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患者昏迷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选取镇平县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196例昏迷患者,进行仔细诊断并合理抢救,分析其昏迷原因及处理效果。结果导致昏迷原因包括:脑血管疾病占32.7%、中毒占27.6%、糖尿病占20.4%、心血管疾病占14.3%、其他占5.1%。入院抢救后5级12例、3~4级180例、1级4例。结论引发急诊内科患者昏迷的因素包括脑血管疾病、中毒、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及时予以诊断治疗,能够确保患者生命体征保持稳定,减少患者病死率。
作者:郭丛径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3年5月诊治的102例儿童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X线或CT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患儿中发热100例,咳嗽99例,胸痛19例;发病短2 d,长10 d;病原学检查提示支原体血清IgM阳性45例,白细胞计数﹥10×109/L 49例,C-反应蛋白﹥40 mg/L 26例,混合感染61例,肝及心肌损害82例(心肌损害73例,肝损害19例)。经系统性治疗后治愈89例,好转11例,转上级医院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持续发热≥3 d,伴咳嗽或持续高热原因不明的年长儿应早期影像学检查及加强病原学检查,应及时诊断,针对性用药、抗生素足量、联合、疗程应用,密切接触者可能会传染,合并胸膜炎、胸腔积液及有全身中毒症状者可予激素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黑淑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丙型肝炎抗体(抗-HCV)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法检测为弱反应性样本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法再分析,以减少临床误诊及漏诊的发生。方法选择ELISA法检测抗-HCV吸光度值/临界值( S/CO)﹤3.8的样本152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A组80例( S/CO﹤0.3)、B组32例(0.75≤S/CO﹤1.0)、C组40例(1.0≤S/CO﹤3.8),所有样本应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进行复检,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A组FQ-PCR复检均为阴性;B 组 FQ-PCR 复检2例 HCV-RNA 阳性;C 组 FQ-PCR 复检14例 HCV-RNA 阳性,26例 HCV-RNA 阴性。结论 ELISA法检测抗-HCV为弱反应性样本,应进一步对患者进行确认试验,以减少临床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作者:董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乳腺增生病是女性常见的乳房疾病,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首位。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越来越低龄化。乳腺增生病以乳房肿块、经前疼痛加重经后减轻为特点,好发于30~40岁妇女的一种慢性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一类病。临床上按中医辨证施治分为肝郁痰凝、冲任不调两型。2005年3月至2012年5月笔者用中药治疗25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金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临床特点、伴发疾病及临床治疗,总结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在博爱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47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总结其发病诱因、首发临床症状、伴发疾病及治疗情况等。结果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发病诱因为感染,76.6%的老年患者同时有2种及以上的诱发因素;老年患者多以呼吸困难和咳嗽、咳痰为主要的首发临床症状;发病时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其他内科疾病,85.1%的患者同时伴有2种及以上疾病,以冠心病为主,但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往往有多个诱发因素和多个伴发疾病,而症状不典型,非特异性症状繁琐复杂;临床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并发症,联合用药,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适当休息与锻炼,正确的指导饮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仝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剂氧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286例患儿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用复方异丙托溴胺溶液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对照组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对两组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和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在主要症状、改善体征、住院天数、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能快速缓解患儿的症状、体征,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是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用药方案。
作者:廖景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回顾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术期如何降低多重血栓发生的措施及临床经验。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骨科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符合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 DVT)诊断标准的3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获得并发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高危因素和预防措施。结果①年龄﹥60岁,心肌梗死( MI),雌激素使用,肺栓塞( PE)史以及DVT史,ASA分级以及恶性肿瘤或化疗是主要的因素。②使用多重血栓预防措施后,380例患者中发生DVT 25例,发生率是6.58%。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存在多种导致多重血栓发生的高危因素,经过采取多重预防措施后,可以降低发生率。
作者:申博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131 I治疗105例甲状腺功能亢进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05例甲状腺功能亢进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9.1%(49/55),对照组为74%(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T3、TT4、FT3、FT4、TSH、FPG、2hPG、HbAlc水平均明显比对照组低( P﹤0.05);治疗后9、12、24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减低发生率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复发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 P﹤0.05)。结论131 I 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良好。
作者:康杰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究泮托拉唑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68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对照组34例患者给予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34例给予泮托拉唑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显效率为32.35%,总有效率为82.35%;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显效率为61.76%,总有效率为94.12%。观察组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胃溃疡,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隐源性大咯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例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隐源性大咯血患者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 BAE),术中行主动脉造影。对支气管动脉( BA)和非支气管动脉( NBSA)进行评估,分析血管造影表现。随访观察BAE的临床效果及术后肺部CT表现。结果6例患者中4例有吸烟史,血管造影共发现15支BA,肋间动脉3支。呈病理性改变11支,其主干增粗,可见血管末梢不同程度的增生,主干正常4支。所有患者BAE后即刻获得止血,随访时间内均未再发咯血,术后CT扫描未见异常。结论 BA是隐源性大咯血的主要责任血管,长期吸烟可能是导致隐源性咯血的主要因素,超选择性BAE治疗隐源性大咯血安全、疗效显著。
