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涛;孙德利;张春礼
研究证实,白细胞介素- 6 (interleukin-6,IL-6) 主要由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是一种重要致炎因子,在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参与炎症损伤过程,具有刺激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分化和加速细胞急性期蛋白合成的作用,在急性脑出血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1].为此, 我们测定了50 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IL-6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吴浩;张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的疗效.方法 应用Barbecue翻滚法、Gufoni疗法、Casani解脱法对28例HC-BPPV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28例患者经上述手法复位治疗,1周后总痊愈率为60.7%,3个月后总痊愈率为78.6%,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手法复位治疗HC-BPPV有效、简便、安全,可作为HC-BPPV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张继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筛选安阳市人民医院肾内科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住院慢性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期患者,入院后给予慢性肾功能衰竭标准治疗及对症治疗,第2天测定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将入选者分为hs-CRP≤3 mg/L与hs-CRP>3 mg/L两组,分析两组3年再住院率及病死率.调整临床危险因素后,使用卡方检验评价CRP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112例入选者中67% hs-CRP>3 mg/L,其3年病死率高于hs-CRP≤3 mg/L组患者(P=0.03),3年再住院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结论 CRP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相关.
作者:胡芳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UAE)手术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8例产后大出血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UAE)手术,超选择插管进入双侧子宫动脉及侧支供血血管,经造影证实后,注入明胶海绵颗粒予以栓塞,重复造影,证实栓塞成功.结果 18例患者共栓塞子宫动脉35支,侧支供血血管共3支,栓塞成功率100%,3例患者出血逐渐停止,15例患者术后即时止血,无一例出血复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UAE手术治疗产后大出血即时、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高,保留了子宫、卵巢正常的生理功能,有利于患者的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慧玲;王倩青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及中青年人肺结核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278例老年人(60~92岁)及415例中青年人(18~59岁)涂阳肺结核患者资料,综合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老年组与中青年组相比,发热、咯血、胸痛、胸闷、厌食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累及双侧肺老年组168例(60.43%),中青年组170例(40.96%);累及右肺下野老年组161例(57.91%),中青年组141例(33.98%);其中以纤维化病灶为主要表现者老年组169例(60.79%),中青年组170例(40.9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肺结核在临床特点及X线表现上不同于青壮年,了解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征有利于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曾祥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和总结儿童腹泻病合并心肌损伤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8年8月至2010年11月收住院的儿童腹泻病合并心肌损伤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1例患儿给予抗病毒及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营养心肌治疗.结果 经抗腹泻和心肌保护综合治疗后,患儿腹泻、心肌损伤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除CK-MB(异常率2.44%)外均正常.结论 儿童腹泻病合并心肌损伤的症状不典型,易漏诊,及时抗腹泻和心肌保护综合治疗后预后良好.
作者:冯迎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黄疸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16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病日龄以<7 d居多;病因以溶血性黄疸占首位,之后依次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感染因素、母乳性、围产期等;治愈率为92.0%,无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明确新生儿黄疸的病因,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降低患儿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并改善预后.
作者:黄名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在经PCI冠状动脉病变中约占15%~16%,一直是心脏介入治疗的难题之一,操作技术复杂,容易引起再狭窄甚至闭塞[1].近年来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支架植入术即刻手术成功率显著提高,尤其是药物支架显著降低了再狭窄的发生率[2-3].目前对于经桡动脉药物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研究回顾性的总结了50例经桡动脉药物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以探讨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作者:肖丽梅;钱宝堂;谷青;周秀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检查在不明原因腹水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 对42例不明原因腹水患者的腹腔镜探查及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患者全部诊断明确,其中腹腔结核24例;腹腔恶性肿瘤16例,11例为转移性腺癌,5例为腹膜恶性间皮瘤;肝硬化2例.结论 腹腔镜检查对不明原因腹水是一种安全、准确的诊断方法.
作者:安兆峰;韩彦华;杨丽超;张义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 将58例血脂正常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辛伐他汀片20 mg,每晚1次,并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分别做24 h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试验,检测心肌缺血总负荷(TIB)及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并记录缺血相关事件.结果 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TIB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运动耐量增加,由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缺血相关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明显改善心肌缺血,并能减少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以及缺血相关事件的发生.
作者:陈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与阿卡波糖联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稳定后,将6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应用甘精胰岛素组(A组)和预混胰岛素组(B组),A组采用甘精胰岛素与阿卡波糖联合治疗,B组采用预混胰岛素2次/d皮下注射,比较治疗后两组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使用剂量、平均空腹血糖、平均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等.结果 两组治疗后平均空腹血糖、平均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在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等方面均低于B组(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与阿卡波糖联合治疗方案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方便,低血糖发生率小.
