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4例临床分析

许慧娟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 腹壁切口, 子宫内膜异位症, 远期并发症, 手术操作, 剖宫产率, 剖宫产后, 病理确诊, 手术后, 发病率, 总结, 升高, 患者, 规范
摘要:剖宫产率的升高及手术操作不规范,造成腹壁切口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有所上升,也是剖宫产后远期并发症之一.我院8年来共收治并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4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彩色超声检测不全性药物流产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药物流产后宫内残留物的彩色超声表现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对68例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患者进行彩色超声检查,观察子宫大小及宫内残留物的二维声像图及局部血流特点,测量血流阻力指数(RI),同时追踪记录上述病例清宫术后的所见及病理结果,将二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8例患者中53例宫内残留物局部探及彩色血流呈低阻型动脉血流频谱,RI<1,清宫术后及病理检查为蜕膜、胎盘绒毛及陈旧血块,含有胎物成分;15例残留物局部未探及血流,清宫术及病理检查为陈旧性血块,无胎物成分.结论 彩色超声是观察宫腔内腔残留物存在的简便、实用、准确的检查方法,可提供与其他宫腔内疾病鉴别的参数指标,避免盲目给药或盲目清宫,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田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高血压脑出血并发中枢性低钠血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合并中枢性低钠血症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诊疗原则.方法 对38例脑出血合并中枢性低钠血症病例做分组分析,脑耗盐综合征(CSWS)25例,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13例.两组依据血Na+水平给予相应治疗.结果 38例患者血Na+回升至正常时间短1周,长5周;8例死于呼吸衰竭、严重肺部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脑出血合并中枢性低钠血症机制复杂,CSWS和SIADH二者临床表现相似,但治疗不同,需认真分析,避免误治.

    作者:郭晓兵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检测与病毒载量的关系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与HBV-DNA载量关系,为CHB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血清中IFN-γ、IL-4和IL-10的水平,荧光定量PCR法测血清HBV-DNA载量.结果 IFN-γ水平与HBV-DNA载量呈负相关(r=-0.290,P<0.01);IL-4和IL-10水平与HBV-DNA载量正相关(r=0.320,r=0.352,P<0.05).结论 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4和IL-10与HBV-DNA复制密切相关.

    作者:禹福科;郭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辛伐他汀治疗血脂正常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 将58例血脂正常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辛伐他汀片20 mg,每晚1次,并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分别做24 h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试验,检测心肌缺血总负荷(TIB)及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并记录缺血相关事件.结果 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TIB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运动耐量增加,由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缺血相关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明显改善心肌缺血,并能减少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以及缺血相关事件的发生.

    作者:陈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经桡动脉药物支架治疗分叉病变疗效分析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在经PCI冠状动脉病变中约占15%~16%,一直是心脏介入治疗的难题之一,操作技术复杂,容易引起再狭窄甚至闭塞[1].近年来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支架植入术即刻手术成功率显著提高,尤其是药物支架显著降低了再狭窄的发生率[2-3].目前对于经桡动脉药物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研究回顾性的总结了50例经桡动脉药物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以探讨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作者:肖丽梅;钱宝堂;谷青;周秀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异位妊娠18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对184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成功率为100%,其中腹腔镜手术占69.6%(128/184),184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5 d,无死亡病例.结论 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异位妊娠的误诊率显著减少,外科手术仍是异位妊娠的主要治疗方法,早期确诊、及时处理是提高异位妊娠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李春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小儿迁延性腹泻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特点、病因,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住院并诊断为迁延性腹泻的5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主要病因有感染、喂养不当、滥用抗生素造成肠道免疫力低下等;迁延性腹泻患儿多伴有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脱水等;寻找病因并针对病因进行综合治疗,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小儿迁延性腹泻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并发症多;积极寻找病因,针对病因治疗,辅以支持和对症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旭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老年人与中青年人涂阳肺结核临床与影像学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及中青年人肺结核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278例老年人(60~92岁)及415例中青年人(18~59岁)涂阳肺结核患者资料,综合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老年组与中青年组相比,发热、咯血、胸痛、胸闷、厌食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累及双侧肺老年组168例(60.43%),中青年组170例(40.96%);累及右肺下野老年组161例(57.91%),中青年组141例(33.98%);其中以纤维化病灶为主要表现者老年组169例(60.79%),中青年组170例(40.9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肺结核在临床特点及X线表现上不同于青壮年,了解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征有利于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曾祥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卡孕栓宫腔给药防治剖宫产术后出血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卡孕栓宫腔给药防治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于剖宫产中缝合子宫切口前放置1 mg卡孕栓于宫腔底部;对照组(50例)不放置卡孕栓.两组均于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10 U.结果 治疗组术中及术后2 h内出血量分别为(218±50)ml、(366±54)ml,对照组术中及术后2 h内出血量分别为(249±53) ml、(415±60)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用药前后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卡孕栓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效果好,安全,不良反应少,用药方法简单,值得推广.

    作者:刘芳;田云;谢建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手法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的疗效.方法 应用Barbecue翻滚法、Gufoni疗法、Casani解脱法对28例HC-BPPV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28例患者经上述手法复位治疗,1周后总痊愈率为60.7%,3个月后总痊愈率为78.6%,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手法复位治疗HC-BPPV有效、简便、安全,可作为HC-BPPV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张继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老年患者术后谵妄护理对策

    谵妄患者既有严重的精神症状又有原发病的症状(因身体多种隐患引起谵妄),因此,在护理方面有着特殊的要求.我科于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共护理老年术后谵妄患者28例,总结其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科于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共护理老年术后谵妄患者28例,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66~92岁,平均79岁.行开腹胆囊切除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9例,肝部分切除术5例,胃大部分切除术8例,脾切除术3例.28例患者术前均无精神病史及家族史.

