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硬化斑块旋磨术治疗1例

胡艳;肖践明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旋磨术, 硬化斑块, 腔内血管成形术, 治疗冠心病, 严重狭窄, 血管病变, 弥漫性, 胸痛, 胸闷, 心悸, 弯曲, 患者, 钙化, 方法
摘要: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但对于一些复杂血管病变,如严重狭窄、弯曲的血管,弥漫性、钙化和坚韧的病变常难以奏效,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旋磨术为我们提供了可能.患者,男,52岁,因“反复心悸、胸闷3年,胸痛半月余”于2014年3月17日入院.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前外侧加后内侧入路治疗Schatzker Ⅴ及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为其后期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4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2年,观察术后感染、创口愈合、骨折愈合等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术前、术后在关节功能优良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术后1周及1年后在关节内翻角度和后倾角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术式治疗,可充分暴露关节面,手术视野清晰,术后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可在后期进一步研究.

    作者:邓利辉;曾跃林;谭海涛;杨明;左理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糖皮质激素在重症肌无力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对所有患者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血清白细胞介素及乙酰胆碱受体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临床特征MG患者治疗后的血清白细胞介素水平与乙酰胆碱受体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对于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及乙酰胆碱受体水平具有抑制作用,能有效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根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的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的疗效.方法 选取良性卵巢肿瘤患者74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7例患者利用常规的剖腹手术进行治疗,而治疗组的37例患者利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相比无明显差异,但是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的临床效果较好,相比于传统的剖腹手术,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乔成敏;李卫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治疗前后HIF-1α的表达变化与意义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PCI)对患者体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 α)的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AMI患者分为急诊PCI组(55例)和非急诊PCI组(45例),入院时、入院后24h、48 h、7d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HIF-1α水平.结果 入院即刻,两组患者体内HIF-1 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入院后24 h、48 h、7d,急诊PCI组患者体内血清HIF-1α水平均明显低于非急诊PCI组.结论 AMI患者体内HIF-1 α水平与心肌细胞的急性缺血缺氧程度密切相关,血清HIF-1α水平的动态监测将有助于判断介入治疗的效果.

    作者:王琼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挂林市人民医院收治并接受手术治疗的38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并发症包括创口感染1例、早期创伤性关节炎2例、局部皮瓣坏死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折愈合;术后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0个月,其中优22例、良11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6.8%.结论 根据骨折类型及周围组织损伤情况采取相应的手术切口及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张新颖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院前与院内急救

    目的 总结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院前与院内急救的经验,为今后的临床急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永州市中心医院120急救中心前往救治并行院前救治的3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取30例由家属送至我院治疗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救治率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x2=5.3636,P=0.0206)、住院治疗率(x2=7.2000,P=0.0073)、病死率(x2 =7.2176,P =0.0072)、并发症(x2=4.0111,P=0.045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行有效的院前救治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同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蒋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B型钠尿肽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B型钠尿肽(BNP)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至2014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心功能分级为Ⅱ级24例,Ⅲ级34例,Ⅳ级22例.测定其血浆BNP.结果 不同原发疾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功能等级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及左心舒张末期内径比较差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室结构与血浆BNP水平密切相关,可将血浆BNP水平作为临床诊治CHF患者的有效指标.

    作者:彭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行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行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5.0%,实验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为(2.1±0.7)次/d,对照组为(3.2±0.5)次/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脏事件及住院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减少心脏事件,可推广应用.

    作者:代先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硬化斑块旋磨术治疗1例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但对于一些复杂血管病变,如严重狭窄、弯曲的血管,弥漫性、钙化和坚韧的病变常难以奏效,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旋磨术为我们提供了可能.患者,男,52岁,因“反复心悸、胸闷3年,胸痛半月余”于2014年3月17日入院.

    作者:胡艳;肖践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盐酸替罗非班在45例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湖南旺旺医院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前采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慢血流和无复苏现象发生情况、TIMI3级血流获得情况及30 d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未发生慢血流和无复苏现象,TIMI3级血流发生率为100%,对照组治疗后慢血流和无复苏现象发生率为13.3%,TIMI3级血流发生率为8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0 d内无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对照组治疗后30 d内出现再梗死1例,死亡2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对照组为1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采用盐酸替罗非班疗效显著,对于降低再梗死率效果明显.

