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淑荣;马红彩;路曦
重型颅脑损伤后,由于颅内血肿、脑水肿或继发性感染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形成脑疝.我科2001年7月至2002年6月共急症手术治疗颅脑损伤病人330例,其中重型颅脑损伤致脑疝38例占11.5%,现将监护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胡春梅;夏树军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以女性患者为主(男:女=1:9)的慢性进行性疾病.该病的特点为肝内胆管进行性破坏,伴随门脉周围炎症,终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PBC与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抗体,即抗线粒体抗体(AMA)密切相关.
作者:王群;王晓霞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福宁胶囊是由人参叶、土鳖虫、威灵仙等多种中药组成.其中人参叶为君药,但因成分复杂,定量分析干扰很大,我们采用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福宁胶囊中人参皂苷Re进行了含量测定[1],结果精密度高,重现性好能有效的对本制剂进行质量控制.
作者:赵秀梅;刘桂敏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寻找化学结构新颖、作用机制独特的新药是新抗肿瘤药研究的焦点.由于通过化学合成途径生产抗癌药物步骤多、收率低、污染大,人们已把注意力转移到微生物上,现已发现许多微生物的提取物、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抗肿瘤作用,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包括多糖类、大环内酯类、多肽类、萜类、生物碱类、蒽醌类等,作用机制多种多样,大部分抗肿瘤药物都是作用于DNA、微管、拓扑异构酶和其他酶等.现对产生这些物质的微生物类群、产生的抗肿瘤活性物质及作用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李娜;张利平;刘京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我院采用广东省佛山市妇儿医院研制的阴式子宫全切专用器械配合改良手术方法对非脱垂子宫经阴道手术切除,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李静;董秀莲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临床上跟骨骨折较为常见,跟骨CT扫描一般采用轴位扫描方法.近一段时间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到,仅轴位扫描不能满足临床医生的要求,所以我们在轴位扫描后再进行冠状位扫描,对诊断和临床医生要求与手术前后观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现将此方法介绍给同行以供参考.
作者:王风珍;李俊敏;李石玲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磷化铝(ALP)是一种高毒类熏杀虫剂,农业主要用于粮食杀虫.中毒途径有皮肤侵入,消化道、呼吸道吸入,通过磷对皮肤、粘膜的灼伤,腐蚀作用和磷化铝吸潮,遇酸所放出的磷化氢气体引起中毒.ALP人类中毒目前报道尚少,我科收治因自杀或误服中毒者10例,现将其临床及胸部X线表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福兴;周玉中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对108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纠正低血容量等治疗,待血压平稳后在入院48h内行急诊胃镜检查,判断出血原因.结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60例(55.6%),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ro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y,PHG)并出血26例(24.1%):肝源性溃疡(hepatogenic ulcer,HU)出血24例(22.2%).结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并非都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所致,PHG及HU亦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应引以重视.
作者:马俊宝;常风娟;韩文良 刊期: 2003年第09期
1995年至2002年我们对198例阑尾脓肿患者采取了以中药为主,中西医结合不手术的治疗方法,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米宏海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临床观察发现,小儿外科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很多患儿发生不同程度的肛门湿疹,虽经常规治疗后痊愈或好转,却增加患儿痛苦,对其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我们对19例此病患儿采取了用氧化锌软膏预防肛门湿疹的措施,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曹淑荣;马红彩;路曦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tingitis,TBM)是结核杆菌在颅内播散而引起的一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性疾病,在我国属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CT自20世纪70年代应用于临床以来经实践证明其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杨静萱;杨桦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输尿管囊肿,又名膀胱内输尿管囊肿,为输尿管下端在膀胱内的膨胀性病变,是先天性发育异常.此病的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血尿及腹痛.本病在B超问世以前单靠静脉肾盂造影及膀胱镜或逆行造影发现,自从有了B超以来,本病发现明显增多.我们收集资料完整的13例病例,均经B超、静脉尿路造影及手术病理证实.13例均先有B超发现,然后行静脉尿路造影,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永通;孙建东;宋振龙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结核性脑膜炎是颅内中枢系统感染性疾病之一,较少见[1].但近年来有上升趋势,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1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MRI表现,结合有关文献,对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病理学基础和MRI表现进一步探讨.
作者:刘飞;杨桦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研究鞘内(IT)利多卡因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脊髓P物质(SP)含量的影响,探讨其镇痛的可能机制.方法取雄性SD大鼠15只,分为三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后足皮下注射3%福尔马林50ml致痛造膜.对照组:造膜前IT0.9%氯化钠20μl;治疗组:造模前IT2%利多卡因20μl.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结果大鼠脊髓背角Ⅰ层和Ⅱ层有密集SP分布,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含量明显减少,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在大鼠外周炎性疼痛模型中,超前鞘内给利多卡因的镇痛作用与其抑制SP在脊髓背角的释放有关.
作者:关景芳;聂卫;王理;刘爱恒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病毒性脑炎病情较重,病死率高,同时由于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已应用于临床,故早期迅速做出诊断非常重要[1].目前病毒性脑炎确诊主要靠病理学检查,但其对患者会造成极大的创伤.CT的问世及在临床上的普及,大大提高了早期诊断该病的准确率,而且对临床上的鉴别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和鉴别诊断综述.
作者:郜晓彬;王铁刚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营养不良是影响儿童健康和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其发生与社会发展、经济状况、营养供给、卫生保健服务等因素有关.为了解河北省农村儿童营养不良患病情况,我们于2002年5~7月对河北省农村10个县进行了0~4岁儿童营养不良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的调查,为制定改善儿童营养状况的干预措施,降低营养不良患病率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李进华;李中秋;张英奎;崔炳元;尚煜;范松丽;刘静;陈会岩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不同病因破坏了骨的血液供应,造成股骨头骨与软骨坏死的一种常见疾病.它的确切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尚不十分清楚,众多的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多个学科.
作者:李永利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 gangrenosum,PG)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复发性溃疡性皮肤病,于1930年由Brunsting首先报道[1],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来对该病的研究也有了一些新的发现.本文将对该病的流行病学方面、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等特点综述如下.
作者:李玉平;李艳玲;四荣联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纳洛酮(naloxone,NLX)为阿片受体拮抗剂,化学结构与吗啡极为相似,为羟二氢吗啡酮衍生物,能与阿片受体产生特异性结合,其亲合力大于吗啡和脑啡肽,对调节感知与运动、睡眠与觉醒、心血管功能和呼吸运动等,起神经递质和调节作用.
作者:史保权;朱红;刘成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鼻内窥镜手术(function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是一项新的技术,它可减少手术创伤,减少患者痛苦和创面出血,能使手术操作达到较深的部位.
作者:赵二林 刊期: 200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