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步长稳心颗粒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比较

郝世英

关键词:步长稳心颗粒, 胺碘酮, 心律失常, 疗效,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 比较步长稳心颗粒和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6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口服步长稳心颗粒组(观察组)和口服胺碘酮组(对照组).结果 步长稳心颗粒和胺碘酮治疗早搏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心房颤动胺碘酮优于步长稳心颗粒(P<0.05),但步长稳心颗粒不良反应少.结论 步长稳心颗粒和胺碘酮治疗早搏均有较好的疗效,但步长稳心颗粒更安全.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前置胎盘72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诊断处理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 对72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前置胎盘患者中初产妇10例,经产妇62例;有流产、引产和清宫史54例(75.1%).产前出血65例(90.3%),剖宫产70例(97.2%),无死亡病例.早产儿30例(40.5%),围生儿死亡2例(2.7%).结论 前置胎盘与子宫内膜损伤等因素有关,诊断主要根据产前无痛性阴道流血等症状及B超检查,剖宫产是终止妊娠的主要方法,适时终止妊娠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及死亡率.

    作者:刘素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8例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入选的4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化疗.结果 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21例,稳定(NC)19例,进展(PD)6例,总有效率为47.91%.其中初治患者有效率为52.94%,复治患者有效率为35.71%.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注射部位静脉反应及恶心、呕吐、便秘等.结论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好,不良反应轻.

    作者:田红霞;田雪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胎儿下颌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胎儿下颌畸形的产前超声表现、检查技巧及临床意义,提高此类畸形的产前检出率.方法 对山东省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常规产前筛查或在外院超声检查发现其他异常来我科会诊的胎儿颜面部进行常规多切面扫查.先通过二维超声正中矢状切面主观目测是否存在下颌发育畸形,同时对可疑病例进行颜面部的冠状面及横切面补充扫查,仔细测量下颌骨前后径,并与双顶径进行比较,然后启动三维表面重建成像协助明确产前诊断.所有经产前超声诊断的患者均经引产后证实.结果 产前共检出下颌发育畸形胎儿11例,其中小下颌畸形9例,下颌骨缺失2例.结论 产前二维超声可以明确诊断胎儿下颌发育畸形,正中矢状切面是诊断此类畸形的首选切面;颜面部三维表面成像具有空间立体显像优势,可全面、直观地再现颜面结构的外形及细部缺陷,是提高胎儿颜面畸形诊断准确度的有效辅助手段.

    作者:李鲤;石小正;王瑜;孙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彩超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的任何部位植入发育,又称为宫外孕,包括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宫颈妊娠及子宫角妊娠等,其中以输卵管妊娠为常见,约占95%.近年来该病发生率不断增加.异位妊娠是严重危及妇女健康和生命的妊娠,是妇产科的急腹症,应即时准确诊断,尽早处理,本文通过对本院自2007年至2008年异位妊娠68例患者的观察,以期评价彩超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

    作者:马丽丽;于守君;郑继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23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将1997年1月至2010年12月淮北市人民医院233例双胎妊娠妇女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孕周及新生儿体质量剖宫产组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阴道分娩组显著高于剖宫产组,尤以阴道分娩组第2组新生儿尤为显著,两胎儿分娩出生时间间隔>15 min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结论 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作者:李新;崔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喉罩通气复合肋间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喉罩通气复合肋间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麻醉期循环、呼吸的变化及并发症情况,以探讨其在乳腺癌根治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ASA Ⅰ~Ⅱ级择期乳腺腺癌根治手术40例,常规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置罩后即刻(T1)、5 min(T2)、拔罩后即刻(T3)、5 min(T4)的HR、MAP、SpO2、PETCO2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使用喉罩通气复合肋间神经阻滞的患者术中循环、呼吸功能均稳定,麻醉诱导后置罩后T1、T2、T3的HR、MAP、SpO2与麻醉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无一例烦躁,所有患者苏醒后平稳,视觉模拟评分均在3分以下.术后随访1例咽部轻度不适,2 d后自愈,无术中知晓、恶心呕吐及肺部并发症发生.结论 喉罩通气复合肋间神经阻滞能更好地维持循环,呼吸稳定,使于呼吸道管理,苏醒快,气道并发症少,可作为乳腺癌根治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吕晓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分析(附46例报告)

    目的 探讨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并对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 将46例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采用护肝退黄综合治疗(维生素类、门冬氨酸钾镁、益肝灵、能量合剂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和肝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显著,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赵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影响急性白血病的诱导缓解的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白血病初治诱导缓解的因素.方法 总结48例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情况,分析年龄、白血病类型及外周血白细胞数与完全缓解率(CR)的关系.结果 不同年龄、周围血白细胞计数的完全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血病类型的CR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60岁)和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0×109/L),CR率低,预后差.

    作者:刘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评价星形细胞肿瘤血管生成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评价星形细胞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肿瘤患者术前行64层螺旋CT灌注扫描,测量肿瘤的各项血流灌注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肿瘤的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结果 ①高级星形细胞肿瘤组的脑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MVD及VEGF表达均较低级星形细胞肿瘤组明显升高,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星形细胞肿瘤的CT灌注参数BF、BV、PS值分别与MVD、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 CT灌注成像可准确反映星形细胞肿瘤瘤体内血管生成,有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判断疗效及预后.

    作者:陈韵;周永红;葛湛;林琼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并殖吸虫病误诊10例分析

    河南省是并殖吸虫病(又名肺吸虫病)流行的地区,自1991年至今我院共收治确诊为并殖吸虫病患者11例,其中误诊10例,个别患者误诊过数种疾病,现对误诊情况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依据:①有吃生溪蟹或喝溪水史;②具有并殖吸虫病的临床表现;③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高;④血并殖吸虫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强阳性;⑤试验性抗并殖吸虫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显著好转或消失.

