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乳糖水解蛋白奶粉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和体质量增长的影响

袁霞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无乳糖水解蛋白奶粉, 体质量增长, 喂养不耐受
摘要: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采用无乳糖水解蛋白奶粉喂养对其体质量增长和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选取86例,按照喂养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普通早产儿奶粉喂养,观察组采用无乳糖水解蛋白奶粉喂养.分析两组早产儿体质量增长及其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 截止观察结束,观察组早产儿体质量增加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肠道热卡、恢复出生体质量日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乳糖水解蛋白奶粉喂养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可改善早产儿肠道耐受性,降低喂养不耐受比率,增加早产儿体质量.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Deluxe-PS型与PFC Sigma RP型假体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比较Deluxe-PS型与PFC Sigma RP型假体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02例膝关节炎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A、B两组,每组51例.两组患者均通过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A组选用Deluxe-PS型假体,B组选用PFC Sigma RP型假体,评价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K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假体屈曲角度以及外翻角.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K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假体屈曲角度及外翻角均少于A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膝关节置换中,Deluxe-PS型假体同PFC Sigma RP型假体的应用效果相当,可很好实现假体同骨截面高精度的结合,提高假体同截骨覆盖面融合的适合性,但Deluxe-PS型假体的手术时间短且术中出血量少,值得推广.

    作者:葛建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病理证实或对症治疗后的肠梗阻患者26例,使用MSCT中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增强以及CT血管造影(CTA)应用技术,对其CT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 MSCT中多种新技术,能够对肠梗阻诊断的定位准确率,相对平扫明显提高,而且更有利于发现病变.结论 MSCT对肠梗阻的定位定性有重要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帮助.

    作者:徐恒昀;赵烨;施颖;高玲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按照入组奇偶顺序分组,奇数组为对照组,偶数组为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缬沙坦治疗,研究组则加用卡维地洛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左心射血分数与E/A.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达96.00%高于对照组的74.00% (P <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与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但研究组左心射血分数、E/A、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能提高临床效果,改善心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作者:刘泽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母乳喂养对改善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坏死性肠炎和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母乳喂养对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坏死性肠炎和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7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早产儿进行人工喂养,观察组早产儿则进行母乳喂养,比较两组早产儿坏死性肠炎、喂养不耐受、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喂养后,观察组早产儿坏死性肠炎和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到肠内完全营养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腹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母乳喂养能够有效降低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坏死性肠炎的发生率,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作者:刘军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 分析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94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中缘高度、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以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前患者的VAS评分(8.2±0.8)分高于治疗后VAS评分(2.13 ±0.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569,P=0.000).治疗后患者的中缘高度(78.3±19.0)%高于治疗前(58.20±1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58,P=0.000).治疗后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72.1±16.2)%高于治疗前(56.0±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17,P=0.000).治疗后患者的Cobb角(13.6±2.0)°少于治疗前(24.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15,P=0.000).治疗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06%)少于治疗前(1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1.113,P=0.001).结论 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治疗中,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应用效果很好,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疼痛情况、中缘高度、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瑞明;杜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对危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后评估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对危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后评估.方法 选取确诊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患者61例,于确诊当日及确诊后第4、8天检查患者血清PCT及CRP水平.按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其中存活组39例,死亡组22例.比较两组VAP患者于确诊后第0、4、8天的PCT和CRP水平及分析在不同时间段PCT截断值与死亡预后的关系.结果 两组VAP患者确诊当天的血清PCT和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于确诊第4天和第8天的血清PCT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存活组患者于确诊第0、4、8天的血清PCT水平呈下降趋势;两组VAP患者的血清CRP水平于确诊第0、4、8天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第4天PCT水平>1μg/L是强的死亡预兆.结论 血清PCT水平是危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重要预测标志物,未发现CRP水平与该疾病的预后存在相关性;确诊第4天PCT水平是预测危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病死率的关键指标.

    作者:朱建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眼压及视力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眼压及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白内障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视力恢复、眼压变化和并发症.结果 术后3d,对照组视力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视力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h、术后1d,对照组眼压水平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两组患者眼压水平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5.00%)高于观察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患者疗效确切,有利于患者眼压和视力恢复,并发症少,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贾凯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儿童紫癜性肾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确诊为HSPN的469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尿常规结果分为HSPN(-)组(404例)及HSPN(+)组(65例),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HSPN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两组年龄、D-二聚体、CysC、WBC、ANC、皮疹复发>3次、尿微量白蛋白、混合型过敏性紫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将其作为自变量,以是否肾炎作为因变量,以再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年龄、D-二聚体、血清Cysc、尿微量白蛋白为紫癜性肾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D-二聚体、血清CysC、尿微量白蛋升高与HSPN发生呈正相关,为HS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当该实验室指标出现相关异常时,需警惕HSPN的发生.

