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宇
目的 探讨首诊于儿内科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的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减少并发症.方法 对2003年5月至2009年4月首诊于上蔡县人民医院儿内科的33例急性阑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儿均于就诊后24~48 h内转入外科,33例经手术治疗均证实为急性阑尾炎,其中16例阑尾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结论 对无明确病因的急性腹痛、发热、呕吐、腹泻患儿应高度警惕阑尾炎的可能,耐心细致的体检和动态观察腹部体征变化是降低误诊率的关键.
作者:曹香叶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小儿轻中度腹泻引发惊厥的可能原因,并分析其预后.方法 对夏邑县人民医院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36例轻中度腹泻引发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所有患儿均伴有无热惊厥,神经系统检查和生化检查均正常;本组经抗病毒、补液、止惊等综合治疗3~7 d后全部治愈出院,没有出现癫痫样反复惊厥症状;随访到的患儿均无神经系统后遗症,预后良好.结论 小儿轻中度腹泻是引发惊厥是儿科常见疾病,轮状病毒感染是引起肠道外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可能原因,由于该病预后良好,不必再进行抗癫痫治疗.
作者:王新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老年与非老年组患者慢性咳嗽病因构成及咳嗽严重程度.方法 58例老年和82例非老年不明原因慢性咳嗽患者,按照慢性咳嗽的解剖学诊断程序,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明确病因,咳嗽积分评价咳嗽严重程度.结果 老年组常见病因依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23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16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8例;非老年组常见病因依次为:CVA 31例,UACS 26例,GERC 10例.两组主要病因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病因间的日间咳嗽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A的夜间积分明显高于其他病因(P均<0.01).结论 与非老年组类似,CVA、UACS、GERC也是老年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不同病因慢性咳嗽的日间咳嗽程度类似,但CAV夜间咳嗽程度显著高于其他病因的咳嗽.
作者:张丽琴;陈兴无;王金艳;涂雄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后囊膜截开手术防治外伤性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的效果.方法 将在外伤性白内障手术中行后囊膜截开的53例(53眼)设为观察组;随机抽取53例(53眼)同期外伤性白内障手术中未行后囊膜截开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将两组在术后随访过程中观察记录的佳矫正视力、后囊膜,尤其是中央部浑浊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3个月复查佳矫正视力,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8,P<0.01).术后随访后囊膜中央部浑浊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5,P<0.01).后囊膜混浊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 后囊膜截开手术可有效防止外伤性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的发生,降低其混浊程度,提高术后视力.
作者:周亚庄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新野县人民医院2005年10月至2010年1月收住的7例进展期胃癌行新辅助化疗后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均在新辅助化疗后进行了D2根治性手术.无手术相关死亡,术后未见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除1例患者失访外,其余患者现均生存(7~60个月),健康状况良好,复查均未发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 新辅助化疗加根治性手术是疗效肯定的治疗手段.新辅助化疗加根治性手术的模式很可能将成为进展期胃癌治疗的新标准.
作者:林楠;廖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2005年2月至2010年12月鲁山县人民医院根据局部解剖特点改良手术入路切口,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等,治疗SandersⅢ、IV型跟骨骨折,并对其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创缘皮肤坏死、继发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0.2%,低于文献报道(14%~27%).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合理改良手术切口,注重手术技巧等可有效降低跟骨骨折术后软组织并发症的发病率.
作者:崔建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176例经颅脑CT和MRI证实的脑卒中患者的情绪状态,根据卒中病程、肢体肌力与非抑郁组对照比较.结果 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46.6%,病程在3~6个月时更易发生抑郁,脑卒中后抑郁严重程度与肢体肌力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抑郁症状为脑卒中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与病程、肢体肌力显著相关.
作者:姜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误诊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70例SAH患者中26例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 26例院前误诊或漏诊(占15.3%).结论 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易造成漏诊及误诊,采取合理检查可降低误漏诊率.
作者:荆举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在血液保护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ZITI-2000型血液回收机回收与回输自体血116例,监测术前及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测定红细胞悬液的Hct,记录每例回收血量、回输血量和异体输血率.结果 ①平均每例回收血3379ml,回输血液1235ml,异体输血率为25.8%.②回输后HR、MAP、SpO2、Hb、Hct显著上升(P<0.01),PLT无显著变化.③回输红细胞悬液Hct为0.41~0.49.结论 自体血液回收技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血液保护技术,可显著节约血源和减少异体输血.
