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保守治疗的效果观察

张彬;丁一;赵伟峰;李波

关键词:骨质疏松, 椎体骨折, 保守治疗
摘要: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椎体骨折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择保守治疗的27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6个月时记录VAS评分和ODI评分,于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常规进行脊柱正侧位片、磁共振检查,测量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畸形程度.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6个月VAS评分、ODI评分,比较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改变情况,同时观察骨折椎体愈合情况.结果 27例患者均完成随访,男6例,女21例,年龄(68.33 ±8.40)岁.27例患者治疗前同治疗后1周比较,VAS评分及ODI评分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同治疗后6个月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6个月患者椎体高度丢失及后凸畸形较治疗前更加严重(P<0.05).27例中出现椎体骨折不愈合5例.结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保守治疗中期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椎体高度丢失及后凸畸形较严重,且骨折不愈合发生率较高.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支原体肺炎、细菌性肺炎患儿及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各60例,分别检测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三组儿童血清CRP水平,比较其血清CRP阳性率.结果 治疗前,支原体肺炎组血清CRP水平和血清CRP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细菌性肺炎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支原体肺炎组;治疗后1周,细菌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组患儿血清CRP水平和血清CRP阳性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细菌性肺炎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结论 小儿细菌性肺炎血清CRP阳性率高于支原体肺炎,血清CRP检测可作为鉴别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刘罗慧;李伟艳;田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硬膜外泵注右美托咪定、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下肢手术镇痛对患者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下肢手术应用硬膜外注射右美托咪定和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下肢手术的患者180例,均实施硬膜外麻醉,将其分为三组,组1的60例患者应用1.5 μg/kg右美托咪定+1.0μg/kg舒芬太尼+0.10%罗哌卡因治疗,共计150 ml;组2的60例患者应用1.5 μg/kg舒芬太尼+0.10%罗哌卡因治疗;组3的60例患者应用2.0 μg/kg舒芬太尼+5 mg/ml曲马多,共计150 ml,实施静脉镇痛,分别在T0、T1、T2、T3各时间点采集患者的静脉血对其NE、E、APTT、COR、PT、APTT、FIB以及TT值,同时在术后T1、T2、T3时间点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结果 通过对组2、组3患者进行比较,其术后T1、T2、T3时间点的VAS评分差异未见统计意义(P>0.05);与组1比较,组2、组3的术后T1、T2、髓时间点PT、APTT、TT值均比组1低,而NE、E、COR、FIB值比组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比较,组1患者的T1、T2、T3时间点PT、APTT、TT、NE、E、COR、FIB值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组2、组3比较,T1、T2、T3时间点的各个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手术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镇痛的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应激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思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优势.方法 选取行抗生素治疗的重症肺炎患儿共75例,将37例行抗生素降阶梯治疗的患儿纳入观察组,38例行抗生素升阶方案治疗的患儿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治疗情况、细胞免疫指标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抗生素使用时间、感染控制时间、肺部病灶吸收率、总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更佳,抗生素使用时间和患者恢复时间更短,炎症控制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黄国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手术引发胆管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发生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胆囊疾病患者568例,并对患者的基本资料、病理因素、其他因素等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患者生理指标中血白蛋白含量≤40 g/L,总胆红素含量≥17.5 μmol/L,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较易出现胆管损伤.另外,如果患者年龄≥40岁,有慢性胆囊炎,出现胆囊积液症状的患者也较容易出现胆管损伤.结论 在临床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患者年龄、患病类型、积液状况、血白蛋白含量、总胆红素含量、并发症情况等均会较严重地影响胆管损伤,医护人员可以参照这些数据采取合适的围术期干预手段,减少胆管损伤,降低损伤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金明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效果观察

