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成敏;李卫静
目的 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56例血流感染组和56非血流感染组分别取血做血培养和降钙素原检测,以SPSS 19.0软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获得佳诊断点.计算血培养、PCT、血培养联合PCT在诊断血流感染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血培养单检的敏感性为35.7%,特异性为92.9%,血培养诊断符合率为64.3%.PCT的ROC曲线诊断标准选择为0.74 ng/ml处的约登指数大,敏感性为94.6%,特异性为83.9%.以血培养和PCT任意一项阳性为诊断标准,敏感性为98.2%.如以血培养和PCT同时阳性为诊断标准,特异性为96.4%.结论 PCT是灵敏、快速的血流感染早期诊断指标,PCT联合血培养结果分析能提高诊断血流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刘建侠;张艳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妊娠糖尿病的临床资料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患者中46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并选择同期住院的46例正常孕妇进行比较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显示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为1.2%,妊娠糖尿病的发生与糖尿病家族史、BMI相关性较好,而妊娠糖尿病的新生儿窘迫综合征及巨大儿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发生率明显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糖尿病对母儿均有较大的危害,应做到早治疗,早诊断,以减少对母婴的损害.
作者:范凌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连续高通量血液滤过(HV-CVVH)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效果.方法 25例MODS常规应用控制感染、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V-CVVH,观察其疗效.结果 好转出院18例,存活率72%,死亡7例,死亡率28%.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连续性高通量血液滤过对MODS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氧合、清除炎症介质,维护内环境稳定,明显改善预后.
作者:曲东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靶向穿刺髓核摘除术(PELD)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120例南华大学附属怀化医院2009年9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60例单纯采用PELD治疗,研究组60例联合应用PELD和臭氧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JOA及VAS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JO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上升,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PELD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进一步促进髓核的固化,减少复发,提高椎间盘内压的下降效果,促进神经根水肿粘连的改善,进而明显减轻患者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疼痛.
作者:李峰;唐接福;曾捷;周邵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保留子宫盆底重建术与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泌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脱垂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保留子宫盆底重建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阴式子宫切除术加阴道壁修补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复发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并顺利出院.所有患者均完成术后随访,随访率100%.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PFIQ-7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保留子宫盆底重建术较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复发率低,术后生活质量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乔海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分析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和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3年11月在登封市中医院治疗的84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相比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3d清石率和术后1个月清石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秦成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符合中医诊断标准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治疗给予止痛和神经营养药物,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1.67,P<0.05).结论 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缩短病程的作用.
作者:武水斗;伊书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联合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1例,观察组4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观察组给予前列地尔和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纯音听阈(PTA)的变化,观察听力曲线类型和治疗时间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4%和7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TA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尤其观察组更加明显,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升型损失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其次为下降型损失患者,后为平坦型损失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1周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发病后1~2周内就诊者,发病后2周就诊的患者疗效较差.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好,安全性高,操作简便,并发症少.
