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肾脏病患者反勺型血压与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分析

李杰峰;杨爱成;王宝安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不全, 血压监测, 靶器官损伤, 反勺型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反勺型血压与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277例CKD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携带式动态血压计监测动态血压,收集血压及相关临床指标等资料,评价反勺型血压与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结果 CKD患者反勺型血压占23.39%,非勺型血压46.95%,勺型血压27.15%.与勺型及非勺型血压患者相比,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下降(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反勺型血压是CKD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反勺型血压是中国CKD患者常见的血压模式之一,反勺型血压患者肾功能损害更显著.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剂量激素联合霉酚酸酯与雷公藤多苷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34例

    目的 探讨小剂量激素联合霉酚酸酯与雷公藤多苷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永州市中心医院南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儿童紫癜性肾炎患者68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小剂量激素联合霉酚酸酯与雷公藤多苷治疗,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深入比较.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2%,明显高于对照组(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蛋白尿、血尿、水肿及高血压等症状的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剂量激素联合霉酚酸酯与雷公藤多苷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症状,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蒋淑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白细胞诊断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诊断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患有感染性肺炎的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其中细菌性感染患儿55例,病毒性感染患儿55例,随机选取无任何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55例作为对照组,抽取静脉血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观察并比较三组间的PCT、CRP、WBC水平.结果 观察组中细菌感染患儿的PCT水平(0.81±0.25) ng/ml,CRP水平(22.53±3.28) mg/L,WBC水平(16.86±2.63)×109/L,病毒性感染患儿的PCT水平(0.57±0.37) ng/ml,CRP水平(9.35 ±2.63) mg/L,WBC水平(10.51±2.45)×109/L,对照组中PCT水平(0.31±0.34) ng/ml,CRP水平(5.23±2.21)mg/L,WBC水平(6.53±2.41)×109/L.三组组间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细菌感染组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毒感染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中:PCT敏感度为82.80%,特异度为91.40%,CRP敏感度为69.80%,特异度为46.30%,WBC敏感度为40.20%,特异度为34.60%;病毒感染组中:PCT敏感度为59.70%,特异度为71.60%, WBC敏感度为39.50%,特异度为31.30%,联合诊断敏感度为16.90%,特异度为21.40%.结论 采用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白细胞诊断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具有良好的敏感度、特异度,能有效帮助医生确切诊断细菌性感染或病毒性感染,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伟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脑血栓形成患者100例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测定及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10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测定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原阳县中医院于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0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的病历资料,将10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我院同一时期10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血液流变学进行测定.结果 脑血栓形成患者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低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以及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红细胞压积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是其主要的危险影响因素,其次是冠心病和吸烟.结论 脑血栓形成患者主要的影响因素不仅取决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也取决于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异常.

    作者:申树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ICU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

    目的 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ICU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行常规治疗加用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及APACHEⅡ评分与AMS.结果 观察组生命体征优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及AM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 结论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降低APACHEⅡ评分及AMS,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俊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乙肝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乙肝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在郑州市第三人民治疗的乙肝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患者118例和未合并原发性肝癌的病程≥10年的乙肝肝硬化患者106例进行研究,分析乙肝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结果 乙肝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分数、饮酒分数、一级亲属肝癌病史、酒精性脂肪肝、糖尿病史、e抗原阳性、HBV DNA 104~ 105、HBV DNA 105 ~106、HBV DNA 106~ 107、HBVDNA>107 copies/ml以及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是乙肝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高危因素(P<0.05或<0.01).结论 一级亲属肝癌病史、HBeAg阳性、HBV DNA>104 copies/ml、吸烟、饮酒、糖尿病、酒精性脂肪肝、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等是乙肝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发作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特征分析

    目的 观察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发作患者的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方法 对124例患有支气管扩张症的患者均进行痰培养、病原菌及药敏的测定,并根据上述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24例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发作患者中有50例痰标本,对其进行痰培养,共培养出病原菌为80株,占40.3%.其中,革兰阴性菌52株(65%),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占42.5%;革兰阳性菌8株(10%),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耐甲氧西林黄色葡萄球菌);真菌20株(25%),主要为白色念珠菌.药敏培养结果提示:多种革兰阴性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多重耐药性,尤其是肺炎克雷伯杆菌及大肠埃希菌,且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的耐药性均大于50%,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真菌已作为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原菌之一.病原菌培养阳性率同病程之间具有正相关性,即病程越长,阳性率越高.结论 革兰阴性菌是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发作期的主要致病菌,且耐药性较严重,治疗时应选择针对革兰阴性菌有抗菌活性的抗生素,同时应警惕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真菌感染.