    目的 比较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住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恢复优良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肩关节恢复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创伤小,对骨折局部血液运行破坏少,可早期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陈延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多次剖宫产瘢痕子宫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米索前列醇应用于防治多次剖宫产孕产妇再次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2次剖宫产手术史再次妊娠至足月行剖宫产的单胎活产孕妇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在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予以子宫体肌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 μg,剖宫产术后予以米索前列醇400μg直肠置入.对照组在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予以缩宫素20 IU子宫体肌肉注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h及术后24 h出血量、术后输血患者例数、子宫切除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h出血量及术后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输血率及子宫切除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多次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疗效效果显著,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慧;许博;董丽娟;张文艳;张晓璐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眼压及视力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眼压及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白内障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视力恢复、眼压变化和并发症.结果 术后3d,对照组视力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视力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h、术后1d,对照组眼压水平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两组患者眼压水平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5.00%)高于观察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患者疗效确切,有利于患者眼压和视力恢复,并发症少,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贾凯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无乳糖水解蛋白奶粉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和体质量增长的影响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采用无乳糖水解蛋白奶粉喂养对其体质量增长和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选取86例,按照喂养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普通早产儿奶粉喂养,观察组采用无乳糖水解蛋白奶粉喂养.分析两组早产儿体质量增长及其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 截止观察结束,观察组早产儿体质量增加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肠道热卡、恢复出生体质量日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乳糖水解蛋白奶粉喂养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可改善早产儿肠道耐受性,降低喂养不耐受比率,增加早产儿体质量.

    作者:袁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母乳喂养对改善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坏死性肠炎和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母乳喂养对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坏死性肠炎和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7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早产儿进行人工喂养,观察组早产儿则进行母乳喂养,比较两组早产儿坏死性肠炎、喂养不耐受、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喂养后,观察组早产儿坏死性肠炎和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到肠内完全营养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腹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母乳喂养能够有效降低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坏死性肠炎的发生率,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作者:刘军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T细胞斑点试验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T细胞斑点试验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结核性胸膜炎患者54例为观察组,同期确诊为非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5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T细胞斑点试验、血清结核抗体(TB-AB)、腺苷脱氨酶(ADA)、胸腔积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检测,比较各个检测方法诊断准确情况.结果 观察组斑点形成细胞(SFC)形成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抗原检测SFC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细胞斑点试验诊断准确率高于其他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细胞斑点试验用于临床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具有极高的敏感度、特异度,诊断准确率高.

    作者:郭锐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对危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后评估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对危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后评估.方法 选取确诊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患者61例,于确诊当日及确诊后第4、8天检查患者血清PCT及CRP水平.按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其中存活组39例,死亡组22例.比较两组VAP患者于确诊后第0、4、8天的PCT和CRP水平及分析在不同时间段PCT截断值与死亡预后的关系.结果 两组VAP患者确诊当天的血清PCT和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于确诊第4天和第8天的血清PCT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存活组患者于确诊第0、4、8天的血清PCT水平呈下降趋势;两组VAP患者的血清CRP水平于确诊第0、4、8天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第4天PCT水平>1μg/L是强的死亡预兆.结论 血清PCT水平是危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重要预测标志物,未发现CRP水平与该疾病的预后存在相关性;确诊第4天PCT水平是预测危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病死率的关键指标.

    作者:朱建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抗骨质疏松药物预防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再发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抗骨质疏松药物预防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再发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93例骨质疏松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骨密度、疼痛、椎体高度骨折再发率.结果 观察组椎体压缩性骨折再发率(4.26%)低于对照组(28.26%),(P<0.05);观察组降低VSA评分、提高骨密度T值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减少Cobb角、增加伤椎椎体前缘高度、降低OD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抗骨质疏松药物降低PKP术后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再次骨折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温亚锋;陈丽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8例(94眼),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4例(47眼).对照组予以小梁切除术,观察组实施小梁切除术与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术后视力、眼压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两组视力和眼压明显改善,观察组视力高于对照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眼压性浅前房、前房炎症、黄斑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能改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术后视力、眼压,安全性高.

