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学靖;徐亚伟;朱梦云;陈艳清;李伟明;杨海燕
目的 探讨BiPAP呼吸机在心脏术后发生急性心功能不全时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22例心脏术后发生急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PAP呼吸机支持,同时进行动脉血气、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和分析.结果 在使用BiPAP呼吸机后,所有患者氧合情况和低心排症状都有明显改善,PaO2,SaO2明显上升(P<0.01),心源性肺水肿减轻,心率血压恢复正常.结论 心脏术后出现急性心功能不全伴低氧的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BiPAP能迅速纠治低氧血症、改善心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曹勇;吴伟民;吕志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对柴胡进行有效成分分离,并对其抗菌作用明确的成分进行结构测定,确定其分子结构,得到结构明确的五环三萜类活性单体Bp3(saikosaponines, Bp3).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单体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作用及其与头孢唑林的协同作用.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foR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NCCLS)标准,测定Bp3对20株MRSA的MIC及其与头孢唑林的协同作用.结果 Bp3对MRSA的抑菌作用优于头孢唑林且联合用药时显著减少了每一药物的低抑菌浓度值(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在20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表现为协同或相加作用方式.结论 结构明确的五环三萜类单体Bp3对MRSA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与头孢唑林有协同或相加作用.
作者:沈亮亮;叶元康;潘胜利;武济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曲美他嗪是一种新型的抗心肌缺血药物,能够通过代谢改善心绞痛患者的心肌缺血,并有心肌的直接保护作用,同时并没有明显的血液动力学效应.本研究评价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60 mg/d,治疗3个月后观察心电图变化及对心绞痛的影响,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耐受性.方法 44例平均年龄(56.10±4.3)岁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入本项研究,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60 mg/d治疗3个月,随访观察患者的临床情况和心电图变化.结果 44例患者均可耐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60 mg/d,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用量分别减少3.8次/周和1.2片/周(P<0.001).结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60 mg/d治疗是安全的,且能改善心肌供血,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对血液动力学没有影响.
作者:陈维杰;祝炜;张淑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自1967年统一了命名和病理生理特征,全世界一直对其进行着大量的研究,而至今仍然有很高的病死率.
作者:张翔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photoselective vaporization of prostate,PVP)治疗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PVP治疗高龄高危BPH患者89例,术前评估准备、观察平均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出血量,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 IPSS)、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QOL)、剩余尿量及尿流率变化等指标.结果 89例患者手术成功.手术时间平均(44.8±35.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64.1±16.3)ml.术后留置导尿管平均(3.6±2.7)d.IPSS及QOI评分由术前平均(27.8±6.5)及(6.3±0.9)分别下降至(7.14±2.6)及(1.4±0.8),大尿流率术前(6.2±2.8)ml/s增加至术后(14.7±2.2)ml/s,剩余尿量由术前(186.1±25.2)ml下降至术后(26.6±5.1)m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安全,疗效满意,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PVP针对治疗高龄高危BPH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作者:谢弘;徐月敏;乔勇;吴登龙;俞建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拟观察比较完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完全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经口饮食(oral diet,OD)这三种营养支持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患者提供佳、适当的营养支持方案.方法 收集2005-2007年各随机组共47例患者在层流病房中的0~+15 d的24 h尿,测定尿素氮;测定0~+15 d每日食物、呕吐物中的含氮量,记录每日输液中的含氮量,计算氮平衡;详细记录各组患者呕吐、恶心、腹泻、口腔炎的发生率;分别于移植后的0、7、14 d测量患者的体质量、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计算上臂肌围、测定患者的血清等指标,并记录.结果 氮平衡:47例患者在0~+15 d内均为负氮平衡.蛋白质摄入量,EN组、OD组明显高于TPN组(P<0.05).滞留层流病房的时间、口腔炎的发生三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呕吐和腹泻发生率EN组和OD组均显著高于TPN组(P<0.05).EN组和OD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试验开始之初,三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相比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7 d,EN、OD组的血清Hb、PreAlb高于TPN组(P<0.05),OD组的Cr高于EN组和TPN组(P<0.05);其余指标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14 d,EN组、OD组的Bun、Cr值显著高于TPN组(P<0.05),OD组的TSF值、血清TP值显著高于TPN组(P<0.05).其余指标三组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OD组的营养支持方案优于EN组和TPN组,EN组优于TPN组.
