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亨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配合手法整复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8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肱三头肌外侧入路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手术基础上配合手法整复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24 h和72 h疼痛[采用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进行评估],并随访6个月了解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5.59±10.49)min,显著较短(P<0.01),术中出血量明显为(49.40±9.60)ml,明显较少(P<0.05),术后24 h、72 h VAS评分为(4.14±1.56)分、(2.11±1.02)分,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1.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 手术治疗配合手法整复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纯手术治疗,且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失血量、缓解手术疼痛,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孟丽娟;吴永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退行性膝骨关节炎(KOA)合并前交叉韧带撞击症的诊治方法.方法 选取有骨性关节炎前交叉韧带撞击症的患者36例,男20例(20膝),女16例(16膝),13例患者髁间窝骨赘,9例患者胫骨髁间嵴形成骨赘,9例患者髁间窝滑膜增生肥厚,5例患者膝关节含游离体.对其症状、体征、关节镜下的表现进行总结分析,行股骨髁间窝扩大成形及关节清理术.结果 36例病例随访6~12个月,患者术后病情明显好转,膝关节功能改善.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平均57分(40~76分),术后1个月平均69分(67~72分),平均增加12分;术后3个月平均74分(65~77分),平均增加17分;术后6个月平均86分(71~96分),平均增加29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OA患者不仅要在关节镜下清除关节内碎裂的退变软骨和增生的骨赘,去除游离体,修整半月板,同时也要注意前交叉韧带的撞击情况,去除撞击因素,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廖志强;邓寿华;袁惠康;杨耿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在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效果评价与安全,以及采用本方法对机体血液内环境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32例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检测换血术前与术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血糖、电解质、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与换血前比较,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明显下降;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血钾降低,血糖有一定程度的升高,换血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轻微下降,血钙、血钠水平及凝血功能没有明显变化,换血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换血疗法能有效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治疗效果显著,但短时间内可引起新生儿血液内环境的不同程度的变化,术后应密切观察内环境变化,以便及时处理.
作者:杨敏;都鹏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盆腔动脉栓塞术对原发性产后出血(PPH)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PPH患者40例,依据治疗方案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使用盆腔动脉栓塞方案,对照组使用盆腔血管结扎治疗方案,比较手术后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总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血手术以后,在总止血成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腔动脉栓塞术在减少出血量和提升止血成功率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因此可以将其作为治疗PPH的首要考虑方案.
作者:钟俊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接受治疗的AITD患者80例,其中桥本氏甲状腺炎(HT,为HT组)与Graves病(GD,为GD组)患者各40例,并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人群40例(为对照组),检测三组人群的Tfh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T组及GD组的Tfh/CD4+细胞比例明显上升(P<0.05),但HT组及GD组的Tfh/CD4+细胞比例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HT组Tfh/CD4+细胞与血浆Tg-Ab及TPO-Ab水平呈正相关,GD组Tfh/CD4+细胞与血浆TSHR-Ab及TPO-Ab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在AITD患者中可检测到Tfh细胞比例增加,且其比例与TSHR-Ab、Tg-Ab及TPO-Ab水平呈正相关,提示Tfh细胞在AITD的发病中具有一定作用.
作者:黄一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胃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5年9月120例胃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分流术组和断流术组,每组6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变情况以及随访结果.结果 与断流术组患者相比,分流术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腹水的好转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断流术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分流术组(P<0.05);分流术组的再出血发生率为30.0%,明显高于断流术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分流术组4例患者出现肝性脑病,而断流术组患者无肝性脑病发生.两组患者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断流术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再出血发生率,对肝功能影响小,操作简单,是治疗胃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理想手术治疗方式.