    作者:孟华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胃镜检查中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胃镜检查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胃镜检查的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于检查前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 μg/kg泵注,对照组给予5 ml氯化钠注射液泵注.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T0),置入胃镜后1 min(T1)、3 min(T2)、5 min(T3)和检查结束后(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结果 观察组T1、T2、T3、T4时刻MAP、HR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1、T2、T3、T4时刻血清NE、E、Cor水平高于T0时刻(P<0.05),观察组T1、T2、T3、T4时刻血清NE、E、Co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丙泊酚总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诱导时间、检查时间、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减轻了高血压患者胃镜检查中的应激反应程度,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邓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改良颞肌下颅骨修补术治疗颅骨缺损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颅骨缺损中改良颞肌下颅骨修补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36例颅骨缺损患者随机分为颞肌下组、改良颞肌下组、颞肌外组,每组12例,对比三组患者术后的外观、咀嚼力、颞部疼痛,并对比并发症.结果 术后随访12个月,改良颞肌下组患者在外观、咀嚼力、颞部疼痛方面优于其余两组,并未增加颅内出血、感染、硬膜外血肿、钛网松动、癫痫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 颅骨修补术中,改良颞肌下颅骨修补术能够使患者在外观、咀嚼力、颞部疼痛等方面得到改善,并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提升了患者的自信心,改善了患者生活的质量.

    作者:张松;杨春红;陈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盐酸氨溴索联合头孢他啶对感染性肺炎新生儿血清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头孢他啶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62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1例.对照组仅采用头孢他啶,研究组联合采用头孢他啶及盐酸氨溴索,两组均持续治疗7d.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入院时及疗程结束后血清CRP、PCT、WBC水平.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3.55% (29/31)高于对照组67.74% (2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血清CRP、PCT、WB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RP、PCT、WB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采用头孢他啶及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儿血清CRP、PCT、WBC水平,缩短临床症状改善用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永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超声对伴周边环形钙化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伴周边环形钙化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 法选取58例伴周边环形钙化甲状腺结节患者,根据临床病理学检测结果将其分为良性组(良性甲状腺结节,44例)和恶性组(恶性甲状腺结节,14例).比较两组患者周边环形钙化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一般情况和超声诊断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甲状腺结节大径、边界清晰度、内部回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钙化厚薄和钙化连续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周围声晕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厚薄不均匀诊断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阳性预测值为46.15% (6/13),阴性预测值为82.22%(37/45);钙化连续性中断诊断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阳性预测值为41.67%(10/24),阴性预测值为88.24% (30/34).结论 超声检查中甲状腺结节周围环形钙化厚薄是否均匀、钙化连续性是否中断可作为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重要指标.

    作者:张琪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空心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空心螺钉内固定技术对Lisfranc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6例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通过数字编号和随机分组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行三刃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38例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患者关节功能评分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4.21%高于对照组的52.63%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功能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实施空心螺钉内固定技术,可改善患者关节功能,缩短患者恢复时间.

    作者:高刚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不同梅毒检测方法效果评价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梅毒检测方法的应用以及效果评价.方法 随机抽取110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评价组;将同时期收治的110例非梅毒患者设为对照组;采取化学发光法、梅毒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实验(TPPA)和金标测试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检验,并比较两组患者检验后的阳性率、特异性、灵敏度和对照组中出现的假阳性情况.结果 评价组中化学发光法、TRUST、TPPA和金标测试法的阳性检出例数分别为98例、94例、104例和105例,阳性率分别为89.09%、85.45%、94.55%和95.45%;TPPA的假阳性率与化学发光法、TRUST和金标测试法的假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RUST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均低于化学发光法、TPPA和金标测试法,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学发光法、TRUST、TPPA和金标测试法四种检测方式相比之下,TPPA法比较适合用作检验梅毒螺旋抗体,因其阳性检出率、特异性和灵敏度较高,假阳性率不明显,综合效果甚佳.

    作者:张意钗;岑美婷;臧宁;黄燕文;罗胜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 分析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94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中缘高度、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以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前患者的VAS评分(8.2±0.8)分高于治疗后VAS评分(2.13 ±0.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569,P=0.000).治疗后患者的中缘高度(78.3±19.0)%高于治疗前(58.20±1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58,P=0.000).治疗后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72.1±16.2)%高于治疗前(56.0±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17,P=0.000).治疗后患者的Cobb角(13.6±2.0)°少于治疗前(24.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15,P=0.000).治疗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06%)少于治疗前(1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1.113,P=0.001).结论 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治疗中,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应用效果很好,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疼痛情况、中缘高度、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瑞明;杜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