    作者:王亚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局部抗生素治疗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的有效性探讨

    目的 评价支气管肺泡灌注联合局部抗生素治疗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48例医院收治的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2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局部抗生素用药治疗,对比不同方法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咳痰量、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及动脉血氧分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局部抗生素用药治疗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使患者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疗效显著.

    作者:张福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高通量血液透析比照低通量血液透析的优势性价值

    目的 探讨应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比照低通量血液透析的临床优势.方法 对照组实施低通量血液透析,研究组实施高通量血液透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透析相关血生化指标水平,同时统计两组透析后的感染比.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清β2-MG、肌酐、尿素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显著改善,研究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而研究组KT/V值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无显著变化,对照组显著下降.研究组治疗后13例感染,感染比为21.67%;对照组23例感染,感染比为38.33%.研究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肾功能衰竭应用高通量透析的毒素清除率更高,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卢艳;周莉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小剂量HA方案治疗难治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征的初步观察

    目的 分析小剂量高三尖杉脂碱联合阿糖胞苷方案治疗难治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征(PN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信宜市人民医院2009年至2014年18例的难治性PNH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糖皮质激素及雄性激素等传统治疗方法治疗1年无效,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小剂量HA方案联合化疗和支持对症治疗,观察记录化疗前后疗效、疾病复发及不良反应情况,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相关参数的变化.结果 18例患者中有15例于化疗后10~115 d起效,平均40 d;化疗后血红蛋白浓度为(85.4±16.9)g/L,显著高于化疗前水平(P<0.05),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游离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浓度显著低于化疗前(P<0.05),其中4例患者于1年内复发,15例有效患者的部分PNH克隆负荷指标出现转阴,未出现骨髓抑制和严重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难治性PNH患者,小剂量HA方案是理想的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和耐受较高.

    作者:黄文添;陆森;陆粤就;龙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参麦注射液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对参麦注射液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生长抑素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参麦注射液.结果 实验组血清淀粉酶、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三项指标水平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有效率为75%.结论 参麦注射液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孙景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围术期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围术期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入院择期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后予以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予以围术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术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结果 两组体质量指数(BMI)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观察组BM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d[清蛋白(ALB) (38.26±9.15) g/L、前清蛋白(PA)(193.58±14.52)g/L]、术后7 d[ALB(37.84±10.11)g/L、PA(212.63±13.87)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1 d[IgA (2.47±0.71) g/L、CD4 (0.38 ±0.04)%、CD4/CD8(1.63±0.49)%]和术后7 d[IgA(2.81±0.76) g/L、CD4(0.39±0.06)%、CD4/CD8(1.90±0.5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其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能够有效改善术前和术后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

    作者:王晓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风险筛查评分与呼吸道感染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风险筛查评分与呼吸道感染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根据患者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更好的治疗.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三门峡市直机关医院接收治疗的108例慢性心力衰患者,将10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为慢性心力衰竭伴呼吸道感染患者,对照组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风险和病毒分布、构成情况.结果 108例患者共送检痰标本129次,排除两组患者痰培养过程中的标本污染情况,共培养出病原菌19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1株,占45.96%,革兰阳性菌63株,占31.31%,真菌44株,占22.73% . 观察组营养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革兰阴性菌是慢性心力衰竭伴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主要病原菌,且慢性心力衰竭伴呼吸道感染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作者:王艳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插管型喉罩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插管型喉罩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行支气管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但观察组在检查时使用插管型喉罩,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的检查法.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时、检查中、检查后的相关机体指标及检查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血氧饱和度(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插管型喉罩应用于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时,患者不会出现严重的呼吸抑制,同时在检查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深入推广应用.

