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岳;卢虹;吴祖扬;董军;键林拓
目的 探讨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洛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应用甘草酸二铵进行治疗,治疗组应用复方甘草酸苷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HBV-DNA、HBeAg转阴等.结果 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1.66%)明显低于对照组(3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HBV-DNA转阴率(73.30%)明显高于对照组(46.70%),治疗组患者HBeAg转阴率(38.30%)明显高于对照组(13.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更好,见效更快,能够缓解患者的不良反应,有效抑制病毒再继续复制,在临床上应用更多,更值得推广.
作者:申长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阴道镜在三阶梯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60例经LEEP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CIN2-3患者的阴道镜检查情况及宫颈点活检结果的准确性作自身对照研究.结果 阴道镜下活检与LEEP术后病理结果相符合的有106例,占66.25%;其中宫颈为Ⅰ型转化区的诊断符合率为77.89%;转化区为Ⅱ、Ⅲ型的诊断符合率为3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中应根据阴道镜下评估的转化区类型决定活检方式,如果属Ⅱ、Ⅲ型转化区建议直接用诊断性LEEP术或宫颈管搔刮术以排除宫颈管内病变.
作者:蔡毅君;黄志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入院时血糖水平与初发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性.方法 观察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沐阳县人民医院住院期间初次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非糖尿病患者480例.以入院血糖不同水平将已知非糖尿病的患者分组:入院血糖水平<6.1 mmol/L组(137例),6.1~7.7 mmol/L组(146例),7.8~11.0 mmol/L组(129例),11.1 ~13.0 mmol/L组(31例)和>13.0 mmol/1组(37例),后三组定义为入院高血糖组.分析各组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死率.结果 随血糖水平升高,非糖尿病患者病死率呈逐渐增加趋势(血糖<6.1 mmol/L组0.7%,6.1~7.7 mmol/L组6.2%,7.8~ 11.0 mmol/L组10.9%,11.1~13.0 mmol/L组19.4%,>13.0 mmol/L组27.0%).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非糖尿病患者中,随血糖升高死亡危险逐步增加(血糖6.1~ 7.7 mmol/L组:OR=8.95,P=0.43;血糖7.8 ~ 11.0 mmol/L组:OR=28.33,P<0.01;血糖11.1~13.0 mmol/L组:OR=27.17,P<0.01;血糖>13.0 mmol/L组:OR=36.95,P<0.01).结论 既往无糖尿病史的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血糖水平升高也很常见,且是与院内死亡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
作者:高新春;朱晓晴;李勇;胡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比较宫腔镜辅助电切术与刮宫术对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在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10例子宫内膜息肉所致不孕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电切组及刮宫组,每组55例.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月经量变化,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及妊娠率,以及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其中月经量的计算使用月经失血图法进行判断.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康复时间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电切组在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月经量均少于刮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电切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刮宫组,而妊娠率显著高于刮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对比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辅助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不孕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刘云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奥硝唑分散片治疗盆腔炎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口服左氧氟沙星胶囊,实验组加服奥硝唑分散片,比较两组有效率、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6%,实验组为98.33%;实验组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联合奥硝唑分散片治疗盆腔炎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何丽琼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对参麦注射液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生长抑素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参麦注射液.结果 实验组血清淀粉酶、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三项指标水平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有效率为75%.结论 参麦注射液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孙景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联合自体血回输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效果.方法 选取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腹腔镜脾切除术,术中采用自体血回输,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记录术前及术后凝血功能,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d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情况.结果 35例患者均完成腹腔镜脾切除术,其中1例中转开腹,无一例患者死亡.手术时间为(119.62±43.26) min,术前腹腔积血量(1469.35±186.32) ml,术中出血量(336.62±27.63) ml,回输自体血(813.06±65.29)ml,住院时间为(11.26±1.09)d;术前和术后2 d IL-2无明显变化(P>0.05);术前和术后TT、PT、APTT、FIB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 IL-6为(3084.63±625.84) pg/ml,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血回输血用于腹腔镜脾切除术中,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凝血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
作者:何新卫;赵辉;文军;陈少逸;刘兴木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对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取120例小儿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分成阿奇霉组(A组)和红霉素组(B组),每组60例.A组予以阿奇霉素序贯疗法,B组予以红霉素静脉滴注方案.比较两组患儿发热控制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及总住院时间,记录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儿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5.0%和96.7%,明显高于B组的51.7%和86.7%(P<0.05);治疗后,A组发热及咳嗽控制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明显低于B组的20.0%(P<0.05).结论 对小儿肺炎患儿予以阿奇霉素序贯疗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夏维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松滋市中医院收治的96例急诊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麻醉方式分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麻醉,研究组给予舒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研究组在麻醉维持、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清醒及气管拔管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其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均表现为寒战、低血压与恶心呕吐等,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瑞芬太尼比较,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应用舒芬太尼具良好可控性与镇痛效果,患者苏醒快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国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分析10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测定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原阳县中医院于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0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的病历资料,将10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我院同一时期10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血液流变学进行测定.结果 脑血栓形成患者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低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以及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红细胞压积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是其主要的危险影响因素,其次是冠心病和吸烟.结论 脑血栓形成患者主要的影响因素不仅取决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也取决于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异常.
