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阴道透明细胞腺癌1例

张俊明;王传苓;邢荣格

关键词:青少年, 肿瘤, 原发性, 腺癌, 透明细胞
摘要:患者,女,18岁,未婚.初潮16岁,主因阴道出血淋漓不断2年,曾用中药治疗无效,近2个月流血水样而来院就诊.肝、肾、肺CT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指肛检查:阴道肿物大小约5.0 cm×4.5 cm×4.5 cm.妇科检查:子宫及宫颈未见异常,阴道后壁见息肉状肿物,呈突起状,表面糜烂、质脆、触之易出血.临床诊断:阴道肿物,考虑恶性.肉眼检查:灰白、灰红破碎组织,共约1.2 cm×0.6 cm×0.3 cm,质软脆.镜下:癌细胞透明状实质,鞋钉状,乳头状、腺管状排列.见图1.
河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去甲万古霉素治疗严重肺部感染效果观察

    肺部感染是一个临床上十分常见又比较棘手的问题,常见于昏迷患者,而重型颅脑损伤后发生的肺部感染又是其严重并发病之一,救治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我们自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共观察总结了神经外科救治此类患者36例,临床上在常规给予头孢类抗生素无效的情况下,给予去甲万古霉素使用,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胡亚欣;赵玲;李丽霞;张淑菊;杨艳辉;张宵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15例护理体会

    连续性血液净化(CBP)由于其良好的清除效应、液体平衡系统及营养补充等支持疗法的功能,已被广泛应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各种危重症的抢救中.我院PICU 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应用CBP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15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吕丽格;李兰风;刘建华;霍习敏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妊娠合并糖尿病并发子痫前期26例围手术期管理体会

    糖尿病是严重影响母儿预后的妊娠合并症,如并发子痫前期,会给母儿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治疗起来较棘手,终止妊娠的时机不好把握,多以手术结束妊娠[1].如何使母婴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是决定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产科医生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并发子痫前期患者26例围手术期处理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史丹丹;刘红玲;邢宝恒;王勇;刘玉新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与血脂检测结果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增加,由糖尿病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对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测,并与健康人群进行比较,以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和血脂的变化.

    作者:甄平;姚新洁;张长庚;严香菊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河北省2000至2007年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食源性疾病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它的暴发事关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及生活秩序,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1].食物中毒是严重危害人群身体健康的食源性疾病,如何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是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一项重要任务[2].本文通过总结和分析河北省2000至2007年食物中毒事件,揭示其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提高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卫生管理水平,加强卫生监督与培训,有效预防、控制、消除食物中毒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赵景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艾滋病患者治疗6个月内机会性感染11例分析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后,患者常因免疫功能缺陷而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因此,机会性感染已经成为艾滋病(AIDS)患者就诊和致死的重要原因[1].为探讨河北省AIDS在治疗6个月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情况,本文将我省3个县新入选治疗的11例AIDS发生机会性感染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陈志强;李保军;梁良;赵宏儒;王春燕;张彩雪;储俊武;李国浩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小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用于妇科术后静脉镇痛

    目前,妇科患者术后实施镇痛主要有硬膜外镇痛法和静脉镇痛法,药物的配方有多种.但静脉镇痛的药物主要是以芬太尼为主的配方.芬太尼静脉术后镇痛可导致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尤其是呼吸抑制等并发症.氯胺酮是一种非特异性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药,对临床急性疼痛有较好地抑制作用.为了改善术后镇痛质量,减少相关并发症,我院采用小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用于子宫切除术后的静脉镇痛,并与单纯芬太尼的配方作对照,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侃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脊柱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行性变的病因及治疗

    随着脊柱手术方法的日趋成熟和脊柱内固定器械的不断改善,脊柱融合术的成功率有了明显提高.然而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以及临床病例的增多,内固定术后带来的相关问题不断出现,由于脊柱融合术改变了脊柱正常的生物力学环境,各节段所承受应力进行重新分配而造成相邻节段受力增加引起邻近节段退行性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

    作者:王朝君;冯艳红;姚素琴;李瑞彩;于海泉;范金鹏;李保存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微脉冲联合堵塞模式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联合应用

    目的 探讨微脉冲联合堵塞模式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8例(78眼)白内障患者分为A组(n=40)和B组(n=38),分别采用连续微脉能量释放模式和微脉冲联合堵塞模式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记录并比较2组术中所用的超声能量、有效超声乳化时间,检查术后视力、角膜水肿程度.结果 B组在晶状体核硬度Ⅲ级以上患者有效超声乳化时间、实际超声能量均明显低于A组(P<0.05).术后第1天角膜水肿程度轻(P<0.05).结论 微脉冲联合堵塞模式可使核硬度Ⅲ级以上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的有效超声乳化时间及总超声能量降低,从而减轻对角膜内皮的损伤.提高手术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华宇;张斌;王萌;蔡素珍;牛萍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血管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23%~65%[1].抑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依从性差,导致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较差.本文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27例进行4周心理护理,以探讨其对PSD的康复疗效.