作者:张青立;王宏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与开腹手术剔除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和风险,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方法.方法 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并诊断为子宫肌瘤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治疗组和开腹治疗组,每组40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情况、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等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全部治愈,无手术并发症,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133±25) min,开腹治疗组手术时间为(106±14)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为(56±34)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2.5±1.0)d,平均住院天数为(5.5±3.0)d;开腹手术组术中出血量为(136±12)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6.0±2.5)d,平均住院天数为(10.2±2.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与开腹手术剔除子宫肌瘤相比手术难度较大,手术时间较长,对医生的要求较高,但腹腔镜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较快、术后并发症较少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雪琴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部位麻醉包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是我国使用多的麻醉方法之一,由于患者处于清醒状态,常伴有紧张、焦虑、内脏牵拉等不良反应,甚至出现短暂的难以忍受的强烈刺激,且术中知晓也加重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和恐惧感.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减少患者术中的不良记忆,术中需辅以一定量的镇静药和镇痛药.本文探讨咪唑安定、芬太尼联合应用于部位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宋晓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我院采用微波联合一次性阴道抑菌吸附器治疗宫颈糜烂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妇科门诊手术室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自愿接受微波治疗的200例宫颈糜烂Ⅱ~Ⅲ度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采用单纯微波治疗;观察组100例,采用微波联合一次性阴道抑菌吸附器(唯阴康,天津市兴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治疗.
作者:李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原发性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7例原发性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手术或病理明确.结果 原发性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占同期原发性肺部肿瘤的0.063%(7/10294),三年生存率为66.7%.结论 原发性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为原发性支气管低度恶性肿瘤的一种,手术切除为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为靶向治疗提供了无创治疗的可能.
作者:李维欣;董宇超;杭晶卿;李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特点、病因,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住院并诊断为迁延性腹泻的5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主要病因有感染、喂养不当、滥用抗生素造成肠道免疫力低下等;迁延性腹泻患儿多伴有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脱水等;寻找病因并针对病因进行综合治疗,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小儿迁延性腹泻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并发症多;积极寻找病因,针对病因治疗,辅以支持和对症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旭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由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组成的新序贯疗法与传统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经胃镜检查确诊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且Hp阳性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采用新序贯疗法:前5 d口服泮托拉唑胶囊40 mg+阿莫林胶囊1000 mg,每日2次口服,后5 d改为泮托拉唑40 mg+左氧氟沙星200 mg+呋喃唑酮100 mg,每日2次口服,疗程结束后再行泮托拉唑40 mg,每日1次口服7 d;对照组(42例)采用经典三联疗法:泮托拉唑40 mg+阿莫林胶囊1000 mg+左氧氟沙星200 mg,每日2次,口服7 d,疗程结束后,再给予泮托拉唑40 mg,每日1次,口服10 d.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停药4周后各检查1次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学Giemsa染色.结果 观察组患者Hp根除率(95.8%)显著高于对照组(78.6%)(χ2=6.2214,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组成的10 d新序贯疗法Hp根除率高于传统三联疗法,且不良反应并无增加,安全可靠.
作者:张兵;胡景芝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合并中枢性低钠血症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诊疗原则.方法 对38例脑出血合并中枢性低钠血症病例做分组分析,脑耗盐综合征(CSWS)25例,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13例.两组依据血Na+水平给予相应治疗.结果 38例患者血Na+回升至正常时间短1周,长5周;8例死于呼吸衰竭、严重肺部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脑出血合并中枢性低钠血症机制复杂,CSWS和SIADH二者临床表现相似,但治疗不同,需认真分析,避免误治.
作者:郭晓兵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高钠血症的原因及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180例脑出血患者,其中42例并发高钠血症(血清钠离子浓度>145 mmol/L)者作为研究组,其余138例不伴高钠血症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研究组死亡34例,病死率81.0%;对照组死亡31例,病死率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脑出血并发高钠血症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不并发高钠血症者,且与血清钠离子水平呈正相关.
作者:曹节勤;许俊;吴冬;杨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摇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节省费用的策略,以利该术式在基层医院及低收入人群中的开展.方法对我院实行标准LA术式及改良后LA术式的患者在中转开腹手术率、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总费用等方面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术式在中转开腹手术率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总住院费方面改良后LA术可节省25%左右.结论改良后LA术式是安全可靠的,不会增加中转开腹手术率及术后并发症,而在节省医疗费用方面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韩博;刘凤满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