作者:童本德;熊金萍;陆琪红;沈霞;谢一斐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前颅底大型脑膜瘤的手术入路、显微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显微手术治疗的21例前颅底大型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的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按照Simpson切除标准,本组21例中,Ⅰ级切除16例(76.19%);Ⅱ级切除3例(14.29%);Ⅳ级切除2例即行脑膜瘤次全切除(9.52%).肿瘤全切除90.48%, 次全切除9.52%.无手术死亡,随访6~24个月,无复发.结论 充分的术前影像学检查及评估,采用显微手术切除前颅底大型脑膜瘤,术中保护重要神经与血管、处理好受累的颅底骨质和脑膜,能明显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飞;潘庆刚;刘宁涛;海舰;沈峰;邓东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观察原发性乳腺癌绝经前女性患者临床病理(如肿瘤类型、大小、组织分类、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与生物学特征(如ER、PR、PS2等因素)的特点及相关性,以探讨后者在临床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SP二步法检测绝经前女性原发性乳腺癌212例患者的ER、PR、CerbB-2、PS2、Cathepsin D的表达状况,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如病理类型和腋淋巴结转移状况、脉管浸润等因素相结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反映乳腺癌预后的指标中,乳腺癌组织分级与CerbB-2正相关,而与ER、PR负相关.腋淋巴结转移与CerbB-2、Cathepsin D正相关,而与PS2负相关.脉管浸润与Cathepsin D密切相关.TNM分期与CerbB-2、Cathepsin D正相关,而与ER、PR、PS2负相关.结论 乳腺癌患者生物学指标ER、PR、PS2、CerbB-2、Cathepsin D指标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TNM分期相关,可联合应用,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并可能参与乳腺癌的浸润、转移和复发机制而影响乳腺癌的预后.
作者:李正东;翁皖;蒋蓓琦;庄志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45岁以下青年女性、70岁以上老年患者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C-erbB-2癌基因蛋白、P53基因表达特点,并观察两组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加TAM 20 mg术后口服3-5年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2007年49例老年乳腺癌(年龄在70岁以上) ER、PR、C-erbB-2、P53表达情况、病理学特点.选取同期45岁以下青年女性乳腺癌60例进行对照分析.老年组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加术后他莫昔芬片(TAM)20 mg口服1-5年,青年女性组行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根治术加术后放化疗,随访6~36月.结果 老年乳腺癌与青年女性乳腺癌病理组织学类型相似,但在老年组一些低恶性程度特殊类型癌更为多见.老年乳腺癌ER(+)、PR(+)、P53(-)、C-erbB-2(-)较青年女性乳腺癌有较高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复发、转移率、及1、3年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老年乳腺癌与青年乳腺癌病理组织学类型相似,但前者特殊类型癌更为多见,此类肿瘤进展缓慢,恶性程度普遍较低.而且老年乳腺癌的ER(+)、PR(+)、P53(-)、C-erbB-2(-)表达率高,老年患者乳腺癌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加TAM,20 mg,口服1-5年的疗效很好.
作者:孙学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手部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方法 1996年6月-2005年10月共收治43例手指腱鞘巨细胞瘤患者,均行手术切除.随访1.5~8年,平均58个月.结果 43例患者中有9例复发,复发率20.9%,其中7例于术后6个月内,2例于术后12个月内复发.7例术后指间关节轻度屈曲畸形,2例术后手指感觉麻木,没有出现皮肤坏死和恶变.结论 腱鞘巨细胞瘤是通常是一种手部良性软组织肿瘤,有一定的复发率,完整切除肿瘤是防止肿瘤复发的关键.
作者:郑一鸣;梅国华;姜佩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早期恢复饮食对老年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康复影响.方法 将2003年7月到2006年7月80岁以上胆囊切除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术后12 h恢复饮食,对照组于肠道功能恢复后开始进食,对2组患者手术后3 d的总蛋白、白蛋白含量以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术后3 d血总蛋白、白蛋白含量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试验组也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 早期恢复饮食可以加快老年胆囊切除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加快康复速度.