    作者:孟聪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与吸烟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测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包括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与吸烟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年龄38~75岁,烟龄20~50年的男性患者109例为吸烟组,无吸烟史男性86例为对照组,年龄40~74岁,用彩超仪检测其颈部血管,测量其颈部血管的内-中膜厚度,斑块厚度等.结果 吸烟组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包括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检出率88.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7%(P<0.05).结论 吸烟与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相关性,彩超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刘怡培;张莉;金仲群;陈舜珏;张超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自控镇痛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问题的分析与护理

    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即患者感觉疼痛时按压启动键,通过微处理器控制的微量镇痛泵,向体内注入设定计量的镇痛药物以消除疼痛.我科自2001年开始对剖宫产术后患者分别采用静脉PCA(PCIA)和硬膜外PCA(PCEA)的方法进行术后连续镇痛.本文将2种镇痛的效果、镇痛问题及术后护理体会分析如下.

    作者:齐亚新;田玉玲;孙亚平;宋晓军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3种贱金属合金铸造冠造成MRI图像伪影的分析比较

    目的 对比钴铬合金、低钛合金及镍铬合金3种贱金属合金铸造冠,在3.0 T及1.5 T磁共振成像检查时,产生金属伪影的大面积及伪影涉及的扫描层数.方法 给实验犬佩戴试验铸造冠,分别进行常规3.0 T及1.5 T磁共振头部扫描,测量不同铸造冠在不同扫描序列中所产生的伪影的大面积及伪影涉及的层数,进行对比.结果 3种合金铸造冠在实验所用扫描序列中均有明显伪影;钴铬合金铸造冠所产生的伪影大面积及伪影涉及的层数均大,镍铬合金和钛合金铸造冠伪影大面积及涉及层数无明显差别.结论 钴铬合金铸造冠产生的伪影大;镍铬合金和钛合金铸造冠伪影程度相当.

    作者:高岚;廉云敏;肖铁朋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的护理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用计算机辅助成像技术的血管检查方法,是神经介入治疗的基础及显示脑血管解剖结构的金标准[1].本院2004年2月至2008年12月对脑卒中患者60例进行DSA检查,护理经验如下.

    作者:林静;张雁;谢延香;孙艳军;冯亚茹;来锦;蔡秀丽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后天性肝囊肿的超声评价

    肝囊肿是临床常见的肝脏良性无回声占位性病变.本文回顾性总结3 940例无症状常规腹部超声检查结果,统计肝囊肿在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的发病率,肝囊肿大小分布规律,报道如下.

    作者:樊艳华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绝经后阴道出血351例临床病理分析

    绝经后阴道出血(PMB)是老年女性常见症状之一,也是部分老年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征兆.本文就我院1995年12月至2005年12月因PMB送检的病理切片结合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宋福兰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DSA在致动眼神经麻痹的脑动脉瘤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致动眼神经麻痹的脑动脉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整理78例DSA证实为脑动脉瘤患者的病例,对其临床表现及DSA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脑动脉瘤致动眼神经麻痹的发生率约占全部脑动脉瘤的17.9%,后交通动脉易导致动眼神经麻痹,约占全部后交通动脉瘤的44.4%.DSA可真实直观反应导致动眼神经麻痹的脑动脉瘤的特征.结论 对于部分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应行DSA检查,以明确或排除脑动脉瘤的可能.

    作者:高见;杨海庆;张莉;张晓红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腓骨段移植治疗肱骨干骨折1例

    患者,男,51岁,3.5年前因车祸致左肱骨干中段骨折,在外院手术内固定后3个月拍片示骨折愈合欠佳,再次行钢板固定植骨术,术后3个月去石膏,自觉有轻微异常活动,未重视,逐渐开始骑自行车,恢复工作.3周前再次摔伤左上臂,即肿痛,不敢活动,于2004年10月10日来我院.检查:左上臂前侧15 cm长纵形疤痕,中下段肿胀,压痛,异常活动,肘关节屈95°伸165°,肩关节因痛不敢活动,手指活动、末梢血运、感觉正常.X线片示:左肱骨干中段骨折有钢板及5枚螺钉固定,钢板弯曲折断,各钉道骨质吸收明显.骨折端硬化、吸收,假关节形成.远端螺钉处可见新鲜横形骨折线,无移位.肱骨干皮质菲薄,骨小梁稀疏.诊断为:(1)左肱骨干中段骨折术后不愈合;(2)左肱骨干中下1/3骨折.

    作者:张静梅;戴士峰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24 h动态血压监测辅助血压达标的临床效益研究

    高血压是临床的常见病,其随年龄增长发生率逐渐增高,由于血压升高导致的心脑血管事件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研究旨在通过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指导临床用药,从而大化的实现血压达标,减少血压控制不良相关的临床事件.

    作者:马静;张一达;丁振江;于健;黄贤胜;郝志敏;王峥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阿奇霉素制剂研究概况

    阿奇霉素是新一代氮杂内酯类抗生素,其作用机理是通过与敏感微生物 50S核糖体的亚单位结合,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起作用.与红霉素相比,阿奇霉素抗生素的抗菌谱有所扩大,抗菌活性增强[1,2].

    作者:胡永福;张燕梅;梁丽萍 刊期: 2009年第16期

河北医药杂志

河北医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