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慧慧
目的 对盐酸氟西汀治疗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的临床效应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选取78例确诊为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盐酸氟西汀,对照组不采取任何药物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4周对两组患者的病情进行评定;治疗4周后,采用减点-攻击反应测定对两组患者的病情进行评定,同时对观察组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记录.结果 观察组治疗4周后外显性攻击行为量表总分及减点-攻击反应总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盐酸氟西汀治疗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能起到抗攻击作用.
作者:高传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为其后期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4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2年,观察术后感染、创口愈合、骨折愈合等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术前、术后在关节功能优良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术后1周及1年后在关节内翻角度和后倾角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术式治疗,可充分暴露关节面,手术视野清晰,术后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可在后期进一步研究.
作者:邓利辉;曾跃林;谭海涛;杨明;左理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联合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1例,观察组4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观察组给予前列地尔和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纯音听阈(PTA)的变化,观察听力曲线类型和治疗时间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4%和7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TA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尤其观察组更加明显,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升型损失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其次为下降型损失患者,后为平坦型损失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1周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发病后1~2周内就诊者,发病后2周就诊的患者疗效较差.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好,安全性高,操作简便,并发症少.
作者:宋伟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56例血流感染组和56非血流感染组分别取血做血培养和降钙素原检测,以SPSS 19.0软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获得佳诊断点.计算血培养、PCT、血培养联合PCT在诊断血流感染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血培养单检的敏感性为35.7%,特异性为92.9%,血培养诊断符合率为64.3%.PCT的ROC曲线诊断标准选择为0.74 ng/ml处的约登指数大,敏感性为94.6%,特异性为83.9%.以血培养和PCT任意一项阳性为诊断标准,敏感性为98.2%.如以血培养和PCT同时阳性为诊断标准,特异性为96.4%.结论 PCT是灵敏、快速的血流感染早期诊断指标,PCT联合血培养结果分析能提高诊断血流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刘建侠;张艳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妊娠糖尿病的临床资料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患者中46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并选择同期住院的46例正常孕妇进行比较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显示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为1.2%,妊娠糖尿病的发生与糖尿病家族史、BMI相关性较好,而妊娠糖尿病的新生儿窘迫综合征及巨大儿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发生率明显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糖尿病对母儿均有较大的危害,应做到早治疗,早诊断,以减少对母婴的损害.
作者:范凌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的疗效.方法 选取良性卵巢肿瘤患者74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7例患者利用常规的剖腹手术进行治疗,而治疗组的37例患者利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相比无明显差异,但是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的临床效果较好,相比于传统的剖腹手术,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乔成敏;李卫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符合中医诊断标准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治疗给予止痛和神经营养药物,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1.67,P<0.05).结论 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缩短病程的作用.
作者:武水斗;伊书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五氟利多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常德市康复医院收治的首发拒药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五氟利多组(n=50)和利培酮组(n=50).五氟利多组给予五氟利多治疗,利培酮组给予利培酮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 五氟利多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利培酮组(72.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周、治疗后5周及治疗后8周PANSS评分显著低于各组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利培酮组总不良反应率(25.00%)低于五氟利多组(40.00%),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应用五氟利多较利培酮口服液疗效显著,安全性好,每周1次,服用方便,价格底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汤怀;代正春;代敏;汤巧蓉;代光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艾塞那肽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医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由门诊收入我科治疗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艾塞那肽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值、餐后2h血糖值以及体质量等情况,并分析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32.61%,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09%,低血糖的发生率为15.00%.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74,P=0.01),糖化血红蛋白值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469,P<0.01),餐后2h血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954,P<0.01),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328,P=0.0359).结论 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降低体质量,安全性高,具有高度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惠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对血脂和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卡维地洛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血压改善及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血脂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8.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时,采用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效果显著,同时具有较强的降血糖、血脂的作用,能够有效促进糖脂代谢.
