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镇;林健雄;郑惠聪
目的:分析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1例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实验组76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均连续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超声心动图指标和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2周末,两组均能够降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和提高左室射血分数( LVEF),但实验组降低和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90.79%)明显高于对照组(7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可显著改善其心功能和超声心动图指标。
作者:韩其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CRRT)在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兰考县人民医院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45例,在药物治疗不佳的情况下给予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等改善情况等,同时进行B型尿钠肽( BNP)、C-反应蛋白( CRP)以及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的检查统计。结果经CRRT治疗后,临床疗效显著16例,有效25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1.1%。血浆BNP、CRP较治疗前有所降低。结论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可通过清除水分及溶质促进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赵水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 NPPV)治疗哮喘所致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宜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哮喘所致呼吸衰竭患者62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治疗48 h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氧分压( 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PaCO2)、pH值、心率( HR)及呼吸频率( RR)等指标及临床症状、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治疗48 h后观察组患者的PaO2、PaCO2、pH值及RR等几项指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观察组的HR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改为有创机械通气的发生率为6.45%,和对照组(25.8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哮喘导致的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及时正确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同时应做好相关护理工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减少患者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治愈率,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鲍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食管癌累积野照射与选择淋巴引流区照射的毒性反应与疗效。方法将60例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累积野照射组和选择淋巴引流区照射组。两组PTV照射50.4 Gy,共28次, PGTV照射59.36 Gy,共28次。两组均同期给予DF方案化疗2个周期。结果累积野照射组和选择淋巴引流区照射组1、2生存率分别是83%、65%和80%、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4,P=0.317)。累积野照射组和选择淋巴引流区照射组有效率分别为93.3%(28/30)和96.6%(29/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7,P=0.335)。急性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局部晚期食管癌放射治疗时采用累积野照射与选择淋巴引流区照射疗效相同,急性不良反应相同,应进一步观察晚期损伤,放疗中应使用照射野较小的累积野照射。
作者:孙荣刚;张光斌;任润川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究泮托拉唑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68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对照组34例患者给予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34例给予泮托拉唑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显效率为32.35%,总有效率为82.35%;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显效率为61.76%,总有效率为94.12%。观察组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胃溃疡,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左布比卡因颈丛神经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焦作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88例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单用左布比卡因颈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取地佐辛复合左布比卡因颈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学差异。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镇痛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T1、T2和T3时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时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左布比卡因颈丛神经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具有较好的镇痛、镇静效果,且能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菊意;周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3年5月诊治的102例儿童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X线或CT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患儿中发热100例,咳嗽99例,胸痛19例;发病短2 d,长10 d;病原学检查提示支原体血清IgM阳性45例,白细胞计数﹥10×109/L 49例,C-反应蛋白﹥40 mg/L 26例,混合感染61例,肝及心肌损害82例(心肌损害73例,肝损害19例)。经系统性治疗后治愈89例,好转11例,转上级医院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持续发热≥3 d,伴咳嗽或持续高热原因不明的年长儿应早期影像学检查及加强病原学检查,应及时诊断,针对性用药、抗生素足量、联合、疗程应用,密切接触者可能会传染,合并胸膜炎、胸腔积液及有全身中毒症状者可予激素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黑淑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婴儿良性颅内压增高症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和发病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3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儿,总结发病率,观察临床特点,结合文献分析其发病相关因素。结果占住院婴儿的构成比为1.3%,年龄中位数为5.52个月,初发或伴发病27例,症状主要表现为烦躁、呕吐、惊战,无神经系统症状8例。发病相关因素:病毒感染27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91%,皮质激素减量1例。预后均良好。结论婴儿良性颅内压增高临床表现不特异且多变,可能存在高发年龄,相关因素多样,感染和缺铁性贫血有很高伴发率,部分颅内高压反复发生,一般预后良好。婴儿良性颅内压增高更多的、确切的相关因素和机制需要进一步明确。
