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评价单侧钢板对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

王峰

关键词:单侧钢板, SchatzkerⅥ型, 胫骨平台,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对Se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简称SchatzkerⅥ型骨折患者)使用单纯外侧锁定加压钢板或单纯内侧T型钢板固定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对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29例SchatzkerⅥ型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29例患者均采用单纯外侧锁定加压钢板或单纯内侧T型钢板固定,观察术后恢复情况,对单侧钢板法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术后5~14个月的随访期间内,29例患者的骨折症状均临床愈合,其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3.5周,术后骨折处的对位与对线状况均较为良好,患处关节面平整且患者的膝功能均恢复正常,未见明显复位丢失.依照HSS的膝关节评价标准进行评分,优秀14例,良好12例,显效3例,总有效治愈率为89.66%.结论 对SchatzkerⅥ型骨折患者采用单侧钢板治疗法进行治疗,能够起到较好的固定效果以及治疗效果.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30例.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均摄X光片,检测椎体高度以及成角段Cobb's角变化,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30例患者均获得12~36个月随访,无内固定失效患者,脊柱生理弧度恢复满意,胸腰椎高度和后凸矫正度无明显再丢失、神经功能及腰背痛均明显改善,骨折愈合良好.结论 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较理想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陈建伟;黄立新;刁华海;苏伟;殷允华;徐杰;辛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胆道一期缝合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胆道一期缝合(LBEPS)的可行性与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丰县人民医院LBEPS治疗胆总管结石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在腹腔镜下LBEPS,成功46例,2例术后出现胆漏,经保守治疗治愈;7例腹腔镜下置“T”型管引流;4例中转开腹.2例探查阴性.手术时间100~200 min,平均150 min,术后住院时间6~18d,平均8d,腹腔引流管留置6~18 d,平均5d.无出血、感染、死亡病例.术后随访48例,复发结石3例,无残留结石,经内镜治疗痊愈.结论 只要掌握好手术方式及适应证,LBEPS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的微创技术.

    作者:李承良;李青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征与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病原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工作中提高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方法 对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90例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特征并对惠儿痰液进行实验室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结果 90例患儿取标本124份送检,检出菌117株,阳性率为94.4%,其中革兰阴性菌82株(70.1%);革兰阳性菌23株(19.7%);真菌12株(10.3%).致病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并且对临床常用药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头孢哌酮等耐药.结论 革兰阴性菌是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耐药性多、发病复杂,临床医务工作者应对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的患儿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王锦;季海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64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辅助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以急性脑梗死为入院诊断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脑CT灌注成像和头颈部CT血管成像扫描,评估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辅助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46例患者中30例在首次头颅CT扫描时发现梗死灶,表现为病变部位密度稍降低等.46例患者均发现了与临床症状对应的脑灌注异常区域.相对脑灌注值0.5±0.1,相对脑血容量0.7±0.1,患侧达峰值时间较检测延迟(3.2±0.5)s,强化峰值较检测下降(2.8±0.6) Hu.相对脑灌注值与相对脑血容量呈正相关(r =0.688,P<0.01).46例患者中10例患者病灶侧的大血管基本正常,占21.7%;16例病灶侧大脑中动脉表现为狭窄、闭塞,占34.8%;6例表现为病灶侧大脑前动脉闭塞或者狭窄,占13.0%;7例表现为病灶侧大脑后动脉闭塞或者狭窄,占15.2%;7例表现为病灶侧颈内动脉狭窄或者闭塞,占15.2%.结论 CTA对急性脑梗死早期病灶范围、程度的辅助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权宗茂;寇文超;蒋运普;王毅;何敏;庹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动态血压监测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应用及预后影响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00例CKD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监测患者动态血压并将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随访2年,评估动态血压监测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非勺型血压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2年,观察组中勺型血压CKD患者预后情况明显优于非勺型血压患者(P<0.05).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应用于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可提高血压监测准确率,对于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作者:程晋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56例血流感染组和56非血流感染组分别取血做血培养和降钙素原检测,以SPSS 19.0软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获得佳诊断点.计算血培养、PCT、血培养联合PCT在诊断血流感染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血培养单检的敏感性为35.7%,特异性为92.9%,血培养诊断符合率为64.3%.PCT的ROC曲线诊断标准选择为0.74 ng/ml处的约登指数大,敏感性为94.6%,特异性为83.9%.以血培养和PCT任意一项阳性为诊断标准,敏感性为98.2%.如以血培养和PCT同时阳性为诊断标准,特异性为96.4%.结论 PCT是灵敏、快速的血流感染早期诊断指标,PCT联合血培养结果分析能提高诊断血流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刘建侠;张艳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背部弹力纤维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分析

    目的 探讨背部弹力纤维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许昌市人民医院普外科2009年8月至2013年9月诊治的6例背部弹力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背部弹力纤维瘤患者中女5例,男1例;发病年龄45~68岁,平均58岁;肿瘤2例为双侧,单纯右侧3例,左侧1例;直径6~11 cm.手术方式为肿物切除术.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完整切除肿瘤,2例创腔放置引流皮片术后并发局部积液,经置入引流管后治愈.其余术中留置引流管,术后保留7~14 d,未再有积液;术后随访2~40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弹性纤维瘤常见于老年女性,多发于肩胛下角区域.手术切除后效果良好.术后留置引流管能有效避免局部易积液.