作者:蒋逊;熊肇明;滕宏飞;钱明平;柯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AQP4与癫(癎)发作的关系,并将水的跨膜转运问题引入癫(癎)的研究领域.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PTZ)组(n=20).PTZ组以PTZ亚抽搐剂量(35 mg/kg)每天对SD大鼠进行腹腔注射,连续注射28 d;观察癫(癎)点燃率.应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对比分析对照组、未点燃组和点燃组大鼠脑组织中的AQP4表达的变化.结果 SD大鼠总点燃率为50%.RT-PCR结果显示,点燃组大鼠脑组织中AQP-4mRNA的表达水平为(0.85±0.11)明显高于未点燃组(0.38±0.08)和生理盐水组(0.33±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未点燃组和生理盐水组间AQP4的表达未见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AQP-4可能通过水的转运调节了细胞的神经兴奋性,介导癫(癎)活动.
作者:陈自柳;赵玉武;余爱勇;周亚军;孙晓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介绍臂丛麻醉下一次性手法松解术治疗肩关节粘连的具体方法并对其疗效进行客观评定.方法 对2005年1月-2007年10月200例确诊为肩粘连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分别采用臂丛麻醉下(肌间沟法)一次性手法松解治疗+自主功能锻炼和单纯手法+自主功能锻炼的方法治疗.结果 治疗组仅一次即可使患肩恢复正常活动范围,术后经较短时间(1~2周)的自主功能锻炼,疼痛消失,活动自如,治愈率为68%,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8%,总有效率为78.00%.结论 本研究所采用的整套手法能将肩关节各部位的粘连充分、彻底地解除,使关节恢复各方向的活动.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总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作者:朱伟民;吴耀持;汪崇淼;张峻峰;李赛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联合检测CerbB-2、P53、E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87例乳腺癌和20例正常乳腺组织CerbB-2、P53、ER、PR的表达.结果 87例乳腺癌CerbB-2、P53、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8%,28.7%,66.7%,51.7%.与正常乳腺组织比较,CerbB-2、P53的阳性表达有差异(P<0.05),ER、PR的阳性表达无差异(P>0.05);CerbB-2、P53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与组织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无复发有相关性(P<0.05);ER、PR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无复发均无相关性(P>0.05).CerbB-2和P53共同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复发有相关性(P<0.05).结论 联合检测CerbB-2、P53、ER、PR的表达对乳腺癌的临床及预后都有一定意义.
作者:陈磊;石林祥;郑莉莉;卢少毅;徐蕾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乳腺分泌性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方法 对2例分泌性癌的临床表现、光镜病理形态特点和标志物进行综合分析;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瘤细胞中AE1/3、EMA、S-100、α-乳白蛋白、ER、PR、c-erbB2、CEA、GCDFP15、p53、Ki-67的表达,PAS及AB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分泌物的性质,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分泌性癌表现为境界相对清楚的质硬肿块.形态学上以微囊状、致密实体状和管状结构等方式生长.细胞异型性较小.癌细胞内、外含丰富的PAS及AB 染色阳性的分泌物.瘤细胞弥漫表达S-100、α-乳白蛋白;c-erbB2阴性;ER、PR阴性或弱阳性表达,p53和Ki-67表达率低.结论 分泌性癌是很少见的乳腺肿瘤,具有特征性临床病理和分子特征.采用组织病理、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方法有助于分泌性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曾郁;王超;方建萍;汤如勇;张蕴晖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不同浓度吗啡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transurethral vaporesection of prostate,TUVP)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TUVP术的患者40例,无神经系统、哮喘等疾病,无硬膜外麻醉禁忌症,手术时间60 min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术后予硬膜外10 mg盐酸吗啡注射液+0.2%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共100 ml镇痛(A组)、4 mg盐酸吗啡注射液+0.2%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共100 ml镇痛(B组),比较生命体征、不良反应、镇痛效果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麻醉手术方法和切除前列腺重量上无统计学差异,且术后循环均稳定,A组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膀胱痉挛性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继发性出血少.结论 10 mg盐酸吗啡注射液+0.2%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共100 ml持续硬膜外镇痛,可以有效缓解TUVP术后膀胱阵发性痉挛疼痛.
