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劳绍贤;郭文峰
从疾病的认识、辨证、用药论治三方面介绍吴承艳教授治疗湿疹的临证经验,认为风、寒、湿是湿疹的诱发因素,痰、热是该病的基本病理因素,辨证不仅在于辨风、湿、热之孰轻孰重,还在于辨体质而扶正、辨三焦而祛邪;治法以疏风、清热、祛湿、养血、脱敏为主,因人施治,分期论治,早期湿疹多用防风通圣散加减,中期血分有热宜清营汤加减,湿重于热宜三妙汤加减;慢性期则多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强调内外合治,重视平素调护是治疗湿疹之关键.文末举验案一则,以供思路借鉴.
作者:陈相宜;吴承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益肾祛痹汤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双醋瑞因胶囊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益肾祛痹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液中的炎性因子水平、膝关节功能、中医证候积分、生存质量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关节液中炎性因子除TIMP-1变化不甚明显外,其余炎性因子均明显降低并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的Lequesne指数评分、WOMAC评分及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观察组除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外,其余各项评分显著较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益肾祛痹汤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疗效确切,并可有效调节关节液中的炎性因子,为临床用药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李志敏;李建强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疏风通络方治疗风哮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其肺功能、血清IL-4和IFN-γ的影响.方法:将60例风哮型CVA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口服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组给予疏风通络方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肺功能、血清IL-4和IFN-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优于对照组的76.7%,治疗后2组的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肺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治疗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降低血清IL-4和升高血清IFN-γ水平优于对照组.结论:疏风通络方治疗风哮型CVA的疗效较确切,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血清IL-和增强血清IFN-γ的表达.
作者:陈月宁;翁小光;谢文堂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肝肾亏虚、冲脉衰弱作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病机已成为当前共识,而“阳明为阖”在其中的关键作用却一直隐而未彰.“阳明为阖”指足阳明胃经的内收与通降功能,因胃为气血化生之源,且胃经与冲脉直接相连,其通降之性是上行的冲脉发挥“月事以时下”的生理基础.因此,“阳明为阖”功能的正常同时关乎冲脉精血的盈虚与气机的升降.“阳明阖折”则肝肾精血乏源,气机升而不降,导致发作围绝经期综合征诸症.因此,以“阳明为阖”理论为指导,用通补阳明的方药能有效补益精血与调节气机,是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治法的重要拓展.
作者:方传明;谢春光;高泓;史年刚;周明阳;晁俊;钟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羊水过少的疗效.方法:将80例孕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静脉给予复方氨基酸、5%葡萄糖500 mL加丹参注射液4 mL、生理盐水500 mL加脂溶性及水溶性维生素、10%葡萄糖500 mL加维生素C及能量合剂10 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中药“增液汤”加减口服,治疗10d后观察2组AFI、胎儿脐动脉血流S/D值、雌三醇、胎盘泌乳素、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病死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羊水指数明显升高,脐动脉血流S/D值明显降低,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病死率明显降低,血清雌三醇和胎盘泌乳素升高.结论:增液汤加减结合西药能明显增加孕妇羊水量,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杜文霞;范敬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前学术界多从五行生克制化角度入手论述张仲景治疗肝虚证的特点,忽略其使用“用”“助”“调”等词的巧妙之处,并举《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酸枣仁汤为例加以说明.笔者从“腠”与肾、三焦之间的关系论述“腠者”为“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之理,从“腠”与手少阳三焦经、手厥阴心包经、脾之间的关系论述“腠者”“为血气所注”之理,并举《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阳虚寒逆奔豚病为例加以说明.
作者:林连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电针丰隆穴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肝脏p-PERK、p-IRE1α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食组、高脂对照组、手针“丰隆”组、电针“丰隆”组、电针“足三里”5组各12只,高脂饲料造模,取相应穴位给予毫针针刺、电针干预4周,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变化,检测大鼠血清FFA、TG含量与肝组织TNF-α、IL-6 mRNA及p-PERK、p-IRE1d蛋白表达.结果:HE染色示高脂对照组大鼠肝细胞排列紊乱,胞浆疏松,细胞内见大量大泡型脂肪空泡,干预后各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减轻,两电针组效果更明显;各干预组血清FFA、TG含量及肝脏TNF-α、IL-6 mRNA与p-PERK、p-IRE1α蛋白表达明显低于高脂对照组,且电针“丰隆”组表达低于手针“丰隆”组;电针“丰隆”组与电针“足三里”组比较,FFA含量及TNF-α、IL-6mRNA与p-PERK蛋白表达降低.结论:电针能下调p-PERK、p-IRE1α蛋白和TNF-α、IL-6 mRNA的表达水平,调节脂质代谢,改善内质网应激与炎症反应状态,且电针“丰隆”穴效果更优.
