骨近端锁定型解剖钢板治疗老年人该部位骨折31例,收到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冯世栋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妊娠38周瘢痕子宫自发破裂1例

    患者,35岁,因停经38周于2008年3月6日入院.患者于2001年5月在外院行剖宫产术,追问上次生产史,患者自诉产程较长,当时宫口已开全,新生儿出生体重3 500 g.患者平素月经规则,周期30 d,经期3~5 d,本次妊娠末次月经2007年6月13日,预产期2008年3月20日,患者一直在外院行产前检查,现因近预产期入院待产.入院时查体: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80次/min,心肺无异常,孕足月腹型,腹软无压痛、反跳痛,未及宫缩.

    作者:付瑞平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的护理

    急诊介入心脏病学,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方案中,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具备心脏介入治疗条件的医院救治患者的首选方案.其血管再通率明显优于溶栓治疗,尤其对溶栓有禁忌者.然而在直接PCI中,冠脉造影、球囊扩张、支架释放后的再灌注损伤可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需严密的监护护理.本文就我中心导管室50例急诊PCI患者的急诊介入护理策略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徐威;李晓明;路敏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239例,分为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组、稳定性冠心病组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检查3组患者血浆FIB水平.结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FIB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冠心病组(P<0.05)和非冠心病组(P<0.01), 稳定性冠心病组FIB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FIB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 血浆FIB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估计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判断病情及预后的指标,也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因子.

    作者:郭奎志;张慧君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在评价肿瘤患者化疗中早期肾损伤的意义

    化疗是抗肿瘤治疗有效和常用的方法之一,其疗效与用药剂量成正比,但其剂量的增加却受肾毒性的限制,有些药物的肾毒性为其主要不良反应,在大剂量或连续给药时,可使肾脏损伤表现为不可逆性,严重者可导致肾衰竭或死亡.为探讨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对肿瘤患者使用化疗药物造成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我们对150例患者血清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分析不同试验方法对肿瘤患者肾损伤监测的敏感性,从而找出更好的早期发现抗肿瘤治疗患者肾损伤的方法.

    作者:张宏;王星冀;段贵芬;张卫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TileB型骨盆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TileB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3例TileB型骨盆骨折的患者行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无死亡病例,随访6个月~1.5年.复查未见耻骨联合分离,骨折端愈合良好.取出内固定及外固定后,骨盆环位置保持满意,耻骨联合分离<1 cm.结论 对TileB型骨盆骨折行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术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段永刚;李治国;丁英奇;孙岩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妊娠期糖尿病围生期饮食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进行合理饮食干预,以降低围生期并发症效果.方法 选择2007至2009年80例GDM孕妇, 随机分为制定食谱组(观察组)和口头指导组(对照组),2组孕妇均由产科医生定期随访,观察组同时有营养科医生定期随访.观察2组孕妇的母婴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及剖宫产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结果 观察组的孕妇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剖宫产率、平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均低于对照组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妊娠合并糖尿病围生期饮食干预能有效的降低孕妇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

    作者:焦瑞霞;孙亚平;齐亚新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超声诊断胎盘植入3例报告

    胎盘植入系子宫内膜缺陷导致妊娠后子宫蛻膜全部或部分缺乏所致.近年来这种罕见的妊娠并发症明显增多[1],严重威胁着孕妇的生命安全及妊娠的结局,因此能及早发现或检出此类病变对这些孕妇的管理和预后将会有莫大的益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作者都在探讨胎盘植入的早期诊断,也有了一定的收获,其中应用为普遍的就是超声检查.现报告我们超声诊断的3例胎盘植入并作文献复习.

    作者:杜秀英;周荣庆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自制带圈克氏针配合钢丝治疗锁骨骨折

    锁骨骨折是较为常见的肩部创伤,治疗不当,常可引起肩部活动受限及肩部外形的改变.河北省万全县医院自2006年7月至2009年6月采用自制带圈克氏针配合钢丝加压固定治疗锁骨骨折35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乔春阳;孙义忠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应用仿真模拟教学与临床病例相结合培训基础技能的效果观察

    新的医学模式转变,对医学和护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疗和护理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掌握基础技能是医学生进入临床必备的条件[1].为了将理论和实践更好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尽快掌握基本技能,我们引进了多媒体临床技能综合培训系统,以学习心脏听诊为例,在心脏解剖、基础听诊、鉴别听诊三部分学习中与传统培训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应用仿真模拟教学更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掌握心脏听诊技能,提高学习效果和自信心.学生对仿真模拟培训的学习方法满意度高[2].

    作者:贾胜欣;吴景梅;李丽茹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治体会

    随着我国乡村及小城镇机动车数量的大幅增加,以及广大农民对遵守交通法制法规的意识淡薄,以交通事故为主因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迅速增加,而这些患者的首诊医院大多在基层县级医院,所以基层医院处理这些患者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愈后,本文总结了近3年来我院救治的重型颅脑损伤349例的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杨医通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16例临床分析

    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妊娠(CSP)是一种少见的异位妊娠,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它的发生率上升与近年来阴道超声在早孕诊断中的应用和剖宫产数量增加有关[1].再次妊娠时胚胎着床在前次剖宫产切口处,随着妊娠的进展,绒毛与子宫肌层粘连植入,严重者可穿透子宫造成子宫破裂,导致子宫切除,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分析了我院近十年来收治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与处理等方面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作者:王会云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经高频超声检查的86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分析淋巴结形态、大小、数量及分布情况.结果 本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86例,肿大淋巴结位于右下腹38例,位于脐周26例,混合出现或位于其他部位10例,均为多发淋巴结肿大,大在2.6 cm×1.8 cm;12例在右下腹或脐周出现2~5个不明显增大的淋巴结,大在1.2~1.6 cm.48例有不同程度的肠间隙和盆腔积液.抗炎及抗病毒治疗1~2周后,病变处肠系膜淋巴结有明显缩小和消失,肠间隙及盆腔积液减少或消失.结论 高频超声在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也是儿童腹痛鉴别诊断的主要手段.

    作者:杜宇;常玉英;杜平;张利英 刊期: 2010年第13期

河北医药杂志

河北医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