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李国军

关键词:瑞芬太尼, 舒芬太尼, 脑外伤, 急诊手术, 麻醉
摘要:目的 分析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松滋市中医院收治的96例急诊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麻醉方式分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麻醉,研究组给予舒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研究组在麻醉维持、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清醒及气管拔管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其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均表现为寒战、低血压与恶心呕吐等,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瑞芬太尼比较,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应用舒芬太尼具良好可控性与镇痛效果,患者苏醒快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脾切除术联合自体血回输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联合自体血回输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效果.方法 选取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腹腔镜脾切除术,术中采用自体血回输,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记录术前及术后凝血功能,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d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情况.结果 35例患者均完成腹腔镜脾切除术,其中1例中转开腹,无一例患者死亡.手术时间为(119.62±43.26) min,术前腹腔积血量(1469.35±186.32) ml,术中出血量(336.62±27.63) ml,回输自体血(813.06±65.29)ml,住院时间为(11.26±1.09)d;术前和术后2 d IL-2无明显变化(P>0.05);术前和术后TT、PT、APTT、FIB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 IL-6为(3084.63±625.84) pg/ml,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血回输血用于腹腔镜脾切除术中,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凝血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

    作者:何新卫;赵辉;文军;陈少逸;刘兴木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左氧氟沙星联合奥硝唑分散片治疗盆腔炎的效果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奥硝唑分散片治疗盆腔炎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口服左氧氟沙星胶囊,实验组加服奥硝唑分散片,比较两组有效率、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6%,实验组为98.33%;实验组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联合奥硝唑分散片治疗盆腔炎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何丽琼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术期不应用抗生素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在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术期不应用抗生素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句容市下蜀中心卫生院收治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132例,均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随机分为三组,对其围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术期有无应用抗生素,通过观察术后体温变化、术后切口红肿、疼痛、出现分泌物等感染症状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是一种无菌手术,围术期不使用抗生素是安全可靠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小山;陆振华;胡伟;姚文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华法林抗凝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AT评分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肺功能中度以上阻塞的4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指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疗程为1年,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患者D-二聚体、咳嗽评分(CAT评分)、呼吸困难指数、肺功能、急性加重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D-二聚体定量降低明显,CAT评分、呼吸困难指数、年急性加重次数、肺功能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长期口服小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咳嗽、呼吸困难症状,改善肺功能,延缓肺功能下降,减少急性发作次数.

    作者:刘慕英;张志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不同治疗模式对血小板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不同治疗模式在肝素抗凝条件下,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CVVHD)与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血小板的影响.方法 于信宜市人民医院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行CRRT治疗患者中抽样选取68例均分为两组,在普通肝素常规抗凝条件下,34例给予CVVH模式治疗(对照组),另外34例给予CVVHD模式治疗(试验组),比较其对血小板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血小板由(205.47±69.50)×109/L降至(173.73±57.53)×109/L,而对照组血小板则由(197.11±70.07)×109/L降至(82.61 ±15.44)×109/L,二者相比,对照组血小板下降趋势较试验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肝素抗凝条件下,CVVH治疗模式对血小板的影响较CVVHD大.

    作者:梁秋波;梁伟健;朱建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梗阻性肾病及慢性肾炎所致肾功能衰竭危险因素及病理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梗阻性肾病及慢性肾炎所致肾功能衰竭危险因素及病理特点.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东莞市桥头医院收治的梗阻性肾病患者97例,其中36例合并肾功能衰竭,记为A组;选取慢性肾炎患者91例,34例合并肾衰功能竭,记为B组,观察两组患者血肌酐(Scr)、血红蛋白(Hb)、肾小球滤过率(GFR),分析梗阻性肾病及慢性肾炎所致肾功能衰竭危险因素.结果 A组Scr为(587.63±121.06) μmol/L,低于B组的(986.24±241.53) μmol/L,Hb、GFR分别为(93.35±12.05)g/L、(19.63±8.85) ml/min,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5岁、用药依从性低、梗阻时间≥6周是梗阻性肾病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年龄≥45岁、合并高血压、用药依从性低是慢性肾炎致肾功能衰竭危险因素.结论 慢性肾炎所致肾功能衰竭病情进展较梗阻性肾病致肾功能衰竭快;慢性肾炎所致肾功能衰竭可能与高血压、年龄、用药依从性有关,梗阻性肾病致肾功能衰竭与年龄、用药依从性、梗阻时间有关.

