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伟;黄立新;刁华海;苏伟;殷允华;徐杰;辛博
目的 探讨远外侧入路显微神经外科在治疗颈静脉孔肿瘤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远外侧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治疗的15例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的手术方法,并对其临床特点、手术操作和并发症等方面予以总结和分析.结果 15例肿瘤均经手术治疗,其中8例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术后病理证实神经鞘瘤10例,脑膜瘤4例,颈静脉球瘤1例;术后7例患者出现后组颅神经损害,2例出现皮下积液.术后随访未见有肿瘤复发.结论 远外侧入路可以直接充分暴露颈静脉孔区,小程度减少对脑干小脑以及周围神经血管的牵拉和干扰,大程度切除肿瘤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钟文军;全伟;曹志恺;陈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诊断中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钼靶X线)与磁共振成像(MRI)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何贤纪念医院24例均已接受手术病理证实的DCIS女性患者,在确诊前采取钼靶X线以及MRI诊断,并利用抗原抗体反应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24例受检患者中钼靶X线检测结果分为恶性钙化、中性钙化、无钙化三个标准,分别为11、6、7例,CerbB-2、PR在各分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21例呈现非肿样强化,包括11例区域性强化、4例局灶样强化、2例段样强化、2例线样强化、2例导管样强化;另3例为肿块样强化.钼靶X线检出率为79.2%,MRI检出率为87.5%,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可特征性表现DCIS伴微浸润情况,而钼靶X线能够当做DCIS的预后因子,两种诊断方式各有优势,相互联合能够显著提高检出率.
作者:吴洁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中随机选择52例进行研究,按照并发SBP情况分为两组,并选择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伴SBP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较对照组出现显著上升的情况,伴SBP组和非伴SBP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伴SBP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较之对照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在肝硬化并发SBP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太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将81例CHF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成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胺碘酮,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和胺碘酮,观察两组的疗效、心电图和心功能变化,以及部分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F、6MW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NP、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胺碘酮对CHF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
作者:王晶晶;胡新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睢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8例胆囊疾病患者随机分成腹腔镜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等各项手术指标都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马锦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和分析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处理烧伤整形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84例烧伤整形者且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对照组采取传统整形方法(复合皮移植术),对两组整形效果、生活质量等进行观察和评价、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肤软组织扩张在处理烧伤整形应用中效果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曾庆湖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综合介入治疗的治疗对策和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在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济源人民医院确诊为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并进行综合治疗的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先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再行机械性血栓碎吸、导管溶栓、抗凝等治疗,比较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所有经过治疗后的患者肺栓塞的发生率(35.83%)明显高于血管损伤的发生率(3.33%)、异常出血的发生率(4.17%)、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率(5.83%)、静脉再堵塞的发生率(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的良好率(86.67%)明显高于治疗前生活质量的良好率(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提高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综合介入治疗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要做到采取措施预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金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连续高通量血液滤过(HV-CVVH)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效果.方法 25例MODS常规应用控制感染、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V-CVVH,观察其疗效.结果 好转出院18例,存活率72%,死亡7例,死亡率28%.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连续性高通量血液滤过对MODS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氧合、清除炎症介质,维护内环境稳定,明显改善预后.
作者:曲东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针对静止性脑梗死的临床特征以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静止性脑梗死患者6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采用资料TOAST分型分析针临床特征,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大动脉病变48例,其中既往静止性脑梗死32例(66.67%);小血管病变12例,其中既往静止性脑梗死10例(83.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血管病变中,静止性脑梗死的发病率较高,且静止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其中高血压、脑白质病变是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马俊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检测(PCT)在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武汉市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接诊的86例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经实验室血清PCT检测,结果显示病毒组患者的血清PCT阴性率为73.33%,阳性率为26.67%;细菌组患者的血清PCT阴性率为32.14%,阳性率为67.86%.结论 在感染性疾病诊疗中检测患者的血清PCT值,可用于鉴别感染类型、指导临床用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明;张明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靶向穿刺髓核摘除术(PELD)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120例南华大学附属怀化医院2009年9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60例单纯采用PELD治疗,研究组60例联合应用PELD和臭氧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JOA及VAS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JO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上升,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PELD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进一步促进髓核的固化,减少复发,提高椎间盘内压的下降效果,促进神经根水肿粘连的改善,进而明显减轻患者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疼痛.
作者:李峰;唐接福;曾捷;周邵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B型钠尿肽(BNP)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至2014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心功能分级为Ⅱ级24例,Ⅲ级34例,Ⅳ级22例.测定其血浆BNP.结果 不同原发疾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功能等级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及左心舒张末期内径比较差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室结构与血浆BNP水平密切相关,可将血浆BNP水平作为临床诊治CHF患者的有效指标.
作者:彭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但对于一些复杂血管病变,如严重狭窄、弯曲的血管,弥漫性、钙化和坚韧的病变常难以奏效,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旋磨术为我们提供了可能.患者,男,52岁,因“反复心悸、胸闷3年,胸痛半月余”于2014年3月17日入院.
作者:胡艳;肖践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积水的治疗方法、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封丘县人民医院自2006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46例外伤性脑积水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 参照Salmon脑积水分流术疗效评定标准及改良后的标准:基本痊愈31例,明显好转6例,好转7例,无变化2例,无死亡.结论 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的首选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好、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的特点,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红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行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行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5.0%,实验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为(2.1±0.7)次/d,对照组为(3.2±0.5)次/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脏事件及住院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减少心脏事件,可推广应用.
作者:代先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游离全厚皮片Ⅰ期修复眼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33例患者眼部皮肤肿瘤切除后,采用游离全厚皮片Ⅰ期修复皮肤缺损.结果 在所有患者中,有32例患者切口Ⅰ期愈合,缺损愈合满意,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畸形.1例患者术后游离全厚皮片边缘出现缺血坏死,经对症处理后延期愈合.结论 合理设计的游离全厚皮片修复眼部较大皮肤缺损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静;姜俊芝;郭淑侠;刘飞;马艳;赵毓宝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脑中线间腔[透明隔间腔、Verga腔、中间帆腔(CVI)]的临床影像学诊断.方法 对500例脑中线间腔患者进行CT/MRI扫描诊断及临床分型.结果 241例间隙型患者中仅6例轻度不适;236例中间型患者中124例感觉异常;20例囊肿型患者均有明显症状,3例CVI囊肿患者症状相对较轻.结论 脑中线间腔(透明隔间腔、Verga腔、中间帆腔)的临床影像学诊断分型对指导临床工作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谢启约;李敬哲;李红伟;侯庆宇;王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对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大量脑出血患者50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内科疗法,实验组25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微创穿刺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愈率为88%,病死率为4%;对照组治愈率为80%,病死率为12%.两组治愈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微创穿刺术在治疗大量脑出血方面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内科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军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9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并比较其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疗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总满意率分别是8.33%vs 27.1%,95.83% vs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粘连性肠梗阻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安全性高,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关凯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应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9例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发出的皮支为血管蒂游离移植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切取皮瓣的范围为5 cm×10 cm ~7 cm×14 cm.结果 19例术后股前外侧皮瓣全部成活,一期修复后外观、功能均达到优良,供区恢复良好.结论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发出的皮支为血管蒂的股前外侧皮瓣是一种血供可靠、切取范围大、部位隐蔽、可带肌肉的皮瓣,是一种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可靠的手术方法.
作者:黄永坚;范腾飞;孙亚非;黄自理;杨平波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