    作者:张春伟;吴慧;李燕林;王永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多排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检测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临床价值

    目的 分析多排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检测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患者70例(84个病灶),根据病灶直径大小将患者分为两组,小肝癌组与微小肝癌组,每组35例.两组均给予多排螺旋CT及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种不同检查方法下病灶检出率、不同时段及序列下病灶检出率.结果 两种检测方式下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病灶检出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小肝癌组检出率高为CT动脉期及序列LAVA,低为CT平扫,微小肝癌组病灶检出率高的序列为LAVA动脉期,检出率低的为CT平扫及LAVA平衡期,其余序列及时段检测中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多排螺旋CT检测相比,磁共振在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中具有较高的病灶检出率,且不同序列的成像为诊断提供了有利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守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硝苯地平缓释片单用或二药联用治疗精神疾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缓释片单用或二药联用对治疗合并精神疾病的高血压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104例精神疾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单一用药组和二药联用组各52例,单一用药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二联用药组在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的基础上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β-RB)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或其他抗高血压类药进行治疗,在治疗后的12周末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判定,记录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对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随时进行记录.结果 两组患者血压均降低到140/90 mmHg(1 mmHg =0.133 kPa)以下,单一用药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值分别为(130.88 ±15.99)、(80.92±9.38) mmHg,与二药联用组[分别为(125.36±14.34)、(79.27±10.48) mmHg]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3%(9/52)显著高于二药联用组3.8%(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苯地平缓释片及其二药联用均能使精神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二药联用治疗能有效避免和减少单一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提高服药依从性.

    作者:陈新河;周艳兰;庄淑丽;陈苑华;杨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肥厚的逆转效果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肥厚的逆转效果.方法 将64例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拉西地平4mg/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阿托伐拉汀10mg/d,疗程均为8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两组患者心肌肥厚和心脏舒张功能情况,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射血分数及左心重量指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水平、超声心动图指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SBP及其平均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降低血压,增强患者心肌收缩能力,可有效改善LVMI,逆转心肌肥厚.

    作者:刘斌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与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与新生儿低血糖患儿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收集64例新生儿低血糖患儿(短暂性低血糖43例,反复发作性低血糖21例)和2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临床资料,分析低血糖持续时间与其发生脑损伤的关系.结果 反复发作性低血糖与短暂性低血糖两组间脑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复发作性低血糖组GFAP含量高于短暂性低血糖组(P<0.05).结论 血清GFAP水平与低血糖脑损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低血糖脑损伤程度具有评估作用.

    作者:卜笃翰;李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优势.方法 选取行抗生素治疗的重症肺炎患儿共75例,将37例行抗生素降阶梯治疗的患儿纳入观察组,38例行抗生素升阶方案治疗的患儿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治疗情况、细胞免疫指标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抗生素使用时间、感染控制时间、肺部病灶吸收率、总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更佳,抗生素使用时间和患者恢复时间更短,炎症控制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黄国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西地那非对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心肺功能及血清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西地那非联合高频振荡通气对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新生儿心肺功能及血清脑钠肽(BNP)、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58例PPHN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研究组联合采用高频振荡通气及西地那非治疗,治疗3~6d.对比两组用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入院时及疗程结束后心肺功能指标[肺动脉压力(PA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BNP、HIF-1α、ET-1水平.结果 研究组用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AP、LVEF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AP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BNP、HIF-1α、ET-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血清BNP、HIF-1α、ET-1水平,改善患儿心肺功能.

    作者:王俊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8例(94眼),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4例(47眼).对照组予以小梁切除术,观察组实施小梁切除术与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术后视力、眼压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两组视力和眼压明显改善,观察组视力高于对照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眼压性浅前房、前房炎症、黄斑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能改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术后视力、眼压,安全性高.

    作者:孟华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经伤椎单侧固定与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

    目的 比较经伤椎单侧固定与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70例,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进行跨伤椎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经伤椎单侧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即刻JOA、VAS评分和手术前后Cobb角度、术后半年丢失度、术后即刻矫正度.结果 术前,两组JOA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观察组JOA、V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Cobb角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半年Cobb角和术后半年丢失度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即刻矫正度度数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跨伤椎固定比较,采用经伤椎单侧固定对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复位效果更佳,术后能更好地维持脊椎的矫正度.

    作者:刘卫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肾功能衰竭进行腹膜透析的66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进行分为两组,腹膜炎组30例,非腹膜炎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感染因素、营养状况等因素对腹膜炎的影响.结果 腹膜炎组患者平均年龄高于非腹膜炎组(P<0.05).腹膜炎组患者血红蛋白、血白蛋白均低于非腹膜炎组(P<0.05),也低于人体正常参考值范围.糖尿病患病率腹膜炎组为40.0%(12/30),非腹膜炎组为22.2%(8/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5,P=0.03).肠道细菌感染率腹膜炎组为43.3% (13/30),非腹膜炎组为19.4%(7/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3,P=0.02).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基础疾病、肠道感染、血红蛋白、血白蛋白5个变量进入模型(P<0.05).结论 糖尿病、肠道细菌感染、营养不足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改善营养状况,控制基础疾病,积极治疗肠道细菌感染,可以有效降低腹膜炎发生率.

    作者:吴耿茂;吴义强;谢建华;张翔;钟晓泽;田关源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抗骨质疏松药物预防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再发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抗骨质疏松药物预防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再发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93例骨质疏松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骨密度、疼痛、椎体高度骨折再发率.结果 观察组椎体压缩性骨折再发率(4.26%)低于对照组(28.26%),(P<0.05);观察组降低VSA评分、提高骨密度T值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减少Cobb角、增加伤椎椎体前缘高度、降低OD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抗骨质疏松药物降低PKP术后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再次骨折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温亚锋;陈丽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腹组与腹腔镜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并统计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情况指标低于开腹组,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低于开腹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清扫淋巴结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明显高于腹腔镜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创伤小,对患者机体影响较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且不良反应较少,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健康.

    作者:谭成堂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肾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ARF患者78例,依照建档顺序分组,每组39例.观察组采取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治疗,对照组采取间歇性血液净化疗法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与血流动力学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酸碱度]及生存质量评分,并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BUN、Scr、PCO2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O2、酸碱度及生存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05% (32/39),对照组为61.54% (24/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肾功能,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刘真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