    作者:陈丽兰;陈国强;杨涛;魏九金;雷海优;龙木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小骨窗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

    目的 对小骨窗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94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小骨窗手术治疗组(研究组)和传统内科保守治疗组(对照组)各4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 小骨窗手术治疗组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治疗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显著低于传统治疗组(P<0.05).结论 小骨窗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作者:张松;杨丰忠;陈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乌头汤联合强的松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乌头汤联合强的松用于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入新密市中医院的风湿性多肌痛患者300例,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强的松片剂治疗,试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即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乌头汤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恢复情况及血沉、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67%,高于对照组的6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血沉和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值的速率明显快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头汤联合强的松用于治疗风湿性多肌痛效果好,恢复快,治愈率明显提高.

    作者:张金晓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阴道镜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阴道镜在三阶梯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60例经LEEP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CIN2-3患者的阴道镜检查情况及宫颈点活检结果的准确性作自身对照研究.结果 阴道镜下活检与LEEP术后病理结果相符合的有106例,占66.25%;其中宫颈为Ⅰ型转化区的诊断符合率为77.89%;转化区为Ⅱ、Ⅲ型的诊断符合率为3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中应根据阴道镜下评估的转化区类型决定活检方式,如果属Ⅱ、Ⅲ型转化区建议直接用诊断性LEEP术或宫颈管搔刮术以排除宫颈管内病变.

    作者:蔡毅君;黄志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微波、热活检及高频电切治疗食管乳头状瘤67例疗效观察及随访

    目的 探讨内镜下微波凝固、热活检及高频电切治疗食管乳头状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内镜下对67例食管乳头状瘤患者按乳头状瘤大小分别行微波凝固、热活检钳电凝、圈套器电切治疗,术后口服奥美拉唑胶囊20 mg,2次/d,服用14d,术后1、3、12个月随访并复查胃镜,观察瘤体脱落及复发情况.结果 67例均一次成功完成内镜下治疗,术中无并发症,术后24例胸骨后灼痛,48 h后消失,无需特殊处理;术后1个月复查胃镜乳头状瘤全部脱落,3个月后复查胃镜,局部黏膜修复正常,12个月后61例复查无复发,6例失访.结论 微波凝固、热活检及高频电切治疗食管乳头状瘤安全有效,无复发.

    作者:唐兴俊;陈大勇;罗春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白细胞诊断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诊断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患有感染性肺炎的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其中细菌性感染患儿55例,病毒性感染患儿55例,随机选取无任何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55例作为对照组,抽取静脉血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观察并比较三组间的PCT、CRP、WBC水平.结果 观察组中细菌感染患儿的PCT水平(0.81±0.25) ng/ml,CRP水平(22.53±3.28) mg/L,WBC水平(16.86±2.63)×109/L,病毒性感染患儿的PCT水平(0.57±0.37) ng/ml,CRP水平(9.35 ±2.63) mg/L,WBC水平(10.51±2.45)×109/L,对照组中PCT水平(0.31±0.34) ng/ml,CRP水平(5.23±2.21)mg/L,WBC水平(6.53±2.41)×109/L.三组组间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细菌感染组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毒感染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中:PCT敏感度为82.80%,特异度为91.40%,CRP敏感度为69.80%,特异度为46.30%,WBC敏感度为40.20%,特异度为34.60%;病毒感染组中:PCT敏感度为59.70%,特异度为71.60%, WBC敏感度为39.50%,特异度为31.30%,联合诊断敏感度为16.90%,特异度为21.40%.结论 采用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白细胞诊断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具有良好的敏感度、特异度,能有效帮助医生确切诊断细菌性感染或病毒性感染,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伟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高通量血液透析比照低通量血液透析的优势性价值

    目的 探讨应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比照低通量血液透析的临床优势.方法 对照组实施低通量血液透析,研究组实施高通量血液透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透析相关血生化指标水平,同时统计两组透析后的感染比.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清β2-MG、肌酐、尿素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显著改善,研究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而研究组KT/V值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无显著变化,对照组显著下降.研究组治疗后13例感染,感染比为21.67%;对照组23例感染,感染比为38.33%.研究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肾功能衰竭应用高通量透析的毒素清除率更高,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卢艳;周莉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上肢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上肢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训练的基础上结合上肢机器人训练治疗.结果 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显效24例(60%),有效14例(35%),无效2例(5%),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显效6例(15%),有效12例(30%),无效22例(55%),总有效率为4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卒中患者中运用上肢机器人对其进行康复训练,使得大脑神经结构发生可属性的改变,提高患者的上肢及手部活动能力.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大限度地恢复脑卒中患者的自由行走.

