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乌头汤联合强的松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张金晓

关键词:乌头汤, 强的松, 风湿性多肌痛, 中西医结合,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分析乌头汤联合强的松用于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入新密市中医院的风湿性多肌痛患者300例,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强的松片剂治疗,试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即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乌头汤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恢复情况及血沉、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67%,高于对照组的6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血沉和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值的速率明显快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头汤联合强的松用于治疗风湿性多肌痛效果好,恢复快,治愈率明显提高.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脾切除术联合自体血回输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联合自体血回输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效果.方法 选取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腹腔镜脾切除术,术中采用自体血回输,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记录术前及术后凝血功能,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d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情况.结果 35例患者均完成腹腔镜脾切除术,其中1例中转开腹,无一例患者死亡.手术时间为(119.62±43.26) min,术前腹腔积血量(1469.35±186.32) ml,术中出血量(336.62±27.63) ml,回输自体血(813.06±65.29)ml,住院时间为(11.26±1.09)d;术前和术后2 d IL-2无明显变化(P>0.05);术前和术后TT、PT、APTT、FIB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 IL-6为(3084.63±625.84) pg/ml,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血回输血用于腹腔镜脾切除术中,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凝血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

    作者:何新卫;赵辉;文军;陈少逸;刘兴木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发作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特征分析

    目的 观察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发作患者的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方法 对124例患有支气管扩张症的患者均进行痰培养、病原菌及药敏的测定,并根据上述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24例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发作患者中有50例痰标本,对其进行痰培养,共培养出病原菌为80株,占40.3%.其中,革兰阴性菌52株(65%),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占42.5%;革兰阳性菌8株(10%),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耐甲氧西林黄色葡萄球菌);真菌20株(25%),主要为白色念珠菌.药敏培养结果提示:多种革兰阴性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多重耐药性,尤其是肺炎克雷伯杆菌及大肠埃希菌,且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的耐药性均大于50%,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真菌已作为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原菌之一.病原菌培养阳性率同病程之间具有正相关性,即病程越长,阳性率越高.结论 革兰阴性菌是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发作期的主要致病菌,且耐药性较严重,治疗时应选择针对革兰阴性菌有抗菌活性的抗生素,同时应警惕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真菌感染.

    作者:王亚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瘢痕子宫妊娠阴道分娩4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瘢痕子宫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0例符合阴道试产条件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70例有阴道试产条件并要求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产后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经阴道自然分娩、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产后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瘢痕子宫妊娠阴道分娩具有一定可行性,可提高自然分娩率,值得推广.

    作者:杨小唯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脑微出血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脑微出血(CMB)与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腔隙性脑梗死患者216例,进行老年抑郁量表(GDS)评测,≥5分为存在抑郁,分为抑郁组和无抑郁组.记录两组CMB总数量及脑叶CMB、深部CMB、幕下CMB及左右半球CMB数量,分析两组CMB数量与部位、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的关系.结果 两组在脑叶CMB及左半球CMB、女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白质病变(WML)、深部LI及左半球LI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脑叶CMB是卒中后抑郁(PSD)的独立危险因素(OR=5.843,P=0.040).结论 脑叶CMB及左半球CMB为PSD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女性、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脑白质病变、LI特别是深部及左半球LI.

    作者:牛晓波;缑元冲;郭旭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插管型喉罩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插管型喉罩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行支气管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但观察组在检查时使用插管型喉罩,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的检查法.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时、检查中、检查后的相关机体指标及检查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血氧饱和度(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插管型喉罩应用于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时,患者不会出现严重的呼吸抑制,同时在检查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深入推广应用.

    作者:刘淑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对胃静脉曲张患者症状的缓解作用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胃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于江门市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胃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60例胃静脉曲张患者均实施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治疗,套扎点数4 ~ 12 (6.2±0.1)点;注射组织胶1 ~3(1.7±0.2)ml;GOV1型患者显效25例,有效13例,总显效率为65.79%,明显高于GOV2型的3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中10例上腹部不适,2例低热,16例有胸痛表现,所有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 在胃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内镜下组织胶联合套扎术方案可改善患者的出血症状,疗效显著,再出血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林任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慢性肾脏病患者反勺型血压与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反勺型血压与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277例CKD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携带式动态血压计监测动态血压,收集血压及相关临床指标等资料,评价反勺型血压与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结果 CKD患者反勺型血压占23.39%,非勺型血压46.95%,勺型血压27.15%.与勺型及非勺型血压患者相比,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下降(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反勺型血压是CKD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反勺型血压是中国CKD患者常见的血压模式之一,反勺型血压患者肾功能损害更显著.

