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近年来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概况与思考

杨建花;李沛

关键词:痛经/针灸疗法
摘要:目的:介绍近年来国内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状况及机理研究,寻求佳治疗方案.方法:从取穴、治疗方法、机理研究等角度进行综述.结论: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可靠,但目前临床取穴及诊疗标准和针灸作用机理研究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针灸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风池为主治疗近视

    方法:主穴风池,配穴翳风、合谷、太冲、光明左右交叉取穴(如左翳风、左合谷配右太冲、右光明).

    作者:杨贤海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穴位注射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对照观察

    目的:比较穴位注射与西药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探讨治疗本病的佳疗法.方法:将本病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天枢、长强、足三里等穴位注射小剂量聚肌胞注射液;对照组采用内科西药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7.0%,对照组为60.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穴位注射治疗本病疗效确切,安全方便.

    作者:雒荣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任脉、冲脉与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原发性痛经患者任脉、冲脉的经络特性,试图寻求一种无创伤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8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与80例健康女性作为受试者,在月经来潮第1日测量双侧列缺、公孙穴导电量.结果:(1)患者组列缺穴导电量数值低于正常组(P<0.05);(2)患者组公孙穴导电量数值高于正常组(P<0.05);(3)患者组列缺、公孙穴导电量平衡率均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原发性痛经患者任脉气血偏衰、冲脉气血偏盛;任脉、冲脉阴阳失衡.

    作者:谢感共;谭琳蓥;卢献群;赵彩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独取中脘穴治疗低钾性周期麻痹案

    王××,男,30岁,工人,1996年8月6日就诊.主诉:阵发性四肢无力10余年.10余年前因受凉劳累后发现四肢软弱无力,双侧下肢不能行走,双上肢抬举、握物吃力.

    作者:孙敬青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穴位注射加耳穴贴压治疗慢性咽炎76例

    笔者于1998~2003年间运用鱼腥草、核酪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慢性咽炎7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聂志华;陈志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用单光子发射CT观察针刺不同侧头皮运动区对中风患者脑血流量的影响

    目的:采用单光子发射CT分子功能影像技术探讨头皮针刺疗法信号传递的途径和原理.方法:将23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病灶同侧针刺组和病灶对侧针刺组.同一体位下,患者接受针刺前和电针刺激2次单光子发射CT脑灌注显像.结果:23例患者脑内皆存在血流灌注和功能低下区,无论针刺病灶的同侧头皮,还是病灶的对侧头皮,所有病灶皆见缩小或者消失.结果显示,病灶同侧组和病灶对侧组的血流功能变化率(BFCR%)都比正常志愿者明显高,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皮针刺能够明显改善病灶区的脑血流灌注和功能,但和头皮针刺侧关系不大.

    作者:王凡;欧阳钢;贾少微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鬃针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240例

    青少年假性近视是由于近距离用眼过度,引起睫状肌调节痉挛,导致眼的屈光力过强而形成,如果及时采取措施,使调节痉挛解除,视力可以恢复,故青少年时期是防止近视的关键时期.笔者自1998年以来采用鬃针治疗本病240例,报告如下.

    作者:赫群;朱宁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浅谈患者守神与互动式针刺法

    目的:探讨患者守神的可操作性.方法:在互动式针刺法中寻找患者守神的临床操作部分.结果:互动式针刺法注重调动患者潜能,使操作中患者神有所守.结论:患者守神,应赋予其具体内容,其操作可与互动式针刺法等疗法相结合,以使患者守神在针刺治疗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高旸;陈爽白;徐放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肺俞配神阙拔罐治疗过敏性鼻炎52例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系机体对某些过敏物敏感性增高,表现为鼻黏膜病变的一种异常反应,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4年来,笔者采用肺俞配神阙拔罐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刺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90例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刺血疗法不同刺血量及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9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A组、B组、C组,分别采用点刺穴位放血5 mL、10 mL及内服西药3种方法治疗.结果:B组止痛效果好,疗效优于其它两组;B组与C组降血尿酸效果与A组相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B组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与其它两组降尿尿酸效果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刺血疗法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疗效与出血量有关,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血尿酸的合成,促进尿尿酸排泄,发挥其疗效.

