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翠萍;郭晓江
目的 探讨羊水过少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406例羊水过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分娩方式中,阴道试产中转急诊剖宫产组及阴道分娩组的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选择剖宫产组(P<0.05).结论 羊水过少患者中有条件阴道分娩者应严密监测胎心、羊水及产程进展情况,及时剖宫产是处理羊水过少安全而重要的措施.
作者:朱静;郭盼盼;李永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3%高渗盐水与20%甘露醇治疗颅脑外伤合并颅内高压的疗效.方法 30例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颅内高压患者给予开颅减压术治疗后,其中15例给予3%高渗盐水脱水减压治疗,另15例术后给予20%甘露醇降颅压治疗,监测两组颅内压(ICP)下降幅度、起效时间及有效降压时间.结果 与脱水药物治疗前比较,使用3%高渗盐水与20%甘露醇后颅内压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高渗盐水与20%甘露醇下降ICP的幅度、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高渗盐水的降压持续时间长于20%甘露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高渗盐水与20%甘露醇均可显著降低颅内压,但3%高渗盐水的有效持续时间更长.
作者:梁春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改良DCF方案(mDCF)腹腔灌注射频热疗对晚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30例病理组织学确诊的晚期胃癌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改良DCF方案腹腔灌注热疗组(简称mDCF腹灌热疗组)15例,化疗方案为多西他赛(艾素)4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亚叶酸钙4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5-Fu 400 mg/m2,静脉冲入,第1天;5-Fu 1000 mg/m2持续泵入46 h第1、第2天;顺铂 40 mg/m2加入44 ℃生理盐水1500~2000 ml中,行腹腔灌注,然后腹腔射频热疗1.5 h,温度42~43 ℃.14 d为1个治疗周期.ECF方案组(以下简称ECF组),表柔比星60 mg/m2,静脉冲入,第1天;5-FU 600 mg/m2,持续静脉泵输注120 h;顺铂20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21 d为1个周期.治疗前后进行KPS评分,2个周期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 mDCF腹灌热疗组15例中CR 3例,PR 5例,SD 5例,PD 2例,有效率(CR+PR)53.33%,ECF组CR 1例,PR 3例,SD 7例,PD 4例,有效率(CR+PR)26.67%.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程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mDCF腹灌组和ECF组KPS评分分别为(83.52±5.49)分、(79.96±7.6)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CF腹腔灌注热疗对晚期胃癌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较轻,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
作者:周士霞;张中冕;王海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分析肛肠疾病术后疼痛的原因以及止痛方法.方法 将120例肛肠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止痛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对疼痛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有效减轻了术后疼痛及相关并发症,明显有助于术后恢复.结论 肛肠疾病的术后疼痛与解剖、麻醉方法、手术方法、术中及术后操作等因素相关,相应的止痛方法效果良好.
作者:张凤江;李梦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由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发展的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明确内膜异位恶变的规律.方法 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新发卵巢恶性肿瘤患者74例,其中7例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发展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总结这7例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7例患者中有异位病史4例.7例患者中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发展为透明细胞癌4例,发展为黏液性囊腺癌2例,发展为卵巢未分化肉瘤1例.结论 由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发展的卵巢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所以临床医师应加强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便对本病早发现、早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苏继颖;张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采用综合措施预防动力髋螺钉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终结果.方法 术后采用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针,并配合下肢功能锻炼、下肢气压泵等机械预防方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 本组126例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发生率1.6%,无一例出现肺栓塞.结论采用综合预防措施是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作者:常继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19岁,以发热、四肢酸痛、无力半月余,加重4 d为主诉前来就诊.患者就诊前半个月始发发热、四肢酸痛、无力,休息后可缓解,近4 d四肢酸痛、无力加重,无法行走,伴胸闷、气促.既往史:16年前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病情稳定.查体:体温37 ℃, 脉搏98次/min, 呼吸20次/min, 血压122/70 mm Hg(1 mm Hg=0.133 kPa).体质量62 kg,神清,精神差,双上肢肌力Ⅳ级,双下肢肌力Ⅲ级,四肢肌肉压痛明显,共济运动不合作、感觉正常;腱反射(++);病理征阴性.入院后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4.91×109/L、中性粒细胞69.3%,急诊生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458.7 I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939.3 IU/L、肌酸激酶(CK)8081.5 I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381.3 IU/L.肝胆脾CT平扫:重度脂肪肝.
