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卫洪
目的:对比阿托伐他汀和脂必妥片早期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通许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服用阿托伐他汀和脂必妥片,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降脂效果、心功能、不良反应等临床指标。结果阿托伐他汀组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改善情况优于脂必妥片组(P﹤0.01),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径、左心射血分数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脂必妥片组(P﹤0.01),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脂必妥片组( 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和脂必妥片都具有良好的降脂和改善心功能效果,而阿托伐他汀的效果更好,且药物安全性高。
作者:陈春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1例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实验组76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均连续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超声心动图指标和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2周末,两组均能够降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和提高左室射血分数( LVEF),但实验组降低和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90.79%)明显高于对照组(7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可显著改善其心功能和超声心动图指标。
作者:韩其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3年10月住院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57个甲状腺肿块的二维图像和弹性成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声像图特征。结果57个肿块中,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弹性成像正确诊断恶性46个,误诊11个,其中恶性误诊为良性的9个,良性误诊为恶性的2个。结论常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二者联合,综合分析,必要时结合穿刺活检,可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吴秀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患者昏迷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选取镇平县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196例昏迷患者,进行仔细诊断并合理抢救,分析其昏迷原因及处理效果。结果导致昏迷原因包括:脑血管疾病占32.7%、中毒占27.6%、糖尿病占20.4%、心血管疾病占14.3%、其他占5.1%。入院抢救后5级12例、3~4级180例、1级4例。结论引发急诊内科患者昏迷的因素包括脑血管疾病、中毒、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及时予以诊断治疗,能够确保患者生命体征保持稳定,减少患者病死率。
作者:郭丛径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7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 NIHSS)评分为(10.10±2.01)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分别为(4.48±0.46)mPa/s、(8.02±0.87)mPa/s、(1.47±0.17)mPa/s和(42.68±3.24)%,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 P﹤0.05)。结论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健;李淑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焦虑应用黛力新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长葛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焦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黛力新片10.5 mg,早、午口服治疗。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分别采用NIHSS量表对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分,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患者的焦虑程度,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HAMA及NI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明显降低( P﹤0.05)。结论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焦虑,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敏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游泳对新生儿基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察布查尔县妇幼保健院经阴道顺产分娩的正常的足月新生儿50例,随机分为游泳组及对照组两组,观察记录两组每天体质量、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神经行为评分。结果观察组在体质量增加、每天睡眠时间、哭闹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第7天神经行为安慰性增加,颈紧张反射活跃,手握持力度增加,并能重复抓握,觅食反射活跃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游泳及抚触婴儿是早期的保健活动,有利于促进新生儿的神经行为及体格发育。
作者:王志军;余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隐源性大咯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例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隐源性大咯血患者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 BAE),术中行主动脉造影。对支气管动脉( BA)和非支气管动脉( NBSA)进行评估,分析血管造影表现。随访观察BAE的临床效果及术后肺部CT表现。结果6例患者中4例有吸烟史,血管造影共发现15支BA,肋间动脉3支。呈病理性改变11支,其主干增粗,可见血管末梢不同程度的增生,主干正常4支。所有患者BAE后即刻获得止血,随访时间内均未再发咯血,术后CT扫描未见异常。结论 BA是隐源性大咯血的主要责任血管,长期吸烟可能是导致隐源性咯血的主要因素,超选择性BAE治疗隐源性大咯血安全、疗效显著。
作者:张战利;杨瑞民;肖刚;王建利;葛永强;张铭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 NPPV)治疗哮喘所致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宜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哮喘所致呼吸衰竭患者62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治疗48 h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氧分压( 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PaCO2)、pH值、心率( HR)及呼吸频率( RR)等指标及临床症状、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治疗48 h后观察组患者的PaO2、PaCO2、pH值及RR等几项指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观察组的HR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改为有创机械通气的发生率为6.45%,和对照组(25.8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哮喘导致的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及时正确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同时应做好相关护理工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减少患者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治愈率,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鲍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临床特点、伴发疾病及临床治疗,总结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在博爱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47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总结其发病诱因、首发临床症状、伴发疾病及治疗情况等。结果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发病诱因为感染,76.6%的老年患者同时有2种及以上的诱发因素;老年患者多以呼吸困难和咳嗽、咳痰为主要的首发临床症状;发病时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其他内科疾病,85.1%的患者同时伴有2种及以上疾病,以冠心病为主,但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往往有多个诱发因素和多个伴发疾病,而症状不典型,非特异性症状繁琐复杂;临床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并发症,联合用药,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适当休息与锻炼,正确的指导饮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仝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护牙素治疗牙合支托窝牙本质过敏症的疗效。方法将81例患者共198颗牙合支托窝牙本质敏感的天然牙随机分为脱敏组及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牙合支托窝脱敏后1d、1周、2周和3周时敏感程度的差异。结果患者的牙合支托窝脱敏后1 d、1周和2周时,脱敏组敏感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3周时脱敏组敏感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使用护牙素治疗牙合支托窝牙本质过敏症可收到一定效果,但在脱敏后2~3周有必要再经行一次脱敏治疗。