作者:余敏;唐成林;冯启廷;高睿琦;曹净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益气养阴方对室性早搏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及临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临床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门诊及住院病人共计62例,其中试验组31例口服益气养阴方和倍他乐克,对照组31例口服5%浓度益气养阴方和倍他乐克,治疗3月后检测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如SDNN、rMSSD、SDNN index、pNN50,频域指标如LF、HF、LF/HF比,同时观察血、尿、便常规和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SDNN、SDNN index、HF、LF明显升高,LF/HF值降低;血、尿、便常规和肝肾功能未见异常,不良反应轻,倍他乐克减量处理后消失.结论:益气养阴方联合倍他乐克对于迷走神经活性具有提高作用,对于交感神经活性具有抑制作用,能使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终使得室性早搏的数量减少,中医证候积分降低,提高24 h动态心电图总有效率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王凤;马燕云;章怡祎;徐华英;施榕;刘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微创针刀镜治疗老年性类风湿关节炎(elderly 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EORA)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EOR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甲氨蝶呤10 mg/w+美洛昔康7.5 mg/d,治疗组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联合应用微创针刀镜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观察2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疼痛程度评估、患者的躯体活动功能(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HAQ)、28关节病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DAS28)、血沉(Erythroe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以及2组治疗后ACR20、ACR50和ACR70的改善率.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VAS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HAQ、DAS28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后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疼痛程度评估、HAQ比对照组患者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患者ACR20改善率(76.4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53.28%).结论:微创针刀镜治疗EORA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舒婷;韦嵩;陈志煌;刘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杜宝俊教授认为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功能都以“天癸”为本而又“阴阳各异”,在生殖过程中“阴阳交感”相互影响、互为补充、动态变化共同构成生殖单元完成孕育生命的过程.同时生殖单元又是生殖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病理基础,故强调在不孕不育症的诊疗中以夫妇双方整体作为病理单位和诊疗单位,并在此基础上坚持“同诊原则”“同步原则”“同心原则”的治疗原则,形成了“夫妇同治”治疗方法,开创了一条中西医结合特色治疗不孕不育症的道路.
作者:朱正川;闫朋宣;朱晓彤;韩烁烁;温仕德;刘宇;杜宝俊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总结近10年脑梗塞“证-法-药”规律变化趋势.方法:运用基于敏感关键词频数统计的数据分层算法的方法,以脑梗塞为关键词,分别挖掘2005年以前和2005年以后的相关文献,分析近10年前后脑梗塞常见证候及常用治法及中药的差异.结果:2005年前后10年脑梗塞的常见证候为血瘀证、气虚证、风中经络证、痰瘀证,常用治法为活血法和补气法,常用中药为活血药和补气药.2005年后痰瘀证、痰湿证频数排序上升,合并痰湿证关联程度上升,化痰药物频数亦升高.结论:2005年前后近10年脑梗塞的常见证候、常用治法及中药基本一致,更趋于对痰的治疗.
作者:陈则旭;郑光;王耀献;杜雅薇;周红梅;崔赵丽;赵雨坤;李立;韩森;姜淼;丁治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通里”穴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CSAP)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20例CS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循经取穴组(内关、通里)、他经取穴组(孔、太渊)、非经非穴组、待治疗组每组各30例,各组患者均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前提下进行电针干预.对比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动态心电图ST段变化以及血清MMP-9、TIMP-1含量的变化.结果:循经取穴组、他经取穴组、非经非穴组经过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降低,心绞痛程度减轻;循经取穴组、他经取穴组均改善ST段分钟数及ST段的下移幅度,非经非穴组仅可改善ST下移幅度,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循经取穴组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MMP-9含量,血清TIMP-1含量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内关、通里能显著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程度,可能是通过降低MMP-9含量从而稳定AS斑块来实现的.
作者:张宁;崔瑾;冯麟;孙佳;丁国恒;杨孝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经筋毫针刺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筋针刺组与普通针剌组各30例.经筋针刺组取膝关节周围病灶结节为主,根据结节形态施以关刺、齐刺针法,配穴常规针刺,普通针刺组以膝眼、梁丘、阳陵泉、血海、大杼为主并辨证配穴,在以上穴位常规针刺,2组均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 3个疗程后,比较患者WOMAC量表积分并观察各组疗效.结果:经筋针法组有效率96.67%(29/30),优于普通针刺组76.67%(23/30),2组患者WOMAC量表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且经筋针法组积分低于普通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筋毫针刺法能明显改善膝骨性关节炎WOMAC量表积分,临床疗效肯定.