作者:王志丹;陈少玫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与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36例晚期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化疗至少2个周期,比较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中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与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直肠癌的疗效相近,但前者具有用药更为方便,耐受性稍好,安全性更好等优点,值得临床一线使用.
作者:姚丽鸽;高伟艳;顾爱丽;孔天东;朱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测定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FRS)致急性肾损害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胱抑素C(Cys-C)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12年4月沅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患者85例作为观察对象,同时选取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对照.采血测定CRP、Cys-C、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并对CRP和Cys-C的含量变化及其与Cr、BUN、Ccr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 HFRS 患者体内CRP、Cys-C、Cr和BUN的含量随临床分期而变化,在发热期呈显著升高趋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在少尿期达到峰值(P<0.01),但多尿期和恢复期的水平与健康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RS 患者体内的CRP和Cys-C均与Cr、BUN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93、0.735和0.801、0.766(P<0.01),且均与Ccr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32和-0.589(P<0.05).结论 C-反应蛋白和胱抑素C均是肾病综合征出血热致急性肾损害的敏感和良好标志物,与肾小管损害的程度及预后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适用于作为肾功能改变的标志物.
作者:唐彩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食管空肠单层排线吻合法预防术后吻合口漏的疗效.方法 分析1987年10月至2012年5月连续119例进展期胃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单层排线吻合法的临床结果.结果 手术死亡率为1.68%(2/119).存活的117例中,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漏和吻合口狭窄.有3例(2.52%)术后发生轻度返流性食管炎.结论 食管空肠单层排线吻合法可减少进展期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简单、易学、安全、有效.
作者:阎德杰;江展庆;陈建光;马志忠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手辅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全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诊治的胃癌患者55例,观察术中、术后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55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25.5±25.9)min,术中出血量(187.8±22.1)min,手术淋巴结清扫数目(14.35±3.5)枚,术后住院时间(8.9±0.7)d,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4.27±0.21)d,手术并发症: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出血、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结论 手辅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全切除术是一项安全可行的术式,基本达到了胃癌手术操作规范要求,但仍需大样本观察研究.
作者:胡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热毒宁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4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及常规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退热天数、双侧腮腺肿胀消退天数均较对照组缩短,其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毒宁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确切可靠,无明显不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蔡汉萍;朱兴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恢复的疗效及应用效果.方法 对照组65例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试验组65例采用临床优质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5、30、60 d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清醒率,同时对两组患者的家属满意率、响铃率、院内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30、60 d,试验组患者GCS评分和清醒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家属满意率、响铃率、院内感染率等均有所改善.结论 开展临床优质护理有利于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苏醒,同时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并改善医患关系.
