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利辉;曾跃林;谭海涛;杨明;左理
目的 探讨脑中线间腔[透明隔间腔、Verga腔、中间帆腔(CVI)]的临床影像学诊断.方法 对500例脑中线间腔患者进行CT/MRI扫描诊断及临床分型.结果 241例间隙型患者中仅6例轻度不适;236例中间型患者中124例感觉异常;20例囊肿型患者均有明显症状,3例CVI囊肿患者症状相对较轻.结论 脑中线间腔(透明隔间腔、Verga腔、中间帆腔)的临床影像学诊断分型对指导临床工作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谢启约;李敬哲;李红伟;侯庆宇;王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对所有患者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血清白细胞介素及乙酰胆碱受体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临床特征MG患者治疗后的血清白细胞介素水平与乙酰胆碱受体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对于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及乙酰胆碱受体水平具有抑制作用,能有效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根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针对静止性脑梗死的临床特征以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静止性脑梗死患者6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采用资料TOAST分型分析针临床特征,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大动脉病变48例,其中既往静止性脑梗死32例(66.67%);小血管病变12例,其中既往静止性脑梗死10例(83.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血管病变中,静止性脑梗死的发病率较高,且静止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其中高血压、脑白质病变是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马俊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湖南旺旺医院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前采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慢血流和无复苏现象发生情况、TIMI3级血流获得情况及30 d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未发生慢血流和无复苏现象,TIMI3级血流发生率为100%,对照组治疗后慢血流和无复苏现象发生率为13.3%,TIMI3级血流发生率为8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0 d内无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对照组治疗后30 d内出现再梗死1例,死亡2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对照组为1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采用盐酸替罗非班疗效显著,对于降低再梗死率效果明显.
作者:谢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补硒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D)的效果.方法 选取博爱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00例采用补硒治疗的AITD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治疗组进行补硒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及游离甲状腺素(FT4)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FT4、FT3和TSH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均下降,对照组抗体水平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硒治疗能够有效降低AITD患者甲状腺的抗体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戴慧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辅助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以急性脑梗死为入院诊断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脑CT灌注成像和头颈部CT血管成像扫描,评估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辅助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46例患者中30例在首次头颅CT扫描时发现梗死灶,表现为病变部位密度稍降低等.46例患者均发现了与临床症状对应的脑灌注异常区域.相对脑灌注值0.5±0.1,相对脑血容量0.7±0.1,患侧达峰值时间较检测延迟(3.2±0.5)s,强化峰值较检测下降(2.8±0.6) Hu.相对脑灌注值与相对脑血容量呈正相关(r =0.688,P<0.01).46例患者中10例患者病灶侧的大血管基本正常,占21.7%;16例病灶侧大脑中动脉表现为狭窄、闭塞,占34.8%;6例表现为病灶侧大脑前动脉闭塞或者狭窄,占13.0%;7例表现为病灶侧大脑后动脉闭塞或者狭窄,占15.2%;7例表现为病灶侧颈内动脉狭窄或者闭塞,占15.2%.结论 CTA对急性脑梗死早期病灶范围、程度的辅助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权宗茂;寇文超;蒋运普;王毅;何敏;庹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和分析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处理烧伤整形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84例烧伤整形者且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对照组采取传统整形方法(复合皮移植术),对两组整形效果、生活质量等进行观察和评价、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肤软组织扩张在处理烧伤整形应用中效果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曾庆湖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将81例CHF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成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胺碘酮,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和胺碘酮,观察两组的疗效、心电图和心功能变化,以及部分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F、6MW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NP、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胺碘酮对CHF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
作者:王晶晶;胡新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3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均采用Seldinger技术,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经留置导管、患肢足背静脉留置针交替缓慢泵入尿激酶,联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及口服华法林进行治疗.结果 53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溶栓、抗凝、热敷治疗2~4d恢复正常,经超声检查、静脉造影,证实血栓完全溶解,血流通畅,未出现出血及致命性肺动脉栓塞严重并发症.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溶栓、抗凝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能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赵庆和;王田田;龙军强;李海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比对肝部分切除术联合T管引流术与纤维胆道镜配合B超治疗肝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封丘县人民医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14例肝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57例.B组于肝部分切除术联合T管引流术后行纤维胆道镜,A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配合B超治疗.记录并对比两种治疗方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结石残留情况.结果 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7%,B组为12.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残石率分别为17.54%和12.28%,明显高于A组的5.26%和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随访优良率为91.23%,高于B组的7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胆结石患者于肝部分切除术联合T管引流术后行纤维胆道镜配合B超,不仅可有效提升结石检出率,避免漏诊或误诊的发生,节省患者宝贵的治疗时间;还能提高肝胆结石患者清石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安全可靠,可临床推广.