作者:任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辅助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以急性脑梗死为入院诊断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脑CT灌注成像和头颈部CT血管成像扫描,评估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辅助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46例患者中30例在首次头颅CT扫描时发现梗死灶,表现为病变部位密度稍降低等.46例患者均发现了与临床症状对应的脑灌注异常区域.相对脑灌注值0.5±0.1,相对脑血容量0.7±0.1,患侧达峰值时间较检测延迟(3.2±0.5)s,强化峰值较检测下降(2.8±0.6) Hu.相对脑灌注值与相对脑血容量呈正相关(r =0.688,P<0.01).46例患者中10例患者病灶侧的大血管基本正常,占21.7%;16例病灶侧大脑中动脉表现为狭窄、闭塞,占34.8%;6例表现为病灶侧大脑前动脉闭塞或者狭窄,占13.0%;7例表现为病灶侧大脑后动脉闭塞或者狭窄,占15.2%;7例表现为病灶侧颈内动脉狭窄或者闭塞,占15.2%.结论 CTA对急性脑梗死早期病灶范围、程度的辅助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权宗茂;寇文超;蒋运普;王毅;何敏;庹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患者6例,男4例,女2例,年龄45~82岁.6例均以突发下腹部疼痛并且迅速弥漫至全腹部入院,5例合并恶心、呕吐,3例合并发热.病史:患者自诉慢性胃炎6例,强直性脊柱炎口服止疼药物1例,右侧腰背部疼痛1月余伴午后发热半月间断口服退热药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长期间断口服激素1例,肝硬化1例,腰腿痛均为女性间断口服西药2例.
作者:牛高华;曹艳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将81例CHF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成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胺碘酮,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和胺碘酮,观察两组的疗效、心电图和心功能变化,以及部分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F、6MW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NP、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胺碘酮对CHF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
作者:王晶晶;胡新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对所有患者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血清白细胞介素及乙酰胆碱受体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临床特征MG患者治疗后的血清白细胞介素水平与乙酰胆碱受体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对于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及乙酰胆碱受体水平具有抑制作用,能有效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根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比对肝部分切除术联合T管引流术与纤维胆道镜配合B超治疗肝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封丘县人民医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14例肝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57例.B组于肝部分切除术联合T管引流术后行纤维胆道镜,A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配合B超治疗.记录并对比两种治疗方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结石残留情况.结果 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7%,B组为12.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残石率分别为17.54%和12.28%,明显高于A组的5.26%和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随访优良率为91.23%,高于B组的7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胆结石患者于肝部分切除术联合T管引流术后行纤维胆道镜配合B超,不仅可有效提升结石检出率,避免漏诊或误诊的发生,节省患者宝贵的治疗时间;还能提高肝胆结石患者清石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安全可靠,可临床推广.
作者:高文杰;冯建中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与开腹肝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4例肝部分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与对照组(56例),观察组治疗采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对照组治疗采用开腹肝部分切除术.随访2年.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肝门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1年和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具有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刘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腔双套管联合临床营养对肠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到2013年12月肠瘘患者58例,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腹腔双套管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临床营养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100%、7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7356,P=0.05),两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463、3.1198,P=0.05).结论 在肠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腹腔双套管联合临床营养治疗的方式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安全有效性高.
作者:康鑫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肾肿瘤实施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为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肾肿瘤患者实施肾部分切除术.将钳闭30 min作为节点,<30 min钳闭者计入A组,≥30 min钳闭者计入B组.A组67例,B组39例.对比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失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10 d及0.5年的肾小球滤过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肾小球滤过率、手术时间、失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10 d及0.5年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优于B组.两组术后10 d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低于治疗前,术后0.5年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优于术后10 d,A组治疗前与术后0.5年肾小球滤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0.5年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低于治疗前.两组随访期间肿瘤均未复发.结论 肾肿瘤实施部分切除术效果确切,但需控制肾脏血管夹闭时间以大程度恢复肾功能.
作者:闫河峰;张芳;王天喜;卢建路;冀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危重患儿呼吸衰竭应用小潮气量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4例急性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小潮气量通气组)和传统组(传统潮气量通气组),每组各42例,根据潮气量调整呼气末正压(PEEP)、吸气峰压(PIP)、平均气道压(MAP).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动态顺应性(Cdyn)、气道阻力(Rrs)、呼吸功(Wobv)、口腔闭合压(P0.1)在上机第0、1、3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通气治疗前与治疗24h后各项血气分析及氧合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气压伤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 小潮气量机械通气对于危重患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气压伤的发生率,更为安全.
作者:张翠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30例.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均摄X光片,检测椎体高度以及成角段Cobb's角变化,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30例患者均获得12~36个月随访,无内固定失效患者,脊柱生理弧度恢复满意,胸腰椎高度和后凸矫正度无明显再丢失、神经功能及腰背痛均明显改善,骨折愈合良好.结论 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较理想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陈建伟;黄立新;刁华海;苏伟;殷允华;徐杰;辛博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