    作者:段红杰;赵建波;付东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的效果

    目的 对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大量脑出血患者50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内科疗法,实验组25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微创穿刺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愈率为88%,病死率为4%;对照组治愈率为80%,病死率为12%.两组治愈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微创穿刺术在治疗大量脑出血方面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内科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军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危重患儿呼吸衰竭应用小潮气量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危重患儿呼吸衰竭应用小潮气量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4例急性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小潮气量通气组)和传统组(传统潮气量通气组),每组各42例,根据潮气量调整呼气末正压(PEEP)、吸气峰压(PIP)、平均气道压(MAP).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动态顺应性(Cdyn)、气道阻力(Rrs)、呼吸功(Wobv)、口腔闭合压(P0.1)在上机第0、1、3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通气治疗前与治疗24h后各项血气分析及氧合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气压伤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 小潮气量机械通气对于危重患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气压伤的发生率,更为安全.

    作者:张翠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MSCT在胃肠道穿孔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胃肠道穿孔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8例行急诊腹部CT平扫并经过手术证实为胃肠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表现;其中术前44例行X线检查,6例为外伤患者.结果 58例患者中,良性溃疡及炎性穿孔共49例,胃癌穿孔3例,外伤所致肠穿孔6例.腹部X线平片检查7例阴性(气腹检出率为84.09%);CT检查2例阴性(气腹检出率96.55%),而且可显示腹腔积液量、腹膜炎症范围及实质脏器有无联合损伤等改变.结论 MSCT便捷、易行,能准确显示腹腔游离气体,对胃肠道穿孔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明显优势,将会逐渐成为该类急腹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魏忠荣;韩丹;陆建环;江少青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和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分析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和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3年11月在登封市中医院治疗的84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相比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3d清石率和术后1个月清石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秦成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治疗前后HIF-1α的表达变化与意义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PCI)对患者体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 α)的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AMI患者分为急诊PCI组(55例)和非急诊PCI组(45例),入院时、入院后24h、48 h、7d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HIF-1α水平.结果 入院即刻,两组患者体内HIF-1 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入院后24 h、48 h、7d,急诊PCI组患者体内血清HIF-1α水平均明显低于非急诊PCI组.结论 AMI患者体内HIF-1 α水平与心肌细胞的急性缺血缺氧程度密切相关,血清HIF-1α水平的动态监测将有助于判断介入治疗的效果.

    作者:王琼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钼靶X线联合MRI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的相关分析

    目的 研究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诊断中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钼靶X线)与磁共振成像(MRI)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何贤纪念医院24例均已接受手术病理证实的DCIS女性患者,在确诊前采取钼靶X线以及MRI诊断,并利用抗原抗体反应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24例受检患者中钼靶X线检测结果分为恶性钙化、中性钙化、无钙化三个标准,分别为11、6、7例,CerbB-2、PR在各分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21例呈现非肿样强化,包括11例区域性强化、4例局灶样强化、2例段样强化、2例线样强化、2例导管样强化;另3例为肿块样强化.钼靶X线检出率为79.2%,MRI检出率为87.5%,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可特征性表现DCIS伴微浸润情况,而钼靶X线能够当做DCIS的预后因子,两种诊断方式各有优势,相互联合能够显著提高检出率.

    作者:吴洁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脑中线间腔的临床影像学诊断

    目的 探讨脑中线间腔[透明隔间腔、Verga腔、中间帆腔(CVI)]的临床影像学诊断.方法 对500例脑中线间腔患者进行CT/MRI扫描诊断及临床分型.结果 241例间隙型患者中仅6例轻度不适;236例中间型患者中124例感觉异常;20例囊肿型患者均有明显症状,3例CVI囊肿患者症状相对较轻.结论 脑中线间腔(透明隔间腔、Verga腔、中间帆腔)的临床影像学诊断分型对指导临床工作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谢启约;李敬哲;李红伟;侯庆宇;王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硬化斑块旋磨术治疗1例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但对于一些复杂血管病变,如严重狭窄、弯曲的血管,弥漫性、钙化和坚韧的病变常难以奏效,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旋磨术为我们提供了可能.患者,男,52岁,因“反复心悸、胸闷3年,胸痛半月余”于2014年3月17日入院.

    作者:胡艳;肖践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疗效

    目的 观察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1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关节清理术治疗,观察组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比较术后两组间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优良率(90.20%)高于对照组(6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能有效矫正膝关节畸形,恢复膝关节功能,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手术方案.

    作者:刘鸿;罗勇;粱轶;范贵富;徐相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腔双套管联合临床营养治疗肠瘘的效果

    目的 探讨腹腔双套管联合临床营养对肠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到2013年12月肠瘘患者58例,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腹腔双套管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临床营养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100%、7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7356,P=0.05),两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463、3.1198,P=0.05).结论 在肠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腹腔双套管联合临床营养治疗的方式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安全有效性高.

    作者:康鑫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糖皮质激素辅助用于急性加重期慢阻肺对患者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治疗中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效果及对患者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特布他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1%;治疗后患者FEV1/FVC、FEV1预计值、PEF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aO2、PaCO2指标结果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治疗中加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戈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挂林市人民医院收治并接受手术治疗的38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并发症包括创口感染1例、早期创伤性关节炎2例、局部皮瓣坏死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折愈合;术后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0个月,其中优22例、良11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6.8%.结论 根据骨折类型及周围组织损伤情况采取相应的手术切口及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张新颖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血栓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临床报道

    目的 比较分析中药制剂血栓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和实用性.方法 以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长垣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一般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血栓通联合治疗,记录临床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黏度降低,血脂浓度改善,趋于正常值,且两组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仅7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般治疗方法联合血栓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和实用价值.

    作者:张咏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