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脏血流阻断在肝脏部分切除手术中应用的动物研究

蒲辉;姚敦武;龚连生

关键词:中心静脉压, 肝下下腔静脉, 血流阻断
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价血流阻断在家兔肝脏部分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取家兔为实验对象,分为四组,每组20只,分别对其进行Pringle法、半肝阻断法、半肝阻断+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法阻断肝脏血流及空白对照(仅开腹,但不做其他处理),分别测量阻断前、后的中心静脉压,肝脏部分切除后的出血量(切除相同部位的肝脏,尽量保证其大小及肝脏断面的面积相等),阻断20 min后恢复肝脏血流30 min,分别测量阻断前后转氨酶的数值。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为了解肝下下腔静脉阻断对家兔的影响,另取家兔15只,全麻后开腹结扎其肝下下腔静脉(肾静脉以上),关腹后清醒麻醉,观察其存活情况及术后第7天的肝、肾功能变化。结果①除半肝阻断法外,其余方法中心静脉压显著下降。②三种阻断方法的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减少,半肝阻断+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法出血量少。③三种阻断方法均对肝功能有损害,Pringle法损害大,其余两种方法无明显差异。单纯结扎肝下下腔静脉对家兔无明显影响(麻醉清醒后可正常进食及活动),术前、术后的肝、肾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下下腔静脉联合半肝血流阻断在肝脏部分切除手术中可有效降低中心静脉压,减轻术中出血,同时不增加肝功能损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阻断方法。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丙泊酚应用于无痛胃镜检查过程中的镇静效果。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静脉推注丙泊酚1 mg/kg行胃镜检查;B组静脉推注丙泊酚1.7 mg/kg行胃镜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镇静效果、内镜医师满意度。结果 A组患者完全满意17例,基本满意3例;B组完全满意18例,基本满意2例;A组内镜医师完全满意18例,基本满意2例;B组完全满意17例,基本满意3例,两组患者检查结束后患者的镇静效果和内镜医师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40例患者意识消失时间、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丙泊酚1.0 mg/kg用于无痛胃镜检查具有安全性、实用性及经济性,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及开展。

    作者:刘景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MHD患者126例,统计低血压发生情况,并对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低血压与非低血压患者年龄、体质量增长率、白蛋白( ALB)、C-反应蛋白( CRP)、射血分数值、血红蛋白伴发糖尿病、冠心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并发糖尿病、CRP与ALB是低血压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炎症状态、糖脂代谢紊乱、高龄与营养不良均是老年MHD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可作为早期预测MHD患者低血压状态的重要因素。

    作者:潘锐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子宫内膜息肉108例经宫腔镜手术治疗的诊治体会

    目的:总结108例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中医院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108例经宫腔镜检查加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全身麻醉下采用宫腔镜手术摘除。结果108例中异常子宫出血70例(64.81%),合并不孕30例(27.27%),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增厚20例(18.52%),提示子宫内膜不均质占位65例(60.18%)。手术时间(17.56±7.23)min,术中出血(15.30±5.10)ml,术后月经异常者恢复正常,术后妊娠18例。结论子宫内膜息肉是宫腔内常见的一种良性病变,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手段。

    作者:申素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清丰县人民医院脑外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基础护理。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护理基础上加施肠外营养支持,而实验组患者在基础护理前提下在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免疫状况和营养状态。结果实验组第7天时营养状况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的营养支持在第7天时的免疫学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病例少于对照组( 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有显著的营养维持效果,并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以及增加抵抗力,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作者:赵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七叶皂苷钠治疗急性轻症胰腺炎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治疗急性轻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急性轻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所有患者均采取禁食、胃肠减压、抗炎、抑制胰液分泌以及抗感染等基础性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施加七叶皂苷钠辅助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有效率为85.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治疗急性轻症胰腺炎时应用七叶皂苷钠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自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丁咯地尔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5月尉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0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丁咯地尔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丁咯地尔联合弥可保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神经症状与体征评分变化及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神经症状、体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MNCV、SNCV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丁咯地尔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明显改善神经症状、体征,增加神经传导的速度,临床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陆小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大叶性肺炎102例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3年5月诊治的102例儿童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X线或CT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患儿中发热100例,咳嗽99例,胸痛19例;发病短2 d,长10 d;病原学检查提示支原体血清IgM阳性45例,白细胞计数﹥10×109/L 49例,C-反应蛋白﹥40 mg/L 26例,混合感染61例,肝及心肌损害82例(心肌损害73例,肝损害19例)。经系统性治疗后治愈89例,好转11例,转上级医院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持续发热≥3 d,伴咳嗽或持续高热原因不明的年长儿应早期影像学检查及加强病原学检查,应及时诊断,针对性用药、抗生素足量、联合、疗程应用,密切接触者可能会传染,合并胸膜炎、胸腔积液及有全身中毒症状者可予激素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黑淑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内黄县人民医院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00例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100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出血,未发现有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临床效果显著,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不会引起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杜铁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131 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131 I治疗105例甲状腺功能亢进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05例甲状腺功能亢进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9.1%(49/55),对照组为74%(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T3、TT4、FT3、FT4、TSH、FPG、2hPG、HbAlc水平均明显比对照组低( P﹤0.05);治疗后9、12、24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减低发生率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复发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 P﹤0.05)。结论131 I 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良好。

