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普萘洛尔治疗小儿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徐继鹏;姜其学;张晓彬

关键词:普萘洛尔, 血管瘤, 小儿
摘要:目的 探讨普萘洛尔对小儿血管瘤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住院治疗的小儿血管瘤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应用普萘洛尔片治疗,对照组使用冷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病灶改善明显,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血管瘤应用普萘洛尔的“阶梯治疗方案”是相对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或推广.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的效果

    目的 对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观察.方法 随机选取7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意愿将其分成对照组(34例)与治疗组(3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甲泼尼龙等常规疗法,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儿在神经系统症状好转时间、发热缓解时间以及临床痊愈时间方面均短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应用丙种球蛋白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并缩短疗程.

    作者:张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经痛愈舒颗粒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经病愈舒颗粒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3月至2014年9月7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以孕三烯酮口服药物治疗,2.5 mg/次、2次/周,连续用药一个疗程;实验组予以经痛愈舒颗粒口服冲剂治疗,温水冲服,100 ml/次、2次/d,连续用药一疗程.停药后记录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及B超检查结果.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痊愈率(16.67%)高于对照组(5.56%);实验组显效率(50.00%)高于对照组(33.33%);实验组有效率(30.56%)高于对照组(38.89%);实验组无效率(2.78%)低于对照组(22.22%);实验组总有效率(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病愈舒颗粒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孕三烯酮,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作者:彭敏;李文堃;郑少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C-反应蛋白检测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15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均进行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和CRP水平检测.结果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CRP、TG、TC指标较健康体检者明显增加,而预后良好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预后较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心血管疾病患者的CRP、TG、TC含量均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增加,并随着病情的恢复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2.30、6.18、8.52,均P<0.05).结论 心血管疾病患者检测C-反应蛋白含量变化有助于对患者病情的确诊、治疗以及预后评估,在此基础上酌情辅助血脂等相关指标进行联合检测,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检测准确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孟晓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神经手术麻醉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神经手术麻醉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6例经神经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麻醉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3例.两组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其中对照组采用芬太尼麻醉,观察组采用舒芬大尼麻醉.分别测量记录各项麻醉评估指标,分析两种药物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麻醉诱导前各项指标未见明显差异;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在麻醉诱导时低值、拔管时高值、人工气腹后高值均比麻醉后低;而观察组术后清醒时间和气管拔管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结论 舒芬太尼在神经手术的麻醉中效果良好,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瑞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超声介入治疗早期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用甲氨蝶呤(MTX)局部注射+清宫治疗早期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18例,经超声引导下瘢痕部位孕囊注射MTX,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评估其疗效.结果 18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局部注射MTX后,血HCG均显著下降,7d后孕囊周围血供明显减少.在超声引导下17例清宫顺利,术中出血20~ 200 ml不等,1例术中出现疤痕部位破裂改行开腹子宫局部病灶切除+子宫修补术,18例病例术后22~ 30 d血HCG恢复正常,复查B超瘢痕处未见残留.结论 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MTX+清宫治疗早期瘢痕部位妊娠,操作简单,患者创伤较小,安全,不良反应较轻,治疗费用较低,保留女性生育能力,易被患者接受,对于瘢痕部位妊娠患者疗效明确.

    作者:聂茹;刘睿;袁楚义;黄守章;周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胃镜钛夹止血联合肾上腺素注射对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胃镜钛夹止血联合肾上腺素注射液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0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胃镜注射肾上腺素治疗,观察组则给予胃镜钛夹止血联合肾上腺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止血效果、出血死亡风险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术后及时止血率、有效止血率均高于对照组(97.1%比80.0%、91.4%比60.0%),且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5.7%比2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出血死亡风险低于对照组(1.1分比2.8分).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17.1%比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镜钛夹止血联合肾上腺素注射液治疗肺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止血率高,出血死亡风险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广建;谢碧梅;温华荣;李祥兴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阿奇霉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已经确诊的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阿奇霉素(250 mg/次,1次/d)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0.6g/次,2次/d);对照组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0.6g/次,2次/d).疗程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耐量、生活质量、急性加重次数.结果 两组肺功能、运动耐量、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急性加重次数减少,其中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应用阿奇霉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可以更好地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增强运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能够有效减少急性加重的次数.

    作者:兰风金;孙志芬;曲桂红;张媚霞;李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EGFR基因型对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辅助疗效的影响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手术患者根治性术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的突变情况,并分析不同EGFR基因状态对患者术后化疗与靶向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51例高危Ⅰ B~ⅢA期根治术后NSCLC患者,按照EGFR基因型分为A组(23例,EGFR野生型,给予含铂两药化疗)、B组(16例,EGFR突变型,给予含铂两药化疗)和C组(12例,EGFR突变型,给予含铂两药化疗+靶向TKIs药物治疗).观察维持治疗6、12、18个月时患者的无疾病生存期(DFS)、化疗和靶向TKI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化疗、靶向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给予化疗+靶向TKI药物治疗的EGFR基因突变C组患者12、18个月的DFS显著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 对根治性术后EGFR基因突变的NSCLC采用化疗+靶向TKI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小,可有效延长患者的DFS.

