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莹;王易娟
目的 观察药物联合内镜下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5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联合药物及内镜下治疗,单纯食管静脉曲张采用套扎或硬化治疗,但急性出血时首选组织粘合剂注射,对合并的胃底曲张静脉同时行组织粘合剂注射.术后观察不良反应、并发症和近期疗效.结果 53例止血成功,成功率94.64%,1例仍有便血,2例发生脑梗死,考虑组织粘合剂引起的异位栓塞.结论 药物联合内镜下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安全、有效,但需警惕异位栓塞的发生.
作者:魏敏;李敏;王清秀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上尿路结石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处理方法.方法 分析40例上尿路结石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病情分别行膀胱镜逆行插管、输尿管镜下碎石、开放取石、肾造瘘和血液透析处理.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血尿素氮、肌酐进行性下降.肾功能恢复正常30例,肾功能处于代偿期7例,尿毒症3例.结论 上尿路结石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应尽快明确诊断,尽早采取适当方法解除梗阻,阻止肾功能进一步损害,从而获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孙继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采用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经保守治疗后均治愈,平均时间28 d.结论 采用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应用肠外营养、糖皮激素和生长抑素等非手术方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效果满意.
作者:李庆春;王同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至2009年收治的9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行手术治疗7例,保守治疗2例,平均切除肠管200 cm,住院死亡1例.结论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抗凝和及时手术是改善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预后的根本措施.
作者:刘洪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入选的4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化疗.结果 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21例,稳定(NC)19例,进展(PD)6例,总有效率为47.91%.其中初治患者有效率为52.94%,复治患者有效率为35.71%.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注射部位静脉反应及恶心、呕吐、便秘等.结论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好,不良反应轻.
作者:田红霞;田雪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组与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痊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薛镇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纳美芬治疗儿童危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 将136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儿童危重症手足口病的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2例,对照组64例.在相同综合治疗及抗病毒[病毒唑10 mg/(Kg·d)]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盐酸纳美芬治疗(0.1 mg/次,1~2次/d),观察患儿发热、呕吐、惊颤及意识恢复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儿在退热时间、呕吐消失时间、惊颤消失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纳美芬治疗儿童危重症手足口病疗效显著.
作者:郝建华;符莹;吴鸿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并对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 将46例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采用护肝退黄综合治疗(维生素类、门冬氨酸钾镁、益肝灵、能量合剂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和肝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显著,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赵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商品名曼月乐)治疗月经过多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103例月经量>80 ml的患者宫内放置LNG-IUS后月经周期、月经期、月经量、血红蛋白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放置LNG-IUS后3个月,患者月经周期未出现显著变化,月经期表现为放置后1个月显著延长,但随后恢复正常;月经量较治疗前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也显著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也较治疗前显著增加.结论 LNG-IUS治疗月经过多疗效显著.
作者:陈良湾;陈建英;张伟羡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因其具有抗菌作用强、耐青霉酶、毒性低、临床疗效高、变态反应较青霉素少等优点而广受青睐.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有关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越来越多.本文分析了头孢菌素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提出了如何正确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问题.
作者:陈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缬沙坦能改善肾小球灌注压,减少蛋白尿的发生率,减缓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发展,保护肾功能.前列地尔是一种血管活性药物,通过扩张肾血管,改善肾组织缺氧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肾小球内血栓形成,防止肾小球硬化及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本文旨在观察两者联合应用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树栋;王永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踝臂指数和动脉僵硬度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和冠心病患者的动脉功能变化.方法 348例受检者入选本研究,其中正常组122例,高血压病组118例,冠心病组108例.所有受检者应用动脉僵硬度和踝臂指数(ABI)对动脉功能进行了评估.结果 颈动脉-股动脉的脉搏波速度冠心病组为(11.7±2.5)m/s,与正常组(10.2±1.6)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冠心病组为(1601±267)cm/s,高血压病组为(1607±311)cm/s,与正常组(1360±209)c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ABI 冠心病组为1.09±0.14,与高血压组(1.15±0.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动脉僵硬度能够方便、快捷、无创评价动脉功能和结构的早期变化,高血压病及冠心病患者外周动脉弹性功能明显降低.
作者:陈瑞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诊断处理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 对72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前置胎盘患者中初产妇10例,经产妇62例;有流产、引产和清宫史54例(75.1%).产前出血65例(90.3%),剖宫产70例(97.2%),无死亡病例.早产儿30例(40.5%),围生儿死亡2例(2.7%).结论 前置胎盘与子宫内膜损伤等因素有关,诊断主要根据产前无痛性阴道流血等症状及B超检查,剖宫产是终止妊娠的主要方法,适时终止妊娠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及死亡率.
作者:刘素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新野县人民医院2005年10月至2010年1月收住的7例进展期胃癌行新辅助化疗后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均在新辅助化疗后进行了D2根治性手术.无手术相关死亡,术后未见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除1例患者失访外,其余患者现均生存(7~60个月),健康状况良好,复查均未发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 新辅助化疗加根治性手术是疗效肯定的治疗手段.新辅助化疗加根治性手术的模式很可能将成为进展期胃癌治疗的新标准.
作者:林楠;廖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肾囊肿穿刺硬化剂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经CT扫描确诊为单纯性囊肿的患者,在CT引导定位下经皮穿刺囊肿抽吸囊液后,行高纯度无水乙醇反复多次冲洗,注射量约为抽出囊液的25%.术后分别于3个月及6个月后各复查CT扫描对比.结果 随访10例,有效率为90%,消除率为6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肾囊肿硬化剂治疗安全有效、方便、并发症低;能达到使囊肿收敛,缩小以至消失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辉;叶达林;陈朝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保妇康栓联合微波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 将87例重度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4例用微波治疗,治疗前后各用保妇康栓治疗1个疗程,而对照组43例单独采用微波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保妇康栓联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微波治疗.
作者:杜复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神经病变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第4内含子a/b 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正常人与2型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有视神经病变患者的eNOS基因a/b基因型,同时对上述患者的眼底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组(DON)组a等位基因及aa+ab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因此eNOS基因27bpVNTR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神经病变发生有关.结论 一氧化氮参与了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的发病.
作者:罗晖;任建功;胡雪剑;张文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脊髓栓系综合征(TCS)为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脊柱、椎管、脊髓异常, 终丝变异、变短、增粗、紧张而使脊髓圆锥受到牵拉, 处于低位, 而出现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征候群.X线、CT和超声等对其诊断较为困难, MRI具有高分辨率, 多方位成像的优势, 为TCS提供了有效的诊断方法.
作者:党保华;赵鑫;张小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老年血管性(VD)痴呆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老年VD患者6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患者脑血管病的症状体征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7例肢体功能障碍不同程度恢复,其他症状相应改善37例,6例病情无改善或加重,4例死亡.结论 脑萎缩、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为老年血管性痴呆的高危因素,尽早发现、尽早干预可降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和致残率,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尤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探讨不同方法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性及安全性,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期间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因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各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硝普钠和新活素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及疗效.结果 临床有效率的比较,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尿量的改善,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活素对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方面的改变效果显著,在临床疗效方面状况明显优于传统药物,且安全性高,值得在急性代偿性心衰中推广使用.
作者:曾涛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