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维勤
目的 探讨内镜下微波凝固、热活检及高频电切治疗食管乳头状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内镜下对67例食管乳头状瘤患者按乳头状瘤大小分别行微波凝固、热活检钳电凝、圈套器电切治疗,术后口服奥美拉唑胶囊20 mg,2次/d,服用14d,术后1、3、12个月随访并复查胃镜,观察瘤体脱落及复发情况.结果 67例均一次成功完成内镜下治疗,术中无并发症,术后24例胸骨后灼痛,48 h后消失,无需特殊处理;术后1个月复查胃镜乳头状瘤全部脱落,3个月后复查胃镜,局部黏膜修复正常,12个月后61例复查无复发,6例失访.结论 微波凝固、热活检及高频电切治疗食管乳头状瘤安全有效,无复发.
作者:唐兴俊;陈大勇;罗春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对小骨窗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94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小骨窗手术治疗组(研究组)和传统内科保守治疗组(对照组)各4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 小骨窗手术治疗组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治疗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显著低于传统治疗组(P<0.05).结论 小骨窗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作者:张松;杨丰忠;陈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肺功能中度以上阻塞的4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指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疗程为1年,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患者D-二聚体、咳嗽评分(CAT评分)、呼吸困难指数、肺功能、急性加重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D-二聚体定量降低明显,CAT评分、呼吸困难指数、年急性加重次数、肺功能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长期口服小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咳嗽、呼吸困难症状,改善肺功能,延缓肺功能下降,减少急性发作次数.
作者:刘慕英;张志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与开放隐睾手术治疗高位隐睾的不同效果.方法 选择隐睾下降固定手术指征的62例高位隐睾患儿,将采取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的2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取传统手术入路行隐睾下降固定术病例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隐睾下降固定术,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术后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 与传统隐睾固定术相比,腹腔镜下高位隐睾下降固定术能有效减轻患儿的创伤,由于观察组手术创口小,精索局部干扰少,Ⅰ期手术将隐睾降入阴囊的成功率高,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疼痛轻,因此患者术后恢复快,睾丸恢复良好率高,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手术方式.
作者:汪志华;韦勇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骨钙素(BGP)水平及骨密度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放射免疫法及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58例男性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及34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IGF-1、BGP水平及腰椎骨密度,并分析相关性.结果 酒精性肝硬化组血清IGF-1、BGP水平、腰椎骨密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随肝功能从Child A级到Child C级逐渐恶化,血清IGF-1、BGP水平、骨密度逐渐下降.血清IGF-1与BGP水平、腰椎骨密度呈正相关.结论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易发生骨代谢异常,IGF-1、BGP在骨形成减少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监测其水平对早期诊断酒精性肝硬化骨代谢异常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谭坤;周晔;阳晴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个体化的选择性作业课题训练对偏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例偏瘫患几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设置个体化的选择性作业课题法训练,对照组18例行常规被动肌肉关节训练,训练3个月后,应用Fugl-Meyer量表(FMA)来评价上肢运动功能.结果 观察组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的选择性作业课题可改善偏瘫患儿的上肢功能.
作者:曾姣峰;尚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林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雷他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氯雷他定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9.74%)显著高于对照组(70.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0581,P<0.01);观察组患者的药效起效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141、4.7681、7.2516,P均<0.01).结论 在常规氯雷他定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起效快,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路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在河南宏力医院接受治疗的直肠癌患者72例,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35例,行传统直肠癌根治术)和观察组(37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6个月~3年局部复发率、患者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51% (5/37),与对照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3年,局部复发率为8.11% (3/37),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效果确切,可降低局部复发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李西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小切口经皮空心螺钉、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应用小切口闭合复位钢丝经空心螺钉孔张力带内固定治疗的28例髌骨骨折患者,其中横行骨折17例,纵行骨折5例,斜行骨折3例,粉碎性骨折3例,开放性骨折2例,其余为闭合性骨折.结果 术后随访3~28个月,平均11个月,均获得临床满意疗效,临床愈合时间8~12周.根据胥少汀等[1]制定的疗效标准判定治疗结果,于术后12周进行功能评定:差1例,中1例,良6例,优20例,优良率为92.9%.结论 新技术小切口经皮空心螺钉、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固定牢靠,膝关节可早期功能活动,预防关节僵硬,促进骨愈合,该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作者:张敏;冯锡光;陈俊柱;李伟明;胡广健;蒋佑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分析10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测定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原阳县中医院于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0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的病历资料,将10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我院同一时期10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血液流变学进行测定.结果 脑血栓形成患者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低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以及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红细胞压积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是其主要的危险影响因素,其次是冠心病和吸烟.结论 脑血栓形成患者主要的影响因素不仅取决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也取决于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异常.