作者:张庆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3年10月住院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57个甲状腺肿块的二维图像和弹性成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声像图特征。结果57个肿块中,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弹性成像正确诊断恶性46个,误诊11个,其中恶性误诊为良性的9个,良性误诊为恶性的2个。结论常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二者联合,综合分析,必要时结合穿刺活检,可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吴秀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评价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药物治疗组23例,给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消心痛、美托洛尔、地尔硫卓艹、坎地沙坦等治疗;曲美他嗪治疗组2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症状、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曲美他嗪治疗组在总有效率、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值及超敏C-反应蛋白下降值等指标上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是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尚伟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管状胃在食管癌微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5月至2011年3月对73例食管癌患者施行了微创食管癌切除术。食管癌位于胸上段8例,中段52例,下段13例。73例分成胸胃组( n=38)和管状胃组( n=35),比较两种术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管状胃组胃酸反流、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胸腔胃组( P﹤0.05),而吻合口瘘发生率与胸腔胃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管状胃是微创食管切除术有效的消化道重建方式,能够显著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作者:康宁宁;张仁泉;万军;于在诚;刘晓;潘华光;车云;葛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滤过与血液透析治疗对难治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半年以上伴有难治性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滤过( HDF)组和血液透析( HD)组,经过8周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甲状旁腺素的变化。结果 HDF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甲状旁腺素较HD组下降明显( P﹤0.01)。结论 HDF能有效清除甲状旁腺素等中分子毒素,治疗难治性高血压效果优于HD。
作者:耿鹏军;刘柱;董青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所导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危险因素,为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ntreal Cngnitive Assessment)筛查轻度认知障碍( MCI),收集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根据MRI表现分为脑白质疏松( LA )、腔隙性脑梗死( LI )和 LA与 LI 并存( LA+LI )3种类型。结果共纳入150例,其中MCI组70例,非MCI组8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MCI组年龄、性别构成比与非MC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受教育年限显著短于非MCI组[(9.06±4.46)岁vs(11.48±3.51)岁;t=-5.116,P﹤0.001],而高血压病(71.4% vs 45.0%;χ2=8.325,P=0.004)、糖尿病(55.7% vs 40.00%;χ2=4.801,P=0.028)、高脂血症(48.5%vs 23.7%;χ2=9.552,P=0.002)、颈动脉硬化(42.8% vs 18.7%;χ2=6.871,P=0.010)、吸烟(34.3% vs 13.8%;χ2=6.581,P=0.011)构成比及总胆固醇[(5.26±1.26)mmol/L vs(4.56±1.23)mmol/L;t =3.326,P =0.001]、尿酸[(351.81±83.21)mmol/L vs(323.03±80.43)mmol/L;t=2.102,P=0.0371]水平显著高于非MCI组。结论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颈动脉硬化、吸烟及教育水平较低是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MCI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牛智领;牛好敏;刘远洪;葛晓航;郝静;闫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内黄县人民医院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00例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100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出血,未发现有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临床效果显著,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不会引起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杜铁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5月尉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0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丁咯地尔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丁咯地尔联合弥可保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神经症状与体征评分变化及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神经症状、体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MNCV、SNCV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丁咯地尔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明显改善神经症状、体征,增加神经传导的速度,临床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陆小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足合并骨髓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中山市陈星海医院收治的10例老年糖尿病足合并骨髓炎患者,分为截肢组和非截肢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与截肢与否的关系。结果10例患者中截肢4例,截肢率为40%。与未截肢组患者相比,截肢组的外周血管狭窄程度、切口感染情况更严重。结论老年糖尿病足合并骨髓炎住院患者有很高的截肢率,积极控制血糖,彻底清创、抗感染、多科协作治疗是避免糖尿病足患者截肢的关键。
作者:蔡雪;黄汉伟;邓彩金;郭丽;陈秀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踝周软组织缺损治疗中应用穿支筋膜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踝周软组织缺损患者67例,均行穿支筋膜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经手术治疗后,所植67例皮瓣中成活63例,随访6~12个月,所有皮瓣均具有良好弹性,外观满意,质地优良,且颜色和正常肤色接近,踝关节恢复正常活动功能。结论穿支筋膜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对踝周软组织缺损有显著治疗效果,可促使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宋晓磊;王红建;李灏;李卫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评估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自发性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意义。方法治疗组20例患者应用有创颅内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治疗,观察其疗效;另选择我科既往住院患者1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脱水剂的使用量、肾功能不全出现情况以及ICU停留时间。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GCS评分高、使用脱水剂剂量少、肾功能不全发生率低、ICU停留时间短,而颅内感染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护在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效果明显,有利于早期发现颅内再出血、精确评估预后、指导和及时调整治疗措施,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
作者:丁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央型肺癌胸部X线片与CT的诊断对比。方法选取宜阳县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65例中央型肺癌患者,均应用胸部X线与CT检查,分析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胸部X线片诊断率为64.62%,CT诊断率为92.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T显示肺门区肿块、纵隔淋巴结肿大更为清晰(P﹤0.05)。结论 CT显示病变细节更具有优势,在胸部X线片疑似肺癌患者中常作为进一步检查法应用。
作者:刘振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锁骨钩及锁骨锁定钢板和张力带用于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并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2例锁骨远端骨折均为neerⅡ~Ⅲ型并脱位的患者,28例行锁骨钩治疗,34例行锁定钢板治疗,10例用张力带固定。结果经6~24个月随访,锁骨钩及锁定钢板治疗者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无骨不连,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伤口感染病例。张力带固定者出现2例异物反应及脂肪液化,切口延迟拆线瘢痕愈合。有3例12周出现退针钢丝断裂。72例中,优48例,良21例,差3例,优良率为95.8%。结论锁骨钩钢板和锁定钢板稳定性优于张力带固定,可早期功能锻炼,且并发症少。
作者:冯松林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