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国强;李冬斌;杜彦芳
顽固性鼻出血亦称难治性鼻出血或严重鼻出血,也是鼻科医生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随着鼻内镜的应用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的发展,对顽固鼻出血的治疗有了明显改进[1].我科2002年1月至2007年2月收治顽固性鼻出血168例患者,并对其临床特点及疗效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邹洁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28例颅内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治疗效果.方法 从手术时机的选择,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处理,术后血管痉挛的防治等方面总结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对28例颅内前交通动脉瘤'进行的直视手术.结果 所有动脉瘤均手术夹闭成功,根据格拉斯哥结果 记分分为好21例,差4例,死亡3例.结论经翼点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及早手术可有效治愈前交通动脉瘤.
作者:王帅;王政刚;张旭东;樊丰势;张卫宁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多种神经病综合征(POEMS)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异常免疫球蛋白血症,伴有神经、内分泌、消化、血液、皮肤、肾脏等多脏器损害的病症.其首发症状和病程不同时期的表现复杂、易误诊.将误诊的3例分析如下.
作者:王延峰;孙长虹;苏彦果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心理社会因素不仅是老年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还影响着老年高血压的转归、预后及治疗效果[1].原发性高血压的这种病因复杂的特点也导致了治疗的困难.统计表明,单一药物对高血压的控制达标率较低[2].因此,针对生活方式、心理因素的健康教育就成为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本研究选取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在我院就诊并接受随访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分组分别给予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加健康教育指导,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张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肺癌是呼吸系统常见的多因素的恶性肿瘤性疾病,多种细胞因子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白细胞介素-8(IL-8)属于趋化因子超家族,以往认为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和肿瘤的发生有关[1].本研究通过检测血清及胸腔积液的IL-8的水平,探讨其在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耿江辉;史金英;关继涛;张丽娟;王英 刊期: 2008年第07期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工具的增多,颅脑损伤发生率逐渐增高,特别是中青年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较多,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了生活质量,给家乙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为了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或回归社会,我院对30例中重型颅脑损伤伴有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通过康复护理及肢体功能训练,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惠莉;李玉敏;樊金兰;赵巧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前房内麻醉技术在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对84例(90眼)各种类型白内障随机分为2组,每组45只眼,分别在前房内麻醉下及传统的球后麻醉下实施乳化白内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并观察其麻醉效果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早期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麻醉效果分为3级;Ⅰ级:无疼痛;Ⅱ级:轻微疼;Ⅲ级:疼痛;2组术中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视力恢复情况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房内麻醉技术在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可行的,是超声乳化手术麻醉值得探索的新方法 .
作者:陈玮;高宁;翟付敏;曹桂琴 刊期: 2008年第07期
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以及生活模式的改变,人群中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发生率增加,致使心力衰竭(心衰)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据统计,当前人群中心衰的发生率为1.5%~2.0%,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生率高达6.0%~10.0%,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同时心衰的5年病死率高达50%以上,严重危害了人民的身体健康.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自20世纪90年代问世之初,人们就意识到它将给治疗心衰带来很大的临床益处.近10余年来,广大医学工作者通过不懈地努力,使得目前ARR对心衰的治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作者:高俊苓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支气管哮喘(哮喘)属于心身疾病,诱发因素有:变态反应性过敏原、感染和精神因素.研究表明,哮喘的发作是3种诱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没有一种因素可单独导致发病,但有精神因素参予的占70%,精神因素占优势引起哮喘发作的比例在30%以上.目前,在制定哮喘防治措施时,也主要基于这3个方面去考虑,但在临床上,应用各种平喘药治疗急性发作期的哮喘时,医护人员很少考虑患者精神因素对平喘药物疗效的影响,从而造成病情反复、迁延不愈,甚至加重[1].我科2002年10月至2007年12月,初步观察了患者情绪因素对平喘药物疗效的影响,总结如下.