    作者:吕盛;李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硬脑膜下脓肿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硬脑膜下脓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报告淮安市淮阴医院收治的1例脑外伤术后并发硬脑膜下脓肿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 硬脑膜下脓肿是发生在硬脑膜下间隙的化脓性感染,常同时并发硬脑膜外脓肿,易误诊为硬脑膜下积液;手术术中及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化脓性炎;主要经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手术脓肿清除治疗及并发症治疗.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以提高该病的治愈率,减少病死率.

    作者:朱春明;宋建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对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取120例小儿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分成阿奇霉组(A组)和红霉素组(B组),每组60例.A组予以阿奇霉素序贯疗法,B组予以红霉素静脉滴注方案.比较两组患儿发热控制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及总住院时间,记录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儿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5.0%和96.7%,明显高于B组的51.7%和86.7%(P<0.05);治疗后,A组发热及咳嗽控制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明显低于B组的20.0%(P<0.05).结论 对小儿肺炎患儿予以阿奇霉素序贯疗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夏维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微创技术拔出下颌埋伏阻生牙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高速涡轮钻法拔除埋伏阻生牙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32例阻生齿的患者,分别采用两种方法拔除,排除拔牙禁忌症.治疗组(89例)利用微创拔牙器械,采用高速涡轮钻法拔除埋伏阻生牙,对照组(42例)用传统拔牙方法拔出阻生牙.记录拔牙时间,观察患者术中不适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治疗组拔牙时间为8~42 (18.7±2.3)min,对照组拔牙时间为35 ~90(48.6±2.5) min;治疗组术后出现肿胀、出血、疼痛难忍及张口受阻的分别为7例、3例、2例,2例.不良反应率为15.7%,而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32.8%,两者差异显著.结论 高速涡轮钻拔除术中高速涡轮钻转速快,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拔牙创口的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比传统方法更安全、简便.

    作者:李亚东;郭乐乐;王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洛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应用甘草酸二铵进行治疗,治疗组应用复方甘草酸苷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HBV-DNA、HBeAg转阴等.结果 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1.66%)明显低于对照组(3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HBV-DNA转阴率(73.30%)明显高于对照组(46.70%),治疗组患者HBeAg转阴率(38.30%)明显高于对照组(13.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更好,见效更快,能够缓解患者的不良反应,有效抑制病毒再继续复制,在临床上应用更多,更值得推广.

    作者:申长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不同方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酒精性肝损伤的效果对比

    目的 探讨两种方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酒精性肝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酒精性肝损伤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评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85.0%,对照组为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蛋白、丙氨酶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分别为(36.32±9.51) g/L、(69.21±23.05) U/L、(37.32±12.65) U/L、(25.69±3.66) μmol/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联合保肝治疗能够改善肝功能,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翟学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林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雷他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氯雷他定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9.74%)显著高于对照组(70.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0581,P<0.01);观察组患者的药效起效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141、4.7681、7.2516,P均<0.01).结论 在常规氯雷他定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起效快,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路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蒙诺治疗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蒙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治标准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开始口服蒙诺10 mg/次,1次/d;7 d后血压未降至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下者,蒙诺改为20 mg/次,1次/d;14 d后依然未达到140/90 mm Hg以下者蒙诺改为30 mg/次,1次/d;21 d后未达到140/90 mm Hg以下者蒙诺改为40 mg/次,1次/d.治疗前及用药期间监测血压,45 d后测定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结果 口服蒙诺后患者平均收缩压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分别为(185.32±11.22)mm Hg和(138.22±12.1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舒张压治疗前为(103.23±6.33) mm Hg,治疗后为(83.12±4.36)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BUN和SCr已有升高者,治疗后BUN和SCr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蒙诺对原发性高血压具有理想的降压作用,对患者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邹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