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九;李志伟;曹海云;张晓辉;周献伟
目的 评价后囊膜截开手术防治外伤性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的效果.方法 将在外伤性白内障手术中行后囊膜截开的53例(53眼)设为观察组;随机抽取53例(53眼)同期外伤性白内障手术中未行后囊膜截开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将两组在术后随访过程中观察记录的佳矫正视力、后囊膜,尤其是中央部浑浊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3个月复查佳矫正视力,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8,P<0.01).术后随访后囊膜中央部浑浊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5,P<0.01).后囊膜混浊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 后囊膜截开手术可有效防止外伤性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的发生,降低其混浊程度,提高术后视力.
作者:周亚庄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酯治疗HBeAg(+)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预测指标,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均予替比夫定600 mg治疗48周,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周的HBsAg、HBeAg、HBV DNA定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根据治疗24周时血清HB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聚合酶链反应(PCR)低于检测下限(<300拷贝/ml)的A组和高于检测下限(≥300拷贝/ml)的B组.结果 治疗24周时HBV DNA水平越低,HBsAg下降幅度越大,在48周HBV DNA达到PCR检测不到的水平、HBeAg血清转换率和ALT复常率越高.A组患者在48周时HBeAg血清转换率为44.1%,B组患者则为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P<0.01).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替比夫定治疗24周时HBV DNA水平及HBsAg下降幅度可作为48周疗效的预测指标.
作者:杨海红;曾文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磁性附着固位可摘义齿修复牙列缺损,探讨其临床修复效果.方法 采用Magfit磁性附着体为12例牙列缺损患者制作磁性附着体固位可摘义齿.结果 随访1~4年,12例患者中除1例基牙松动度增加外,余11例均感义齿美观舒适,固位稳定性强,咀嚼功能好,检查基牙无病变.结论 采用磁性附着体固位义齿修复效果良好.
作者:陈汝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及药敏情况.方法 对40例因黄疸住院,血培养(+)的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培养出病原菌40株,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占第一位,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之,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偏低,对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部分敏感,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均有较高耐药率.结论 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缺乏特异性,对可疑患儿早期应宜选择第三代头孢菌素,血培养报告后,再根据药敏调整治疗方案.
作者:陈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将1997年1月至2010年12月淮北市人民医院233例双胎妊娠妇女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孕周及新生儿体质量剖宫产组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阴道分娩组显著高于剖宫产组,尤以阴道分娩组第2组新生儿尤为显著,两胎儿分娩出生时间间隔>15 min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结论 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作者:李新;崔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抗血小板降纤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14 d.两组病例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定(CSS 中国卒中量表).结果 两组治疗后CSS均有所改善,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作为脑保护剂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促进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郭晓兵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入选的4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化疗.结果 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21例,稳定(NC)19例,进展(PD)6例,总有效率为47.91%.其中初治患者有效率为52.94%,复治患者有效率为35.71%.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注射部位静脉反应及恶心、呕吐、便秘等.结论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好,不良反应轻.
作者:田红霞;田雪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盐酸米诺环素缓释剂局部用药辅助治疗老年中重度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用20 g/L碘甘油治疗,观察组用2%盐酸米诺环素缓释剂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前及用药4周末患者牙周袋探诊深度(PD)、牙龈指数(GI)变化,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用药4周末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GI、PD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米诺环素缓释剂辅助治疗老年慢性牙周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牙周炎症状,且疗效优于碘甘油组.
作者:崔伟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总结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癌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30例食管癌病人在X线下行食管支架置入术,对其术前、术中、术后常规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内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所有病人支架均一次性成功置入,术后立即感到吞咽通畅,且很快恢复进食;1周内均有轻度胸骨后胀痛不适、恶心,2例出现打嗝伴食物反流,给予对症处理,精心护理,症状均有效缓解.结论 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癌手术前后有效的护理,对减轻病人的痛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加快其康复及提高食管支架置入术的远期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杨艳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是由英国医师Heald等[1]在1982年首先提出,他们发现并报道5例直肠癌下缘的远侧系膜中存在多个腺癌转移灶.由此他们大胆推测,当时临床上直肠癌术后局部癌灶高复发率与术中未将直肠系膜内的隐匿癌灶清除干净有很大关系,即对直肠系膜的不正确处理可引起癌细胞种植、扩散以及术后局部复发等严重后果,并提出盆腔脏层筋膜和壁层筋膜之间存在间隙,沿着这个间隙手术就可以完整切除系膜,做到大限度切除肿瘤,降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蔡瑜;杨文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评价星形细胞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肿瘤患者术前行64层螺旋CT灌注扫描,测量肿瘤的各项血流灌注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肿瘤的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结果 ①高级星形细胞肿瘤组的脑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MVD及VEGF表达均较低级星形细胞肿瘤组明显升高,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星形细胞肿瘤的CT灌注参数BF、BV、PS值分别与MVD、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 CT灌注成像可准确反映星形细胞肿瘤瘤体内血管生成,有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判断疗效及预后.