作者:张战利;杨瑞民;肖刚;王建利;葛永强;张铭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检验和治疗对策。方法选择勉县县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血小板检验和治疗对策。结果急性组外周血中血小板、血小板相关抗体G(PAIgG)和血红蛋白含量与慢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结合监测血小板、PAIgG和血红蛋白含量对诊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余东娟;胡应秀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婴儿良性颅内压增高症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和发病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3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儿,总结发病率,观察临床特点,结合文献分析其发病相关因素。结果占住院婴儿的构成比为1.3%,年龄中位数为5.52个月,初发或伴发病27例,症状主要表现为烦躁、呕吐、惊战,无神经系统症状8例。发病相关因素:病毒感染27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91%,皮质激素减量1例。预后均良好。结论婴儿良性颅内压增高临床表现不特异且多变,可能存在高发年龄,相关因素多样,感染和缺铁性贫血有很高伴发率,部分颅内高压反复发生,一般预后良好。婴儿良性颅内压增高更多的、确切的相关因素和机制需要进一步明确。
作者:张庆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不同的降糖策略及清创时机对糖尿病足溃疡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2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快速降糖组及渐进降糖组,比较组间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足溃疡愈合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不同降糖策略下溃疡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渐进降糖组比较,快速降糖组血糖达标早、低血糖发生频繁。两组患者清创越早,其溃疡愈合时间越短( P﹤0.05)。结论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住院期间降血糖不应苛求血糖达标,应重视避免低血糖的风险,尽早行清创手术。
作者:程劲松;汪四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比阿托伐他汀和脂必妥片早期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通许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服用阿托伐他汀和脂必妥片,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降脂效果、心功能、不良反应等临床指标。结果阿托伐他汀组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改善情况优于脂必妥片组(P﹤0.01),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径、左心射血分数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脂必妥片组(P﹤0.01),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脂必妥片组( 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和脂必妥片都具有良好的降脂和改善心功能效果,而阿托伐他汀的效果更好,且药物安全性高。
作者:陈春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老年重症患者真菌感染药物使用情况及效果。方法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66例老年重症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痊愈31例,好转17例,死亡18例。结论对老年重症患者要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激素,以减少医院真菌感染。
作者:白桂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鼻内镜下治疗结构性鼻炎的手术方法,并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汤阴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2例结构性鼻炎患者,其中鼻中隔轻度偏曲65例次,筛大泡34例次,中鼻甲气化22例次,中鼻甲曲线反常19例次,下鼻甲内伸18例次,钩突骨质增生或者向内偏曲14例次,下鼻甲肥厚伴随骨质增生14例次,中鼻甲骨质增生11例次。分别给予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经过6~18个月的随访,治愈例数为67例(81.71%),有效例数为12例(14.63%),无效例数为3例(3.66%);无效的3例患者均为下鼻甲肥厚伴随骨质增生者,加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愈。82例患者中的4例患者出现鼻内结构粘连,及时分离换药后治愈。结论鼻内镜治疗结构性鼻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针对各种结构性鼻炎治愈率较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范述孝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脑卒中伴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结经验以提高自身治疗水平。方法将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6例脑卒中伴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记录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0.43%、94.00%,治疗后观察组 Glasgow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卒中伴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肯定,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李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提高对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认识,探讨诊治方法。方法分析2013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1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以往有关文献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口服泼尼松1个月后治愈。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较罕见,病因未明,可能与变态反应有关。
作者:张晔;胡晓林;胡开兵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清丰县人民医院脑外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基础护理。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护理基础上加施肠外营养支持,而实验组患者在基础护理前提下在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免疫状况和营养状态。结果实验组第7天时营养状况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的营养支持在第7天时的免疫学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病例少于对照组( 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有显著的营养维持效果,并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以及增加抵抗力,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作者:赵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总结108例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中医院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108例经宫腔镜检查加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全身麻醉下采用宫腔镜手术摘除。结果108例中异常子宫出血70例(64.81%),合并不孕30例(27.27%),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增厚20例(18.52%),提示子宫内膜不均质占位65例(60.18%)。手术时间(17.56±7.23)min,术中出血(15.30±5.10)ml,术后月经异常者恢复正常,术后妊娠18例。结论子宫内膜息肉是宫腔内常见的一种良性病变,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手段。
作者:申素峰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