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休闲食品中丙烯酰胺

王彩霞

关键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丙烯酰胺, 休闲食品
摘要:提出了液相色谱仪-串联质谱法测定休闲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方法。样品经过溶剂提取,提取液经过乙酸乙酯萃取、固相萃取净化处理,液相色谱质谱分析,内标法定量;运用基质配制六个梯度测试,得到线性方程y=392.16x+485.56,相关系数0.9995;在2种基质中添加标液,进测定,回收率在80-105%之间;相对偏差0.6-3.2之间。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食品酶的生产及应用

    酶的生产与分离纯化酶的生产指通过人工操作而获得所需的酶技术过程,酶的生产方法可分为3种方法,分别为:提取分离法、生物合成法、化学合成法。

    作者:李美玲;蔡美萍;李珍丽;肖怡达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基于133个超市食品安全事件分析超市食品安全监管对策

    超市食品安全问题的提出超市作为食品供应链的低端,与广大市民接触为频繁,相当于食品供应链后一道关卡,因此确保超市供应的食品为安全状态非常重要。我国食品生产企业普遍使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来保证食品安全,因此这个方法可以在超市中。国外方面,各国对超市的管控也很严格,如日本实行追溯体系,确保超市中销售的食品都可以追溯到生产企业、物流公司等信息,澄清食品身份,找到问题环节。我国食品安全工作主要由政府牵头,一般以地方政府为单位,地方政府统筹管理当地食品供应链的生产、运输、储存、销售环节,当地政府负责协调各个部门,综合监管。对于超市的管理主要是卫生局等相关部门,依据2006年的《超市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试行)》。

    作者:肖训文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与全面质量管理探讨

    食品质量安全与人们的生活及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然而受利润驱使,部分食品生产企业不惜生产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食品。加上食品监管部门监管管理力度不强,致使市场上有问题的食品泛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与全面质量管理也因此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作者:王希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柑橘中维生素C的测定

    柑橘是玉溪市产量为丰富的水果之一,作者近期一直在研究关于柑橘中营养物质的提取与测定,本文在应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柑橘中维生素C时,分别对提取剂的种类与浓度、脱色剂的种类与用量、放置时间的长短、终点的确定进行了试验,确定了测定柑橘中维生素C的佳条件。

    作者:王丽彬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浅析菜肴“形”的构成

    中国菜肴讲究“形”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时期,孔子曾有“割不正不食”之说,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可以体会到,凡是形态优美的菜点,总是比形态差的容易引起人们的食欲。由于菜肴讲究“形”,这对烹饪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丰富花色菜的制作,起到了推动作用。实际上菜肴讲究“形”,是生活与艺术的结合,也是人们生活水平的形象标志。菜肴“形”的美观,能使人悦目怡心,增加食欲,而且还能烘托筵席的气氛。

    作者:许晓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关于我国酱油质量检验过程中相关问题的思考

    酱油及其质量标准的相关概述酱油是由大豆、小麦和麸皮作为原料,经过发酵而成的调味品。酱油作为一种重要的调味品,味道鲜美,而且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利。人们在炒菜中都会使用酱油,佐餐酱油是餐桌是不可少的调料,每个家庭中都会配备酱油。根据生产方法不同,酱油主要可以分为酿造的酱油和配制的酱油,前者是指纯酿造工艺生产出来的酱油,是不能添加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的,后者主要是指以酿造酱油为主,需要添加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的。从味道来看,配制的酱油的味道要比酿造的酱油味道鲜美,从香度来看,酿造出来的酱油要比配置的酱油更香一些。