作者:李培;李亮;许颖;任京雪;夏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术后骨外露的一种修复方法。方法设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骨外露32例,皮瓣供区取全厚游离植皮。结果皮瓣及植皮全部成活,随访10个月~2年,皮瓣及植皮区外观良好,两点分辨率20~30 mm,长距离行走无皮瓣破损及骨外露现象。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转移修复跟骨骨折术后骨外露,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作者:杨树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动脉瘤破裂患者80例(动脉瘤80枚),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颅夹闭组37例(37枚)和介入组43例(43枚)。开颅夹闭组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介入组采用介入栓塞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开颅夹闭组总完成栓塞及夹闭率为91.9%,介入组为95.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夹闭组GDC及动脉瘤夹使用枚数明显少于介入组(P﹤0.05);开颅夹闭组H-H分级Ⅲ级以下完全转归率为94.1%,介入组为9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再次出血。结论介入栓塞可治疗各种形态的动脉瘤及开颅夹闭术无法抵达的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必将逐渐成为动脉瘤治疗领域的主流方法。
作者:岳四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并评价血流阻断在家兔肝脏部分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取家兔为实验对象,分为四组,每组20只,分别对其进行Pringle法、半肝阻断法、半肝阻断+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法阻断肝脏血流及空白对照(仅开腹,但不做其他处理),分别测量阻断前、后的中心静脉压,肝脏部分切除后的出血量(切除相同部位的肝脏,尽量保证其大小及肝脏断面的面积相等),阻断20 min后恢复肝脏血流30 min,分别测量阻断前后转氨酶的数值。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为了解肝下下腔静脉阻断对家兔的影响,另取家兔15只,全麻后开腹结扎其肝下下腔静脉(肾静脉以上),关腹后清醒麻醉,观察其存活情况及术后第7天的肝、肾功能变化。结果①除半肝阻断法外,其余方法中心静脉压显著下降。②三种阻断方法的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减少,半肝阻断+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法出血量少。③三种阻断方法均对肝功能有损害,Pringle法损害大,其余两种方法无明显差异。单纯结扎肝下下腔静脉对家兔无明显影响(麻醉清醒后可正常进食及活动),术前、术后的肝、肾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下下腔静脉联合半肝血流阻断在肝脏部分切除手术中可有效降低中心静脉压,减轻术中出血,同时不增加肝功能损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阻断方法。
作者:蒲辉;姚敦武;龚连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丙泊酚应用于无痛胃镜检查过程中的镇静效果。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静脉推注丙泊酚1 mg/kg行胃镜检查;B组静脉推注丙泊酚1.7 mg/kg行胃镜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镇静效果、内镜医师满意度。结果 A组患者完全满意17例,基本满意3例;B组完全满意18例,基本满意2例;A组内镜医师完全满意18例,基本满意2例;B组完全满意17例,基本满意3例,两组患者检查结束后患者的镇静效果和内镜医师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40例患者意识消失时间、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丙泊酚1.0 mg/kg用于无痛胃镜检查具有安全性、实用性及经济性,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及开展。
作者:刘景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笑气吸入与硬膜外阻滞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效果和对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将540例产妇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80例。A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B组采用笑气吸入镇痛,C组不予应用镇痛药。比较三组产妇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 A组与B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C组(P﹤0.05);三组活跃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第二产程时间短,与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B两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C组(P﹤0.05),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助产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笑气吸入和硬膜外阻滞麻醉可有效缓解产妇疼痛,降低剖宫产率,且对母婴无不良影响,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王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晚期胃癌患者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4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单用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影响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4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12(IL-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别为(0.1663±0.0523)μg/L和(0.2129±0.0055)μg/L,较治疗前升高;对照组治疗后IL-12和TNF-α分别为(0.1233±0.0497)μg/L和(0.1885±0.0063)μg/L,较治疗前降低,两组化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晚期胃癌患者效果显著,降低化疗方案所致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 TCI)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于鄢陵县中心医院行LC治疗的80例老年患者,均为ASAⅠ~Ⅱ级。按给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TCI组( A组)和恒速输注组( B组),每组40例。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插管时( T2)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明显低于基础值(T1),B组低于A组(P﹤0.05);A组丙泊酚、雷米芬太尼总用量均少于B组(P均﹤0.05);A组初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较B组提前( P均﹥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呼吸抑制及术中知晓。结论对老年LC术患者使用TCI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安全有效,有利于指导合理用药,提高麻醉安全性。
作者:李爱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 X线摄影对乳腺癌多形态影像学分析的价值,提高乳腺癌的影像学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8例经病理证实乳腺癌的数字乳腺X线摄影资料,评价数字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临床触及肿块110例,占55%,肿块伴钙化42例,占21%;不对称性密度增高伴结构紊乱27例,占13%,PAGETS病4例,占2%;皮肤增厚32例,占16%,乳头内陷28例,占14%。结论数字乳腺X线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较高,结合临床病史和触诊检查有助于术前诊断。
作者:张爱辉;于湛;高剑波;梁盼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 CSP)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9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治疗方法及疗效等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9例CSP 患者中13例误诊为宫内妊娠,其余16例患者结合病史及阴道彩超确诊。29例CSP患者中1例予急诊子宫切除术,1例急诊子宫动脉栓塞术,2例行经阴道病灶切除术,其余25例入院后应用米非司酮、氨甲蝶呤或两药联合应用预处理,15例患者单纯药物治疗成功,2例药物治疗过程中阴道流血量多,予急诊子宫动脉栓塞术成功止血后行宫腔镜病灶切除,余8例患者中2例行宫腔镜下清宫术,3例行宫腔镜下病灶电切术,1例宫腔镜下病灶电切术时阴道流血量多,立即行经腹子宫下段病灶切除术,1例宫腔镜检示子宫憩室妊娠,病灶与膀胱粘连严重,予经腹子宫下段病灶切除术,1例予经阴道子宫瘢痕妊娠切除术。单纯药物治疗失败10例患者经保守手术治疗均治疗成功。单纯药物治疗术后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恢复正常时间及阴道流血时间长,月经恢复慢。结论早期诊断及个性化选择保守手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治疗方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可避免切除子宫,缩短患者恢复时间。
作者:李文艺;陈俐俐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