作者:申树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在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术期不应用抗生素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句容市下蜀中心卫生院收治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132例,均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随机分为三组,对其围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术期有无应用抗生素,通过观察术后体温变化、术后切口红肿、疼痛、出现分泌物等感染症状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是一种无菌手术,围术期不使用抗生素是安全可靠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小山;陆振华;胡伟;姚文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在婴幼儿支气管肺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5例婴幼儿肺炎急性期、恢复期及25例非呼吸道疾病患几进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主要测定指标为潮气量(VT)、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结果 肺炎急性期与恢复期及对照组比较,潮气量、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潮气量、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 潮气量、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潮气呼吸功能测定可以了解婴幼儿肺炎患儿通气功能情况,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燕;周波;袁晓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一清胶囊联合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80例轻、中度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联合治疗组60例给予一清胶囊饭后口服2粒,3次/d,过氧苯甲酰凝胶外用,2次/d,共4周;一清胶囊组60例,单纯口服一清胶囊;过氧苯甲酰组60例,单纯外用过氧苯甲酰凝胶,用法用量及治疗时间均同联合治疗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28天进行随访观察,记录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第14天,联合治疗组、一清胶囊组及过氧本甲酰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3.33%、63.33%、46.67%;治疗第28天,联合治疗组、一清胶囊组及过氧本甲酰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00%、86.67%、56.67%.治疗2周和4周后过氧本甲酰组临床疗效明显低于联合治疗组和一清胶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联合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一清胶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一清胶囊组与联合治疗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过氧本甲酰组有2例患者出现面部红斑刺痛及脱皮等不良反应;联合治疗组可见1例面部红斑刺痛及脱皮等不良反应,1例出现轻度腹泻症状;一清胶囊组1例患者出现轻度腹泻症状.结论 一清胶囊单用或联合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效果优于单用过氧苯甲酰凝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芦桂青;刘艳;富志良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插管型喉罩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行支气管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但观察组在检查时使用插管型喉罩,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的检查法.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时、检查中、检查后的相关机体指标及检查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血氧饱和度(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插管型喉罩应用于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时,患者不会出现严重的呼吸抑制,同时在检查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深入推广应用.
作者:刘淑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经皮微创接骨板固定技术(MIPPO)和传统切开复位解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至2014年收治的新鲜闭合性胫骨近端骨折患者病例资料完整者58例,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者27例(切开复位组),采用MIPPO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者31例(MIPPO组).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时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均进行12个月以上随访.与切开复位组相比,MIPPO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骨折愈合快(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有1例发生皮肤切口感染和骨折延迟愈合,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相比,MIPPO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祖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脑心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株洲市三三一医院接受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3例,按照入院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49例.治疗组采用脑心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单用依达拉奉治疗.两组患者均以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74%)明显高于对照组(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血(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100β、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脑心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作者:张建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对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取120例小儿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分成阿奇霉组(A组)和红霉素组(B组),每组60例.A组予以阿奇霉素序贯疗法,B组予以红霉素静脉滴注方案.比较两组患儿发热控制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及总住院时间,记录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儿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5.0%和96.7%,明显高于B组的51.7%和86.7%(P<0.05);治疗后,A组发热及咳嗽控制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明显低于B组的20.0%(P<0.05).结论 对小儿肺炎患儿予以阿奇霉素序贯疗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夏维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不同治疗模式在肝素抗凝条件下,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CVVHD)与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血小板的影响.方法 于信宜市人民医院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行CRRT治疗患者中抽样选取68例均分为两组,在普通肝素常规抗凝条件下,34例给予CVVH模式治疗(对照组),另外34例给予CVVHD模式治疗(试验组),比较其对血小板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血小板由(205.47±69.50)×109/L降至(173.73±57.53)×109/L,而对照组血小板则由(197.11±70.07)×109/L降至(82.61 ±15.44)×109/L,二者相比,对照组血小板下降趋势较试验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肝素抗凝条件下,CVVH治疗模式对血小板的影响较CVVHD大.
作者:梁秋波;梁伟健;朱建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乙肝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在郑州市第三人民治疗的乙肝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患者118例和未合并原发性肝癌的病程≥10年的乙肝肝硬化患者106例进行研究,分析乙肝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结果 乙肝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分数、饮酒分数、一级亲属肝癌病史、酒精性脂肪肝、糖尿病史、e抗原阳性、HBV DNA 104~ 105、HBV DNA 105 ~106、HBV DNA 106~ 107、HBVDNA>107 copies/ml以及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是乙肝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高危因素(P<0.05或<0.01).结论 一级亲属肝癌病史、HBeAg阳性、HBV DNA>104 copies/ml、吸烟、饮酒、糖尿病、酒精性脂肪肝、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等是乙肝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瘢痕子宫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0例符合阴道试产条件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70例有阴道试产条件并要求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产后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经阴道自然分娩、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产后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瘢痕子宫妊娠阴道分娩具有一定可行性,可提高自然分娩率,值得推广.
作者:杨小唯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