    作者:李森;李占青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喷他佐辛联合芬太尼用于下肢骨折病人术后静脉镇痛

    目的 探讨喷他佐辛联合芬太尼用于下肢骨折病人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120例下肢骨折全麻病人术后随机均分为两组:喷他佐辛+芬太尼组(A组)和芬太尼组(B组).分别使用喷他佐辛1.5 mg/kg+芬太尼0.01 mg/kg+托烷司琼5 mg和芬太尼0.015 mg/kg+托烷司琼5 mg静脉泵注.记录术后4、8、12、24、48 h各时点的视觉模拟(VAS)评分、镇静评分、并发症和病人满意度等.结果 两组时点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镇静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满意率高于B组(P<0.05).结论 喷他佐辛+芬太尼用于下肢骨折病人术后静脉镇痛安全有效.

    作者:杨光辉;贺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脱位

    目的 总结分析中上胸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椎弓根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自 2006年 9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 21例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中上胸椎骨折脱位患者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后外侧植骨融合.结果 本组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 6~20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无神经系统症状加重,随访时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伤椎高度及脊柱生理弧度无丢失.结论 中上胸腰椎骨折脱位损伤外力强大,脊柱、脊髓损伤严重,多发伤合并率高.对不稳定骨折、合并和不合并脊髓损伤,均应尽量早期手术减压并稳定脊柱,以利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

    作者:李宏九;李志伟;曹海云;张晓辉;周献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老年急性胆囊炎的外科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的合理治疗方法,对比观察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至2010年28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28例均有右上腹痛疼、腹胀;伴有发热的23例,局限性腹膜炎19例,黄疸3例,胆囊坏疽4例;合并胆囊结石26例,胆总管结石3例;合并糖尿病10例,心脑血管疾病13例,慢性支气管炎4例.急诊手术21例,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8例,开腹胆囊切除手术(OC)13例,同时胆总管切开探查3例;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待急性症状控制后手术切除胆囊7例.28例治愈出院,治愈率为100%.结论 对于老年急性胆囊炎应根据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

    作者:贺卫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胆管空肠桥式内引流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

    目的 总结胆管空肠桥式内引流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行胆管空肠桥式内引流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反流性胆管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胆漏、总胆红素下降等指标.结果 术后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为8.6%,胆漏发生率为3.4%,术后第一天肛门恢复排气10.3%,术后2周总胆红素下降50%以上为93.1%.结论 胆管空肠桥式内引流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术后并发症少,胃肠功能恢复快,手术简单、安全、省时,值得选择应用.

    作者:陈钦寿;车斯尧;潘思波;何龙光;黎福良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美托洛尔预防气管插管致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 旨在观察小剂量美托洛尔预防气管内插管致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实验组)、B(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在全麻诱导前实验组以美托洛尔0.05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0 ml缓慢静脉推注(1 min),对照组静脉推注生理盐水10 ml,所有患者气管插管操作由专人负责,均一次成功,观察记录全麻诱导前、气管插管前、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3、5 min 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结果 两组间比较,患者SBP、DBP、HR在诱导前及插管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3 min时A组显著低于B组(P<0.05);组内比较:与诱导前相比,A组除插管前SBP、DBP、HR波动较大外,在插管后各指标较为稳定;而B组在插管前后各指标波动极为显著.结论 全麻诱导前预注小剂量美托洛尔可安全有效地抑制气管内插管操作所致的心血管反应.

    作者:尹永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腹腔持续冲洗引流加营养支持治疗术后消化道瘘

    目的 探讨腹腔持续冲洗引流加营养支持治疗术后消化道瘘的疗效.方法 对2001年7月至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18例术后消化道瘘病人进行生理盐水腹腔持续冲洗引流加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结果 18例病人全部治愈.瘘口愈合时间平均46 d.结论 腹腔持续冲洗引流加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是治疗术后消化道瘘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铁良;刘敏;胡和平;李凯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后囊膜截开防治外伤性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

    目的 评价后囊膜截开手术防治外伤性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的效果.方法 将在外伤性白内障手术中行后囊膜截开的53例(53眼)设为观察组;随机抽取53例(53眼)同期外伤性白内障手术中未行后囊膜截开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将两组在术后随访过程中观察记录的佳矫正视力、后囊膜,尤其是中央部浑浊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3个月复查佳矫正视力,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8,P<0.01).术后随访后囊膜中央部浑浊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5,P<0.01).后囊膜混浊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 后囊膜截开手术可有效防止外伤性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的发生,降低其混浊程度,提高术后视力.

    作者:周亚庄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至2010年新野卫生职业中专附属医院治疗的86例RE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用埃索美拉唑+莫沙比利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多潘立酮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率,并评价内镜下有效率.结果 4周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为93.02%,内镜下总有效率90.7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2.09%,内镜下总有效率为69.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RE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汪瑞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9例分析

    目的 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至2009年收治的9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行手术治疗7例,保守治疗2例,平均切除肠管200 cm,住院死亡1例.结论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抗凝和及时手术是改善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预后的根本措施.

    作者:刘洪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三联治疗胃溃疡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三联在胃溃疡治疗中的效果,为其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偃师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30例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西咪替丁、阿莫西林、甲硝唑)65例和治疗组(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组)65例,将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胃溃疡的治疗中,采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三联的治疗方案效果佳.

    作者:杨鲜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