作者:元永金;赵耀东;张国晓;赵成珍;马雪娇;薛研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以穴位贴敷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质控研究思路示范为例,形成基于临床证据的操作技术规范,为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提供建议.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以贴敷药物、穴位、时间、刺激强度、疗程、介质为例,探析穴位贴敷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质控研究思路.结果:贴敷药物的选择多以祛风寒湿药以及活血药为主,贴敷穴位以阿是穴及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应用为常见,贴敷时间以8~12h为宜,贴敷强度以潮红不发度为宜,贴敷的疗程以10~14 d为佳,贴敷介质呈多样性,以姜汁应用为广泛.结论:穴位贴敷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质控以贴敷药物、贴敷穴位、贴敷时间、贴敷刺激强度、贴敷疗程、贴敷介质六要素为主,形成规范化研究思路示范.
作者:吕晓东;刘妍彤;庞立健;刘创;刘勇明;王斯涵;石岩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吴颢昕教授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认为中风常发生于慢性潜隐性退变基础上,以血运不畅、瘀阻脑窍为基本病机,瘀阻脑络是中风的病理基础,瘀血在中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对中风的治疗吴颢昕教授首辨病期,急性期采用清毒活血化瘀法,以自拟双根清脑汤为主方加减;缓解期用益气活血化瘀法,以补阳还五汤加水蛭粉为主方化裁 另以泻肺补肾为特色,燮理标本缓急.此外,认为对中风患者做好日常调护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柴毅;吴颢昕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脾主肌肉”是中医藏象理论的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对这一理论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加之近代以来受西医解剖学的影响,使大家对中医肌肉的认识多停留在西医学肌肉组织的层面,对其临床应用方面往往局限于从脾论治肌无力、肌肉萎缩一类疾病,从而大大降低了这一理论的临床指导价值.笔者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理论出发,并结合多年临床实践,认为中医所说的“肌肉”实际上包括现代医学的肌肉层以及脂肪层,并囊括现在解剖意义上的横膈、网膜等组织,这些组织发生了病变,都可以从中医“脾”来论治,并结合具体病例加以论证,希望能给予大家些许启发,使中医基础理论能更好地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
作者:孙玉信 刊期: 2018年第05期
非可控性炎症在恶性肿瘤的产生、发展、恶化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导致的炎性微环境会促进正常细胞的癌变.“痰”是癌病的病机要素已成共识,其作为津液的病理产物,提示津液异常与癌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炎性微环境属于中医“痰”的范畴,炎性微环境与痰浊属于中西医理论对肿瘤产生发展过程中同一病理产物不同角度的理解.以炎性微环境为切入点,从津液角度探讨其与炎-癌转化的病理生理,为中医药干预炎-癌转化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蓝姝;郑川;祝捷;严然;由凤鸣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王显从“玄府闭塞-气血失常-络风内动”新的视角认识动脉粥样硬化病机,为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提供了新思路.青风藤具有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之功,属于风药范畴.笔者所在团队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发现,其生物碱提取物青藤碱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改善炎性反应及干预免疫反应发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结合“玄府闭塞-气血失常-络风内动”的病机和青风藤性味功效的认识,青藤碱可能通过“开玄府-通经络-息内风”发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李雪萍;高永翔;龚圆渊;郑川;罗再琼;刘伟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上中下通用痛风汤对尿酸钠诱导大鼠急性痛风关节炎(GA)滑膜组织TOLL样受体(TLR)/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揭示上中下通用痛风汤治疗痛风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取60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吲哚美辛组、上中下通用痛风汤高、中、低剂量组6组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5组采用尿酸钠晶体溶液踝关节注射建立急性痛风关节炎模型,以上中下通用痛风汤与吲哚美辛对比治疗,观察关节肿胀度、关节滑膜病理变化和关节滑膜TLR/MYD88蛋白表达.结果:上中下通用痛风汤高、中、低剂量在致炎后各时间点均能不同程度地减轻关节肿胀程度,可改善急性痛风关节炎大鼠模型踝关节组织的炎细胞浸润、滑膜组织破坏、血管扩张及充血,滑膜组织中TLR4、MYD88蛋白表达下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中下通用痛风汤对尿酸钠所致急性痛风关节炎症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信号通路TLR4、MYD88的表达有关.
作者:周丽雅;柴晶美;杨阿龙;马怡轩;李欣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胃强脾弱”概念自提出以来历代医家争论不断,目前学术界主要持有两种观点,一是“胃强脾弱”为肠热脾约说,二是“胃强脾弱”为胃热脾虚说.笔者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文献,对“胃强脾弱”相关概念进行梳理,结合《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互参,系统探究其病因病机与治法方药,并举叶天士验案一则认为“胃强脾弱”应为胃热脾虚,治以甘草泻心汤,但临证不必墨守成规.若胃强脾弱伴有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等症状,可从生姜泻心汤加减;若呕逆比较严重并伴心下痞等情形可从半夏泻心汤加减.
作者:洪靖;王鹏;姜瀚;刘永尚;李董男 刊期: 2018年第05期