    作者:康杰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D62 P分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D62P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按照指南给予标准化治疗,干预组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血塞通注射液。两组均在入院时和治疗后12 d检测血清CD62P分子和血小板膜CD62P分子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急诊入院时血清CD62P分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88,P﹥0.05),血小板膜CD62P分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43,P﹥0.05);治疗后12 d,两组血清CD62P分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91,P﹤0.05),血小板膜CD62P分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61,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能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时患者的血清和血小板膜CD62P分子水平,但是对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及病情转归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陆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晚期胃癌患者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晚期胃癌患者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4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单用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影响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4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12(IL-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别为(0.1663±0.0523)μg/L和(0.2129±0.0055)μg/L,较治疗前升高;对照组治疗后IL-12和TNF-α分别为(0.1233±0.0497)μg/L和(0.1885±0.0063)μg/L,较治疗前降低,两组化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晚期胃癌患者效果显著,降低化疗方案所致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淇县人民医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88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综合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血清纤维化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2%,对照组为8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血清纤维化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纤维化各项指标变化程度均大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具有确切的临床效果,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常学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焦虑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焦虑应用黛力新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长葛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焦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黛力新片10.5 mg,早、午口服治疗。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分别采用NIHSS量表对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分,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患者的焦虑程度,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HAMA及NI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明显降低( P﹤0.05)。结论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焦虑,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敏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探讨鼻内镜下治疗结构性鼻炎的手术方法和疗效

    目的:研究分析鼻内镜下治疗结构性鼻炎的手术方法,并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汤阴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2例结构性鼻炎患者,其中鼻中隔轻度偏曲65例次,筛大泡34例次,中鼻甲气化22例次,中鼻甲曲线反常19例次,下鼻甲内伸18例次,钩突骨质增生或者向内偏曲14例次,下鼻甲肥厚伴随骨质增生14例次,中鼻甲骨质增生11例次。分别给予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经过6~18个月的随访,治愈例数为67例(81.71%),有效例数为12例(14.63%),无效例数为3例(3.66%);无效的3例患者均为下鼻甲肥厚伴随骨质增生者,加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愈。82例患者中的4例患者出现鼻内结构粘连,及时分离换药后治愈。结论鼻内镜治疗结构性鼻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针对各种结构性鼻炎治愈率较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范述孝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子宫瘢痕妊娠29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 CSP)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9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治疗方法及疗效等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9例CSP 患者中13例误诊为宫内妊娠,其余16例患者结合病史及阴道彩超确诊。29例CSP患者中1例予急诊子宫切除术,1例急诊子宫动脉栓塞术,2例行经阴道病灶切除术,其余25例入院后应用米非司酮、氨甲蝶呤或两药联合应用预处理,15例患者单纯药物治疗成功,2例药物治疗过程中阴道流血量多,予急诊子宫动脉栓塞术成功止血后行宫腔镜病灶切除,余8例患者中2例行宫腔镜下清宫术,3例行宫腔镜下病灶电切术,1例宫腔镜下病灶电切术时阴道流血量多,立即行经腹子宫下段病灶切除术,1例宫腔镜检示子宫憩室妊娠,病灶与膀胱粘连严重,予经腹子宫下段病灶切除术,1例予经阴道子宫瘢痕妊娠切除术。单纯药物治疗失败10例患者经保守手术治疗均治疗成功。单纯药物治疗术后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恢复正常时间及阴道流血时间长,月经恢复慢。结论早期诊断及个性化选择保守手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治疗方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可避免切除子宫,缩短患者恢复时间。

    作者:李文艺;陈俐俐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7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 NIHSS)评分为(10.10±2.01)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分别为(4.48±0.46)mPa/s、(8.02±0.87)mPa/s、(1.47±0.17)mPa/s和(42.68±3.24)%,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 P﹤0.05)。结论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健;李淑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醒脑静注射液对脑卒中伴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脑卒中伴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结经验以提高自身治疗水平。方法将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6例脑卒中伴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记录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0.43%、94.00%,治疗后观察组 Glasgow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卒中伴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肯定,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李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肝脏血流阻断在肝脏部分切除手术中应用的动物研究

    目的:分析并评价血流阻断在家兔肝脏部分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取家兔为实验对象,分为四组,每组20只,分别对其进行Pringle法、半肝阻断法、半肝阻断+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法阻断肝脏血流及空白对照(仅开腹,但不做其他处理),分别测量阻断前、后的中心静脉压,肝脏部分切除后的出血量(切除相同部位的肝脏,尽量保证其大小及肝脏断面的面积相等),阻断20 min后恢复肝脏血流30 min,分别测量阻断前后转氨酶的数值。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为了解肝下下腔静脉阻断对家兔的影响,另取家兔15只,全麻后开腹结扎其肝下下腔静脉(肾静脉以上),关腹后清醒麻醉,观察其存活情况及术后第7天的肝、肾功能变化。结果①除半肝阻断法外,其余方法中心静脉压显著下降。②三种阻断方法的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减少,半肝阻断+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法出血量少。③三种阻断方法均对肝功能有损害,Pringle法损害大,其余两种方法无明显差异。单纯结扎肝下下腔静脉对家兔无明显影响(麻醉清醒后可正常进食及活动),术前、术后的肝、肾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下下腔静脉联合半肝血流阻断在肝脏部分切除手术中可有效降低中心静脉压,减轻术中出血,同时不增加肝功能损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阻断方法。

    作者:蒲辉;姚敦武;龚连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疗效观察

    乳腺增生病是女性常见的乳房疾病,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首位。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越来越低龄化。乳腺增生病以乳房肿块、经前疼痛加重经后减轻为特点,好发于30~40岁妇女的一种慢性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一类病。临床上按中医辨证施治分为肝郁痰凝、冲任不调两型。2005年3月至2012年5月笔者用中药治疗25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金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一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提高对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认识,探讨诊治方法。方法分析2013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1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以往有关文献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口服泼尼松1个月后治愈。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较罕见,病因未明,可能与变态反应有关。

    作者:张晔;胡晓林;胡开兵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