    作者:张岩;陈银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酱卤肉制品定量卤制工艺研究

    卤肉制品的相关概述酱卤肉制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其风味独特,加工品种繁多,而占有广阔的市场。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就有十分成熟的肉制品加工分割技术,然后进一步演变为烧烤和酱卤等技术。肉类在烹调加工完以后,蛋白质会变的味美而且容易消化,继而出现了原始的肉类加工制品,像牛肉干、肉脯和灌肠等等。在秦汉和南北朝时期,在酒楼和饭馆等地可以随处可见中式酱卤肉制品。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面就详细记载了酱卤肉加工配料、工艺和贮藏等生产技术。著名的坛子肉在湖南比较盛行,就是根据该书中有关食品密封保存等记录的方法而成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酱卤肉制品加工技术在唐宋时期已经成型,光是记载相关的书籍就有200多种,使用的原料越来越广泛,工艺也越来越讲究。近些年,随着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酱卤肉制品的传统工艺不断得到改进,使用新工艺将的酱猪蹄、酱牛肉和卤鸡腿等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而且酱卤肉的保险防腐问题不断得到阶段,市场已经十分广阔。由于酱卤肉制品在加工过程中使用不同的配料,手艺也不尽相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酱卤肉志平。主要有酱卤肉类、白煮肉类和糟肉类。根据风味的不同,可以将酱卤肉制品分为红烧制品、酱汁制品、蜜汁制品、糖醋制品、卤制品和白稍制品等等。红烧制品是酱卤肉制品中多的产品之一,这类产品是在加工过程中使用酱油或者甜面酱,使肉制品色泽江红,酱香的味道很浓,所以叫做红烧。例如红烧肉,味道特别鲜美,很多人都喜欢这种口味。红烧制品由于加工时加入八角、桂皮、丁香、花椒和小茴香等香料,因此又叫做五香制品,例如五香酱牛肉和五香排骨等。蜜汁制品市在红烧的基础上使用红曲米作为色剂,产品颜色鲜艳,然后在辅料中加入糖和蜂蜜,使色浓味甜。如广州烧鹅、叉烧肉等;糖醋制品市在酱卤肉加工过程中添加糖和醋,产品香气诱人、酸甜协调、吃着不你人,深受江浙地区人民喜爱。例如糖醋排骨和糖醋里脊等。卤制品是将肉进行预煮,然后加入挑好的卤制或者老汤,先用大火煮沸,然后用小火慢慢卤制,这样产品中会渗入炉膛的味道。卤制品口感酥烂,香味比较浓。一般卤制品煮的时间越长,味道越鲜,口感越好。根据风味不同将卤制品分为川味卤制品和潮油卤制品,如卤鸡翅、周黑鸭等。

    作者:胡永慭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近几年有一个问题受到了社会的热切关注,那就是食品安全问题。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确实是近些年让国家和政府非常棘手的事情,我们想要做到食品的安全,首先就要对食品进行安全检测。今天我们这篇文章就是从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应用的角度,分别以光谱技术的概况、近红外光谱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红外光谱在食品安全当中的应用三个方面研究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希望能够对解决食品安全的问题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作者:舒媛洁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蛋类与蛋制品的营养价值及其应用

    蛋类的基本结构每只鸡蛋的标准重量是50克左右,而鸡蛋的十分之一的重量都是蛋壳,蛋壳大部分是由碳酸钙构成的而剩余的碳酸镁和蛋白质只占少部分。角质膜布满蛋壳的表面,蛋壳下膜蛋壳下膜由两层紧紧相贴的膜组成,外层紧贴石灰质蛋壳,称为外壳膜,内层包裹蛋白称为蛋白膜或内壳膜。两层膜均为有机纤维组成的网状结构。外壳膜结构较为疏松,微生物可以直接穿过;内壳膜较为细密,微生物不能直接通过,需用蛋白酶破坏膜后才能进入蛋白内。

    作者:刘健炜;练彬斌;范舒琴;戴福婷;晏宇翔;曾艺坤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浅谈提升我国农产品区域性品牌影响力的主要措施

    提升我国农产品区域品牌影响力的主要意义有利于增强我国区域性农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农产品的质量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消费者无法直观的感受农产品真实的质量信息。特别是一些绿色、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其具有的市场优势无法直接从农产品的外观展现在消费者的眼前。而基于原产地效应和地理标志的农产品区域品牌作为一种品牌标识,可以为消费者更好的传递该农产品所具有的资源和品质优势,以及该农产品具有的潜在质量特征。而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可以使消费者对特定区域生产的某种农产品的所具有的潜在价值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并容易对此产生信任,由此获得本区域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作者:谢楠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色谱分析法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人民便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这突出了民食的重要性。如今,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不仅将关注的焦点放在膳食营养上,而且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但是,近来的新闻上频繁爆出地沟油、瘦肉精、苏丹红等现象,引起人们极大的恐慌,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产生了质疑。色谱分析法是检测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重要方式,因此,有效地使用色谱分析法对食品添加剂进行监测对保证食品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袁苇航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现代分析技术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高质量的不断追求,有关食品安全这个问题,日益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新闻媒体时不时就披露出诸如月饼、面包等主食多含致病添加剂等消息,更是把人们的眼光一起聚焦到有关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这个问题上。当前对食品添加剂进行检测,多采用现代分析技术,如色谱分析法等,相比于传统检测方法,不管是在安全性方面、还是在准确性方面,现代分析技术都要高得多。但是,由于当前用于食品的添加剂,其种类极为繁多,为更有效检测出食品所添加的各类添加剂,就应该根据食品内的添加剂来选择相应的现代分析技术来予以检测。由此可见,对这些现代分析技术进行了解,以便能正确、恰当地应用这些现代分析技术来对各类食品添加剂进行检测,对于保障人们所食用食品的安全性,就显得非常有意义。正是基于此,以下在分析了什么是食品添加剂的基础上,就现代分析技术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中的应用这个课题,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作者:滕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的基质效应研究