    作者:李兆文;林石明;林俊山;蒋明珠;许跃龙;苏友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电针治疗竞技综合征21例

    竞技综合征是指在竞技(考试、比赛)前或竞技中因精神过度紧张所出现的一系列如心悸、头晕、烦躁、失眠等症候.一般采用心理治疗或在竞技前服用镇静类药物,其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笔者采用电针治疗该病21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开权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梅花针加电针为主治疗顽固性痤疮60例

    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患者均为面部红色丘疹状皮损面积>50%或结节囊肿状皮损面积>20%的门诊痤疮病例.其中男19例,女41例;平均年龄23.5岁;平均病程3.4年.皮损以红色丘疹为主者26例,以结节囊肿为主者34例.

    作者:刘涛;汪青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走罐配合捏脊治疗中暑82例

    中暑是因较长时间的日光曝晒或高温而引起的,为夏季的常见病,常在体弱或机体过于疲劳时发生.近年来,笔者采用走罐配合捏脊手法治疗中暑8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俏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针刺治疗无症状心力衰竭及其对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目的:比较针刺与西药治疗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差异,并探讨其对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SHF)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西药组30例.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并测定血浆脑钠素(BNP)水平.结果:针刺组疗效与西药组相当(P>0.05).结论:针刺具有与西药同等的改善心肌收缩功能的作用.

    作者:李金波;满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单穴治头痛验案4则

    头痛一病,致因不同,变化多鲜,不可不明,临诊辨治,贵在心悟;妙用单穴,以奇制胜,收速效之功.

    作者:许荣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灸法治疗HIV/AIDS 1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灸法对HIV/AID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特定中药纳入温灸器内点燃,置于患者穴位,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30天为一疗程.结果:经5个疗程治疗后,患者乏力、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咳嗽、腹泻、纳呆等症状均有改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测试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灸法治疗HIV/AIDS患者有一定疗效.

    作者:李津利;屈冰;张明利;李志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温针灸及中药外用治疗外阴白色病变46例

    外阴白色病变,是妇科常见病之一,系一组女性外阴皮肤及黏膜营养障碍而致组织变性和色素改变的疾病.临床表现以妇女外阴皮肤黏膜失去正常色泽而呈白色,伴有阴部瘙痒、疼痛及萎缩或增生,严重者可蔓延至会阴及肛门周围.因其有1%~5%的恶变率,西医多采用手术治疗,但其复发率高达50%.由此可知,外阴白色病变是妇科疑难重症之一.目前国内外对其病因、治疗均无统一认识,并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且该病发病率连年增加,患者症状明显,痛苦难言,病人及家属精神负担沉重,由此导致悲观轻生者也不鲜见.笔者近年来应用温针灸及中药外用的方法治疗此病46例,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朱鸿秋;王艳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针刺治疗老年性前列腺增生症12例

    1 一般资料12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年龄小62岁,大84岁,平均73岁;病程短2年,长16年.采用本方法治疗前均接受过中西医药物治疗,如保列治、渡络捷、高特灵、前列通片等,症状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功能障碍,如尿频、尿急、夜尿频甚、排尿时间延长、射程缩短等.B超检查确诊并排除肿瘤.为了确切观察该疗法效果,均停用其他方法及药物治疗.

    作者:于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明正统仿宋针灸铜人鉴定与仿制

    在系统考察明代正统铜人沿革的基础上,确认了现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Ermitage)博物馆的针灸铜人为明正统铜人;同时确认正统铜人的性质是仿宋天圣铜人,可视为宋代国家针灸经穴标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文本的权威解释,这一重要发现使得以往人们对于该文本腧穴定位的不同理解得到澄清.以此为基点,进一步澄清了学术界近百年来关于传世针灸铜人鉴定上的种种纷争.

    作者:黄龙祥;徐文斌;张立剑;张守信;王勇;冉升起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针药结合治疗女性更年期汗证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不同针刺取穴法及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更年期多汗证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分为针刺加罐组、耳穴组、体针组和针刺加罐配合中药组,观察对以出汗为主的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结果:针刺加罐组和耳穴组疗效优于体针组,针刺加罐组疗程短于耳穴组,针刺加罐法配合中药后能显著提高痊愈率.结论:针刺配合滋阴中药有协同作用,疗效更好.

    作者:霍则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