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后囊膜截开防治外伤性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

周亚庄

关键词:后囊膜截开, 外伤性白内障, 后囊膜混浊
摘要:目的 评价后囊膜截开手术防治外伤性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的效果.方法 将在外伤性白内障手术中行后囊膜截开的53例(53眼)设为观察组;随机抽取53例(53眼)同期外伤性白内障手术中未行后囊膜截开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将两组在术后随访过程中观察记录的佳矫正视力、后囊膜,尤其是中央部浑浊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3个月复查佳矫正视力,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8,P<0.01).术后随访后囊膜中央部浑浊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5,P<0.01).后囊膜混浊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 后囊膜截开手术可有效防止外伤性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的发生,降低其混浊程度,提高术后视力.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误漏诊26例

    目的 探讨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误诊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70例SAH患者中26例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 26例院前误诊或漏诊(占15.3%).结论 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易造成漏诊及误诊,采取合理检查可降低误漏诊率.

    作者:荆举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腹腔镜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和开腹两种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40例,分别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术中出血量、镇静剂的使用次数均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体温恢复时间均短于开腹组(P<0.05),术后复发率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腹部无切口及复发率低等优点,同时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

    作者:赵清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9例分析

    目的 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至2009年收治的9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行手术治疗7例,保守治疗2例,平均切除肠管200 cm,住院死亡1例.结论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抗凝和及时手术是改善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预后的根本措施.

    作者:刘洪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影响小儿嵌顿性斜疝疗效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0年收治22例小儿嵌顿疝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法复位10例,手术12例.肠管坏死1例,异物嵌顿肠管穿破2例.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正确的围术期处理是小儿腹股沟嵌顿疝的关键.

    作者:艾力合达尔·吾拉孜汗;赵雪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6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62例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中,单发肌瘤50例,多发肌瘤12例;其中经阴道分娩18例,剖宫产44例.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42例,剖宫产并子宫次全切除术2例.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出术,手术失血量和手术时间没有显著增加.结论 在病例选择合适的情况下,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并不增加手术的风险.

    作者:赵恒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喉癌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喉癌的发病原因与吸烟、饮酒、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 将我科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收治的56例喉癌患者病因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56例病理确诊喉癌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研究.56例喉癌患者每日吸20支烟以上者33例占58.9%;饮酒者每日饮15 ml酒以上者21例占26.6%;吸烟和饮酒史均5年以上.男53例,女3例;年龄50~80岁48例占85.7%;50岁以下4例占7%;80岁以上4例占7%.结论 提示喉癌发病的因素与吸烟、饮酒、性别、年龄有明显的关连.

    作者:梁国祥;刘丽;蔡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喉罩通气复合肋间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喉罩通气复合肋间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麻醉期循环、呼吸的变化及并发症情况,以探讨其在乳腺癌根治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ASA Ⅰ~Ⅱ级择期乳腺腺癌根治手术40例,常规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置罩后即刻(T1)、5 min(T2)、拔罩后即刻(T3)、5 min(T4)的HR、MAP、SpO2、PETCO2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使用喉罩通气复合肋间神经阻滞的患者术中循环、呼吸功能均稳定,麻醉诱导后置罩后T1、T2、T3的HR、MAP、SpO2与麻醉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无一例烦躁,所有患者苏醒后平稳,视觉模拟评分均在3分以下.术后随访1例咽部轻度不适,2 d后自愈,无术中知晓、恶心呕吐及肺部并发症发生.结论 喉罩通气复合肋间神经阻滞能更好地维持循环,呼吸稳定,使于呼吸道管理,苏醒快,气道并发症少,可作为乳腺癌根治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吕晓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62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组与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痊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薛镇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后囊膜截开防治外伤性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

    目的 评价后囊膜截开手术防治外伤性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的效果.方法 将在外伤性白内障手术中行后囊膜截开的53例(53眼)设为观察组;随机抽取53例(53眼)同期外伤性白内障手术中未行后囊膜截开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将两组在术后随访过程中观察记录的佳矫正视力、后囊膜,尤其是中央部浑浊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3个月复查佳矫正视力,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8,P<0.01).术后随访后囊膜中央部浑浊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5,P<0.01).后囊膜混浊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 后囊膜截开手术可有效防止外伤性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的发生,降低其混浊程度,提高术后视力.

