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金
70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益肾调督取穴组36例和普通取穴组34例,治疗30天.结果:临床疗效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1),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降血脂方面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5).
作者:庞勇;李保良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膝关节疼痛常见于老年性关节炎、滑膜炎、风湿性关节炎、外伤性关节炎等膝关节疾病.笔者在1996年,应用针刺配合温灸治疗本病93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玲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刘××,女,66岁,干部,1998年7月28日入院.主诉:关节痛4年,加重1个月.4年前因双手长时间浸泡冷水后出现双手小关节刺痛、晨僵,伴肌肉酸痛,在协和医院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长期服中西药物及针灸治疗,症状时好时坏.今夏因在空调房间内逗留出现双手小关节痛甚,向腕、肘、肩、踝、膝、髋关节发展,上述关节红、肿,活动受限,遇冷加剧、伴低热.
作者:张晓霞;陈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采用辨证分型的方法,对60例带状疱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并设药物对照组观察.通过对其疱疹消退情况和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分析,结果认为针灸对机体免疫力低下所伴发的严重带状疱疹具有较好的疗效,且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作者:李敏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丁××,女,62岁,因半侧身体感觉异常5年,加重半年,于1997年4月收住我院针灸科.神志清楚,精神尚好.自感身体以督任脉为界,左侧偏冷,右侧偏热,左侧浅感觉明显弱于右侧,双侧四肢末端肿胀,按之凹陷,手掌不能合拢.胃纳不佳,大便不畅,小便尚好.舌质红,右半侧苔黄腻,脉弦.中医辨证为:经络阻滞,阴阳不交.治疗:针刺选用内关透外关、合谷透后溪、太冲透涌泉,配足三里、丰隆、阳陵泉.每日针1次,留针1小时.3次后感觉左侧发热,继而两侧温度感觉一样,浅感觉障碍消除,手脚肿胀减轻,继续治疗10次,诸症基本消失.嘱其调理饮食、情志,加强体质锻炼,随访半年无复发.
作者:葛翠瑶;庞继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1 一般资料21例中男14例,女7例;年龄在44~54岁之间;病程短半年,长2年.部位以上肢为多,其中多发者8例,单发者13例;纤维瘤直径大约0.8~1.5 cm.
作者:张和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视疲劳综合征表现为眼球酸胀、痛,视物发作性模糊,不能久视,或双眼慢性充血及头痛、头晕、恶心等,近视、远视、散光及屈光参差均可出现,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笔者自1995年以来采用耳穴贴压配合中药治疗视疲劳综合征8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和;张风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采用梅花针叩刺颈背腰骶部为主的方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878例.结果,经2个疗程治疗,治愈824例,显效4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9.2%.认为本法能够纠正植物神经调节障碍,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茂鹏;陈军;杨瑜瑛;宫岩;王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为探讨针灸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和作用机制,将60名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内关、神门的方法,对照组采用静滴极化液的方法.分别于治疗前及1疗程后取血查GMP-140和Plat及EKG.经治疗,症状及EKG好转者,治疗组17例(56.67%),对照组11例(36.67%),P<0.05.治疗组治疗后GMP-140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表明针刺内关神门可抑制血小板活性,防止血栓形成及易栓倾向,改善冠脉血流.
作者:张朝晖;王强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通过比较观察不同强度的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对慢性单发性关节炎症痛的疗效,借以寻找较适宜的TENS治疗强度.结果:刺激强度可影响多次TENS治疗慢性痛的效果.在每周1次和每周2次治疗的安排下,对3种刺激强度的疗效进行比较,发现:多次TENS治疗慢性炎症痛时,较弱刺激的疗效较好.
作者:刘红香;刘承;罗非;韩济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谭××,女,27岁.因患网球肘和踝关节陈旧性损伤,于1997年7月16日上午前来求治.经诊察后,让患者端坐于沙发上,针刺其右侧阳陵泉、悬钟、丘墟、太冲,左侧曲池、肘髎、小海、外关诸穴,行针得气后留针约5分钟,患者突然诉说头晕后便头歪身倾,不省人事.观其面色灰暗,口唇紫绀,是为晕针.即刻起针,触摸脉搏不应,呼吸微弱,遂立即抬高患者下肢,放低头部,用力按压患者水沟及左手合谷穴片刻,毫无反应.遂改用拿捏左腋窝下之极泉穴数下,并在胸部心前区部位按压5次,须臾,患者缓缓出现微弱呻吟;再用力按压左手合谷穴,患者才如梦初醒.继而点燃艾条熏灸神阙穴,并不断吹气助燃;数分钟后患者呼吸平稳,汗出已收,面色微微泛红,精神转佳.嘱口服50%葡萄糖液60ml,继续施灸约10余分钟,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再观察30分钟无任何不适后,方才离去.
作者:胡德金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采用针刺合谷、太阳两穴作为眼线纹刺术的麻醉方法,临床观察33例,并设敷药麻醉对照组17例观察.结果表明:针刺组镇痛显效9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100.0%,明显高于敷药组的总有效率11.8%(P<0.01),且无任何副作用.
作者:粘芙蓉;辛晓林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笔者于1997年8月开始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市从事针灸临床工作.这里哮喘发病率高,一般采用药物治疗,患者非常痛苦.笔者在1997年8月~1998年8月用胸背部梅花针叩刺加拔火罐治疗本病125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治国;彭易雨;曾振秀;罗惠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采用针刺百会、关元、气海、中脘、足三里、三阴交,肾俞、阴陵泉等穴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52例;同时设用中西药物治疗的32例为对照组.经一疗程治疗,两组对比结果显示,针刺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肌酐、尿素清除率显著增强,且远期疗效更为明显.
作者:陈继良 刊期: 2000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本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小16岁,大69岁;病程短1周,长10年余.其中26例曾服过西药镇静剂,效果不显或产生耐药性.
作者:任建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历代医家认为透穴刺法具有协调阴阳、疏通经络,经气流通、上下相接,免伤卫气、增强针感的功用.临床实践中,可透之穴较多,大体分为竖透法、横透法、斜透法、围透法四类.临床实践证明,透穴刺法取穴少、针感强、疗效好,此法在临床上应用愈来愈广,治疗病种亦在逐步扩大.
作者:庞俊;韩志勇;菲斯·理查德逊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采用龙虎交战手法针刺阳陵泉为主治疗坐骨神经痛87例,同时设用平补平泻手法组50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8.5%,明显优于平补平泻手法组(P<0.005),表明龙虎交战手法针刺阳陵泉为主治疗坐骨神经痛较平补平泻手法疗效好.
作者:刘景洋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足跟骨骨质增生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老年病,症见足跟部疼痛,行走或站立时疼痛加重,有时牵及小腿部疼痛,活动受限.笔者采用针刺结合中药外用治疗此症,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高瑞琴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笔者应用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偏瘫60例,疗效明显,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观察60例,均经CT确诊,神志清楚者.男41例,女19例;年龄42~67岁之间,平均60岁;发病短7天,长28天.脑梗塞48例,脑出血12例;单肢瘫8例,偏侧瘫52例,共计患肢112只.其中肌力0级31只,Ⅰ级35只,Ⅱ级46只;出现肩关节半脱位疼痛者18例,肌萎缩、肌张力偏高者15例.
作者:许朝刚 刊期: 2000年第02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小15岁,大29岁;病程短2个月,长5年.
作者:丁原全;董瑞祥;张信 刊期: 200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