作者:张华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可视下行无痛人工流产与传统人工流产的优势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在台安县恩良医院接受人工流产的500例妇女,随机分成超导组与传统组,每组250例,其中超导组在超声引导可视下行无痛人工流产,传统组采用普通的人工流产术,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镇痛效果方面超导组有效率高于传统组,且在发生流产综合征或者子宫穿孔以及流产不全的几率方面超导组明显低于传统组.结论 超声引导可视下行无痛人工流产不仅减轻患者痛苦,而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任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rhIGF-I)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24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rhIGF-I组(预先使用rhIGF-I,50 μg/kg,腹腔注射)、缺血组和对照组(后两组预先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 h后,前两组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20 U/kg)建立心肌缺血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测定注射垂体后叶素后即刻与60 min时大鼠左室收缩末压(LVE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心室内压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心肌缺血模型建立60 min时处死大鼠.测定血浆心肌肾素活性(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心肌细胞内环磷腺苷酸(cAMP)的含量;血清、动脉条中NOS活性及NO含量;心肌组织匀浆内钙离子含量.结果 rhIGF-I组与缺血组相比LVESP、±dp/dtmax明显提高,LVEDP下降.血清和心肌中RA、AngⅡ降低;心肌细胞内cAMP,心肌Ca2+增加;NOS活性,NO含量增加.结论 rhIGF-I可对急性心肌缺血后导致的心功能下降起到保护作用.减少心肌缺血大鼠体内AngⅡ含量;提高NOS活性、NO含量;增加心肌细胞内cAMP含量可能是其发挥心功能保护作用的机制.
作者:王宗方;曹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EP)早期肾损害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116例EP早期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40例)、厄贝沙坦组(39例)和联合组(37例).贝那普利组给予盐酸贝那普利片口服; 厄贝沙坦组给予厄贝沙坦片口服;联合组给予贝那普利+厄贝沙坦口服,参照降压目标调整用药剂量.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酸(SUA)、血β2-微球蛋白(β2-MG)、尿β2-MG、尿微量白蛋白(mAlb)等指标.结果 治疗前三组患者的SBP、DBP、BUN、Scr、SUA、血β2-MG、尿β2-MG、尿m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治疗12周后三组患者的SBP、DB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1),而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患者的BUN、Scr、UA、血β2-MG、尿β2-MG、尿mAlb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P<0.01),但联合组较其他两个单药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或P<0.01).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更能减少微量白蛋白尿的排泄,协同改善肾功能,优于二者单用,具有独立于降血压之外的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刘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小剂量组48例给予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30 mg,2次/d;大剂量组47例给予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150 mg/次,1次/d,连续治疗10 d后观察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大剂量组总有效率(95.74%)明显高于小剂量组(77.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26%)与小剂量组比较(2.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能够提高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继续研究和推广.
作者:史西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与局麻药利多卡因混合用于骶管内麻醉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需要在骶管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肛肠疾病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D组:1.5%利多卡因20 ml+右美托咪定1 μg/kg,L组:1.5%利多卡因20 ml.记录麻醉起效时间、作用时间、术后首次疼痛时间、术后疼痛VAS评分以及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D组与L组比较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麻醉持续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5),MAP在给药后15、30、60 min明显下降(P<0.05),HR在给药后5 min后所有时间点D组都比L组明显减慢(P<0.05).D组有6例患者心动过缓,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其他明显的并发症.结论右美托咪定1 μg/kg与局麻药伍用于骶管内是安全可靠的,可以缩短起效时间、延长麻醉持续时间和镇痛时间,但需注意其减慢心率的不良反应.
作者:张英传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妇科开腹手术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传统模式改变后对患者术后短期内的恢复是否有影响.方法 选取不同阶段妇科开腹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清洁-污染切口病例378例,按抗菌药物使用的不同分为A、B、C三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发热人数、白细胞数及中性粒比例、切口甲级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妇科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传统模式的改变并没有影响患者术后短期内的恢复,而且节约了医疗资源,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郭维婵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6例患者中孕早期16例,孕中期48例,孕晚期12例;发病于24 h确诊74例,占97.4%,误诊2例,占2.6%;保守药物治疗4例,手术治疗72例,其中单纯阑尾炎切除术64例,剖宫产+阑尾炎切除术8例;手术病例为单纯阑尾炎者无流产和早产的发生,化脓性阑尾炎者流产和早产发生率为23.1%(6/24),阑尾穿孔腹膜炎者流产和早产发生率为38.9%(7/18).结论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具有阑尾点上移、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局部感染易扩散等临床特点;孕早期阑尾炎易于诊断,但孕中晚期阑尾炎诊断较困难;根据不同孕期、不同病情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富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