作者:李忆鲁;邱维吉;孔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临床用钴铬合金、镍铬合金表面进行氮化钛镀膜前后对合金表面润湿性、表面形貌以及合金表面成分的影响.方法 制作钴铬、镍铬合金各16件,随机各选出8件,采用多弧离子镀法在其表面沉积氮化钛膜,分为未镀膜组和镀膜组.用k-12接触角测量仪测量四组试件各自的接触角并进行统计分析.用扫描电镜观察氮化钛膜形成后钴铬、镍铬合金表面粗糙度有无改变,并对表面成分进行能谱分析,观察表面化学结构的改变.结果 ①氮化钛膜能显著增大唾液与钴铬、镍铬合金表面间的接触角;②钴铬、镍铬合金表面形成氮化钛膜前后表面均较光滑,宏观粒子团直径、高低均匀一致;③钴铬合金镀膜前表面以Co、Cr、Al为主,镀膜后以Ti、N为主;镍铬合金镀膜前表面以Ni、Cr、Cu、Sn为主,镀膜后以Ti、N、Ni为主.结论 ①氮化钛膜能够增大钴铬、镍铬合金的疏水?②氮化钛膜形成后两种合金表面粗糙度无明显改变,化学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作者:张丽艳;谢愈霁;韩栋伟;冷旭;陈震;时光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不同手术方法(保乳手术、根治手术以及保乳或根治术后的重建手术)的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方法 选择自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在德国汉诺威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女保健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共180例,分别给予调查问卷,包括EORTC QLQ-C30、EORTC QLQ-BR23以及自行设计的关于对术后外形满意度的问卷.所有患者在被调查时均没有局部和远处的转移.结果 112例(62.2%)回信患者中,保乳组、根治组以及重建组各76、20、16例,保乳组患者较根治组和重建组有较好的身体映像(BI)(P=0.004,P=0.003),重建组患者比保乳组有较大的经济困难(FD)(P=0.006)和较多的对前景的看法(FP)(P=0.039);保乳组患者和根治组、重建组相比对术后乳房的外形有较好的自我评价(P=0.001,P<0.001)和较不明显的术后疤痕(P=0.003,P=0.019),对外形结果的满意比较显示重建组的患者认为术后双侧乳房形状的差异明显大于保乳组(P=0.005),双侧乳房大小的差异、对乳头乳晕的位置和形状是否满意方面两组之间的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77,P=0.272).结论 和根治组以及重建组相比较,保乳组的患者有较好的术后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作者:韩晶;Dirk Grothuesmann;Mechthild Neises;Peter Hillemanns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综合性医院儿科门诊就诊患者中有关心理行为问题,以及家长们对待儿童心理问题的态度及诊治需求.方法 对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在本院儿科门诊就诊的4~15岁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及儿科症状检查表(PSC),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9.2%的家长认为患躯体疾病会使儿童产生心理行为方面的影响,如睡眠不好、易激惹发脾气等.16.6%的家长认为孩子平时有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然而其中只有39.4%的家长与医师讨论过这些问题,与此相比78.8%的家长能与自己的亲友讨论这些问题.如果发现孩子有心理行为问题,55.8% 的家长选择在心理门诊就诊,32.2%的家长选择在儿保门诊就诊,8.5%的家长选择在普通儿科门诊就诊, 3.5%的家长选择在精神科门诊就诊.结论 患躯体疾病会对孩子产生一些心理行为方面的影响,儿科门诊医师在诊治儿童的躯体疾病时不应忽略这些影响,应予早期的处理,问题严重时转诊到精神专科.虽然家长已经发现孩子平时存在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真正与医师讨论过的家长还不到一半,这影响了儿童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的解决.与在精神专科就诊相比,家长们更愿意在心理门诊及儿保门诊就诊,但选择在普通儿科门诊就诊的家长不多,应该充分利用普通儿科门诊这个解决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便利的资源,改善我国儿童的精神健康服务.
作者:杨晓娟;李春波;谷丽;孙佳美;赵菲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6年1月我院经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并治疗的子宫黏膜下肌瘤156例(0型67例、Ⅰ型89例).术前B超测量肌瘤径线1.0~2.0 cm 33例、2.1~4.0 cm 95例、4.1~6.0 cm 28例.结果 切除病理组织质量轻15 g,重200 g;平均手术时间28 min(10~60 min);平均住院时间4.9 d(3~7 d);术后病理黏膜下子宫平滑肌瘤134例,黏膜下子宫腺肌瘤22例.156例患者子宫黏膜下肌瘤均1次切净.未出现宫腔感染、子宫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无肌瘤复发,月经周期规则、经量减少、贫血纠正,手术满意度100%.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是安全、可靠的佳方法.
作者:魏秋;刘岚;童晓文;王丽莉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