作者:郑祥德;宋祥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缬沙坦能改善肾小球灌注压,减少蛋白尿的发生率,减缓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发展,保护肾功能.前列地尔是一种血管活性药物,通过扩张肾血管,改善肾组织缺氧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肾小球内血栓形成,防止肾小球硬化及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本文旨在观察两者联合应用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树栋;王永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探讨不同方法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性及安全性,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期间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因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各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硝普钠和新活素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及疗效.结果 临床有效率的比较,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尿量的改善,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活素对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方面的改变效果显著,在临床疗效方面状况明显优于传统药物,且安全性高,值得在急性代偿性心衰中推广使用.
作者:曾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62例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中,单发肌瘤50例,多发肌瘤12例;其中经阴道分娩18例,剖宫产44例.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42例,剖宫产并子宫次全切除术2例.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出术,手术失血量和手术时间没有显著增加.结论 在病例选择合适的情况下,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并不增加手术的风险.
作者:赵恒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肌氨肽苷注射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CHF患者随机分成肌氨肽苷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及神经内分泌阻滞剂并治疗原发病,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肌氨肽苷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肌氨肽苷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氨肽苷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敏;苏俊生;张红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药物联合内镜下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5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联合药物及内镜下治疗,单纯食管静脉曲张采用套扎或硬化治疗,但急性出血时首选组织粘合剂注射,对合并的胃底曲张静脉同时行组织粘合剂注射.术后观察不良反应、并发症和近期疗效.结果 53例止血成功,成功率94.64%,1例仍有便血,2例发生脑梗死,考虑组织粘合剂引起的异位栓塞.结论 药物联合内镜下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安全、有效,但需警惕异位栓塞的发生.
作者:魏敏;李敏;王清秀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奥曲肽治疗组26例和垂体后叶素对照组26例,观察两组显效时间、平均止血时间、24 h止血率、再出血率等.结果 治疗组的平均显效时间及平均止血时间、再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24 h止血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垂体后叶素对照组,加之配合合理、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付建邦;刘桂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至2010年新野卫生职业中专附属医院治疗的86例RE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用埃索美拉唑+莫沙比利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多潘立酮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率,并评价内镜下有效率.结果 4周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为93.02%,内镜下总有效率90.7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2.09%,内镜下总有效率为69.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RE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汪瑞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而及时有效地处理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对降低孕产妇病死率是十分关键的.我院采用了改良B-Lynch子宫缝合法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慧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老年性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医务人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老年病科对于老年甲减患者误诊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性甲减起病隐袭,临床表现多样复杂,误诊率较高.结论 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退化,或是基础疾病较多,有时会把一些甲减症状错误的认识为正常老化表现,或是其他慢性疾病,同时由于缺乏典型症状,临床表现多样,极易造成误诊、误治,需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作者:曹莹;王易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胎儿下颌畸形的产前超声表现、检查技巧及临床意义,提高此类畸形的产前检出率.方法 对山东省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常规产前筛查或在外院超声检查发现其他异常来我科会诊的胎儿颜面部进行常规多切面扫查.先通过二维超声正中矢状切面主观目测是否存在下颌发育畸形,同时对可疑病例进行颜面部的冠状面及横切面补充扫查,仔细测量下颌骨前后径,并与双顶径进行比较,然后启动三维表面重建成像协助明确产前诊断.所有经产前超声诊断的患者均经引产后证实.结果 产前共检出下颌发育畸形胎儿11例,其中小下颌畸形9例,下颌骨缺失2例.结论 产前二维超声可以明确诊断胎儿下颌发育畸形,正中矢状切面是诊断此类畸形的首选切面;颜面部三维表面成像具有空间立体显像优势,可全面、直观地再现颜面结构的外形及细部缺陷,是提高胎儿颜面畸形诊断准确度的有效辅助手段.
作者:李鲤;石小正;王瑜;孙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因其具有抗菌作用强、耐青霉酶、毒性低、临床疗效高、变态反应较青霉素少等优点而广受青睐.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有关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越来越多.本文分析了头孢菌素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提出了如何正确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问题.
作者:陈瑛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