    作者:刘淑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三孔电视胸腔镜微创手术49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三孔电视胸腔镜微创手术在胸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2011年12月至2014年6月收治住院需行三孔VATS治疗的患者49例,观察其手术疗效.结果 49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胸手术者,术后未见血胸、胸膜感染并发症.手术时间35.5 ~69.3(51.2±14.3)min,术中出血量7.6~21.1(14.3±6.7)ml,术后胸腔引流液总体积155.5 ~567.7(311.2±185.3)ml,术后1 d VAS评分1.5~4.9(3.2±1.3)分,术后拔管时间2.9~6.1 (4.4±1.8)d,住院时间6.5~9.0(7.5±2.0)d;术后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三孔电视胸腔镜治疗胸外科疾病具有微创、患者恢复快及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峰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脑微出血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脑微出血(CMB)与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腔隙性脑梗死患者216例,进行老年抑郁量表(GDS)评测,≥5分为存在抑郁,分为抑郁组和无抑郁组.记录两组CMB总数量及脑叶CMB、深部CMB、幕下CMB及左右半球CMB数量,分析两组CMB数量与部位、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的关系.结果 两组在脑叶CMB及左半球CMB、女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白质病变(WML)、深部LI及左半球LI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脑叶CMB是卒中后抑郁(PSD)的独立危险因素(OR=5.843,P=0.040).结论 脑叶CMB及左半球CMB为PSD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女性、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脑白质病变、LI特别是深部及左半球LI.

    作者:牛晓波;缑元冲;郭旭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瘢痕子宫妊娠阴道分娩4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瘢痕子宫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0例符合阴道试产条件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70例有阴道试产条件并要求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产后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经阴道自然分娩、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产后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瘢痕子宫妊娠阴道分娩具有一定可行性,可提高自然分娩率,值得推广.

    作者:杨小唯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左氧氟沙星联合奥硝唑分散片治疗盆腔炎的效果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奥硝唑分散片治疗盆腔炎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口服左氧氟沙星胶囊,实验组加服奥硝唑分散片,比较两组有效率、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6%,实验组为98.33%;实验组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联合奥硝唑分散片治疗盆腔炎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何丽琼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蒙诺治疗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蒙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治标准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开始口服蒙诺10 mg/次,1次/d;7 d后血压未降至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下者,蒙诺改为20 mg/次,1次/d;14 d后依然未达到140/90 mm Hg以下者蒙诺改为30 mg/次,1次/d;21 d后未达到140/90 mm Hg以下者蒙诺改为40 mg/次,1次/d.治疗前及用药期间监测血压,45 d后测定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结果 口服蒙诺后患者平均收缩压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分别为(185.32±11.22)mm Hg和(138.22±12.1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舒张压治疗前为(103.23±6.33) mm Hg,治疗后为(83.12±4.36)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BUN和SCr已有升高者,治疗后BUN和SCr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蒙诺对原发性高血压具有理想的降压作用,对患者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邹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中老年宫颈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中老年宫颈癌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宫颈癌的58例中老年患者的彩色多普勒图像,观察宫颈癌的宫颈大小、形态、子宫体、内部回声、宫旁组织、血流分布,并分析宫颈癌的声像图特征,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Ⅰ期宫颈癌形态学改变不明显,难以直接通过超声予以诊断,诊断符合率为16.7%;Ⅱ期以上宫颈癌具有特异声像学特征,诊断符合率达91.6%.多普勒频谱测定肿块内血流指数呈动脉型频谱,RI为0.56±0.16,0.5者18例,0.7者6例;PV为(22.84±5.02)cm/s.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Ⅱ期以上的中老年宫颈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是对于Ⅰ期宫颈癌诊断率较低,需依赖病理学指标确诊.

    作者:何岳;卢虹;吴祖扬;董军;键林拓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ALB、TBIL、TBA联合检测在肝硬化及病毒性肝炎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胆汁酸(TBA)联合检测在肝硬化与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于龙岗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肝硬化、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肝硬化38例为A组,病毒性肝炎42例为B组.同时选取4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循环酶速率法与比色法检测三组对象血清ALB、TBA及TBIL水平,分析三者联合检测在肝硬化与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A组血清ALB水平为(26.2±5.6)g/L,明显低于B组与对照组(P<0.05).A组血清TBA水平为(61.3±58.3)μmol/L,TBIL水平为(75.1±91.3) μmol/L,与B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检测,A组阳性率为94.7%,高于B组的26.2%(P<0.05) . TBA、TBIL单向检测A组阳性率均为89.5%,同样高于B组,且三项联合检测A组阳性率为68.4%,显著高于B组的2.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肝硬化与病毒性肝炎患者的鉴别诊断中,采取ALB、TBIL、TBA三项联合检测,参考价值高,准确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刘雄伟;吴泽;丘衍博;邹焕荣;黄衍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