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硝苯地平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的预后观察

乔运成

关键词:高血压, 慢性肾病, 硝苯地平, 依那普利
摘要:目的:观察硝苯地平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于平舆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方案,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肌酐( Scr)、尿素氮( BUN)、尿微量白蛋白( MAU)分别降低至(144.2±31.4)μmol/ L、(10.1±3.0)mmol/ L、(24.8±6.6)mg/ 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降压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硝苯地平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方案,可提高降压效果,优化患者肾功能,改善其预后,值得推广。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输卵管插管联合宫、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输卵管插管与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舞阳县妇幼保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6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宫、腹腔镜联合输卵管插管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输卵管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输卵管疏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输卵管插管联合宫、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萍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鼓室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鼓室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2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鼓室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20 mg)+甲基强的松龙(18μg)0.5 ml,1次/3 d,连续2周;对照组同法注射甲基强的松龙(20 mg)0.5 ml,1次/ d,连续7~10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7 d、14 d的血压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8%)优于对照组(80.7%),P <0.05。治疗7 d、14 d后,两组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数、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变形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 <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治疗14 d 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数、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突发性耳聋尤其伴有微循环障碍患者通过鼓室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后,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为突发性耳聋患者的预防、病情诊断和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作者:宋伟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电视胸腔镜小切口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小切口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4月至2014年6月在偃师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住院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50例,采用电视胸腔镜小切口手术治疗,记录其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研究5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49.3±10.9)min;出血量为(240.2±40.6)ml,均未输血,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为(15.2±3.2)d。术后无一例复发。结论 VAMT 治疗自发性气胸有较好的疗效,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该术式可结合传统开胸手术来进行手术操作,避免大出血和损伤胸腔器官和组织,减少医疗费用,对部分基层医院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较为适宜。

    作者:许江宾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丙泊酚与七氟醚的麻醉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丙泊酚与七氟醚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桂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观察组行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麻醉,对比分析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拔管时间、恢复自主呼吸、定向力以及睁眼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不仅镇痛、镇静效果好,在一定程度上还能缩短睁眼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使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郭满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内镜下套扎序贯硬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序贯硬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梧州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40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A 组20例,采取内镜下套扎序贯硬化治疗;B 组10例,采取内镜下硬化治疗;C 组10例,采取内镜下套扎治疗。观察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A 组静脉曲张消失率略高于 B、C 组,再出血率略低于 B、C 组,但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 A 组(P <0.05),C 组复发率明显高于 A 组(P <0.05)。结论内镜下套扎序贯硬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静脉曲张消失率高、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低,近远期临床疗效显著,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先中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住院病区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状况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病区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及细菌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4年住院病区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及细菌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由于广谱抗生素的频繁使用,加速了细菌耐药的进程,细菌耐药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结论为避免细菌耐药的快速发展,应加强抗生素临床应用的监督和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关键。

    作者:王素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灯盏细辛注射液与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经头颅 CT 证实符合诊断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氯吡格雷,干预组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4,P <0.05)。治疗后干预组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及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松泉;蔡加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009-2013年郑州市858772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感染性标志物的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郑州市近5年来无偿献血者输血传播感染指标的筛查情况,为制定预防传染病输血传播、减少血液资源浪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3年郑州市无偿献血者人群经输血传播感染标志物 HBsAg、抗-HCV、抗-TP、抗-HIV 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年共采集无偿献血标本858772份,HBsAg、抗-HCV、抗-TP、抗-HIV 的总体阳性率分别为0.41%、0.42%、0.31%、0.16%。4项指标阳性率的不同年份间比较和不同性别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HBsAg、抗-HCV 和抗-TP 阳性率不同月份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抗-HCV、抗-TP 和抗-HIV 阳性率不同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抗-HIV 确诊阳性检出率为0.10‰。结论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和经输血传播感染标志物的检测,是在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情况下提高血液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金新莉;王艺芳;方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技术在陈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存活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技术在陈旧心肌梗死(OMI)患者心肌存活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60例OMI 患者为观察组,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心肌存活分析。观察并比较受检者 PRS 及 PCS 指数,以及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应用于 OMI 患者临床诊断其判断存活心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根据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心肌存活分析结果,将观察组中107个存活心肌节段数设为存活心肌组,将102个坏死心肌节段数设为坏死心肌组。结果显示对照组 PRS 及 PCS 指数均高于坏死心肌组(P <0.05);存活心肌组 PRS 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而 PCS 指标同后者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技术在OMI 患者心肌存活评价中的应用具有指导性意义,可作为 OMI 存活心肌的一种评价手段而加以推广。