作者:申树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小剂量高三尖杉脂碱联合阿糖胞苷方案治疗难治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征(PN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信宜市人民医院2009年至2014年18例的难治性PNH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糖皮质激素及雄性激素等传统治疗方法治疗1年无效,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小剂量HA方案联合化疗和支持对症治疗,观察记录化疗前后疗效、疾病复发及不良反应情况,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相关参数的变化.结果 18例患者中有15例于化疗后10~115 d起效,平均40 d;化疗后血红蛋白浓度为(85.4±16.9)g/L,显著高于化疗前水平(P<0.05),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游离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浓度显著低于化疗前(P<0.05),其中4例患者于1年内复发,15例有效患者的部分PNH克隆负荷指标出现转阴,未出现骨髓抑制和严重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难治性PNH患者,小剂量HA方案是理想的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和耐受较高.
作者:黄文添;陆森;陆粤就;龙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应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比照低通量血液透析的临床优势.方法 对照组实施低通量血液透析,研究组实施高通量血液透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透析相关血生化指标水平,同时统计两组透析后的感染比.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清β2-MG、肌酐、尿素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显著改善,研究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而研究组KT/V值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无显著变化,对照组显著下降.研究组治疗后13例感染,感染比为21.67%;对照组23例感染,感染比为38.33%.研究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肾功能衰竭应用高通量透析的毒素清除率更高,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卢艳;周莉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小切口经皮空心螺钉、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应用小切口闭合复位钢丝经空心螺钉孔张力带内固定治疗的28例髌骨骨折患者,其中横行骨折17例,纵行骨折5例,斜行骨折3例,粉碎性骨折3例,开放性骨折2例,其余为闭合性骨折.结果 术后随访3~28个月,平均11个月,均获得临床满意疗效,临床愈合时间8~12周.根据胥少汀等[1]制定的疗效标准判定治疗结果,于术后12周进行功能评定:差1例,中1例,良6例,优20例,优良率为92.9%.结论 新技术小切口经皮空心螺钉、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固定牢靠,膝关节可早期功能活动,预防关节僵硬,促进骨愈合,该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作者:张敏;冯锡光;陈俊柱;李伟明;胡广健;蒋佑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脑微出血(CMB)与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腔隙性脑梗死患者216例,进行老年抑郁量表(GDS)评测,≥5分为存在抑郁,分为抑郁组和无抑郁组.记录两组CMB总数量及脑叶CMB、深部CMB、幕下CMB及左右半球CMB数量,分析两组CMB数量与部位、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的关系.结果 两组在脑叶CMB及左半球CMB、女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白质病变(WML)、深部LI及左半球LI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脑叶CMB是卒中后抑郁(PSD)的独立危险因素(OR=5.843,P=0.040).结论 脑叶CMB及左半球CMB为PSD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女性、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脑白质病变、LI特别是深部及左半球LI.
作者:牛晓波;缑元冲;郭旭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对小骨窗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94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小骨窗手术治疗组(研究组)和传统内科保守治疗组(对照组)各4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 小骨窗手术治疗组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治疗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显著低于传统治疗组(P<0.05).结论 小骨窗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作者:张松;杨丰忠;陈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乙肝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在郑州市第三人民治疗的乙肝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患者118例和未合并原发性肝癌的病程≥10年的乙肝肝硬化患者106例进行研究,分析乙肝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结果 乙肝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分数、饮酒分数、一级亲属肝癌病史、酒精性脂肪肝、糖尿病史、e抗原阳性、HBV DNA 104~ 105、HBV DNA 105 ~106、HBV DNA 106~ 107、HBVDNA>107 copies/ml以及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是乙肝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高危因素(P<0.05或<0.01).结论 一级亲属肝癌病史、HBeAg阳性、HBV DNA>104 copies/ml、吸烟、饮酒、糖尿病、酒精性脂肪肝、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等是乙肝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乌头汤联合强的松用于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入新密市中医院的风湿性多肌痛患者300例,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强的松片剂治疗,试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即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乌头汤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恢复情况及血沉、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67%,高于对照组的6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血沉和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值的速率明显快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头汤联合强的松用于治疗风湿性多肌痛效果好,恢复快,治愈率明显提高.
作者:张金晓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内镜下微波凝固、热活检及高频电切治疗食管乳头状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内镜下对67例食管乳头状瘤患者按乳头状瘤大小分别行微波凝固、热活检钳电凝、圈套器电切治疗,术后口服奥美拉唑胶囊20 mg,2次/d,服用14d,术后1、3、12个月随访并复查胃镜,观察瘤体脱落及复发情况.结果 67例均一次成功完成内镜下治疗,术中无并发症,术后24例胸骨后灼痛,48 h后消失,无需特殊处理;术后1个月复查胃镜乳头状瘤全部脱落,3个月后复查胃镜,局部黏膜修复正常,12个月后61例复查无复发,6例失访.结论 微波凝固、热活检及高频电切治疗食管乳头状瘤安全有效,无复发.
作者:唐兴俊;陈大勇;罗春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林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雷他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氯雷他定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9.74%)显著高于对照组(70.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0581,P<0.01);观察组患者的药效起效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141、4.7681、7.2516,P均<0.01).结论 在常规氯雷他定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起效快,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路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尿激酶溶栓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急性脑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急性脑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入院后予以降糖、控制血压、调脂、改善脑代谢与血液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措施,发病4.5h内静脉滴注尿激酶;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对照组为6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为11.0%,对照组为6.6%,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激酶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急性脑缺血可发挥明显积极作用,与单纯尿激酶溶栓治疗相比效果得到强化,安全性高.
作者:李明浩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