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物联合内镜下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56例

魏敏;李敏;王清秀

关键词: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药物, 结扎术, 组织粘合剂, 硬化剂
摘要:目的 观察药物联合内镜下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5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联合药物及内镜下治疗,单纯食管静脉曲张采用套扎或硬化治疗,但急性出血时首选组织粘合剂注射,对合并的胃底曲张静脉同时行组织粘合剂注射.术后观察不良反应、并发症和近期疗效.结果 53例止血成功,成功率94.64%,1例仍有便血,2例发生脑梗死,考虑组织粘合剂引起的异位栓塞.结论 药物联合内镜下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安全、有效,但需警惕异位栓塞的发生.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至2010年新野卫生职业中专附属医院治疗的86例RE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用埃索美拉唑+莫沙比利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多潘立酮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率,并评价内镜下有效率.结果 4周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为93.02%,内镜下总有效率90.7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2.09%,内镜下总有效率为69.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RE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汪瑞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58例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我科收治的5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抢救与治疗措施等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经积极抢救及治疗后,共有54例患者治愈出院,1例患者系服药量过大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经积极抢救与治疗无效死亡,3例患者自动转院;抢救成功率为93.10%.结论 彻底的洗胃是抢救成功与否的重要治疗措施.阿托品、胆碱酯酶复能剂的合理使用是抢救的关键措施.

    作者:秦桂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55例的MRI表现

    脊髓栓系综合征(TCS)为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脊柱、椎管、脊髓异常, 终丝变异、变短、增粗、紧张而使脊髓圆锥受到牵拉, 处于低位, 而出现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征候群.X线、CT和超声等对其诊断较为困难, MRI具有高分辨率, 多方位成像的优势, 为TCS提供了有效的诊断方法.

    作者:党保华;赵鑫;张小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后囊膜截开防治外伤性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

    目的 评价后囊膜截开手术防治外伤性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的效果.方法 将在外伤性白内障手术中行后囊膜截开的53例(53眼)设为观察组;随机抽取53例(53眼)同期外伤性白内障手术中未行后囊膜截开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将两组在术后随访过程中观察记录的佳矫正视力、后囊膜,尤其是中央部浑浊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3个月复查佳矫正视力,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8,P<0.01).术后随访后囊膜中央部浑浊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5,P<0.01).后囊膜混浊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 后囊膜截开手术可有效防止外伤性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的发生,降低其混浊程度,提高术后视力.

    作者:周亚庄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替比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预测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酯治疗HBeAg(+)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预测指标,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均予替比夫定600 mg治疗48周,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周的HBsAg、HBeAg、HBV DNA定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根据治疗24周时血清HB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聚合酶链反应(PCR)低于检测下限(<300拷贝/ml)的A组和高于检测下限(≥300拷贝/ml)的B组.结果 治疗24周时HBV DNA水平越低,HBsAg下降幅度越大,在48周HBV DNA达到PCR检测不到的水平、HBeAg血清转换率和ALT复常率越高.A组患者在48周时HBeAg血清转换率为44.1%,B组患者则为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P<0.01).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替比夫定治疗24周时HBV DNA水平及HBsAg下降幅度可作为48周疗效的预测指标.

    作者:杨海红;曾文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CT引导下经皮肾囊肿穿刺硬化剂治疗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肾囊肿穿刺硬化剂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经CT扫描确诊为单纯性囊肿的患者,在CT引导定位下经皮穿刺囊肿抽吸囊液后,行高纯度无水乙醇反复多次冲洗,注射量约为抽出囊液的25%.术后分别于3个月及6个月后各复查CT扫描对比.结果 随访10例,有效率为90%,消除率为6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肾囊肿硬化剂治疗安全有效、方便、并发症低;能达到使囊肿收敛,缩小以至消失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辉;叶达林;陈朝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并殖吸虫病误诊10例分析

    河南省是并殖吸虫病(又名肺吸虫病)流行的地区,自1991年至今我院共收治确诊为并殖吸虫病患者11例,其中误诊10例,个别患者误诊过数种疾病,现对误诊情况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依据:①有吃生溪蟹或喝溪水史;②具有并殖吸虫病的临床表现;③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高;④血并殖吸虫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强阳性;⑤试验性抗并殖吸虫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显著好转或消失.

    作者:李森;李占青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肌氨肽苷治疗慢性心力衰竭100例

    目的 观察肌氨肽苷注射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CHF患者随机分成肌氨肽苷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及神经内分泌阻滞剂并治疗原发病,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肌氨肽苷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肌氨肽苷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氨肽苷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敏;苏俊生;张红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喷他佐辛联合芬太尼用于下肢骨折病人术后静脉镇痛

    目的 探讨喷他佐辛联合芬太尼用于下肢骨折病人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120例下肢骨折全麻病人术后随机均分为两组:喷他佐辛+芬太尼组(A组)和芬太尼组(B组).分别使用喷他佐辛1.5 mg/kg+芬太尼0.01 mg/kg+托烷司琼5 mg和芬太尼0.015 mg/kg+托烷司琼5 mg静脉泵注.记录术后4、8、12、24、48 h各时点的视觉模拟(VAS)评分、镇静评分、并发症和病人满意度等.结果 两组时点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镇静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满意率高于B组(P<0.05).结论 喷他佐辛+芬太尼用于下肢骨折病人术后静脉镇痛安全有效.