    作者:谢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急诊病因治疗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转归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急诊病因治疗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转归的影响.方法 从内乡县人民医院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治疗和急诊病因治疗.观察记录两组的心功能转归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NYHA、BNP以及LVEF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急诊治疗过程中按照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原因予以针对性的病因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患者的生存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贾建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64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辅助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以急性脑梗死为入院诊断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脑CT灌注成像和头颈部CT血管成像扫描,评估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辅助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46例患者中30例在首次头颅CT扫描时发现梗死灶,表现为病变部位密度稍降低等.46例患者均发现了与临床症状对应的脑灌注异常区域.相对脑灌注值0.5±0.1,相对脑血容量0.7±0.1,患侧达峰值时间较检测延迟(3.2±0.5)s,强化峰值较检测下降(2.8±0.6) Hu.相对脑灌注值与相对脑血容量呈正相关(r =0.688,P<0.01).46例患者中10例患者病灶侧的大血管基本正常,占21.7%;16例病灶侧大脑中动脉表现为狭窄、闭塞,占34.8%;6例表现为病灶侧大脑前动脉闭塞或者狭窄,占13.0%;7例表现为病灶侧大脑后动脉闭塞或者狭窄,占15.2%;7例表现为病灶侧颈内动脉狭窄或者闭塞,占15.2%.结论 CTA对急性脑梗死早期病灶范围、程度的辅助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权宗茂;寇文超;蒋运普;王毅;何敏;庹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静止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针对静止性脑梗死的临床特征以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静止性脑梗死患者6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采用资料TOAST分型分析针临床特征,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大动脉病变48例,其中既往静止性脑梗死32例(66.67%);小血管病变12例,其中既往静止性脑梗死10例(83.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血管病变中,静止性脑梗死的发病率较高,且静止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其中高血压、脑白质病变是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马俊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的效果

    目的 对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大量脑出血患者50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内科疗法,实验组25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微创穿刺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愈率为88%,病死率为4%;对照组治愈率为80%,病死率为12%.两组治愈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微创穿刺术在治疗大量脑出血方面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内科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军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行肠粘连松解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9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并比较其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疗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总满意率分别是8.33%vs 27.1%,95.83% vs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粘连性肠梗阻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安全性高,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关凯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血栓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临床报道

    目的 比较分析中药制剂血栓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和实用性.方法 以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长垣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一般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血栓通联合治疗,记录临床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黏度降低,血脂浓度改善,趋于正常值,且两组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仅7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般治疗方法联合血栓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和实用价值.

    作者:张咏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将81例CHF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成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胺碘酮,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和胺碘酮,观察两组的疗效、心电图和心功能变化,以及部分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F、6MW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NP、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胺碘酮对CHF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

    作者:王晶晶;胡新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保留子宫盆底重建术与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脱垂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保留子宫盆底重建术与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泌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脱垂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保留子宫盆底重建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阴式子宫切除术加阴道壁修补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复发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并顺利出院.所有患者均完成术后随访,随访率100%.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PFIQ-7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保留子宫盆底重建术较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复发率低,术后生活质量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乔海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3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均采用Seldinger技术,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经留置导管、患肢足背静脉留置针交替缓慢泵入尿激酶,联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及口服华法林进行治疗.结果 53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溶栓、抗凝、热敷治疗2~4d恢复正常,经超声检查、静脉造影,证实血栓完全溶解,血流通畅,未出现出血及致命性肺动脉栓塞严重并发症.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溶栓、抗凝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能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赵庆和;王田田;龙军强;李海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评价盐酸氟西汀对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的抗攻击效应

    目的 对盐酸氟西汀治疗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的临床效应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选取78例确诊为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盐酸氟西汀,对照组不采取任何药物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4周对两组患者的病情进行评定;治疗4周后,采用减点-攻击反应测定对两组患者的病情进行评定,同时对观察组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记录.结果 观察组治疗4周后外显性攻击行为量表总分及减点-攻击反应总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盐酸氟西汀治疗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能起到抗攻击作用.

    作者:高传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