作者:宋伟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五氟利多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常德市康复医院收治的首发拒药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五氟利多组(n=50)和利培酮组(n=50).五氟利多组给予五氟利多治疗,利培酮组给予利培酮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 五氟利多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利培酮组(72.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周、治疗后5周及治疗后8周PANSS评分显著低于各组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利培酮组总不良反应率(25.00%)低于五氟利多组(40.00%),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应用五氟利多较利培酮口服液疗效显著,安全性好,每周1次,服用方便,价格底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汤怀;代正春;代敏;汤巧蓉;代光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不同用药方案治疗异位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鄢陵县中心医院就诊的异位妊娠的患者159例,随机均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采用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杀胚术配合甲氨蝶呤(MTX)单次肌肉注射,B组患者给予MTX单次肌肉注射,C组患者给予小剂量MTX连续肌肉注射,三组均配伍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7、14 d后的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率.结果 A、B两组患者的有效率、血β-HCG下降率高于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的有效率、血β-HCG下降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X单次肌肉注射联合米非司酮的临床疗效好,操作更加简单,风险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红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游离全厚皮片Ⅰ期修复眼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33例患者眼部皮肤肿瘤切除后,采用游离全厚皮片Ⅰ期修复皮肤缺损.结果 在所有患者中,有32例患者切口Ⅰ期愈合,缺损愈合满意,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畸形.1例患者术后游离全厚皮片边缘出现缺血坏死,经对症处理后延期愈合.结论 合理设计的游离全厚皮片修复眼部较大皮肤缺损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静;姜俊芝;郭淑侠;刘飞;马艳;赵毓宝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对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5%、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且对改善心肌酶谱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针对静止性脑梗死的临床特征以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静止性脑梗死患者6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采用资料TOAST分型分析针临床特征,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大动脉病变48例,其中既往静止性脑梗死32例(66.67%);小血管病变12例,其中既往静止性脑梗死10例(83.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血管病变中,静止性脑梗死的发病率较高,且静止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其中高血压、脑白质病变是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马俊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右旋美托咪啶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早期肺组织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 随机将72只成年SD大鼠分为九组,每组8只,包括假手术组(NC组)、急性重症胰腺炎组(SAP组)和右旋美托咪啶组(Dex组),其中SAP组和Dex组分别分为四个亚组,包括:30 min组、60 min组、120 min组、360 min组;SAP组均经胰胆管逆行注入5%牛磺胆酸钠溶液,Dex组造模成功后立即给予右旋美托咪啶1μg/kg尾静脉持续输注.于相应时间点剖杀大鼠,取肺组织进行病理观察、组织含水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SP-A浓度及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中NF-κB的表达.结果 制模成功后,SAP组肺组织中NF-κB表达增强,血清中SP-A浓度增多,同时肺损伤程度逐渐加重,组织含水量及MPO活性逐渐升高.Dex组较SAP组损伤程度减轻,NF-κB表达减弱并在120、360 min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A浓度降低并在60、120、360 min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旋美托咪啶可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大鼠产生保护作用.
作者:张佳雷;韩元福;张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构成以及救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宾阳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87例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研究87例患者中,病因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急性脑血管病33例(37.9%)、急性中毒24例(27.6%)、糖代谢紊乱11例(12.6%);经积极救治后共抢救成功72例,成功率为82.8%,死亡15例;病死率为17.2%.结论 引起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病因很多、构成复杂,快速、准确的诊断以及积极、有效的治疗是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黄可赞;钟华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中随机选择52例进行研究,按照并发SBP情况分为两组,并选择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伴SBP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较对照组出现显著上升的情况,伴SBP组和非伴SBP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伴SBP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较之对照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在肝硬化并发SBP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太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将81例CHF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成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胺碘酮,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和胺碘酮,观察两组的疗效、心电图和心功能变化,以及部分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F、6MW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NP、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胺碘酮对CHF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
作者:王晶晶;胡新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诊病因治疗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转归的影响.方法 从内乡县人民医院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治疗和急诊病因治疗.观察记录两组的心功能转归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NYHA、BNP以及LVEF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急诊治疗过程中按照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原因予以针对性的病因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患者的生存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贾建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00例CKD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监测患者动态血压并将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随访2年,评估动态血压监测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非勺型血压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2年,观察组中勺型血压CKD患者预后情况明显优于非勺型血压患者(P<0.05).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应用于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可提高血压监测准确率,对于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作者:程晋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肾肿瘤实施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为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肾肿瘤患者实施肾部分切除术.将钳闭30 min作为节点,<30 min钳闭者计入A组,≥30 min钳闭者计入B组.A组67例,B组39例.对比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失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10 d及0.5年的肾小球滤过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肾小球滤过率、手术时间、失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10 d及0.5年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优于B组.两组术后10 d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低于治疗前,术后0.5年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优于术后10 d,A组治疗前与术后0.5年肾小球滤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0.5年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低于治疗前.两组随访期间肿瘤均未复发.结论 肾肿瘤实施部分切除术效果确切,但需控制肾脏血管夹闭时间以大程度恢复肾功能.
作者:闫河峰;张芳;王天喜;卢建路;冀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