    目前,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问题日益严重,已严重危害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中国对于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十分重视,每年都要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检测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根据农业标准方法NY/T761—2008,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然而用该方法测定农药残留很容易产生基质效应。

    作者:孙中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酶联免疫法定量检测黄曲霉毒素B1

    黄曲霉毒素是多种霉菌产生的有毒代谢物,主要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包括四种亚型,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其中B1毒性强。黄曲霉毒素存在于谷物、坚果、棉花籽及其他食品或饲料中,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的机率高,它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对于乳品行业,当奶牛被饲养被污染黄曲霉毒素B1的饲料后,黄曲霉毒素B1通过羟基化作用转化成黄曲霉毒素M1,进而污染牛奶。黄曲霉毒素M1结构稳定,在牛奶加工过程中甚至是巴氏消毒都无法将其去除,直至后被人体摄入。因此大多数国家都限制食品或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

    作者:李中杰;郭爱萍;韩璐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雪花梨无硫护色加工工艺和研究

    雪花梨是河北省土特名产之一,主要分布在河北省中南部,赵县是著名的集中产区,故称“赵州雪花梨”。雪花梨也是河北省传统的大宗出口水果,在国内外久负盛誉。果实内多酚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PPO)等一系列酶的作用下氧化,其色泽显著变暗呈褐色。SO2和亚硫是酸盐水果加工中常用的护色添加剂,但存在二氧化硫的残留超标和某些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影响。本研究利用D-异抗坏血酸钠、柠檬酸等结合热处理方法,获得无硫护色雪梨加工工艺,能保持产品原有色泽、滋味及营养成份,符合人们的消费时尚。

    作者:史晓红;苏玲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食品质量检测的问题与对策

    引言中国有句俗语说,“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反映了食品对于维系人的生命健康的重要意义。然而,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却不容易乐观。频繁发生的食品质量问题,不但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同时也成为危害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诱因。例如,2008年发生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所涉及到的受害婴幼儿竟然达到了数万人之多,并造成了4人死亡的严重后果。而2011年曝出的“地沟油”事件,更是让整个社会对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产生了严重的恐慌心理。这一系列有关食品质量的问题相继涌出,对于我国的食品质量检测工作提出了诸多挑战。而这也正是本文展开相关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作者:陈文梅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食品质量检验问题与对策探讨

    食品是人们生存立命的根本,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必然对人类的健康及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食品安全对全社会的安定团结的保障作用也不容忽视。尽管我国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十分重视,制定了严格的检验标准和处罚手段,但是实际上,我国的食品安全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食品质量问题频现,各种食品安全曝光事件不胜枚举,导致人们对相关的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失去信心。

    作者:侯智德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浅析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稳步推进,促使了我国食品供给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仅种类丰富而且数量充足,满足了新形势下民众高层次食品需求。但是随着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发生,“地沟油”、“绿豆芽”、“黑心奶粉”等词汇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对民众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而这也正是引起社会各阶层高度关注的原因所在。基于此种情况下,党和国家重新审视食品安全监管问题,能否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新形势下向全面小康迈进的需要,而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关键所在。

    作者:张蕾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我国食品检验技术问题及对策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食品的种类变的琳琅满目,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种需求。但是,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为我们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且是关系到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课题。

    作者:王艳双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浅谈牛乳中的天然苯甲酸

    通过检验15户散户牛乳样品和15批乳制品,结果表明:所有牛乳样品中均检出微量苯甲酸,浓度范围(1-4) mg/kg;;乳制品样品中13批检出,液态奶样品浓度范围(4-9)mg/kg,酸乳样品浓度范围(13-21)mg/kg,2批次液态奶样品<1 mg/kg。

    作者:马泽鑫;范勇;赵晓 刊期: 2015年第18期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

主管:中国商业联合会

主办:商业科技质量中心 北京肉类食品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