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锁骨钩及锁骨锁定钢板和张力带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并脱位

冯松林

关键词:锁骨远端骨折, 锁骨钩钢板, 锁定钢板, 张力带, 固定
摘要:目的:观察锁骨钩及锁骨锁定钢板和张力带用于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并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2例锁骨远端骨折均为neerⅡ~Ⅲ型并脱位的患者,28例行锁骨钩治疗,34例行锁定钢板治疗,10例用张力带固定。结果经6~24个月随访,锁骨钩及锁定钢板治疗者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无骨不连,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伤口感染病例。张力带固定者出现2例异物反应及脂肪液化,切口延迟拆线瘢痕愈合。有3例12周出现退针钢丝断裂。72例中,优48例,良21例,差3例,优良率为95.8%。结论锁骨钩钢板和锁定钢板稳定性优于张力带固定,可早期功能锻炼,且并发症少。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央型肺癌65例X线与CT诊断对比

    目的:探讨中央型肺癌胸部X线片与CT的诊断对比。方法选取宜阳县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65例中央型肺癌患者,均应用胸部X线与CT检查,分析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胸部X线片诊断率为64.62%,CT诊断率为92.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T显示肺门区肿块、纵隔淋巴结肿大更为清晰(P﹤0.05)。结论 CT显示病变细节更具有优势,在胸部X线片疑似肺癌患者中常作为进一步检查法应用。

    作者:刘振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探讨鼻内镜下治疗结构性鼻炎的手术方法和疗效

    目的:研究分析鼻内镜下治疗结构性鼻炎的手术方法,并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汤阴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2例结构性鼻炎患者,其中鼻中隔轻度偏曲65例次,筛大泡34例次,中鼻甲气化22例次,中鼻甲曲线反常19例次,下鼻甲内伸18例次,钩突骨质增生或者向内偏曲14例次,下鼻甲肥厚伴随骨质增生14例次,中鼻甲骨质增生11例次。分别给予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经过6~18个月的随访,治愈例数为67例(81.71%),有效例数为12例(14.63%),无效例数为3例(3.66%);无效的3例患者均为下鼻甲肥厚伴随骨质增生者,加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愈。82例患者中的4例患者出现鼻内结构粘连,及时分离换药后治愈。结论鼻内镜治疗结构性鼻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针对各种结构性鼻炎治愈率较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范述孝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内黄县人民医院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00例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100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出血,未发现有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临床效果显著,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不会引起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杜铁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超声对肾结石和肾钙乳症的鉴别和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对肾结石和肾钙乳症的鉴别和诊断效果。方法选取于开封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肾结石患者52例,肾钙乳症检查患者30例,医护工作人员观察、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声像图资料。结果肾结石表现为肾盂盏内强光团或强光点后方伴或不伴声影,大小不一,且具有多发性,常伴有肾盂或肾盏积水;肾钙乳症表现为肾盏周边。结论超声在肾结石和肾钙乳症鉴别上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付中华;赵嫚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不同剂量甲泼尼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甲泼尼龙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杞县中心医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接诊的4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并进行分组,实验组21例采用120 mg/d剂量的甲泼尼龙进行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90 mg/d的甲泼尼龙进行治疗。在患者接受治疗后第3、7天分别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和呼吸困难评分,检测患者的血糖和肝、肾功能。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各方面的表现均比对照组有较大改善。实验组显效率为57.1%,有效率为28.5%,总有效率为85.6%;而对照组显效率为33.3%,有效率为42.8%,总有效率为76.1%。结论采用不同剂量的甲泼尼龙进行治疗,在疗效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120 mg/d的剂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效果较好,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杜卫洪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急诊血管内栓塞治疗隐源性大咯血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隐源性大咯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例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隐源性大咯血患者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 BAE),术中行主动脉造影。对支气管动脉( BA)和非支气管动脉( NBSA)进行评估,分析血管造影表现。随访观察BAE的临床效果及术后肺部CT表现。结果6例患者中4例有吸烟史,血管造影共发现15支BA,肋间动脉3支。呈病理性改变11支,其主干增粗,可见血管末梢不同程度的增生,主干正常4支。所有患者BAE后即刻获得止血,随访时间内均未再发咯血,术后CT扫描未见异常。结论 BA是隐源性大咯血的主要责任血管,长期吸烟可能是导致隐源性咯血的主要因素,超选择性BAE治疗隐源性大咯血安全、疗效显著。

    作者:张战利;杨瑞民;肖刚;王建利;葛永强;张铭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利福喷丁与利福平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利福喷丁、利福平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3月安阳市结核病防治所治疗的114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7例。治疗组采用LHZE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RHZE方案治疗,共治疗6个月。结果治疗组第2、4个月末及第6个月末的痰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病灶总有效率和空洞总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失败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的胃肠道反应、皮疹、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利福喷丁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王立兵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液样本检查研究

    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检验和治疗对策。方法选择勉县县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血小板检验和治疗对策。结果急性组外周血中血小板、血小板相关抗体G(PAIgG)和血红蛋白含量与慢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结合监测血小板、PAIgG和血红蛋白含量对诊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余东娟;胡应秀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手握绷带卷外固定治疗近节指骨骨折的疗效

    目的:探讨手握绷带卷外固定治疗闭合性近节指骨骨折的效果。方法手指近节指骨骨折患者42例行手握绷带卷外固定治疗,早中期口服自制中药方剂接骨散,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后当即复查X-ray示解剖复位,5 d后复查X-ray较前无改变。优秀41例,良好1例。结论手握绷带卷外固定治疗闭合性近节指骨骨折,安全简易,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及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张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老年重症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66例