作者:李清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急诊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医护人员经常接触到大量病情急、危、重、突发、多变,具有复杂性、感染性的患者,且工作强度大,脑力、体力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造成急诊科医护人员承受职业安全危害的可能性更大,严重影响着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因此,职业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作者:李军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医务人员在肿瘤患儿的治疗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针对出现的各种异常心理行为问题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帮助患儿及家长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可以增加综合治疗的疗果,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疾病带来的心理问题是影响儿童今后人格发展和牛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了解患儿的心理问题及疾病对其产生的影响成为重要课题.
作者:杨祺;黄景香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广泛的免疫损害引起多系统病变,常有一部分患者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而就诊于消化内科,易造成误诊,现将我科收住的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分别被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急性胃肠炎,肠梗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分析如下.
作者:郭璐;殷学礼 刊期: 2008年第07期
齐拉西酮是第二代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属吲哚类衍生物抗精神病药物,除对5-HT2/D2有拮抗作用外,而且对5-HT1A受体有强大的激动作用,为研究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即与利培酮为对照,报告如下.
作者:许小梅;边欣丑;刘力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氧化应激和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n=25):异氟烷组(Ⅰ组)和异丙酚组(P组).采用依托咪酯-芬太尼.琥珀酰胆碱静脉诱导后,Ⅰ组吸入异氟烷维持麻醉,P组输注异丙酚维持麻醉.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即刻(T<,0>)及气腹解除后5 min(T<,1>)检测血浆中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T<,0>及术后24 h(T<,2>)检测心肌酶和肌钙蛋白Ⅰ(cTnI).结果 2组各有20例患者完成试验.与T<,0>比较,2组患者T<,1>时MDA升高,SOD、T-AOC均下降;与Ⅰ组比较,P组,T<,1>时MDA降低,SOD、T-AOC均升高.与T<,0>比较,2组患者T<,2>时CK-MB、cTnI含量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C术中输注一定浓度的异丙酚能减轻氧化应激反应,LC不会造成心肌损伤.
作者:朱喜春;霍树平;刘晶晶;赵砚丽 刊期: 2008年第07期
鲍曼不动杆菌属于奈瑟氏菌科,是一群不发酵糖类氧化酶阴性的革兰氏阴性球杆菌,是引起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机会致病菌,常存在于人的皮肤,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发生感染.近年来认为,不动杆菌可能是引起医院内感染的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脑膜炎,中耳炎的主要致病因子[1,2].在临床标本中不动杆菌属以鲍曼不动杆菌分离频度高,且致病性强.该菌在医院的环境中分布很广且可长期存活,对危重患者和ICU的患者威胁很大.
作者:任天红;刘景武;王国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tion,AMI)之间的一种急性心肌局部缺血所致的临床综合征.本文通过对照应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UAP患者100例,分析如下.作者单位:
作者:任玉芳;李方江;徐涛;宋郁珍;李会贤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又名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是前列腺素(PGs)合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限速酶.COX至少有两个同工酶,即COX-1和COX-2.许多因素如细胞分裂素、生长因子、肿瘤促进因子等均对其有调节作用,许多研究表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过程均与前列腺素合成有关,而前列腺素的合成又与COX-2的调控有关,目前,在结肠直肠癌、胃癌、胰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口腔上皮癌及食道癌等肿瘤中,均发现COX-2表达增高,在泌尿系肿瘤方面,近年也做大量深入研究,取得较多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田丁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急性阑尾炎是妊娠期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其早期诊断与正确治疗与胎儿、孕妇的预后直接相关,延误诊治可导致流产或早产,严重者可危及母婴生命[1].因该病涉及产科和外科2个学科,存在学科交叉性,故如何正确、及时地做出诊断至关重要.我院自1997~2007年共收治32例妊娠期急性阑尾炎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段国强;李冬斌;杜彦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为了解保定市2006年麻疹流行状况,分析流行原因,指导今后的麻疹控制工作,现对2006年保定市麻疹病例流行病学进行分析.
作者:张玮;李林茂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腹部闭合性损伤是临床较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有的发展迅速,需紧急抢救;有的病情隐匿,延迟发作,易误诊、漏诊[1].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共收治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145例,其诊断和治疗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倪克勤 刊期: 200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