    作者:李杰峰;杨爱成;王宝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小剂量HA方案治疗难治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征的初步观察

    目的 分析小剂量高三尖杉脂碱联合阿糖胞苷方案治疗难治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征(PN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信宜市人民医院2009年至2014年18例的难治性PNH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糖皮质激素及雄性激素等传统治疗方法治疗1年无效,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小剂量HA方案联合化疗和支持对症治疗,观察记录化疗前后疗效、疾病复发及不良反应情况,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相关参数的变化.结果 18例患者中有15例于化疗后10~115 d起效,平均40 d;化疗后血红蛋白浓度为(85.4±16.9)g/L,显著高于化疗前水平(P<0.05),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游离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浓度显著低于化疗前(P<0.05),其中4例患者于1年内复发,15例有效患者的部分PNH克隆负荷指标出现转阴,未出现骨髓抑制和严重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难治性PNH患者,小剂量HA方案是理想的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和耐受较高.

    作者:黄文添;陆森;陆粤就;龙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小骨窗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

    目的 对小骨窗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94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小骨窗手术治疗组(研究组)和传统内科保守治疗组(对照组)各4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 小骨窗手术治疗组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治疗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显著低于传统治疗组(P<0.05).结论 小骨窗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作者:张松;杨丰忠;陈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小剂量激素联合霉酚酸酯与雷公藤多苷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34例

    目的 探讨小剂量激素联合霉酚酸酯与雷公藤多苷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永州市中心医院南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儿童紫癜性肾炎患者68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小剂量激素联合霉酚酸酯与雷公藤多苷治疗,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深入比较.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2%,明显高于对照组(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蛋白尿、血尿、水肿及高血压等症状的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剂量激素联合霉酚酸酯与雷公藤多苷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症状,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蒋淑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围术期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围术期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入院择期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后予以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予以围术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术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结果 两组体质量指数(BMI)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观察组BM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d[清蛋白(ALB) (38.26±9.15) g/L、前清蛋白(PA)(193.58±14.52)g/L]、术后7 d[ALB(37.84±10.11)g/L、PA(212.63±13.87)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1 d[IgA (2.47±0.71) g/L、CD4 (0.38 ±0.04)%、CD4/CD8(1.63±0.49)%]和术后7 d[IgA(2.81±0.76) g/L、CD4(0.39±0.06)%、CD4/CD8(1.90±0.5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其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能够有效改善术前和术后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

    作者:王晓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局部抗生素治疗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的有效性探讨

    目的 评价支气管肺泡灌注联合局部抗生素治疗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48例医院收治的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2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局部抗生素用药治疗,对比不同方法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咳痰量、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及动脉血氧分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局部抗生素用药治疗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使患者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疗效显著.

    作者:张福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中老年宫颈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中老年宫颈癌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宫颈癌的58例中老年患者的彩色多普勒图像,观察宫颈癌的宫颈大小、形态、子宫体、内部回声、宫旁组织、血流分布,并分析宫颈癌的声像图特征,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Ⅰ期宫颈癌形态学改变不明显,难以直接通过超声予以诊断,诊断符合率为16.7%;Ⅱ期以上宫颈癌具有特异声像学特征,诊断符合率达91.6%.多普勒频谱测定肿块内血流指数呈动脉型频谱,RI为0.56±0.16,0.5者18例,0.7者6例;PV为(22.84±5.02)cm/s.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Ⅱ期以上的中老年宫颈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是对于Ⅰ期宫颈癌诊断率较低,需依赖病理学指标确诊.