    作者:牛红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新序贯疗法与传统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由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组成的新序贯疗法与传统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经胃镜检查确诊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且Hp阳性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采用新序贯疗法:前5 d口服泮托拉唑胶囊40 mg+阿莫林胶囊1000 mg,每日2次口服,后5 d改为泮托拉唑40 mg+左氧氟沙星200 mg+呋喃唑酮100 mg,每日2次口服,疗程结束后再行泮托拉唑40 mg,每日1次口服7 d;对照组(42例)采用经典三联疗法:泮托拉唑40 mg+阿莫林胶囊1000 mg+左氧氟沙星200 mg,每日2次,口服7 d,疗程结束后,再给予泮托拉唑40 mg,每日1次,口服10 d.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停药4周后各检查1次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学Giemsa染色.结果 观察组患者Hp根除率(95.8%)显著高于对照组(78.6%)(χ2=6.2214,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组成的10 d新序贯疗法Hp根除率高于传统三联疗法,且不良反应并无增加,安全可靠.

    作者:张兵;胡景芝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剖宫产2408例指征分析

    目的 规范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发生率.方法 对2004年至2008年2408例剖宫产原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为39.31%.2408例剖宫产指征顺位为:胎儿宫内窘迫(23.13%),社会因素(20.06%),难产(18.02%),臀位(12.00%),妊娠合并症并发症(10.00%),瘢痕子宫(8.85%),其他因素(7.56%).结论剖宫产率高由多方面因素引起,只有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通过医患双方、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花更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辅助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可行性.方法 将157例早期异位妊娠符合保守治疗条件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用米非司酮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对两组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转阴率(治愈率)、病灶包块吸收时间、阴道出血时间、毒素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流血时间A组较B组短(P<0.05),治疗中及治疗后的各种不良反应A组均较B组少且轻.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治疗效果可靠,缩短了出血时间,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宋秀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川芎清脑颗粒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川芎清脑颗粒与西比灵联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偏头痛的患者随机分成川芎清脑颗粒联合西比灵组60例(治疗组)和单用西比灵组(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川芎清脑颗粒10 g/次,3次/d,口服;西比灵10 mg,1次/晚,口服.对照组给予西比灵10 mg,1次/晚,口服,疗程均为4周.结果 川芎清脑颗粒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西比灵(P<0.05).结论川芎清脑颗粒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偏头痛的药物,与西比灵合用可提高疗效.

    作者:吴国荣;梁接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C-反应蛋白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筛选安阳市人民医院肾内科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住院慢性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期患者,入院后给予慢性肾功能衰竭标准治疗及对症治疗,第2天测定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将入选者分为hs-CRP≤3 mg/L与hs-CRP>3 mg/L两组,分析两组3年再住院率及病死率.调整临床危险因素后,使用卡方检验评价CRP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112例入选者中67% hs-CRP>3 mg/L,其3年病死率高于hs-CRP≤3 mg/L组患者(P=0.03),3年再住院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结论 CRP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相关.

    作者:胡芳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鹿瓜多肽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织学分析

    目的 探讨鹿瓜多肽对于缺血坏死股骨头组织学的影响,探讨鹿瓜多肽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制.方法 选用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2只,体质量3~4 kg,使用脂多糖及激素诱发股骨头坏死,将造模成功后的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按0.6 ml/kg肌内注射鹿瓜多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在用药开始4、8、12周各选取6只动物,使用过量的戊巴比妥将动物处死,取实验组和对照组股骨头进行HE染色,计算空骨陷窝率、成骨细胞计数.结果 实验组成骨细胞计数在使用鹿瓜多肽4、8、12周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空骨陷窝率在使用鹿瓜多肽4、8、12周显著低于对照组,鹿瓜多肽可显著促进坏死股骨头的修复及成骨细胞的增殖.结论 鹿瓜多肽可显著促进坏死股骨头的修复及成骨细胞的增殖,从而促进缺血坏死股骨头修复.

    作者:申利彬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不明原因腹水诊断中腹腔镜检查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腹腔镜检查在不明原因腹水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 对42例不明原因腹水患者的腹腔镜探查及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患者全部诊断明确,其中腹腔结核24例;腹腔恶性肿瘤16例,11例为转移性腺癌,5例为腹膜恶性间皮瘤;肝硬化2例.结论 腹腔镜检查对不明原因腹水是一种安全、准确的诊断方法.

    作者:安兆峰;韩彦华;杨丽超;张义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Kugel补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80例

    目的 探讨Kugel补片无张力修补术在临床的应用.方法 2005年6月至2009年3月应用Kugel补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180例腹股沟疝患者.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37 min,术后疼痛13例,阴囊水肿46例,切口感染3例,复发3例.结论 Kugel补片无张力修补术适合于老年腹股沟疝特别是复发疝的治疗.

    作者:刘洪涛;孙德利;张春礼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和P-选择素水平变化及其检测价值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及P-选择素(Ps)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的CHD患者101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37例,心肌梗死组(AMI)33例和健康对照组35例(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各组血清APN、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sPs)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HD患者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sP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类型CHD患者血清APN和sPs水平相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50.371、63.656,q=9.204、11.058,P<0.01),且SAP、UAP、AMI三组血清APN水平依次降低,SAP、UAP、AMI三组血清sPs水平依次升高.CHD患者血清APN与sPs水平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493,P<0.01).结论 CHD患者存在血清APN水平显著降低及sPs水平显著升高,两者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其水平变化可能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检测血清APN和sPs水平可作为观察CHD患者病情变化、判断预后及随访病情变化的指标.

    作者:李金怀;韩斌;杨文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