    作者:杨光辉;贺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老年腹股沟斜疝合并小肠破裂6例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腹股沟斜疝合并小肠破裂的原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09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例老年腹股沟斜疝合并小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中自行粗暴还纳嵌顿性疝导致肠破裂2例,阴囊外伤致肠破裂1例,散步时绊倒发生2例,打篮球跳起投篮时发生1例.手术6例,治愈5例,死亡1例.结论 嵌顿性疝粗暴还纳、阴囊外伤是老年腹股沟斜疝合并小肠破裂的常见原因,特殊条件下身体过度后仰亦可诱发肠破裂.肠破裂修补加疝囊颈荷包缝合是治疗腹股沟斜疝合并小肠破裂较好的手术方式.

    作者:李永;张昕辉;李欢送;齐敦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误漏诊26例

    目的 探讨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误诊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70例SAH患者中26例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 26例院前误诊或漏诊(占15.3%).结论 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易造成漏诊及误诊,采取合理检查可降低误漏诊率.

    作者:荆举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老年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性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医务人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老年病科对于老年甲减患者误诊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性甲减起病隐袭,临床表现多样复杂,误诊率较高.结论 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退化,或是基础疾病较多,有时会把一些甲减症状错误的认识为正常老化表现,或是其他慢性疾病,同时由于缺乏典型症状,临床表现多样,极易造成误诊、误治,需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作者:曹莹;王易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上尿路结石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处理

    目的 探讨上尿路结石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处理方法.方法 分析40例上尿路结石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病情分别行膀胱镜逆行插管、输尿管镜下碎石、开放取石、肾造瘘和血液透析处理.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血尿素氮、肌酐进行性下降.肾功能恢复正常30例,肾功能处于代偿期7例,尿毒症3例.结论 上尿路结石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应尽快明确诊断,尽早采取适当方法解除梗阻,阻止肾功能进一步损害,从而获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孙继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评价星形细胞肿瘤血管生成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评价星形细胞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肿瘤患者术前行64层螺旋CT灌注扫描,测量肿瘤的各项血流灌注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肿瘤的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结果 ①高级星形细胞肿瘤组的脑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MVD及VEGF表达均较低级星形细胞肿瘤组明显升高,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星形细胞肿瘤的CT灌注参数BF、BV、PS值分别与MVD、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 CT灌注成像可准确反映星形细胞肿瘤瘤体内血管生成,有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判断疗效及预后.

    作者:陈韵;周永红;葛湛;林琼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老年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治疗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围术期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方法 针对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有效预防DVT形成后在扩容、抗凝、祛聚的基础上进行溶栓.结果 54例存在高风险易患因素的患者中有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DVT发生经溶栓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 对老年患者围术期进行预防与治疗能降低DVT发生率,改善预后.

    作者:杨昨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使用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因其具有抗菌作用强、耐青霉酶、毒性低、临床疗效高、变态反应较青霉素少等优点而广受青睐.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有关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越来越多.本文分析了头孢菌素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提出了如何正确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问题.

    作者:陈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8例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入选的4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化疗.结果 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21例,稳定(NC)19例,进展(PD)6例,总有效率为47.91%.其中初治患者有效率为52.94%,复治患者有效率为35.71%.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注射部位静脉反应及恶心、呕吐、便秘等.结论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好,不良反应轻.

    作者:田红霞;田雪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血清孕酮水平与早期先兆流产预后关系的探讨

    目的 探讨血清孕酮在判断先兆流产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测定169例早期先兆流产血清孕酮水平,根据治疗结果将先兆流产患者分为妊娠持续组和妊娠失败组,并与正常妊娠组进行比较.结果 妊娠失败组的孕酮水平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 nmol/L为标准判断妊娠结局的灵敏度为88.55%,特异度为89.47%.结论 血清孕酮可以作为判断先兆流产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申萍;陈丹;石金秀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176例经颅脑CT和MRI证实的脑卒中患者的情绪状态,根据卒中病程、肢体肌力与非抑郁组对照比较.结果 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46.6%,病程在3~6个月时更易发生抑郁,脑卒中后抑郁严重程度与肢体肌力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抑郁症状为脑卒中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与病程、肢体肌力显著相关.

    作者:姜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急诊压力源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急诊护士压力源相关因素,采取相应防范对策,以减轻或消除压力因素对护理人员造成的身心危害.方法 抽查急诊护理人员20名,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结果 被调查护理人员平均压力程度达到65.4%,其中有4项压力源是本次调查中常见的压力源,占总调查人员的90%以上.结论 护理人员应加强自身保健及心理疏导以应对各种压力,树立对护理专业的自信心,达到改善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李淑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