作者:陈韵;周永红;葛湛;林琼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喷他佐辛联合芬太尼用于下肢骨折病人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120例下肢骨折全麻病人术后随机均分为两组:喷他佐辛+芬太尼组(A组)和芬太尼组(B组).分别使用喷他佐辛1.5 mg/kg+芬太尼0.01 mg/kg+托烷司琼5 mg和芬太尼0.015 mg/kg+托烷司琼5 mg静脉泵注.记录术后4、8、12、24、48 h各时点的视觉模拟(VAS)评分、镇静评分、并发症和病人满意度等.结果 两组时点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镇静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满意率高于B组(P<0.05).结论 喷他佐辛+芬太尼用于下肢骨折病人术后静脉镇痛安全有效.
作者:杨光辉;贺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大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84例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1 mg/次雾化吸入,每30分钟1次,共3次,之后2 mg,每12小时1次;对照组给予甲泼尼龙2 mg/(kg*d)静脉滴注,之后布地奈德混悬液0.5 mg每12小时1次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4 h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大呼气峰流速(PEFR)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 h后治疗组患儿临床控制率及PEF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治疗24 h后治疗组患儿临床控制率及PEFR较控制组改善明显,且两组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大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起效快、疗效显著,可替代全身使用激素,不良反应少.
作者:孙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的合理治疗方法,对比观察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至2010年28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28例均有右上腹痛疼、腹胀;伴有发热的23例,局限性腹膜炎19例,黄疸3例,胆囊坏疽4例;合并胆囊结石26例,胆总管结石3例;合并糖尿病10例,心脑血管疾病13例,慢性支气管炎4例.急诊手术21例,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8例,开腹胆囊切除手术(OC)13例,同时胆总管切开探查3例;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待急性症状控制后手术切除胆囊7例.28例治愈出院,治愈率为100%.结论 对于老年急性胆囊炎应根据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
作者:贺卫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商品名曼月乐)治疗月经过多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103例月经量>80 ml的患者宫内放置LNG-IUS后月经周期、月经期、月经量、血红蛋白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放置LNG-IUS后3个月,患者月经周期未出现显著变化,月经期表现为放置后1个月显著延长,但随后恢复正常;月经量较治疗前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也显著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也较治疗前显著增加.结论 LNG-IUS治疗月经过多疗效显著.
作者:陈良湾;陈建英;张伟羡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对妊娠及分娩的不良影响.方法 对比分析576例胎膜早破产妇与同期分娩无胎膜早破504例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胎膜早破组与对照组相比难产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婴并发症中胎膜早破组宫内感染、新生儿感染率、早产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膜早破发生难产的几率升高,感染是胎膜早破的重要病因.
作者:赵春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而及时有效地处理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对降低孕产妇病死率是十分关键的.我院采用了改良B-Lynch子宫缝合法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慧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因其具有抗菌作用强、耐青霉酶、毒性低、临床疗效高、变态反应较青霉素少等优点而广受青睐.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有关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越来越多.本文分析了头孢菌素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提出了如何正确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问题.
作者:陈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旨在观察小剂量美托洛尔预防气管内插管致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实验组)、B(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在全麻诱导前实验组以美托洛尔0.05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0 ml缓慢静脉推注(1 min),对照组静脉推注生理盐水10 ml,所有患者气管插管操作由专人负责,均一次成功,观察记录全麻诱导前、气管插管前、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3、5 min 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结果 两组间比较,患者SBP、DBP、HR在诱导前及插管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3 min时A组显著低于B组(P<0.05);组内比较:与诱导前相比,A组除插管前SBP、DBP、HR波动较大外,在插管后各指标较为稳定;而B组在插管前后各指标波动极为显著.结论 全麻诱导前预注小剂量美托洛尔可安全有效地抑制气管内插管操作所致的心血管反应.
作者:尹永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三联在胃溃疡治疗中的效果,为其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偃师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30例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西咪替丁、阿莫西林、甲硝唑)65例和治疗组(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组)65例,将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胃溃疡的治疗中,采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三联的治疗方案效果佳.
作者:杨鲜珍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