    作者:张庆忠;刘月娟;李俊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骨密度减低与老年冠心病的关系探究

    目的 探讨骨密度减低对老年冠心病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患者102例,根据冠心病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所有患者均同期行双能X线的测定,根据骨密度检查结果分为低骨密度组和骨量正常组.比较不同性别低骨密度组和骨量正常组之间冠心病发病率的差异,分析低骨密度对冠心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 ①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低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冠心病家族史、服用骨密度药物(类固醇激素及双磷酸盐类)、血清肌酐、血清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②男性患者低骨密度组与骨量正常组间冠心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骨密度减低组与骨量正常组间冠心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比较,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低骨密度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7.983、7.626、7.097、5.681、5.978.结论 骨密度减低与老年冠心病存在相关性;在女性患者中更为显著;同时,相对于传统危险因素,骨密度减低导致老年冠心病的风险值得警惕.

    作者:杨莞莹;李结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腹腔镜开窗引流术和开腹开窗术对肝囊肿的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腹腔镜开窗引流术和开腹开窗术治疗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非随机性前瞻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肝囊肿患者80例,囊肿位置均较表浅,其中40例行腹腔镜开窗引流术为实验组,另40例行开腹开窗术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7.5%)低于对照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开窗术治疗肝囊肿并发症少、手术创伤较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对医院大型专业设备要求相对较低,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赵卫兵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布地奈德联合静脉红霉素急诊治疗重症哮喘的效果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联合静脉红霉素在重症哮喘患者急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重症哮喘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红霉素治疗,实验组采用布地奈德联合静脉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咳嗽、气促、喘息及哮鸣音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症哮喘患者采用布地奈德联合静脉红霉素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蔡光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肠道克罗恩病CT及MRI表现

    目的 探究CT及MRI在肠道克罗恩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30例小肠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患者分别行CT和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小肠克罗恩病.分析CT和MRI表现特点,并进行总结.结果 30例患者CT检查共显示83节段肠壁炎性不均匀增厚,肠壁厚度6~15 mm,肠腔狭窄、肠壁强化25例,包括分层状强化6例,均匀强化19例;肠壁溃疡8例;肠系膜密度增高5例;肠系膜血管增多1例,扩张4例,扭曲5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11例;网膜内脂肪密度增高7例;肠间距扩大2例;“木梳征”6例.MRI检查结果显示30例患者共发现肠管病变119段,表现为信号升高或不均匀,形态固定,肠壁增厚,肠管狭窄或扩张,肠系膜血管毛刷征,系膜信号增高等.结论 CT和MRI检查可以很好地显示肠道克罗恩病的肠壁增厚分层、肠腔狭窄、肠系膜受累以及肠外并发症等,可较好的诊断及判断病情.

    作者:陈建初;陈圣欢;赖碧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成人口腔正畸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成人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成年口腔正畸患者随机分为两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口腔正畸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疗法,对照组口腔正畸采用常规的非种植体支抗疗法,并观察两组经不同口腔正畸疗法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口腔正畸治疗后,统计其治疗效果以及其他指标,观察组显效29例,有效15例,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9例,有效率为86.76%.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上中切牙凸距差、磨牙位移、上中切牙倾角差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者,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成人口腔正畸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王利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耐多药性肺结核患者采用母牛分枝杆菌肌注治疗对降低血清VIP、IL-17水平的作用

    目的 分析母牛分枝杆菌对降低耐多药性肺结核患者血清血管活性肠肽(VIP)、白细胞介素-17 (IL-17)水平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1年至2014年耐多药性肺结核患者48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行复治抗结核治疗方案3 DRtSLE/6DrtE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者行母牛分枝杆菌肌注治疗,疗程均为9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VIP、IL-17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VIP、IL-17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血清VIP、IL-17水平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母牛分枝杆菌肌注治疗能明显降低耐多药性肺结核患者血清VIP、IL-17水平,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郭存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慢性心力衰竭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及价值评估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48例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比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6 min步行距离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心功能各级指标、左心射血分数以及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三项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显著,能够使患者心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同时使患者运动功能得到有效强化,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杨旭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普萘洛尔治疗小儿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普萘洛尔对小儿血管瘤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住院治疗的小儿血管瘤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应用普萘洛尔片治疗,对照组使用冷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病灶改善明显,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血管瘤应用普萘洛尔的“阶梯治疗方案”是相对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或推广.

    作者:徐继鹏;姜其学;张晓彬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股沟疝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分为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组(腹腔镜组)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组(开放组),每组30例.评价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较开放组长,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开放组,住院费用较开放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腹腔镜组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腹腔镜经腹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是其技术较复杂,手术时间较长,费用相对较高.临床上应根据患者整体情况,选择更合适的手术方法.

    作者:严林;修风民;刘新峰;罗杰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早期内镜治疗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重症胆源性胰腺炎采用早期内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9月至2015年11月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两组,内镜组50例于发病72 h内行内镜治疗;非手术组50例于发病72 h内给予相关药物治疗,不行内镜或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1周内的APACHE-Ⅱ和Balthazar CT评分,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入院第3~7天APACHE-Ⅱ评分内镜组均低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7天,非手术组Balthazar CT评分低于内镜组[(1.96±0.96)分比(2.64±1.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手术组器官衰竭率高于内镜组(50%比14%),非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内镜组(16%比8%),非手术组病死率高于内镜组(10%比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内镜治疗可以降低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是治疗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叶立青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运用鲑鱼降钙素联合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通过鲑鱼降钙素联合低频脉冲电磁场进行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资料20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通过鲑鱼降钙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鲑鱼降钙素联合低频脉冲电磁场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骨密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通过鲑鱼降钙素联合低频脉冲电磁场进行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吴善瑜;焦飞虎;孔繁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效果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CVA患儿11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61例给予孟鲁司特钠及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为观察组,另57例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咳嗽缓解、消失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4%)优于对照组(80.7%),观察组咳嗽缓解及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随访8 ~ 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3.28%)低于对照组(1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CVA效果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秀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