作者:区颖豪;粱丽婷;陈晓;黄灿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uNGAL)检测对急性肾损伤(AKI)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入住ICU后7 d内符合AKI诊断标准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未发生AKI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入住ICU即刻(30 min)内、第24、48、72 h的uNGAL、尿素氮(BUN)、血肌酐(Cr)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入住ICU即刻相比,第24、48、72 h研究组uNGAL水平均明显上升,且随时间增长而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UN、Cr水平在第24 h均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uNGAL水平在第24、48、72 h较对照组均明显上升,BUN、Cr水平在各时段较对照组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NGAL作为AKI的早期标志物比传统的BUN、Cr更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王翠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耻骨上小切口联合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剜除术对高危高龄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高危高龄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研究组采用耻骨上小切口联合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剜除术,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102.5±12.4)min]、术中出血量[(115.7±34.1)ml]、留置尿管时间[(5.1±1.2)d]、住院时间[(8.6±1.3)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耻骨上小切口联合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剜除术治疗高危高龄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切口愈合快,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殷德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IL-23和IL-33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的变化,分析其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5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健康对照组56例,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并分析两组血清中IL-23、IL-33的水平变化及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IL-23和IL-3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5及IL-33的水平变化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性.结论 在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IL-23和IL-3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徐延峰;沈海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前降支病变者侧支循环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前降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236例,均接受PCI治疗,将其分为侧支循环组(98例)和非侧支循环组(138例),比较两组心功能的改善程度.结果 PCI治疗后1、6个月,两组心功能与术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侧支循环组心功能改善程度优于非侧支循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可有效改善有侧支循环的前降支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潘润彬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微创旋切术式对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8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6例行常规手术切除治疗,观察组44例行超声引导下的微创旋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以及瘢痕大小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病灶切除率为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两组术后均出现了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7%,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观察组治疗满意率为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式对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病灶清除率高,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安全性好,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黄元坤;黄君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行上肢手术的患儿56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儿均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对照组患儿在常规定位下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在超声引导下行手术治疗,术中为了维持患儿麻醉深度给予不同剂量的七氟醚.对两组患儿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效果、七氟醚用量以及血液损伤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阻滞效果好、七氟醚用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液损伤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能很好地满足小儿上肢手术中对麻醉的需要,起效快、效果好、相关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吴新如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外伤性肝破裂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2011年11月至2015年11月94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分别采用保守治疗与不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恢复饮食时间、肝内血肿变化、ALT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愈率.结果 观察组住院天数及恢复饮食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肝内血肿变化以及ALT变化水平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4/47),显著低于对照组(12.77%,6/47)(P<0.05);观察组患者治愈45例,死亡2例,治愈率为95.74%(45/47);对照组患者治愈41例,死亡6例,治愈率为87.23%(41/47).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比于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外伤性肝破裂的疗效更为显著,安全性更高,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殷容暖;丁胜文;尹锡洲;曾碧城;陈光彪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快速检测肌钙蛋白T(cTnT)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检测心电图,采用12导联法;B组给予快速检测肌钙蛋白T,C组进行血清心肌酶检测.比较三组患者检测结果的准确率.结果 C组阳性符合率高,为92.50%,A组符合率为60.0%,B组符合率为87.50%;B、C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阳性符合率远低于B、C组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拟诊到确诊的时间间隔方面,心电图用时(8.43±2.31)min,快速检测cTnT需要(40.12±2.44)min,血清心肌酶用时(145.54±3.65)min.结论 急检肌钙蛋白T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中耗时较短,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马欣;苏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合并脑心综合征的临床防治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颅脑损伤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并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 通过分析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结果,心电图异常患者共48例(80.00%),有31例(64.58%)患者发生心肌酶学改变,心脏的异常改变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很大的联系,尤其是合并心脏改变的患者病死率更高.结论 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常规急诊治疗的同时,应注重患者脑心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做到尽早发现、尽早干预,这样才能提高预后效果.
作者:何川;谭兴实;林晓鸿;汪永强;李永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60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随机编号分为观察组(均为奇数例)和对照组(均为偶数例),每组3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对照组行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后均行1年期随访,对比两组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切口满意度、下床活动时间和镇痛药的使用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用时稍长,但住院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较短,不使用镇痛药,且切口满意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疗效较好,未见严重并发症,安全可行.
作者:郑周红;朱婷娜;徐刚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采用鼻罩、口鼻罩不同无创通气呼吸面罩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采用鼻罩、口鼻罩无创通气治疗的120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均在常规抗炎、解痉、平喘、祛痰、营养支持等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通气治疗.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鼻罩治疗组(A组)和口鼻罩治疗组(B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血气指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气指标、总有效率、住院天数、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在血气指标、总有效率、住院天数方面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B组少(P<0.05).结论 两种治疗方式均能有效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但鼻罩组较口鼻罩组不良反应少,舒适度高,患者更容易接受.所以本研究认为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优先采用鼻罩无创通气治疗.
作者:马利娟;杨秀芝;张风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采取尼莫地平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49例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重点给予尼莫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65.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2%,低于对照组的20.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病死率为2.04%,低于对照组的8.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采取尼莫地平治疗疗效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刘昌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眼压下球筋膜囊下麻醉联合表面麻醉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对28例(35只眼)高眼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40 mmHg,1 mmHg=0.133 kPa)球筋膜囊下麻醉联合表面麻醉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严密观察前房、眼压、视力、滤过泡等.结果 31只眼(88.6%)眼压<21mmHg,3只眼术后应用1~2种降眼压药物眼压<21 mmHg维持观察、应用2种降眼压药物眼压>21 mmHg,2个月后再次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术后浅前房低眼压3只眼,2周前房加深,眼压正常;术后第1天35眼均形成前房,无Ⅲ级浅前房;6~12个月随诊31眼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所有患者视力均较术前有所提高,26眼(74.3%)视力提高2行以上;出院视力在0.1以上28只眼;术中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通过术中规范仔细操作,术中缓慢放液高眼压下球筋膜囊下麻醉联合表面麻醉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郭玉强;张清生;魏琳;庞彦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肝硬化患者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后对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血氨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和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7种具有代表性的肠道菌群有针对性进行培养和计数,对照组2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益生菌治疗,疗程为3周.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水平、血氨以及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与肝硬化相比,加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后消化道症状明显缓解,肠道有益菌增加,血氨下降,肝功能指标好转.结论 益生菌可以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降低血内毒素和血氨水平,改善肝功能情况.
作者:王慧;李静;李锦绣;陈萍;冯卫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