    作者:周亚庄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老年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治疗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围术期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方法 针对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有效预防DVT形成后在扩容、抗凝、祛聚的基础上进行溶栓.结果 54例存在高风险易患因素的患者中有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DVT发生经溶栓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 对老年患者围术期进行预防与治疗能降低DVT发生率,改善预后.

    作者:杨昨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至2010年新野卫生职业中专附属医院治疗的86例RE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用埃索美拉唑+莫沙比利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多潘立酮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率,并评价内镜下有效率.结果 4周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为93.02%,内镜下总有效率90.7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2.09%,内镜下总有效率为69.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RE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汪瑞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痰热清注射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6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6例采用痰热清治疗,对照组70例给予病毒唑注射液治疗;主要观察体温及相关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6%、对照组为7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体温及相关症状、体征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外感高热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孙玉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胎膜早破57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对妊娠及分娩的不良影响.方法 对比分析576例胎膜早破产妇与同期分娩无胎膜早破504例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胎膜早破组与对照组相比难产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婴并发症中胎膜早破组宫内感染、新生儿感染率、早产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膜早破发生难产的几率升高,感染是胎膜早破的重要病因.

    作者:赵春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步长稳心颗粒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步长稳心颗粒和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6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口服步长稳心颗粒组(观察组)和口服胺碘酮组(对照组).结果 步长稳心颗粒和胺碘酮治疗早搏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心房颤动胺碘酮优于步长稳心颗粒(P<0.05),但步长稳心颗粒不良反应少.结论 步长稳心颗粒和胺碘酮治疗早搏均有较好的疗效,但步长稳心颗粒更安全.

    作者:郝世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术中自体血液回收与回输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在血液保护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ZITI-2000型血液回收机回收与回输自体血116例,监测术前及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测定红细胞悬液的Hct,记录每例回收血量、回输血量和异体输血率.结果 ①平均每例回收血3379ml,回输血液1235ml,异体输血率为25.8%.②回输后HR、MAP、SpO2、Hb、Hct显著上升(P<0.01),PLT无显著变化.③回输红细胞悬液Hct为0.41~0.49.结论 自体血液回收技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血液保护技术,可显著节约血源和减少异体输血.

    作者:郑祥德;宋祥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三联治疗胃溃疡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三联在胃溃疡治疗中的效果,为其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偃师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30例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西咪替丁、阿莫西林、甲硝唑)65例和治疗组(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组)65例,将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胃溃疡的治疗中,采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三联的治疗方案效果佳.

    作者:杨鲜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55例的MRI表现

    脊髓栓系综合征(TCS)为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脊柱、椎管、脊髓异常, 终丝变异、变短、增粗、紧张而使脊髓圆锥受到牵拉, 处于低位, 而出现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征候群.X线、CT和超声等对其诊断较为困难, MRI具有高分辨率, 多方位成像的优势, 为TCS提供了有效的诊断方法.

    作者:党保华;赵鑫;张小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急诊压力源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急诊护士压力源相关因素,采取相应防范对策,以减轻或消除压力因素对护理人员造成的身心危害.方法 抽查急诊护理人员20名,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结果 被调查护理人员平均压力程度达到65.4%,其中有4项压力源是本次调查中常见的压力源,占总调查人员的90%以上.结论 护理人员应加强自身保健及心理疏导以应对各种压力,树立对护理专业的自信心,达到改善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李淑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老年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性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医务人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老年病科对于老年甲减患者误诊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性甲减起病隐袭,临床表现多样复杂,误诊率较高.结论 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退化,或是基础疾病较多,有时会把一些甲减症状错误的认识为正常老化表现,或是其他慢性疾病,同时由于缺乏典型症状,临床表现多样,极易造成误诊、误治,需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作者:曹莹;王易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开封市妇女宫颈癌筛查分析

    目的了解开封市妇女宫颈癌发病率,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宫颈癌和癌前病变,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方法 采用宫颈脱落细胞DNA定量分析系统,对参加开封市两癌普查的12 278例妇女中自愿检测宫颈DNA倍体细胞的2344例进行DNA倍体异常细胞分析.结果 2344例被检测者中DNA倍体异常并且在阴道镜下活检,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鳞癌者1例,确诊为子宫内膜腺癌1例,确诊为原位癌者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33例,占2.69‰.结论 开封市妇女宫颈癌发病率为16.28/10万,采用宫颈脱落细胞DNA定量分析系统筛查宫颈癌,敏感性好,降低了宫颈癌的误诊率和漏诊率.

    作者:要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