作者:高文杰;冯建中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中随机选择52例进行研究,按照并发SBP情况分为两组,并选择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伴SBP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较对照组出现显著上升的情况,伴SBP组和非伴SBP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伴SBP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较之对照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在肝硬化并发SBP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太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连续高通量血液滤过(HV-CVVH)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效果.方法 25例MODS常规应用控制感染、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V-CVVH,观察其疗效.结果 好转出院18例,存活率72%,死亡7例,死亡率28%.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连续性高通量血液滤过对MODS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氧合、清除炎症介质,维护内环境稳定,明显改善预后.
作者:曲东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远外侧入路显微神经外科在治疗颈静脉孔肿瘤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远外侧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治疗的15例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的手术方法,并对其临床特点、手术操作和并发症等方面予以总结和分析.结果 15例肿瘤均经手术治疗,其中8例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术后病理证实神经鞘瘤10例,脑膜瘤4例,颈静脉球瘤1例;术后7例患者出现后组颅神经损害,2例出现皮下积液.术后随访未见有肿瘤复发.结论 远外侧入路可以直接充分暴露颈静脉孔区,小程度减少对脑干小脑以及周围神经血管的牵拉和干扰,大程度切除肿瘤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钟文军;全伟;曹志恺;陈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肾肿瘤实施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为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肾肿瘤患者实施肾部分切除术.将钳闭30 min作为节点,<30 min钳闭者计入A组,≥30 min钳闭者计入B组.A组67例,B组39例.对比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失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10 d及0.5年的肾小球滤过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肾小球滤过率、手术时间、失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10 d及0.5年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优于B组.两组术后10 d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低于治疗前,术后0.5年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优于术后10 d,A组治疗前与术后0.5年肾小球滤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0.5年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低于治疗前.两组随访期间肿瘤均未复发.结论 肾肿瘤实施部分切除术效果确切,但需控制肾脏血管夹闭时间以大程度恢复肾功能.
作者:闫河峰;张芳;王天喜;卢建路;冀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结合雌激素与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高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院收治的60例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结合雌激素组)和B组(妈富隆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止血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止血时间短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好于雌激素,且其安全性也相对更高.
作者:冯晓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应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9例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发出的皮支为血管蒂游离移植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切取皮瓣的范围为5 cm×10 cm ~7 cm×14 cm.结果 19例术后股前外侧皮瓣全部成活,一期修复后外观、功能均达到优良,供区恢复良好.结论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发出的皮支为血管蒂的股前外侧皮瓣是一种血供可靠、切取范围大、部位隐蔽、可带肌肉的皮瓣,是一种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可靠的手术方法.
作者:黄永坚;范腾飞;孙亚非;黄自理;杨平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右旋美托咪啶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早期肺组织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 随机将72只成年SD大鼠分为九组,每组8只,包括假手术组(NC组)、急性重症胰腺炎组(SAP组)和右旋美托咪啶组(Dex组),其中SAP组和Dex组分别分为四个亚组,包括:30 min组、60 min组、120 min组、360 min组;SAP组均经胰胆管逆行注入5%牛磺胆酸钠溶液,Dex组造模成功后立即给予右旋美托咪啶1μg/kg尾静脉持续输注.于相应时间点剖杀大鼠,取肺组织进行病理观察、组织含水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SP-A浓度及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中NF-κB的表达.结果 制模成功后,SAP组肺组织中NF-κB表达增强,血清中SP-A浓度增多,同时肺损伤程度逐渐加重,组织含水量及MPO活性逐渐升高.Dex组较SAP组损伤程度减轻,NF-κB表达减弱并在120、360 min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A浓度降低并在60、120、360 min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旋美托咪啶可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大鼠产生保护作用.
作者:张佳雷;韩元福;张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分析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和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3年11月在登封市中医院治疗的84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相比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3d清石率和术后1个月清石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秦成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积水的治疗方法、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封丘县人民医院自2006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46例外伤性脑积水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 参照Salmon脑积水分流术疗效评定标准及改良后的标准:基本痊愈31例,明显好转6例,好转7例,无变化2例,无死亡.结论 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的首选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好、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的特点,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红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院前与院内急救的经验,为今后的临床急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永州市中心医院120急救中心前往救治并行院前救治的3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取30例由家属送至我院治疗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救治率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x2=5.3636,P=0.0206)、住院治疗率(x2=7.2000,P=0.0073)、病死率(x2 =7.2176,P =0.0072)、并发症(x2=4.0111,P=0.045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行有效的院前救治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同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蒋峰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