    作者:于德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并分析两种术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新密市妇幼保健院89例子宫肌瘤行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 A、B 组,A 组46例,B组43例,A 组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B 组采取经腹子宫肌瘤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随访观察两组妊娠结局、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 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 B 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6±0.58)d、(3.64±1.25)d、(51.36±3.14)ml,较 B 组(2.97±1.05)d、(4.95±1.33)d、(97.58±7.64)ml 显著较低(P <0.05);A 组术后妊娠率、术后流产率、术后自然流产及复发率与 B 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1例术后尿频,B 组1例切口感染,2例腹痛,1例尿频,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2.130,P <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均有一定疗效,腹腔镜手术时间较开腹手术较长,但出血及术后康复优于开腹手术,两种手术妊娠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作者:王双双;黄伟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老年高血压并缺血性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并缺血性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老年高血压并发缺血性卒中患者48例为卒中组,其中首次发病28例,复发20例,另选同期单纯老年高血压患者48例为非卒中组,对所有患者血清 Hcy 及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卒中组患者 Hcy 水平高于非卒中组,维生素 B12与叶酸水平低于非卒中组(P <0.05);卒中患者中,复发者 Hcy 水平高于首次发病者,维生素 B12与叶酸水平低于首次发病者(P <0.05)。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其 Hcy 表达与缺血性卒中相关,监测 Hcy 对高血压患者缺血性卒中的预防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文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血必净联合抗生素治疗坠积性肺炎3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坠积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6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结果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及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体温(T)、呼吸(RR)、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其在坠积性肺炎的治疗中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马西凡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CT 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 CT 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巩义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自愿原则,将其均分为 CT 组和 MRI 组。CT 组:采用 CT扫描仪进行检测;MRI 组:采用 MRI 技术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股骨头坏死的检出情况。结果 CT 组阳性检出率为57.50%,MRI 组为80.00%,MRI 组检出率明显高于 CT 对照组(P <0.05)。CT 组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例数分别为16例、6例、1例、0例,MRI 组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例数分别为11例、10例、6例、5例,在Ⅰ期、Ⅱ期例数上未见明显差异,而在Ⅲ期、Ⅳ期,MRI 组明显高于 CT 组(P <0.05)。结论磁共振技术检测股骨头坏死检出率更高,分级更准确,可作为诊断股骨头坏死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占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三种药物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伴不孕的临床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达英-35、二甲双胍和克罗米芬三种药物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伴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多囊卵巢综合征伴不孕的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0例,分别应用达英-35、二甲双胍和克罗米芬物治疗,比较各组患者治愈率。结果二甲双胍组的排卵率为23.3%,妊娠率为6.7%;达英-35组的排卵率为43.3%,妊娠率为13.3%;克罗米芬组的排卵率为60%,妊娠率为33.3%。结论克罗米芬能大程度上促进患者排卵,提高患者妊娠率,达英-35疗效次之,而二甲双胍的疗效差。

    作者:白丽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急诊内科绿色通道对于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在急诊内科对一氧化碳中毒的救治中开通绿色通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诊内科绿色通道建立前就诊于博爱县人民医院的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112例作为对照组,选取绿色通道开通后就诊于我院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104例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治愈率为69.64%,治疗总有效率为91.07%;对照组的治愈率为50.96%,治疗总有效率为78.8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46%,对照组为1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急诊内科开通绿色通道,有利于改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并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朱志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切口腹壁不留线阑尾切除术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临床比较

    目的:探讨并比较切口腹壁不留线阑尾切除术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长垣县中医院收治的阑尾炎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对照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组行切口腹壁不留线阑尾切除术,记录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炎性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分别为(21.41±9.11)ml、(2.51±0.41)ml,低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7.11±1.49)h、(27.91±8.26)h、(5.05±1.22)d,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术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分别为(32.29±5.11)mg/ L、(21.01±6.91)ng/ 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9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切口腹壁不留线阑尾切除术手术切口短,术中创伤小,可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

    作者:李相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目的:探讨分析雷贝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雷贝拉唑联合莫沙比利和奥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临床疗效、胃镜下食管炎愈合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胃镜下食管炎愈合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701,P =0.403)。结论雷贝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可有效其提高临床疗效,加快食管炎愈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付朝华;王雅平;王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四联疗法对 Hp 阳性胃溃疡者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郸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Hp 阳性胃溃疡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对照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三联疗法(克拉霉素+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观察组予以四联疗法(埃索美拉唑+瑞巴派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测定治疗前后血清胃蛋酶原亚群(PGⅠ、PGⅡ)含量,评估治疗前后腹痛改善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溃疡愈合率和 Hp 转阴率。结果观察组Hp 转阴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9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4周 VAS 评分分别为(1.38±1.53)分、(0.41±0.29)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 PGⅠ、PGⅡ含量分别为(132.64±23.61)μg/ L、(19.67±4.29)μg/ 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四联疗法可提高 Hp阳性胃溃疡患者 Hp 转阴率,改善胃黏膜分泌功能。

    作者:李凤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胱抑素 C、糖化血红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总结分析胱抑素 C(CysC)、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尿微量白蛋白(UmALB)联合检测在诊断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卢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24 h 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将其分为单纯糖尿病组4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52例以及糖尿病肾病组53例,并同时选择50例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比较分析四组患者的 CysC、HbA1c 以及 UmALB 水平。结果检测结果表明 CysC、CysC、Um-ALB、BUN、Cr 指标随着肾损伤程度增加而明显升高,各项指标表现为:糖尿病肾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单纯糖尿病组>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ysC、HbA1c 以及 UmALB 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及检出率,为其早期诊断以及预后评价提供有效参考。

    作者:马云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腰间盘突出微创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腰间盘突出微创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项城汾南骨伤病专科医院收治的68例腰间盘突出患者,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进行微创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VAS 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t =0.869,P >0.05);治疗后观察组 VAS 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治疗腰间盘突出时,使用微创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牛俊岭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