    目的:分析老年重症患者真菌感染药物使用情况及效果。方法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66例老年重症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痊愈31例,好转17例,死亡18例。结论对老年重症患者要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激素,以减少医院真菌感染。

    作者:白桂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开颅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动脉瘤破裂患者80例(动脉瘤80枚),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颅夹闭组37例(37枚)和介入组43例(43枚)。开颅夹闭组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介入组采用介入栓塞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开颅夹闭组总完成栓塞及夹闭率为91.9%,介入组为95.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夹闭组GDC及动脉瘤夹使用枚数明显少于介入组(P﹤0.05);开颅夹闭组H-H分级Ⅲ级以下完全转归率为94.1%,介入组为9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再次出血。结论介入栓塞可治疗各种形态的动脉瘤及开颅夹闭术无法抵达的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必将逐渐成为动脉瘤治疗领域的主流方法。

    作者:岳四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不同分娩镇痛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笑气吸入与硬膜外阻滞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效果和对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将540例产妇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80例。A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B组采用笑气吸入镇痛,C组不予应用镇痛药。比较三组产妇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 A组与B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C组(P﹤0.05);三组活跃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第二产程时间短,与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B两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C组(P﹤0.05),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助产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笑气吸入和硬膜外阻滞麻醉可有效缓解产妇疼痛,降低剖宫产率,且对母婴无不良影响,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王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婴儿良性颅内压增高症32例分析

    目的:探讨婴儿良性颅内压增高症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和发病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3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儿,总结发病率,观察临床特点,结合文献分析其发病相关因素。结果占住院婴儿的构成比为1.3%,年龄中位数为5.52个月,初发或伴发病27例,症状主要表现为烦躁、呕吐、惊战,无神经系统症状8例。发病相关因素:病毒感染27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91%,皮质激素减量1例。预后均良好。结论婴儿良性颅内压增高临床表现不特异且多变,可能存在高发年龄,相关因素多样,感染和缺铁性贫血有很高伴发率,部分颅内高压反复发生,一般预后良好。婴儿良性颅内压增高更多的、确切的相关因素和机制需要进一步明确。

    作者:张庆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武陟县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44例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对其进行保肝及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9例患者痊愈,5例死亡。结论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进行严密观察,保肝同时应进行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能够提高肝病治疗效果。

    作者:杨学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大叶性肺炎102例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3年5月诊治的102例儿童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X线或CT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患儿中发热100例,咳嗽99例,胸痛19例;发病短2 d,长10 d;病原学检查提示支原体血清IgM阳性45例,白细胞计数﹥10×109/L 49例,C-反应蛋白﹥40 mg/L 26例,混合感染61例,肝及心肌损害82例(心肌损害73例,肝损害19例)。经系统性治疗后治愈89例,好转11例,转上级医院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持续发热≥3 d,伴咳嗽或持续高热原因不明的年长儿应早期影像学检查及加强病原学检查,应及时诊断,针对性用药、抗生素足量、联合、疗程应用,密切接触者可能会传染,合并胸膜炎、胸腔积液及有全身中毒症状者可予激素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黑淑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比索洛尔与通心络胶囊联合分时段给药治疗单纯不完全心肌桥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通心络胶囊联合分时段给药治疗不完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用药依从性。方法将42例不完全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治疗组采取联合分时段口服比索洛尔、通心络胶囊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美托洛尔、通心络胶囊联合口服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基础治疗方案相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患者用药依从性。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85.7%,高于对照组的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用药依从性为95.2%,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比索洛尔联合通心络胶囊分时段给药治疗冠状动脉不完全心肌桥较美托洛尔、通心络胶囊联合给药的治疗方法显效率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好,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前景。

    作者:杜秀娟;李旭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MHD患者126例,统计低血压发生情况,并对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低血压与非低血压患者年龄、体质量增长率、白蛋白( ALB)、C-反应蛋白( CRP)、射血分数值、血红蛋白伴发糖尿病、冠心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并发糖尿病、CRP与ALB是低血压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炎症状态、糖脂代谢紊乱、高龄与营养不良均是老年MHD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可作为早期预测MHD患者低血压状态的重要因素。

    作者:潘锐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7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 NIHSS)评分为(10.10±2.01)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分别为(4.48±0.46)mPa/s、(8.02±0.87)mPa/s、(1.47±0.17)mPa/s和(42.68±3.24)%,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 P﹤0.05)。结论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健;李淑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数字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 X线摄影对乳腺癌多形态影像学分析的价值,提高乳腺癌的影像学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8例经病理证实乳腺癌的数字乳腺X线摄影资料,评价数字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临床触及肿块110例,占55%,肿块伴钙化42例,占21%;不对称性密度增高伴结构紊乱27例,占13%,PAGETS病4例,占2%;皮肤增厚32例,占16%,乳头内陷28例,占14%。结论数字乳腺X线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较高,结合临床病史和触诊检查有助于术前诊断。

    作者:张爱辉;于湛;高剑波;梁盼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支气管扩张剂氧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剂氧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286例患儿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用复方异丙托溴胺溶液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对照组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对两组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和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在主要症状、改善体征、住院天数、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能快速缓解患儿的症状、体征,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是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用药方案。

    作者:廖景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