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检测在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王翠莲

关键词: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 检测, 急性肾损伤, 早期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uNGAL)检测对急性肾损伤(AKI)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入住ICU后7 d内符合AKI诊断标准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未发生AKI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入住ICU即刻(30 min)内、第24、48、72 h的uNGAL、尿素氮(BUN)、血肌酐(Cr)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入住ICU即刻相比,第24、48、72 h研究组uNGAL水平均明显上升,且随时间增长而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UN、Cr水平在第24 h均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uNGAL水平在第24、48、72 h较对照组均明显上升,BUN、Cr水平在各时段较对照组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NGAL作为AKI的早期标志物比传统的BUN、Cr更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23和IL-3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IL-23和IL-33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的变化,分析其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5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健康对照组56例,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并分析两组血清中IL-23、IL-33的水平变化及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IL-23和IL-3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5及IL-33的水平变化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性.结论 在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IL-23和IL-3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徐延峰;沈海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体内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接受治疗的AITD患者80例,其中桥本氏甲状腺炎(HT,为HT组)与Graves病(GD,为GD组)患者各40例,并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人群40例(为对照组),检测三组人群的Tfh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T组及GD组的Tfh/CD4+细胞比例明显上升(P<0.05),但HT组及GD组的Tfh/CD4+细胞比例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HT组Tfh/CD4+细胞与血浆Tg-Ab及TPO-Ab水平呈正相关,GD组Tfh/CD4+细胞与血浆TSHR-Ab及TPO-Ab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在AITD患者中可检测到Tfh细胞比例增加,且其比例与TSHR-Ab、Tg-Ab及TPO-Ab水平呈正相关,提示Tfh细胞在AITD的发病中具有一定作用.

    作者:黄一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

    目的 评价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采取尼莫地平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49例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重点给予尼莫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65.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2%,低于对照组的20.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病死率为2.04%,低于对照组的8.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采取尼莫地平治疗疗效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刘昌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氨溴索对COPD患者肺功能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氨溴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COPD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单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氨溴索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和血清细胞因子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FEV1/FVC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研究组肺功能改善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IL-8和TNF-α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8、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氨溴索治疗COPD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杨粟毅;刘建修;朱晓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和生存质量观察

    目的 观察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在异位妊娠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异位妊娠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 h、12 h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及36 h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17.5%,P<0.05).结论 与开腹手术相比,异位妊娠患者治疗时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理想,具有创伤小、切口小、并发症少等优点,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玲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经尿道肾镜下膀胱结石碎石取出术的手术配合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经尿道肾镜下碎石取出术治疗膀胱结石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组给予经尿道肾镜下碎石取出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开放性结石取出术治疗,记录两组膀胱结石患者治疗情况、预后效果.结果 两组膀胱结石患者均顺利完成外科手术治疗,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手术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膀胱结石患者实施经尿道肾镜下膀胱结石碎石取出术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及预后效果,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作者:刘培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双水平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OSAHS的重叠综合征

    目的 研究双水平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重叠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COPD、OSAHS重叠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实验组行双水平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动脉氧分压(PaO2)、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pH值均低于实验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对照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长呼吸暂停时间、C-反应蛋白(CRP)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COPD、OSAHS重叠综合征患者双水平呼吸道正压通气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肺部通气、睡眠呼吸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鼻罩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采用鼻罩、口鼻罩不同无创通气呼吸面罩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采用鼻罩、口鼻罩无创通气治疗的120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均在常规抗炎、解痉、平喘、祛痰、营养支持等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通气治疗.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鼻罩治疗组(A组)和口鼻罩治疗组(B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血气指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气指标、总有效率、住院天数、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在血气指标、总有效率、住院天数方面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B组少(P<0.05).结论 两种治疗方式均能有效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但鼻罩组较口鼻罩组不良反应少,舒适度高,患者更容易接受.所以本研究认为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优先采用鼻罩无创通气治疗.

    作者:马利娟;杨秀芝;张风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行上肢手术的患儿56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儿均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对照组患儿在常规定位下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在超声引导下行手术治疗,术中为了维持患儿麻醉深度给予不同剂量的七氟醚.对两组患儿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效果、七氟醚用量以及血液损伤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阻滞效果好、七氟醚用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液损伤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能很好地满足小儿上肢手术中对麻醉的需要,起效快、效果好、相关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吴新如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超声结合弹性成像在鉴别非哺乳期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分析

    目的 对比超声结合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评分(UE)的诊断差异,寻找更灵敏的鉴别非哺乳期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检测方法.方法 选择接受治疗的264例非哺乳期患者(312个乳腺病灶,恶性97个,良性215个)进行常规超声和UE检测,检测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比较,对比三种方法的准确度、灵敏度以及特异度.结果 超声诊断检测结果良性病灶166个,检测正确149个,恶性病灶146个,检测正确80个,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39%、82.47%、69.30%、54.79%、89.76%;超声弹性成像评分结果为≤3分(良性)189个,检测正确176个,≥4分(恶性)123个,检测正确83个,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01%、83.51%、81.86%、65.85%、93.12%;超声结合弹性成像结果为良性病灶207个,检测正确197个,恶性病灶105个,检测正确90个,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35%、92.78%、91.63%、85.71%、95.17%.三组准确度、特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与弹性成像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超声合并弹性成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结合弹性成像在诊断非哺乳期乳腺良恶性病变时,灵敏度高,特异度好,具有重要临床检测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韩相国;鹿守印;罗爱琴;成红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心电图Lambda波样改变致心脏猝死的临床分析

    心脏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由各种心脏性原因所引起,该类患者在猝死前主要表现为一种急性症状,开始1h之内骤然意识丧失为前驱的自然死亡.对于心脏性疾病患者来说,猝死发生时间、方式都是不可预料的,并且呈现一种快速状态,造成心脏性疾病患者临床猝死的主要起因就是自然的病理生理,并非人为造成.