    作者:何岳;卢虹;吴祖扬;董军;键林拓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宫腔镜辅助电切术与刮宫术对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疗效比较

    目的 研究比较宫腔镜辅助电切术与刮宫术对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在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10例子宫内膜息肉所致不孕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电切组及刮宫组,每组55例.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月经量变化,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及妊娠率,以及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其中月经量的计算使用月经失血图法进行判断.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康复时间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电切组在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月经量均少于刮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电切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刮宫组,而妊娠率显著高于刮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对比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辅助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不孕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刘云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尿激酶溶栓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急性脑缺血的效果

    目的 探讨尿激酶溶栓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急性脑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急性脑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入院后予以降糖、控制血压、调脂、改善脑代谢与血液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措施,发病4.5h内静脉滴注尿激酶;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对照组为6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为11.0%,对照组为6.6%,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激酶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急性脑缺血可发挥明显积极作用,与单纯尿激酶溶栓治疗相比效果得到强化,安全性高.

    作者:李明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微创技术拔出下颌埋伏阻生牙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高速涡轮钻法拔除埋伏阻生牙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32例阻生齿的患者,分别采用两种方法拔除,排除拔牙禁忌症.治疗组(89例)利用微创拔牙器械,采用高速涡轮钻法拔除埋伏阻生牙,对照组(42例)用传统拔牙方法拔出阻生牙.记录拔牙时间,观察患者术中不适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治疗组拔牙时间为8~42 (18.7±2.3)min,对照组拔牙时间为35 ~90(48.6±2.5) min;治疗组术后出现肿胀、出血、疼痛难忍及张口受阻的分别为7例、3例、2例,2例.不良反应率为15.7%,而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32.8%,两者差异显著.结论 高速涡轮钻拔除术中高速涡轮钻转速快,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拔牙创口的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比传统方法更安全、简便.

    作者:李亚东;郭乐乐;王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直肠癌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在河南宏力医院接受治疗的直肠癌患者72例,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35例,行传统直肠癌根治术)和观察组(37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6个月~3年局部复发率、患者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51% (5/37),与对照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3年,局部复发率为8.11% (3/37),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效果确切,可降低局部复发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李西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左氧氟沙星联合奥硝唑分散片治疗盆腔炎的效果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奥硝唑分散片治疗盆腔炎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口服左氧氟沙星胶囊,实验组加服奥硝唑分散片,比较两组有效率、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6%,实验组为98.33%;实验组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联合奥硝唑分散片治疗盆腔炎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何丽琼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乌头汤联合强的松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乌头汤联合强的松用于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入新密市中医院的风湿性多肌痛患者300例,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强的松片剂治疗,试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即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乌头汤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恢复情况及血沉、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67%,高于对照组的6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血沉和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值的速率明显快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头汤联合强的松用于治疗风湿性多肌痛效果好,恢复快,治愈率明显提高.

    作者:张金晓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白细胞诊断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诊断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患有感染性肺炎的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其中细菌性感染患儿55例,病毒性感染患儿55例,随机选取无任何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55例作为对照组,抽取静脉血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观察并比较三组间的PCT、CRP、WBC水平.结果 观察组中细菌感染患儿的PCT水平(0.81±0.25) ng/ml,CRP水平(22.53±3.28) mg/L,WBC水平(16.86±2.63)×109/L,病毒性感染患儿的PCT水平(0.57±0.37) ng/ml,CRP水平(9.35 ±2.63) mg/L,WBC水平(10.51±2.45)×109/L,对照组中PCT水平(0.31±0.34) ng/ml,CRP水平(5.23±2.21)mg/L,WBC水平(6.53±2.41)×109/L.三组组间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细菌感染组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毒感染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中:PCT敏感度为82.80%,特异度为91.40%,CRP敏感度为69.80%,特异度为46.30%,WBC敏感度为40.20%,特异度为34.60%;病毒感染组中:PCT敏感度为59.70%,特异度为71.60%, WBC敏感度为39.50%,特异度为31.30%,联合诊断敏感度为16.90%,特异度为21.40%.结论 采用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白细胞诊断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具有良好的敏感度、特异度,能有效帮助医生确切诊断细菌性感染或病毒性感染,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伟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