    作者:肖洁莹;张翠霞;吴丽华;李葵香;王石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及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肝硬化患者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后对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血氨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和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7种具有代表性的肠道菌群有针对性进行培养和计数,对照组2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益生菌治疗,疗程为3周.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水平、血氨以及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与肝硬化相比,加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后消化道症状明显缓解,肠道有益菌增加,血氨下降,肝功能指标好转.结论 益生菌可以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降低血内毒素和血氨水平,改善肝功能情况.

    作者:王慧;李静;李锦绣;陈萍;冯卫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趋化因子C-X-C-基元受体7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C-X-C-基元受体7(CXCR7)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方法 收集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子宫颈癌患者59例为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86例为CIN组,并选择同期其他病因手术切除的正常子宫颈组织20例为对照组,分析三组标本的CXCR7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CXCR7阳性表达率宫颈癌组(88.1%)高于CIN组(45.3%)及对照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N组高于对照组(P<0.01).经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CXCR7阳性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呈正相关(r=0.421,P<0.05).结论 CXCR7在子宫颈癌中呈高表达,且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邓鹏飞;黎华文;伍伟芬;左艳;任大宏;黄建宏;张丽帆;李丽华;刘琪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急性颅脑损伤合并脑心综合征的临床防治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合并脑心综合征的临床防治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颅脑损伤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并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 通过分析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结果,心电图异常患者共48例(80.00%),有31例(64.58%)患者发生心肌酶学改变,心脏的异常改变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很大的联系,尤其是合并心脏改变的患者病死率更高.结论 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常规急诊治疗的同时,应注重患者脑心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做到尽早发现、尽早干预,这样才能提高预后效果.

    作者:何川;谭兴实;林晓鸿;汪永强;李永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耻骨上小切口联合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剜除术治疗高危高龄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

    目的 探讨耻骨上小切口联合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剜除术对高危高龄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高危高龄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研究组采用耻骨上小切口联合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剜除术,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102.5±12.4)min]、术中出血量[(115.7±34.1)ml]、留置尿管时间[(5.1±1.2)d]、住院时间[(8.6±1.3)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耻骨上小切口联合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剜除术治疗高危高龄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切口愈合快,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殷德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非血运重建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优化治疗方案中曲美他嗪的作用

    目的 评价曲美他嗪在非血运重建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优化治疗方案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但未行血运重建的患者115例,随机分为曲美他嗪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给予规范治疗,曲美他嗪治疗组加服曲美他嗪.检查两组患者入选时及治疗后6个月的24 h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总负荷(TIB)及彩超的心功能指标,随访统计两组心绞痛发作、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再入院、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死亡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例数.结果 随访6个月或至死亡终点,与对照组比较,曲美他嗪治疗组24 h的TIB显著降低(P<0.05),左室容积缩小,左室射血分数提高(P<0.05),再发心绞痛发作例数及MACE发生例数显著降低(P<0.05).结论 在常规优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有进一步减少缺血事件、改善左心功能、减少MACE的作用.

    作者:申文祥;党瑜华;李琚平;牛锁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中急检肌钙蛋白T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快速检测肌钙蛋白T(cTnT)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检测心电图,采用12导联法;B组给予快速检测肌钙蛋白T,C组进行血清心肌酶检测.比较三组患者检测结果的准确率.结果 C组阳性符合率高,为92.50%,A组符合率为60.0%,B组符合率为87.50%;B、C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阳性符合率远低于B、C组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拟诊到确诊的时间间隔方面,心电图用时(8.43±2.31)min,快速检测cTnT需要(40.12±2.44)min,血清心肌酶用时(145.54±3.65)min.结论 急检肌钙蛋白T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中耗时较短,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马欣;苏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目的 观察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球囊扩张后支架植入治疗,观察组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比较两组观察指标.结果 观察组支架数量、支架长度、支架释放压力、支架直径及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直接支架植入治疗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国梁;陈丽敏;李娜;袁益清;罗晓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带孔克氏针加金属缆索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目的 探讨带孔克氏针加金属缆索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至2015年符合诊断标准的髌骨骨折患者120例,按照住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石膏钢板固定骨折处治疗,观察组采取带孔克氏针加金属缆索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术后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6%,对照组为56.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时间、下床时间、治愈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孔克氏针加金属缆索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操作简单、便捷、可靠,是治疗髌骨骨折的较佳选择.

    作者:苗小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纤维支气管镜在高位截瘫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高位截瘫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因颈胸椎骨折高位截瘫并呼吸衰竭住院并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56例患者需长期(>14d)呼吸机辅助呼吸,8例患者颈、胸椎骨折术后3d内脱离呼吸机,但需要吸氧.结果 64例患者中,气道大量分泌物或肺不张53例(其中31例需定期反复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气道充血、水肿,局部糜烂8例,痰痂阻塞气管导管2例,气道轻微渗血1例.53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吸出气道分泌物后,肺部听诊及肺不张较检查前明显改善,呼吸状态明显好转;其余11例也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进行准确诊断和有效处理.本研究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顺利完成痰液标本采集64例,未发生缺氧、心律失常和出血等操作并发症,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后通气和氧合明显改善.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应用于高位截瘫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在维持呼吸道通畅、正确指导抗生素的选用、辅助诊断治疗中有积极作用.

    作者:黄照略;边革元;潘险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